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碧顯
摘 要:隨著《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實施,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法規體系進一步完善。在法律法規的框架之下,標準化在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中亦發揮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論述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的現狀、分析了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借鑒了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先進經驗,提出了推動和促進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3.11.012
0 引 言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我國殘疾人、60歲以上老年人以及孕婦、兒童等正常活動能力不足的特殊人群達6億以上[1]。為了使這些特殊群體平等、充分、便捷地參與和融入社會生活,方便婦女兒童和其他社會成員安全便利出行,無障礙環境建設是行之有效的必然舉措。我國歷來重視無障礙環境的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制度體系不斷提升完善。2023年9月1日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以下簡稱《無障礙環境建設法》)進一步完善了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法律法規體系,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然而,法律原則性、穩定性的特征在無障礙環境建設實踐中具有一定局限性,標準作為一種相對靈活主動的規范性文件則是對法律的有效支撐和補充,是落實法律規定的重要手段。因此,在無障礙環境建設過程中,標準發揮著重要規范和引導作用,研究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1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現狀
新時代,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取得巨大成就,為創造更好的生活環境以及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供了有力支撐。
1.1 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的制度體系
國家政策規劃層面,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促進殘疾人事業全面發展”“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對殘疾人服務領域基本公共服務標準體系、無障礙環境建設國家標準等方面作出了明確指示。這些政策規劃對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做出了頂層設計,提出了新目標、新要求。
專門性政策規劃層面,《“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國發〔2021〕10號)在無障礙設施建設管理標準、信息無障礙標準以及無障礙社會服務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加強各級各類標準的有效銜接和互融互通。《無障礙環境建設“十四五”實施方案》則要求完善無障礙環境建設政策和標準體系,制定實施一批強效有力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強制性標準。
國家法律法規層面,《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規定“國家和社會逐步實行方便殘疾人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設計規范,采取無障礙措施”;《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對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區服務作出了明確規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作為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專門性法律,全面系統構建了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制度體系,并規定“建立健全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鼓勵發展具有引領性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加強標準之間的銜接配合,構建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
1.2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標準情況
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指為便于殘疾人等社會成員自主安全地通行道路、出入相關建筑物、搭乘公共交通工具、交流信息、獲得社區服務所進行的建設活動[2]。根據《無障礙環境建設法》,本文將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分為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和無障礙社會服務三大類進行分析研究。
1.2.1 國家標準
當前,與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的國家標準有21項,其中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有12項,無障礙信息交流標準有7項,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數量較少,只有GB/ T 36719-2018《圖書館視障人士服務規范》和GB/T 24433-2009《老年人、殘疾人康復服務信息規范》2項。GB 50763-2012《無障礙設計規范》是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基礎性標準,該標準收錄了術語、無障礙設施的設計要求、城市道路、城市廣場、城市綠地、居住區、居住建筑、公共建筑、歷史文物保護建筑無障礙建設與改造、引用標準名錄等,有效解決無障礙環境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無障礙設施建設有序、規范開展[3]。
1.2.2 行業標準
現行無障礙環境建設行業標準有17項,各領域標準數量情況如圖1所示。無障礙信息交流標準數量最多,涉及移動通信無障礙技術、網站設計無障礙、信息無障礙、面向老年人的互聯網金融服務技術幾個領域。其中,《信息無障礙標準》為2009-2016年發布的系列標準,涉及語音上網技術、呼叫中心服務系統技術、公眾場所內聽力障礙人群輔助系統技術、用于身體機能差異人群的通信終端設備設計、視障者互聯網信息服務輔助系統技術等。
1.2.3 地方標準
現行有效的無障礙環境建設相關標準將近60項,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21項,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36項,目前尚未有無障礙信息交流標準。無障礙社會服務地方標準主要集中于殘疾人職業培訓及就業服務、殘疾人康復、殘疾人托養及生活照料、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等領域,各領域標準數量見表1。
各地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最多的是北京,已發布10項地方標準。其中有5項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比如:DB11/ 1950-2021《公共建筑無障礙設計標準》、DB11/ 690-2016《城市軌道交通無障礙設施設計規程》;有5項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比如:DB11/T 1377.1-2016、DB11/T 1377.2-2016、DB11/T1377.3-2016系列殘障兒童康復機構服務規范。
1.2.4 團體標準
無障礙環境建設團體標準中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較多,各領域具體占比如圖2所示。無障礙環境建設團體標準中有不少具有市場敏銳度和先進理念的標準,比如:中國肢殘人協會于2021年11月自我聲明公開的T/CAPPD 5-2021《無障礙智慧居住環境設計標準》。諸多社會團體中,中國殘疾人康復協會發布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最多,占所有團體標準的53.6%,且大多數為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
2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無障礙設施建設標準所涉行業領域尚待完善
無障礙設施建設方面的標準主要涉及物質環境的無障礙,當前這方面的標準數量較多,但是主要偏向于建設、生產和設計方面,運營管理和維修養護方面的標準相對缺乏。沒有良好的運營管理和維修養護機制,無障礙設施可能無法發揮預期作用。因此,需研制出臺運營管理和維修養護方面的標準,并盡量完善無障礙設施建設不同行業領域的標準。
2.2 無障礙信息交流標準仍需加強研制和推廣
信息通暢、交流便捷可以極大增強殘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目前這方面有一定數量的行業標準和少量國家標準,但其在全國的推廣力度還不夠,無法滿足人民群眾的多元需求。當前,有很多科技手段可以幫助建立更加完善便捷和人性化的無障礙信息交流環境,然而這方面的標準研制相對滯后。數字化時代,信息交流方式也變得更加多元,無障礙環境的建設也應與時俱進,探索更多方便殘疾人和老年人信息交流的方式,以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為統領,研制層次多元、結構合理的無障礙信息交流標準。
2.3 無障礙社會服務標準亟需加強體系性
當前,無障礙社會服務領域有較多的地方標準和團體標準,相對集中于康復護理、托管照料、就業培訓和旅游等,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務領域的標準相對缺乏。無障礙社會服務領域的標準不成體系,標準之間協同性較差,未來還需進行體系化設計和研制。
總體而言,當前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未成體系,各個層級的標準之間各自獨立,未能形成合力,不能發揮整體效應。因此,應通過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的研制,發揮標準體系的作用,為建設設計人性化、設施完善、設備齊全、交流通暢、服務貼心的無障礙環境提供技術支撐和規范引導。
國外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經驗與啟發
《便于肢體殘疾人進入及使用的建筑和設施的美國標準說明》(ASA)是世界上第一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澳大利亞、日本等發達國家之后相繼開展了系統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工作,為我國提供了有益的借鑒與啟發。
3.1 美國
《美國殘障人士保護法案》(ADA法案)是美國無障礙保障建設的基礎法律,《殘疾人法案無障礙設計標準》依據該法律制定了無障礙保障建設基礎性標準。美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最突出的特征是法律與技術關系緊密、相輔相成,共同支撐和規范美國的無障礙環境建設。
美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的制度體系可以分為3個層次,最高層為法律,其下為技術法規,第三層為標準及相關規范文件[4]。第三層的內容通常由美國國家標準學會(A NSI)、美國國際規范委員會(ICC)等各類標準研究機構制定,包括模式規范、標準和源文檔,這3類文件各有不同,但都與標準有密切關系。其中,模式規范的約束性和認可度最高;標準是模式規范的具體說明,具有較高的實操性和指導性;源文檔是對規范和標準的深層次解釋和最新成果的總結。
美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由許多組織分別負責編制管理,政府不制定標準,但按照《國家技術轉讓與進步條例(公共法 10 4-113)》的要求,聯邦政府各部門都會積極參與標準的制定活動,以此來影響標準的制定。一旦規范、標準和源文檔通過法律程序被政府采用,即會升級為技術法規,具有更強的約束性。
3.2 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無障礙環境建設制度體系中,《殘障歧視法案》是一項綜合性法律,在促進澳大利亞無障礙環境建設、改善澳大利亞無障礙環境的過程中發揮著最重要的指導作用。以該法律為基礎,澳大利亞從聯邦政府到各州、各地區政府在不同層面、不同領域制定了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
在澳大利亞,人權委員會被《殘障歧視法案》賦予制定無障礙環境建設準則的權力,制定了大量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和準則[5]。人權委員會不但自己制定標準,還非常重視與無障礙相關行業開展密切合作,協助各行各業制定專門性標準,主要包括公共建筑、公共交通運輸以及信息交流3個領域。這些標準嚴格依照程序制定,經過殘疾人代表、殘疾人組織、政府和行業組織等充分討論、研究和論證,并廣泛征求社會公眾的意見和建議,保障標準后期的有效實施。
3.3 日本
隨著日本社會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從20世紀70年代起,無障礙環境建設在日本受到廣泛關注。日本相繼制定了多項法律法規,制度體系不斷深化和完善,逐漸形成了包括國家法律、地方條例以及覆蓋廣泛的標準規范體系,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提供了基本依據和指導。
日本無障礙環境建設以《關于促進高齡者、殘疾者等的移動無障礙化的法律》為核心法律,各級地方政府以該部法律為基礎,根據各自地方特色以及當地對無障礙環境的需求,制定適應性和實操性更強的標準規范,比如:《無障礙化建筑設計標準》《盲道設置技術規范》《人行步道建設基本標準》等[6]。
日本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研制具有廣泛參與性,比如:2020年發布的《東京2020無障礙環境導則》經過包括殘疾人、老年人、孕婦、嬰幼兒家長和專家等30多個代表團體審議通過。
4 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對策建議
根據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的現狀和問題,借鑒國外的優秀經驗,提出以下對策建議。
4.1 構建強有力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制度體系
借鑒美國、澳大利亞和日本的經驗,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作為起主導性作用的基礎法律,建立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制度體系。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核心完善國家層面相關配套法律法規。地方層面,根據各地的實際制定相應的法規規章等,在國家層級法律法規的基礎上加以細化和地方化,形成上下協調、聯動有序的政策體系,為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
4.2 加強頂層設計,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
加強頂層設計,根據以《無障礙環境建設法》為核心的制度體系,從無障礙設施建設、無障礙信息交流、無障礙社會服務3個領域健全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并注重標準體系的協同發展和互融互通。加強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與法律法規等制度體系的關聯性。通過標準化細化相關法律法規,做到具體、明確、可操作性強;同時,鼓勵法律法規引用先進的標準條款,增強標準的法律屬性和約束力。加強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研制,鼓勵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地方標準和具有市場敏銳度的團體標準,有效補充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未涉及的領域,構建覆蓋全面、層次多元、系統聯動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體系。
4.3 建立政府主導、多元參與的標準化工作機制
國外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研制除了政府之外往往有廣泛的社會參與,最終形成廣受好評的標準。我國應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工作進行系統規劃,推進制度建設和機制創新,加強專業人才隊伍的建設。同時,吸引各種社會力量參與其中,集思廣益,制定出更加符合無障礙環境建設要求的優質標準,減少推廣實施過程中的阻力。社會力量的參與也有利于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工作進行共同監管,提高監管效能,促進標準的有效實施和持續改進。
4.4 提高社會各個群體的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意識
隨著無障礙環境建設理念的發展,需要通過加大宣傳和教育,轉變無障礙環境的服務對象只限于殘障人士的狹隘觀念,加深公眾對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重要性、緊迫性的認知。對相關政策進行詳細解讀,加強相關標準的宣貫力度和培訓教育,開展相關標準化示范試點項目的推廣工作,提高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意識,了解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的內容,更好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化工作。
參考文獻
王書鵬.我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標準研究[J].工程建設標準化,2022 (2):78-82.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令(第622號). 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EB/OL].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2012-07-10)[2023-09-10].
張東旺.中國無障礙環境建設現狀、問題及發展對策[J].河北學刊,2014(1):122-125.
趙尤陽.美國無障礙環境建設法律法規和運行機制研究[J]. 建設科技,2019(11):28-33.
張瑜,劉吉濤.澳大利亞無障礙環境立法研究及啟示[J].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18(1):77-81.
韓笑宓,聶婷婷,姜彩良,等. 發達國家交通無障礙環境建設經驗及對我國的啟示[J]. 交通運輸研究, 2021,7(3):45-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