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建鑫
(甘肅省鎮原縣開邊九年制學校,甘肅鎮原 744515)
地圖技能是地理技能的主要內容之一,對于學生順利完成地理學習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謂地圖技能,就是利用地圖學習地理知識的技能,具體有地圖識讀、分析、填繪與制作技能。
地圖識讀技能細分成五個方面:一是地圖符號理解,即學習和掌握地圖中各種不同的符號,從形狀、顏色、形態等識記地圖中的地理信息;二是地圖特征記憶,即結合地圖中的山脈、湖泊、道路、河流等特征,熟記位置與名稱,增強學生記憶;三是地圖不同比較,即比較不同地圖的異同點,增強學生對地理現象變化情況的理解;四是地圖實際對比,即將地圖與實際情況對比,結合實際情況,將地圖中的地理信息和實際地物對比,增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五是地圖數據分析,即對地圖數據進行識讀和分析后,強化學生對地理現象的理解。
地圖分析技能細分成三個方面:一是地圖閱讀技巧,結合地圖識讀,學生對常見地理符號與標志有了一定的認識和理解。在具體的地圖閱讀中,還要掌握距離、面積測量技能,查找城市名稱、地名等技能;二是地圖交互技能,即利用多種不同工具,加強與地圖的交互。例如借助調色板表示地圖中的不同區域,利用多種不同符號表示不同地區的具體信息,通過應用多種技能,將不同的地理信息進行歸類和表達,促進學生對地圖信息的理解和運用;三是地圖思維技能,就是在地圖識讀的同時,還要學會思考地圖信息,培養學生的地圖邏輯思維能力。
地圖作為地理學科的第二語言,在地理課堂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具有生動而又直觀、清晰而又明了的特點。學生在具備地圖識讀與分析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具有地圖填繪技能。地圖填繪能力主要是指學生在地圖上添加繪制某些元素,以及在地理結構圖、地理演化圖中添加線條和箭頭。比如在地圖上繪制山脈、河流、城市道路,在氣候圖中標注箭頭、畫出風向等,均屬于地圖填繪技能的范疇。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地圖填繪技能屬于地圖制作技能的一種,由于其屬于基礎性技能,所以在地圖填繪技能的基礎上,還要學生掌握以下地圖制作技能:一是描繪技能,即在黑白地圖上用彩筆將線條、輪廓描繪出來,例如將某個區域、道路、河流的邊界線用彩筆描繪;二是涂繪技能,即在現有地圖上,根據具體的地理事物,涂上具體顏色,旨在醒目和顯眼,增強區分度和辨識度,提升信號刺激感。比如對三級階梯地形示意圖涂刷3 種不同的顏色,再如在行政區域分布圖上,利用多種顏色將不同的區域分開;三是草繪技能,即掌握描繪示意性的地理略圖,例如繪制地形結構圖、季風成因圖。因此,草圖繪制要求不用逼真,只需將地圖輪廓以簡單的幾何形狀畫出來,但是要有清晰的線條、簡潔的圖例、突出重點;四是精繪技能,即要求學生在繪圖時控制比例,確保比例的精準性和規范性,在地圖上將多種不同的地理要素體現出來并涂色;五是測繪技能,屬于實踐性較強的技能,例如對周邊街道、鄉鎮區域的略圖和學校的平面圖進行測繪;六是轉繪技能,即把地理數據轉化成地理統計圖的能力,例如根據人口增長數據繪制折線圖、結合氣溫資料繪制氣溫曲線圖、結合降水資料繪制降水柱狀圖等。
地圖識讀技能是地圖技能的基礎。為培養學生的地圖識讀技能,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學生地圖識讀興趣的激發,培養學生的基礎地圖識讀能力,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學生的地圖識讀技能得到培養。
第一,就激趣而言,教師應抓住學生的學習動機,結合人教版地理教材圖文并茂的特點,從教材中挖掘趣味地理知識,不斷增強學生興趣,學生的興趣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的驅動力。例如在《從世界看中國》的教學中,為引導學生認識我國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開展“你畫我猜”的游戲,教師提前準備俄羅斯、加拿大、巴西、中國的地圖輪廓,并置于密封的紙箱中,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開展你畫我猜的游戲,學生根據游戲來識記不同國家的地圖特點,教師利用地圖輪廓畫圖,再讓學生猜一猜分別是哪個國家,讓學生在游戲中增強對地圖的識讀記憶。
第二,就基礎識讀能力的培養而言,由于地圖是地理事物的載體,其中蘊含了海量的地理知識信息,所以學生在地圖識讀中應以基礎識讀能力培養為切入點。例如,為了引導學生掌握地圖的比例尺、方向、圖例三要素,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識讀中按照以下步驟進行:看圖名→看圖例→看圖注→定方向→回歸材料。但是初中生的抽象思維尚未發展完善,針對教學中的地圖,教師應引導學生讀圖,為學生地圖技能的培養奠定基礎。讀圖過程實際就是識讀過程實踐化,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讀懂地圖的基礎上才能分析地圖,實現對地圖的學以致用。例如在《中國的自然資源》第三節“水資源”教學中,為幫助學生識讀中國主要河流徑流分布示意圖,首先就要引導學生讀圖例,其中,寬度代表的是河流徑流量沿河的增長,紅色線條代表的是水資源南北界限,每厘米的長度代表380km,得出不同的圖式表示的具體含義;其次,徑流分布最多/最少的區域在哪,根據地圖查看。最后,學生發現南方水資源多,北方水資源少,華北和西北地區的缺水情況最為嚴重。讓學生總結我國河流徑流量的分布特點。因此,學生在地圖識讀時,有助于對地理知識的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畫圈、標注和觀察,對于不熟悉的區域,還要學會翻閱地圖冊,學生的地圖閱讀識讀能力得到提升。
第三,就信息技術的優勢發揮而言,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展示地圖,而且地圖采用矢量圖片最佳,便于放大和縮小,增強學生對地圖信息的識別與掌握,地圖識讀教學更加直觀。
為培養學生的地圖分析技能,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秉承圖文結合的理念,致力于良好地理教學情境的創設,讓學生在地圖識讀的基礎上對地圖進行分析,讓學生在地圖的載體下,強化對抽象知識的學習與理解,讓學生在讀圖析圖中,強化自身的地理反思能力。
第一,就創設教學情境而言,教師可通過創設的教學情境為學生分析地圖提供基礎,讓學生在思考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但是,教師創設的教學情境要契合學生的真情實感。例如在教學《土地資源》時,因為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的劃分容易混淆,根據農業用地和建設用地的特點,利用視頻直觀展示不同土地資源類型的特點,激發學生的節地意識,進而對農業用地、建設用地的區別掌握更加明顯。學生在中國主要土地利用類型的分布示意圖中,就能更好地分析水田、旱地、草地、林地、沙漠、戈壁、高原荒漠、石山等的特點,讓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增強理解。
第二,為強化學生對地圖抽象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增強學生的地理反思能力。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讀圖導課、依圖學文、靈活用圖等教學手段。其中,就讀圖導課而言,就是在目的明確的前提下讀圖,結合地圖的基本內容分析地圖,同時歸納和整理地理特征和地理規律。而依圖學文,則是要求學生結合地圖標題,對地圖表達的內容進行準確判斷,結合圖例與注釋,對地圖的內容和細節進行分析和理解,結合地圖內容,分析其與單元主題之間的一致性,不斷規范用圖的方法,保證用圖準確。而靈活用圖,則是采取讀圖提問的方式巧設疑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思考,采取一圖多用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的發散與聚合,而采取多圖并用的方式,有助于知識交叉和融合,緊密結合地圖的規律,達到以圖釋疑的目的。但是在這一過程中,要注重學生圖文轉換能力的培養,讓學生在地圖分析中理解知識和遷移知識。為達到啟發學生的目的,教師應采取讀圖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例如給學生展示蒙古包、竹樓、窯洞等民居圖片,引導學生在自行觀察圖片后思考以下問題:這些圖片分別代表了中國哪些地區的面貌?在這樣的居住條件下,說明了當地的氣候特點與生活特點是什么?在我們這里能否看到這些現象呢?請你說出理由,并總結當地的居住方式。讓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發現地理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有著緊密的聯系,只有掌握大量的地理知識,才有助于實際問題的解決,在讀圖提問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增強學生的析圖能力。
地圖填繪技能的培養是夯實地理知識的重要舉措。在學生日常地理知識學習中,地圖填繪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技能。填繪地圖既能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又能在課后復習中運用,從而幫助學生驗證地理事物空間的分布規律、空間位置和客觀特點,促進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學習。填繪技能的核心就在于填繪時采用的是空白圖,能引導學生精準理解和明確地理事物名稱與地理空間位置的關系,深化學生記憶,學生能在地圖中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比如在教學《中國的經濟發展》中的“農業”一課時,教師要求學生在地圖臨摹中填上耕地的類型、數字、農作物,確保農業生產部門、生產差異與影響因素能精準對接和熟記,再利用多媒體展示《中國農業類型及耕作制度》的示意圖(圖略),讓學生通過大屏幕指出地理事物的對應位置,再通過地理空白填充圖,準確填繪地理事物名稱和分布,深化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地將所掌握的知識在地理圖中應用,有助于學生對中國農業地區的關注。
由此可見,在地圖填繪技能培養教學中,填充圖是主要教學載體,而教師主要是注重自身指導作用的發揮,在合適時機引導學生查看地圖冊,利用空白填充圖填繪培養學生地圖內的信息概括處理能力,增強學生的填繪興趣,發展學生的自主能力。
培養學生的地圖制作技能,旨在提升學生的地理空間能力。在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親自制作地圖有助于加深學生對不同事物關系的理解,幫助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地理知識,使學生的空間概念和空間思維得到多元發展。因此,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學生地圖制作技能的培養。例如,讓學生根據教材、地圖冊的原圖用彩筆將重要地理要素描繪、標注出來,并簡要說明主要地理事物的分布規律。例如在教學有關降水分布特點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利用彩筆在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圖中描繪降水量線,發現和總結降水分布規律,即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呈現的是逐步減少的特點,尤其是要理解秦嶺到淮河的地理分界線,讓學生結合教材和地圖冊中的地圖,利用透明紙描繪地理事物,使學生印象更加深刻,在其內心形成科學的空間概念。再如,在學習中國溫度帶劃分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引導學生結合中國地形特點,將6 個溫度帶的分布地區進行歸納,關注和掌握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在地圖臨摹過程中采用多色彩筆描繪不同降水線,并觀察降水線從哪些省區和地形區穿過。最后,在地圖中描繪中國所處位置,教師可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世界海陸分布情況與中國在世界的地理位置,利用簡單的線條把復雜的地理事物繪制成簡圖,利用地理圖像概括重要事物,使抽象事物更加具體,揭示地理事物的實質和特征。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地圖描繪雖然能繪制原圖原貌,但是消耗的時間較多。因此,簡圖應作為首選。繪制簡圖不僅時間少,而且也能有效解決復雜問題。
綜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學地圖技能培養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圍繞地圖開展地理教學活動。作為初中地理教師,我們應強化對學生的引導,引導學生及時查看和分析地圖的內容,掌握地圖的基本內容,并在此基礎上創設情境和設計問題,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文字內容,采取小組的方式探討內容,提取地圖中蘊含的信息,分析地圖中的規律,引導學生運用地圖來解決實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