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天軍
(甘肅省金塔縣第四中學,甘肅金塔 735300)
GeoGebra 是幾何與代數詞語的組合,集3D、計算、統計、圖形、代數、幾何、函數為一體,可確保數學問題能夠直觀、高效地得到解決。它開源免費、易于學習,學生可以動手實作,也可以對動態幾何變化清晰觀察,有助于幫助學生建立幾何思維觀念,強化理解幾何知識。教師可以根據課程目標和教學需求,應用GeoGebra 創設情境,設計觀察、實驗、操作等形式的探究活動,使學生感受探索圖形與幾何世界的樂趣,從而減輕學生負擔、增強教學實效。下面筆者就對此目標展開教學探析。
圖形與幾何課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占據重要的地位。在課程改革中應用這款動態視頻軟件,能夠打造直觀、形象的教學環境,提高學生對圖形與幾何知識的認知效率。經過學情分析和理論實踐研究,筆者將GeoGebra 在初中圖形與幾何教學中的應用價值概括為下列三個方面:
第一,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索圖形與幾何課程的積極性。初中階段學生的讀圖、識圖能力偏弱,掌握的幾何語言比較匱乏,對圖形與幾何課程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情緒。GeoGebra具備優越的圖形制作和處理功能,能夠以不同的方式為學生呈現圖形,有利于調動學生探索課程知識的積極性。如在立體圖形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繪制立體圖形的折疊和展開圖,或者出示展開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判斷出立體圖形的本來形狀,也可以幫助學生構建矩形、橢圓、圓形等幾何圖形,使學生高效認知數學知識,提高學習效果。GeoGebra 還能幫助學生構建CAS 模塊,以理解復雜的函數問題,并通過對函數參數的調節對函數圖形的變化進行觀察,從而高質量理解幾何原理。利用GeoGebra 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學生體驗人機互動的樂趣,喚醒學生對圖形與幾何課程的自主探索動機[1]。
第二,有利于學生理解圖形與幾何的概念知識。初中階段圖形與幾何課程知識的概念性較強,學習方法也從運算轉變為推理論證,學生的數形結合思維還有待發展,他們在學習課程概念知識時面臨較大的難關。GeoGebra 具備動態化演示的優勢,還能同步展示圖形的數形關系,將其引入初中圖形與幾何教學,對促進學生理解圖形與幾何的概念知識很有幫助。如在幾何定理和概念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動態演示法呈現幾何圖形的運動變化規律,引導學生分析數與形的內在聯系,通過推理和論證得出幾何圖形的性質和定理,使學生經歷概念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助力學生深度地領會課程概念知識。學生還可以借助這一模式,對數學主題問題中的一般問題進行分析,以此鞏固幾何基礎知識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然后再進行引申學習,對特殊化的數學問題開展思考,進而從多元層面理解幾何問題,幫助學生突破當前幾何知識的學習瓶頸。
第三,有利于教師創新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方式。在新課程標準下,教師必須持續地創新圖形與幾何教學方式,以便給學生新穎的學習體驗,引領學生積極地探索圖形與幾何世界的奧秘。GeoGebra 的操作界面集繪圖、運算、表格、概率統計于一體,能夠滿足不同場景的圖形與幾何教學需求,有利于教師更新圖形與幾何的教學方式。如教師可以根據課程內容指導學生自主作圖,或利用呈現的動態3D 圖像組織學生動手制作幾何圖形的模型,提高學生對課堂活動的參與度,鍛煉學生的手動實操技能,從而推動圖形與幾何教學手段的推陳出新。
初中階段圖形與幾何課程包括點、線、面、角等幾個領域的基礎知識,以及圖形軸對稱、平移、旋轉等圖形變換內容,這些知識點具有邏輯性和抽象性,對直觀教學有著較高的要求。GeoGebra 是直觀教學的利器,適用于在圖形與幾何教學中創設情境,教師應該根據課程要點和學生的興趣點,加強使用繪圖工具欄,為學生呈現圖形和幾何的圖像,加深學生感知,從而借助直觀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例如,在學習動點軌跡知識內容的過程中,教師應明確這是初中數學的重難點學習內容,它的學習核心點在于對動點軌跡為圓弧形的模型開展研究,借助GeoGebra 這一幾何軟件為學生創設形象化的情境模式,讓學生對動點的軌跡做出快速判斷,確定運動過程中的不變量,以可視化的情境學習數學,豐富學生的數學思想,讓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感知,并可以對數學知識的演變規律形成認知。圓弧形是初中常見的動點軌跡類型,包括定邊對定角的動點軌跡,以及動點到固定點的距離與定長相等,傳統層面黑板+粉筆的模式過于抽象,很難達到教學預期。而為學生創設動態演示的情境,能以有趣、直觀的方式呈現難懂的幾何問題。如有一個梯子正以豎直的方式靠著墻壁下滑,梯子中間有個老鼠,一只貓盯著老鼠看,想要在與老鼠距離最短的剎那捕捉它,若以理想化的方式看待這一問題,設老鼠、貓、梯子、墻面均處于同一平面內的點或線,求在滑動過程中老鼠與貓距離的最小值?對于這類問題,通過軟件為學生創設情境,呈現動態畫面,并根據直角三角形斜邊上的中線與斜邊的一半相等,結合兩點間線段最短可以做出判斷。也可以在情境模式下,以“特殊值”法畫出梯子在不同狀態下E 這一中間點的位置,以猜想的方式了解到一條圓弧為點E 的軌跡。使用軟件創設情境,能使抽象的問題形象化,會幫助學生高效解決此問題。
GeoGebra 軟件的動態演示功能十分突出,教師在圖形與幾何的概念教學中,應進行動態演示教學,把作圖以及圖形的變化過程完整地呈現給學生,從而深化學生的概念理解。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在實施動態演示時,教師應該根據圖形與幾何課程的概念要點,在繪圖區選擇合適的作圖工具,為學生演示作圖、圖形的生成及變化過程,同時采用問題導學的手段,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圖形的特點,通過討論總結概念知識,促進學生深刻認知和理解概念。如在關于軸對稱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在繪圖區繪制一個不規則的四邊形,然后點擊工具欄中的軸對稱工具、先前創建的不規則四邊形以及對稱軸,即可生成一個軸對稱圖形。在動態演示軸對稱圖形的生成過程后,教師設問:同學們,這個軸對稱圖形有什么特點?學生觀察、討論后反饋:如果沿著這個四邊形中間的直線對折,直線兩旁的圖形能夠相互重合。教師認可后,組織學生合作歸納軸對稱圖形的概念。在學生初步掌握圖形和對稱軸的概念后,教師繼續問:那么一個軸對稱圖形會有多少條對稱軸?學生給出不同的回答:一條或者多條。教師可以做一個全等三角形的軸對稱圖形,并演示選擇不同的對稱軸,對圖形進行折疊,引導學生觀察折疊后的圖像是否完全重合。學生觀察后得出結論:軸對稱圖形一定有對稱軸,對稱軸可以是一條,也可以是多條。這樣通過實施動態演示,學生對課程概念知識就建立了透徹的理解[2]。
GeoGebra 是開展圖形與幾何實驗教學的最佳工具,教師可以圍繞課程中的定理和判定內容,通過提出實驗問題、學生猜想、演示實驗、檢驗猜想等流程,幫助學生掌握圖形與幾何的判定定理,從而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在組織實驗探究時,教師應該基于圖形與幾何的判定定理課程要點精心設計實驗問題,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展開探討,提出合理的猜想或假設。教師再根據學生的假設進行操作檢驗,組織學生分析實驗過程和檢驗結果,最終得出幾何圖形的判定定理。如在關于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教學中,教師采用溫故知新的方式,先讓學生回顧全等三角形的定義和性質,然后提出實驗問題:同學們,必須滿足三條邊分別相等、三個角也分別相等,才能確保兩個三角形全等嗎?學生討論后反饋猜想:不是必需的,這些條件中要能滿足三條邊分別相等,或者是兩邊和它們的夾角對應相等,就能判定是等邊三角形。接下來,教師可以分別繪制兩組邊邊邊相等、邊角邊相等的三角形,然后用平移視圖工具將兩組三角形分別重疊,指導學生觀察并描述重疊后的圖像。學生反饋:兩組三角形的角和邊完全重合。教師追問:那么大家先前提出的猜想是否成立?學生分析后確認猜想成立。通過組織實驗探究,學生經歷了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猜想、檢驗和推理過程,空間觀念與合情推理能力都得到培養[3]。
GeoGebra 的操作方法非常簡單,能夠指導學生以自主或者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繪圖。這種形式比尺規作圖的趣味性更強,同時能夠鍛煉學生對信息化軟件的實操能力。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教師應該根據教材中的圖形與幾何知識點以及繪圖需求,先帶領學生熟悉軟件的工具欄及每個工具的功能,然后給學生布置繪圖任務,提供計算機和GeoGebra 軟件,組織學生5~6 人一組,以合作的方式開展繪圖操作。在學生操作結束后,教師讓各組展示繪圖成果,并結合學生作的圖滲透課程的基本概念知識。如在關于圖形旋轉的教學中,在學生初步了解操作方法后,教師發布一項繪圖任務:請大家以正方形為例,合作繪制正方形繞任意角的頂點、順時針旋轉45°后的圖像。各組學生可以先在繪圖區作出正方形,然后點擊任意角的頂點,新建角度滑動條、輸入旋轉角度、選擇旋轉方向,最后用鼠標拖動角度滑動條,展示圖形旋轉的動態圖繪制成果。教師結合學生的作圖成果設問:同學們,從剛才的操作來看,哪兩個操作步驟最關鍵?學生交流后回答:選擇正方形任意角的頂點和輸入旋轉角度。教師:那么圖形的旋轉變換是由哪些因素決定的?學生:由旋轉中心和旋轉角度所決定。這樣通過應用軟件開展操作活動,學生能夠深入認識旋轉現象、體會圖形旋轉的過程,實操能力獲得有效地強化[4]。
GeoGebra 能夠具象化地展示幾何圖形的練習題,教師可以應用其中的設計觀察、證明、判斷等形式的隨堂練習考查學生對課程知識技能的掌握和運用情況,從而鞏固學生的學習效果。具體教學策略如下:
在設計隨堂練習時,教師應該根據圖形與幾何課程的檢測需求繪制和出示圖像,提出對應的檢測問題,引導學生結合創建的圖像開展觀察、推理、論證等練習活動,或者用教材中的概念知識來描述圖像,從而促進學生對課程知識技能的活學活用。如在關于圖形的相似的教學中,學生掌握相似形的概念后,教師就可以繪制幾組形狀相同、比例為2:1的幾何圖形,同時引出檢測問題:同學們,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幾組圖形,它們是相似形嗎?為什么?學生觀察、分析后回答:是相似形,因為它們的形狀相同。隨后,教師使用放大、平移和旋轉工具,把每組幾何圖形中較小的那個放大兩倍,進行平移和旋轉操作后,使每組中兩個圖形相互重合,用于驗證學生的答案是正確的,并鼓勵學生列舉在生活中見過的相似形,嘗試把相似形的大致形狀畫出來。這樣通過應用GeoGebra 設計隨堂練習,學生實現了對圖形與幾何基礎知識的學以致用[5]。
綜上所述,在初中圖形與幾何教學中應用GeoGebra,不僅有利于調動學生的課程探索積極性,也能加速學生理解圖形與幾何的概念知識。教師應該全面地分析圖形與幾何教學內容及學情,挖掘其功能優勢,通過創設教學情境、實施動態演示、組織實驗探究、開展操作活動、設計隨堂練習等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數形結合意識,培養學生的幾何直觀能力和手動實操能力,從而通過對GeoGebra 的科學應用,為初中圖形與幾何教學改革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