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韻漪
摘? 要:班級管理是一門極需要溝通藝術的工作,其內涵不僅是管理好學生,還要在管理中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所以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去進行多角度、多舉措的管理,加強與各學科教師和家長的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提高個人的素質,而且在進行管理時,做到以學生為中心,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班級管理;德育;班主任工作
班主任要想真正地做好班級管理工作,那就必須提高自身的溝通能力和改善管理措施,因為友好的溝通可以幫助學生和各學科教師之間建立需求的橋梁,并且班主任能夠與各學科教師進行友好交流,那么可以從各科教師的口中知道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從而了解學生的身心問題是否出現異常。
一、從溝通的角度去看待班主任工作
(一)班主任班級管理中運用溝通藝術的必要性
由于小學生的智力和心理發育都不成熟,他們在自我表達、進入自我思考、與他人溝通、理解他人的行為和言語等方面會有一定的缺陷,因此導致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時,出現管理效果不理想的情況。而這些情況之所以會出現,是因為許多學生不明白學校的規章制度,以及這些規章制度中的要求和事物,從而導致他們不懂得如何配合班主任的管理要求。因此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必須重視溝通技巧,并向學生詳細地闡述和解釋相關規章制度,這樣才能使學生正確地理解和執行管理規定,也才能更好地遵守班級紀律。
此外,班主任要針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及時引導和教育學生,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從而達到促進學生健康發展的目的。
(二)班主任班級管理溝通的措施
1. 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溝通
由于小學生正處于模仿和學習的階段,因此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每個學生的身心,對此班主任要想真正關心和愛護學生,讓學生敞開心扉地去接近教師、向教師傾訴,那么班主任就必須真正了解學生內心深處的想法,做到和學生站在同一角度,這樣才能讓學生感覺到班主任的關愛。當學生的學習取得進步時,班主任應該及時地鼓勵和表揚學生。正向的情緒不但可以影響學生的心理,還能促進學生對學習的喜愛。而當學生犯錯時,班主任應該給他們足夠的寬容,和學生進行及時的、有效的溝通,幫助學生理解錯誤的根源,從而幫助學生及時糾正錯誤。
2. 班主任與家長之間的溝通
由于許多學生一般都是生活在高度依賴教育的環境中,因此每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環境時,就會產生一種奇怪的、超負荷的心理。這是因為學生大部分的時間都是待在家里。所以班主任要想做好班級管理工作,就必須與學生的家長及時進行溝通。一方面,教師應該通過家長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和心理狀況,為全面了解學生提供幫助,促進班級管理;另一方面,教師同時向家長介紹學生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這不僅可以幫助家長了解孩子,以獲得家長對班級管理工作的支持,還能通過與父母的溝通和反饋,向家長提出教育孩子的建議。在這個過程中,班主任應該從家長的角度出發,多與家長溝通教育理念和方法,促進家長幫助學生盡快地適應校園生活。在具體的溝通中,班主任必須先肯定家長的想法和教育方法,適時提出自己的觀點與意見。同時,建議家長多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想法,多陪伴和鼓勵孩子,為孩子的成長創造良好的家庭環境。
3. 各學科教師與班主任之間的溝通
每個教師的教學特色和教學方法都不盡相同,每個學生的接受程度和反應也會有很大的差異。因此班主任應加強與學生各科任教師的溝通,了解學生在不同課堂上的學習表現和狀態,為班級管理提供參考。此外,班主任還可以將學生的特點反饋給各學科教師,幫助學科教師更加了解學生,為學科教師因材施教提供參考和依據。班主任還要向學生展示各學科教師的優勢,把各學科教師的良好評價傳遞給學生,協調各學科的師生關系,提高各學科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提升班級管理效果。
二、從“以生為本”的角度看待班主任工作
(一)堅持“以生為本”的重要性和意義
堅持“以生為本”的理念,改變傳統的“教師為本”的教學模式,是如今大多教師都要做出的改變。傳統的“百年計劃、教育文本、教育計劃、教師導向”等老舊的教育理念,已經不再適合當今的教育發展進程,無法滿足新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欲。在當下的教育理念中,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課堂上受益并學習知識。誰去獲取知識,誰就是這個教育的主體。因此班主任應加強和改進班級的管理模式,使學生學習的效果達到最大化。小學班主任是全班的靈魂人物,而且小學班主任的責任不僅存在于教學中,還需要對學生心理健康或者生理健康等方面負責。所以班主任應該堅持“以生為主”的原則,實現有效、務實的班級管理,使學生在良好的課堂上能夠擁有良好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在學校中能夠結交到相似的朋友。
(二)堅持“以生為本”管理的有效措施
1. 關心學生的心理狀態
小學班級的主要管理人是班主任,因此班主任必須時刻觀察學生在課余時間的心理狀態。畢竟小學生身心發育都不成熟,且情緒容易激動。所以在很多情況下,小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時,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從而產生矛盾的情緒,而這種矛盾的心理,對他們未來的發展和成長十分不利。
因此,班主任應該主動去關心學生,用愛心去感化學生,從而一步步地把他們不健康的心理慢慢地帶回正軌中。由于學生都正處于成長的懵懂時期,各具個性。所以班主任要多組織一些學生活動,促進良好班風的形成,這樣才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2. 注重教學和人才培養
在小學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更應該多關注學生的個性,然后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去進行更好的教育交流。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班主任應該把重點放在培養人才上,而不是盲目地、機械地灌輸知識。班主任應該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充分發揮知識的魅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和保證學生健康成長。
在小學課堂活動中,活動通常都是由班主任帶頭組織,所以班主任的思想會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心理狀況。因此,針對這一特點,班主任必須轉變守舊的教學觀念,多組織有益且有趣的教學活動,加強學生對活動的參與度。班主任還應該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組織課堂活動和課余活動,這不僅可以有效地提高班級課堂活動的參與性和積極性,還能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的學習帶來樂趣,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
三、從德育的角度看待班主任工作
(一)德育的重要性
從長遠來看,教育必須做到以人為本,而班主任則要擔負起立德樹人的重任,堅持正確的育人方向,實施德育并行,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淵博的知識、寬廣的胸懷、高尚的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讓小學生邁出人生正確的第一步。
(二)班主任進行德育的措施
1. 加強師生互動,融入德育教學體系
在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特別是在教師的課堂上,大多教師都是以一種單向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從而忽視了師生互動的重要性。而且在德育課上,大多都是由教師指揮學生或者告訴學生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這種教學方法,不能讓學生明白其中的本質道理,很容易讓學生陷入迷茫,從而導致學生在執行過程中出現嚴重的問題。大部分教師根本沒意識到這些行為會長期阻礙學生的德育發展。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必須及時轉變教學方式,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增加師生之間溝通的機會,在德育上要做到一律平等,并積極對話、傾聽和關心學生。比如在設計課外活動時,班主任可以組織小型拔河比賽,把班里的學生分成兩隊,由班主任自己擔任評委,讓學生按照指令完成項目,在活動中構建起學生團結協作的精神,不需在意最終成績的好與壞,但一定要在過程中讓學生意識到班級是一個整體,這進一步擴大了師生之間和生生之間的聯系,并使之更加緊密,為之后的課堂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2. 發展團體合作以提高道德水平
合作式教學作為近年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被教師廣泛應用于課堂,這種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充分保證課堂教學的質量。因此班主任可以把課堂分成小組討論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活動,然后再通過互動交流獲得良好的德育,這樣不僅可以確保學生的行為準則得以完善,而且還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他們的道德教育。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班主任可以定期開展“愛國主義”主題講座,以5人一組的形式開展活動,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書籍、喜歡的理由和對自己的教育看法。在演講結束后,再由小組其他成員對演講進行評價。在小組成員做完總結發言后,再派出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傳達給教師和其他學生,從而讓學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愛國主義相關知識,學會承擔責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班主任還可以通過舉辦圖書交流會,豐富教育資源的儲備,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道德意識,這不僅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精神,而且還可以有效地增進學生對團結精神的認知。
3. 注重評價藝術,指導學生的進步
根據立德的基本任務,班主任的教育工作應該強調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班主任必須在考慮到學生感情和能力的變化下,正確地對學生進行評價,重視對學生的積極評價,而且要做到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教師的鼓勵,獲得成長的動力,使得每一個學生都能自信地學習和成長。在學生犯錯時,教師也要貫徹正確的教育學生的方法,尊重學生的自尊心,讓學生發現自己的不足之處,并使之及時改正。例如,小學時期,班級學生年紀較小,他們總喜歡因與其他伙伴觀點不一致而爭論,針對這樣的問題,教師在評價中要注意掌握技巧,了解事情的緣由,然后對每一個學生及時地做出客觀評價,以達到德育的預期效果。
4. 提升教師個人素質
在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時,要想讓每個學生都能從心里認可德育,那么班主任就要規范自己的行為,通過調整個人行為,為學生起到表率作用,并使用榜樣的力量去盡可能地影響每個學生,從而獲得學生的尊重和支持,這種立榜樣的方式十分有利于班主任培訓的正常開展,因為道德和人才的培養離不開教師言行舉止的影響。因此小學班主任應該積極為學生樹立榜樣,嚴格規范自己的行為準則,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德育概念。例如班主任在教室里看到地板上有垃圾,可以主動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而不是指導值日學生去清理垃圾;教師上課準時到達課堂,做好課前準備;課后,及時把粉筆頭扔到粉筆盒里;下課洗手時,要時刻注意記得關掉水龍頭,以免浪費水資源。通過這一系列的小事,班主任可以讓學生明白,班級是一個整體,必須由每個人來共同維護,而不是依靠別人的力量。因此班主任要想做好德育教學,那么就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以身作則,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有效提高班級管理效率,從而達到進一步養成學生德育觀念的目的。
總而言之,由于大部分學生對新環境的依賴性更強,心理承受能力弱,所以班主任要多角度、多措施地去做好班主任工作,這樣才能保證小學生能夠擁有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從而幫助他們全面發展,提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楊冬梅. 談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 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9):216.
[2]張元宏. 基于立德樹人的小學班主任德育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2):231-232.
[3]魏亞琴. 淺談小學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J]. 試題與研究,2020(21):129.
[4]孫德翠. 探究班主任班級管理中的溝通藝術和語言技巧[J]. 名師在線,2020(29):95-96.
[5]謝樹鳳. 小學班主任德育中如何有效實施激勵的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10):102-103.
[6]王磊學. 立足立德樹人理念提升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質量的策略探析[J]. 科幻畫報,2022(03):201-202.
(責任編輯:孫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