崔鐵男
(甘肅省莊浪縣南湖中學,甘肅莊浪 744603)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工作者要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責任,開展教育工作的同時,還要投身于改革教育、創新教育等工作中,為推動教育發展作出貢獻。語文課程承擔著培養學生創造精神,提升學生個人素養的重要任務。教師需要重視起來,從讀寫創這三個方面出發進行教改實驗,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的同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讀寫創”主要涉及三方面內容,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創造教育。
閱讀教學的開展方式比較直接,大部分情況下,中學語文教師都會從教材角度出發,組織學生對文本進行閱讀,鍛煉學生對文章的理解能力,以此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為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格外重視學生的閱讀效率。為了提高閱讀教學效率,教師還會從不同渠道搜集閱讀資料,利用不同的方法開展閱讀教學。比如,范例施教、輔導自學等,希望學生能夠在教師講解文章過程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通過閱讀大量文章,陶冶情操、豐富情感體驗,體會到文字在人物塑造方面的魅力,鍛煉學生的語感,增加學生的知識積累,使他們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
寫作教學與閱讀教學存在較大差異。一般情況下,教師會通過理論結合實踐的方式開展寫作教學。理論教學主要涉及方法指導、寫作修改等[1]。實踐教學則主要以學生為主,教師會提前確定寫作教學流程,為學生提供寫作主題,并與他們討論命題方法,之后為學生講述構建寫作框架的方法。通過理實結合,加強學生對寫作的了解,提高寫作效率,讓學生真正了解寫作的內涵,學會用文字表達情感,用文字講述故事,保證學生思維得到鍛煉的同時,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相較閱讀、寫作教學而言,創造教育理念出現時間較晚。教師在培養學生創造能力時,需要尊重學生的學習自主性,讓他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課堂當中來,激勵學生,為他們提供表達自身想法的機會。另外,為了鍛煉學生的創造能力,教師要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利用質疑法、問題導向法、互動法等方法開展教學,活躍學生思想,讓他們在思考中實現創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當今時代背景下,教育部門提倡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主體地位,這也是讀寫創教改實驗課題的核心理念。在教育不斷發展的今天,教學質量主要體現在學生的能力發展方面。為此,教師要充分解決好語文教學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找到合適的方向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語文課堂中,尋求學習的規律,提高學習效率,讓學生在自由、愉悅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推動學生能力的發展。
在調查期間發現,讀寫創教改實驗是語文教學中較為常見的一項課題研究項目。而讀、寫、創又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對這三方面內容進行研究時,教師會對大量實踐教學案例進行分析,還會通過走訪、資料查詢等方式開展調查工作,對當地中學語文教師進行問卷調查,了解當前語文教育的實際發展情況。最后,教師可以根據調查結果進行詳細分析,發現語文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不同語文教師在教學期間遇到的問題等。同時,參與教改實驗的教師還可以通過分析調查結果,總結出對當前語文教育發展有推動作用的信息,從中得到啟發,實現教育改革的同時,提高自身專業能力,為后續高效開展語文教學打下良好基礎。
中學語文教師開展讀寫創教改實驗,主要目的是改變語文教學現狀,實現教學改革,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教師在開展實驗探究期間,會從創新教育角度出發分析閱讀教學、寫作教學的開展情況,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創新,找到更適合中學生的教學方法,吸引其注意力的同時,提高整體教學效率[2]。由此可以看出,單一不變的教學方法并不能推動教育發展,教師需要重視教學創新,以此發揮教育改革的價值。
時代在不斷發展,教育工作者逐漸認識到,教育不能單純傳授學生知識,還應該為他們未來的成長和發展提供助力、指明方向。為此,中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讀寫創教改實驗時,需要從這一角度出發明確實驗目標。
中學語文教師要了解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弊端,如教學內容枯燥、教學方法單一、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自主權等,并以此為基礎分析不同的實踐教學案例,確定實驗目標。首先,中學語文教師要通過教改實驗,改變學生對于語文課程的看法,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中學語文教師要加強對讀寫創的了解,保證可以高效開展語文教學,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鍛煉他們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最后,則需要中學語文教師以推動語文教育改革為目標開展實驗探究。
1.探究中學語文教學思想。中學語文教師在設計讀寫創教改實驗時,需要先從教育發展角度出發,確定教學思想,明確研究方向。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從學生發展角度出發,尊重他們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教育中注重培養學生能力,開展創造活動,促使學生發展為當今社會需要的人才。
2.教改實驗探究原則。對于教師來說,結合不同主題開展教研活動是他們提升自身能力、推動教育發展的重要渠道,語文教師也不例外。但在開展教學研究活動期間,并不是所有教師都能夠有所收獲,教師也需要在實驗研究活動中遵循相應的原則。
其一,要堅持從學科特點出發開展研究的原則。不同學科的特點不同,不同學科的教師如果使用統一的方法開展教研工作,就會導致無法達到預期的目標。中學語文教師在以“讀寫創”為主題開展教改實驗時,要加強對語文的了解,發現語文學科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此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鼓勵他們高效應用語文知識,為其創造力發展打下基礎。
其二,要堅持主體性原則。教師在開展教改實驗過程中,主要研究的是中學語文讀寫創教學的開展情況,但教育主體是學生。為此,參與教研工作的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在本次教改實驗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尊重他們的主體地位,了解學生創造力發展情況。
其三,要堅持因材施教原則[3]。由于成長環境不同,導致人與人之間存在較大差異。教師在開展教育工作時應該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從他們的特點出發,根據學生發展需要開展教學,保證學生能夠提高自身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其四,要堅持讀寫創統一原則,教師在開展中學語文讀寫創教改實驗期間,會從多個方面出發分析語文課堂中閱讀教學、寫作教學以及創造教育的開展情況。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認識到三者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要注重從閱讀、寫作角度出發鍛煉學生的創造力,保證研究工作的綜合發展,推動學生全面發展。
3.教改實驗探究重點。教師在對中學語文“讀寫創”教學開展情況進行實驗探究時,要學會抓住重點,保證研究工作高效開展。語文屬于一門語言類課程,讀、寫是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兩部分。教師在進行教學改革實驗時,可以先從讀、寫角度出發,分析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聯系,實現教學模式創新,為學生提供不一樣的學習方法,讓他們的能力得到鍛煉,為高效開展創造教育打下良好基礎。
教師在開展教改實驗時會發現,閱讀、寫作以及創造教育雖然相互聯系,但又都是獨立的個體。教師可以通過轉換探究重點的方式開展教改實驗。比如,先以閱讀教學為主進行分析,輔助研究寫作教學與創造教育,以此類推,保證教改實驗探究工作的高效開展。
中學語文教師在了解閱讀教學開展現狀時,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從學生角度出發了解閱讀課堂。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性格較為叛逆,教師可以適當調整溝通方式,利用訪談、問卷調查的方式讓學生匿名回答問題,了解他們對閱讀教學的看法,引導學生說出對閱讀教學的期望以及他們眼中閱讀教學的不足。最終教師發現,大部分中學生都感覺閱讀教學枯燥乏味,所以不愿意參與到課堂中。對此,教師可以對教學過程進行創新,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適當增加文章鑒賞環節,組織學生分享他們的閱讀心得,提高閱讀水平。另外,教師要培養學生良好的積累習慣,為后續寫作、發展創造力打下良好基礎。
寫作是學生具備一定閱讀經驗后逐漸產生的能力,隨著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也會得到發展。教師在開展讀寫創教改實驗期間,要注重對寫作教學開展情況進行研究,增加與不同教師之間的溝通,了解他們對寫作教學的看法,探究他們是如何將閱讀、寫作、創造聯系在一起的,總結出相應的教改實驗結果。
語文教師通過對這些內容進行探究分析,最終會發現,閱讀、寫作以及創造這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教師想要提高語文教學,推動學生能力發展,就需要從綜合角度出發開展教育工作。
1.創新讀寫創活動。一般情況下中學語文教師會直接從教材角度出發,組織學生開展讀寫創活動。比如,引導學生閱讀教材中的文本內容,積累具有文學價值的語句,之后讓學生通過仿寫等方式鍛煉寫作能力。然而,此種讀寫創活動開展方式較為落后,未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也未能豐富活動內容,影響教育質量,不利于學生發展[4]。為此,中學語文教師需要在進行教改實驗時發現這些問題,并通過實踐對活動形式進行創新。教師通過探究后發現,從網絡角度出發設計活動能夠搜集不同的課外讀物豐富閱讀內容。為了調動學生寫作積極性,讓他們喜歡上寫作,教師可以設計小型的寫作競賽活動,讓他們在和諧、愉悅的環境中創作,高效發揮讀寫創活動的價值。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會逐漸形成勤讀、樂寫、多思的良好習慣,在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同時推動學生全面發展,充分實現讀寫創教學改革。
2.優化讀寫創結構。從字面來看,讀寫創指的就是閱讀、寫作以及創造。但是,在以讀寫創為主題開展教改實驗研究時,教師會發現三者之間是相互融合、相互輔助的,并且會從教育改革角度出發對讀寫創教學結構進行調整,進一步推動學生發展。
在語文課堂中,一般情況下,教師會為學生布置閱讀任務,讓他們通過閱讀大致了解文章梗概,為后續教學開展打好基礎。但此種結構較為簡單,無法充分發揮“讀”的價值。為此,教師通過教改實驗,對閱讀結構進行了優化。第一步,組織學生閱讀,把握文章整體脈絡;第二步,抓住文章重點,對內容進行分析;第三步,從文學價值角度出發,引導學生鑒賞,提高其鑒賞能力;第四步,讓學生自由閱讀,發現創造。對于寫作,教師則會和學生共同討論,探究寫作主題,鼓勵學生創作。
但此種方式并不能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發展,教師在對讀寫創教改實驗進行研究時,分析了大量實踐案例,總結出了優化寫作教學結構的方法:第一步,要注重從閱讀教學出發,豐富學生情感體驗,引導他們體會不同的情感;第二步,讓學生認識到生活與寫作之間的聯系,培養積累習慣,增加寫作素材;第三步,要讓學生知道,寫作不僅僅是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素材積累進行創作,還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想象能力,以此增加作品的趣味性,使學生創作的文章更有價值;第四步,為學生提供足夠的自主創作空間,鍛煉他們的創作能力。
在培養學生創造力時,教師會習慣利用問題引導學生,讓他們利用自己掌握的知識進行創新。但此種方式無法凸顯讀寫創活動的價值。為此,教師要結合教改實驗內容優化教學結構:第一步,豐富學生知識儲備,保證他們可以將所學的語文知識與生活結合起來;第二步,總結知識間的規律,找到創新方法;第三步,為學生提供創造機會,引導學生自主創造。
綜上所述,中學語文教師通過開展“讀寫創”教改實驗,明顯推動了語文教學發展,不僅提高了閱讀教學質量,還改變了學生對寫作的看法。另外,教師通過實驗探究、案例分析,總結出了中學語文讀寫創教學活動中存在的諸多弊端,并找到了解決方法,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在此期間,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發生了較大變化,他們開始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注重良好教學氛圍的營造。最后,通過教師的努力,師生關系也發生了較大變化,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調動,促使他們養成了勤讀、樂寫、多思的良好習慣,推動語文教育發展的同時,發揮了讀寫創教改實驗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