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秀琴
(福建省晉江市磁灶鎮梅里中心小學,福建晉江 362214)
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其給小學數學帶來新的發展機遇,也對數學單元作業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單元作業不僅是師生溝通的支架,還是學生學習情況的反饋。優質的單元作業需要兼顧全面性、趣味性、開放性等原則,為學生帶來自主探索的欲望。在新時期,小學數學教師應該落實以人為本理念,提升單元作業質量,既要有基礎類的作業,又要有拓展類的作業,切實改變學生對單元作業的錯誤認識,從作業中獲取知識和技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筆者先分析小學數學單元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再闡述雙減背景下單元作業的設計策略。
從教學實際來看,有些教師設計的單元作業仍然以自身為本位,忽視學生的主體性,導致學生被動地聽從教師的安排,束縛了學生的思維發展。還有些教師布置的單元作業都是以計算題為主,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的數學運算,這樣雖然能夠起到一定的效果,但是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給學生增加學習負擔。另外,教師對于單元作業的檢查和評價不及時,容易誤導學生,降低學生對數學作業的好感,不愿意完成作業。
1.自選式作業。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延伸,也是學生鞏固課堂知識、提高數學能力的重要途徑。在以往的作業設計中,教師往往用統一的作業內容、作業要求和作業標準面對所有學生,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造成有些作業內容超出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作業設計難以實現面向全體學生。為此,教師要設計自選式的作業,根據班級內學生的數學學習情況把作業設計成難、中、易三個層次,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數學能力和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內容。教師還要改變傳統命令式、強制式的作業形式,增加作業的彈性,給學生更多的自主選擇權,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數學能力的鍛煉與提高。在作業設計形式上,教師還可以采用星級表示的方法,在每道作業題目后面用星號標出難度,星號越多數學問題的難度越高,為學生自主選擇提供參考。在學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圍內的作業內容后,教師還要鼓勵學生嘗試著去完成更高難度的單元作業,激勵學生不斷超越自己,獲得更大的進步與提升。
2.自主式作業。小學生活潑好動,不喜歡被約束,對待數學作業也是如此。以前,數學單元作業大多是由教師來布置,受教學經驗和教學習慣的影響,很多教師對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設計缺乏創新,甚至形成了固定的作業模式,長此以往,很容易讓學生產生學習疲勞和厭倦感。為此,教師可以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為學生搭建展示才華的平臺,讓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結合書中的例題和已學知識自主設計題目,進而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學生設計完成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互換作業,然后學生自主完成交換后的單元作業,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給學生帶來全新的學習體驗。由于作業設計來自同齡學生,在語言表述、思維邏輯、情景設計等方面都貼近學生的認知規律,他們完成作業的興趣會更高,作業完成過程也會更加認真。另外,教師要精選出學生設計的優質的單元作業題目,將其整合成一個新的單元作業,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思維深入,使學生由被動變為主動,思維方式由一維轉向多維,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1.游戲性作業。傳統的作業設計側重于數學知識點和數學基本技能的考查,作業內容和形式較為單調,難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此,教師可以從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出發設計游戲性的作業,寓教于樂,讓學生在游戲參與中不斷領悟、學習知識,提高能力,使學生由“苦學”轉為“樂學”,讓做作業成為一種快樂的學習體驗。比如,小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數學能力有限,在日常學習中經常會出錯,而且出錯之處往往就是教學的重點與難點,值得學生在日后重復學習。所以,在經過階段性的學習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趣味游戲性的單元作業,讓學生把最近做錯的數學題送進“數學醫院”進行診療,并指導學生仿照醫院的病歷卡記錄出錯題目、出錯原因和醫治辦法,為學生創設醫院診療情境。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情境中學習,對自己做過的錯題進行糾錯、整理和分析,強化了對數學知識的正確理解和應用,養成了定期總結與反思的好習慣。同時,教師要在游戲性作業中加入競爭項目,讓學生通過對比來展示自己的數學積累,一方面營造比學趕超的氛圍,另一方面鍛煉學生的團結協作能力。為了獲取勝利,學生都會認真對待每一次競爭項目,豐富自己的認知儲備,發展數學綜合素質。
2.繪畫式作業。小學生思維活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每一個小學生都是天生的畫家。對于小學生而言,繪畫最符合他們的天性,不僅能鍛煉動手動腦能力,還能發展智力和審美情趣。基于此,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繪畫式的數學單元作業,讓學生發揮想象力,將單元中的重難點知識設計成漫畫的形式,這既體現了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還加深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當教授完一個單元的知識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發揮聯想與想象,用五顏六色的畫筆勾勒出本單元的知識導圖,將每一個知識點都涵蓋其中,并且配上自己喜歡的圖形。這個過程是發散思維的過程,為以后學習思維導圖奠定扎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繪制自己的數學學習計劃表,并按照計劃完成學習任務,循序漸進地鍛煉自主學習能力,這有利于學生建立系統的知識體系,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時間觀念和學習觀念。另外,在教授完整個單元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繪制單元手抄報,將單元知識點融合到手抄報中,還可以加入學生的個性化想法,充分展現新時代學生的風采。教師要進行手抄報的評比,選出符合數學單元實際、具有創意的作品,將其放到班級學習園地進行展示,這既能夠提升學生的成就感,還可以形成良好的學風。
1.生活觀察作業。數學是與現實生活聯系最為緊密的學科之一,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無處不在,在人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對生活認知不足,很難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所以,教師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精心設計生活類的單元作業,讓學生去挖掘生活中的數學信息,體會數學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在單元作業中,教師可以提供生活觀察類的作業,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事物,并從中發現數學問題,總結事物的一般規律,提升學習數學的效果。在數學學習過程中幾乎處處都需要觀察,只要勤于觀察、善于觀察,學生就會有所發現并能解決一些問題。當學生細心觀察后,他們會發現數學的美和妙,增強學生的欣賞能力和審美意識。現在有很多學生只顧死記硬背數學知識,沒有從數學的本質去學習,缺少生活積累,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書寫數學觀察日記,把自己觀察到的數學現象、發生的過程、觀察心得用文字記錄下來,也可用簡筆畫、水彩畫、素描等形式畫出來,使觀察日記的內容更加豐富和充實。教師還可以開展作業展等活動,選一些比較好的觀察日記在班級內進行展示,促進學生間相互學習、取長補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生活閱讀作業。在人們的固有觀念中,閱讀一直被認為是語文學科的專屬,其實數學也離不開閱讀。數學閱讀是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重要途徑。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所以,教師要提高對數學閱讀的重視,為學生布置閱讀類的作業,讓學生徜徉在數學讀本中,從數學閱讀中汲取智慧。具體來說,教師可以為不同年齡段的學生推薦優質的數學讀物,如為一年級的小學生推薦數學童話故事,讓學生在富有童真、童趣的故事場景中尋找數學知識,使學生可以更加輕松地認識數學、愛上數學。對于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為他們推薦關于數學史的讀物,拓寬學生的思維與視野,讓學生走近數學家,感悟數學魅力。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布置親子閱讀作業,讓學生在家長的指導和陪伴下閱讀自己喜歡的數學讀物,解放學生的雙手,減輕學生“寫”的負擔,用閱讀的方式啟迪學生的思維,開辟學生數學學習的新天地。
1.課前預習作業。“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做好充分的事前準備,數學學習也是如此。有效的課前預習對課堂教學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再加上數學知識存在一定的連續性,很多新知識都是建立在舊知識基礎之上的。所以,在課前進行必要的預習是必不可少的。在教育信息化的趨勢下,教師可以借助網絡設計主題情境式的預習作業,通過微課播放課堂所需學具的制作視頻,讓學生用身邊的素材去制作個性化的學具,進一步開發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探索精神。教師會在微課中給學生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自主突破學習難點,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通過學具制作讓學生掌握了新知的特點,能夠降低畏難情緒,促使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角。另外,在學習一個新單元之前,教師要制作電子導學案,在導學案里詳細描述了預習的思路和方法,為學生帶來很大的幫助。學生在預習之后要完成導學案中的作業任務,鞏固預習成果,找到學習數學的新思路。網絡中蘊含著豐富的數學學習資源,教師可以基于網絡的開放性和共享性,為學生設計信息收集類作業,要求學生在家長的輔助下從網絡中獲取自己需要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去涉獵更多書本中沒有的知識,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和數學技能。
2.課后探究作業。網絡學習平臺的搭建打破了傳統課堂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為師生和生生互動提供了良好平臺。教師可以借助平臺優勢為學生設計課后探究作業,讓學生對課堂所學知識進行延續性的思考與探究,并在此基礎上透徹地掌握所學知識。由于缺少互動和監督,以前布置的課后探究作業的落實效果并不理想,很多學生存在僥幸心理,認為教師不會檢查,所以不用完成。久而久之,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就會下降。如今,教師可以創建微信群或者釘釘群,邀請學生和家長加入班級群,方便學生隨時隨地與教師進行溝通,減少了時空的限制,促進問題討論的深入。在探究過程中,教師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發表自己的理由和看法,還可以通過連麥的方式進行抽查,激活學生的思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提問或反問,讓學生感受數學探究的樂趣,使學生掌握更多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拓寬課堂教學的廣度與深度。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網絡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教學APP、教學系統、微信公眾號等逐漸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在課后有更多探究的機會,逐步發展學生的創新能力。
單元作業體現了整體性和全面性,要求學生掌握完整的數學知識框架,能夠熟練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了提高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開放性的單元作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問題,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使其成為數學教學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開放性的作業沒有標準答案和現成的算法,需要學生自己猜想和驗證,給學生帶來了廣闊的施展空間,使學生走出思維定式,培養良好的數學情感。教師要增加單元作業中開放題的數量,盡可能讓學生獲得多種展示機會,在數學作業中發散思維。教師可以設計分析型的開放題,設計一題多解的單元作業,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并建立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充分展現學生靈活的思維。當學生想到一種解答方法后,教師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尋找其他解答方法,鍛煉邏輯推理能力。此外,為了發揮學生的數學天賦,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編制單元作業,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從未知條件、提問方式、干擾條件等方面做出創新,使學生全面掌握分析問題的方法。學生之間可以互相交換,完成單元作業,不僅增加了學習樂趣,還能涉獵各個數學重點,使很多問題迎刃而解。
綜上所述,單元作業對學生學習數學具有重要作用,不僅有利于鞏固課堂所學知識,還能夠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小學數學教師要結合學生實際有目的地創新作業形式和作業內容,營造良好的作業氛圍,讓學生都能認真完成單元作業,獲得較大的進步。而且,教師還要積極開發新穎的單元作業,給學生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滿足學生個性化的需求,真正實現雙減政策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