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 嚴光玉 蔣祺煒
(1.成都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四川 成都 610031;2.成都職業技術學院 四川 成都 610041;3.成都市教育局 四川 成都 610031)
2022 年8 月19 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向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致賀信,指出“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相連,對促進就業創業、助力經濟社會發展、增進人民福祉具有重要意義”[1]。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強調,“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創新創業是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技術進步是提高創新創業效率的內生動力。職業教育在培養高素養技術技能人才、推動技術轉化為生產力、促進生產技術變革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作為直接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培養保證體系,與區域經濟社會的發展密不可分。在一個區域內,不同層次的職業教育需要一體化協調發展,才能有效統籌和綜合利用不同的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職業教育服務區域發展的能力,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彰顯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重要內容,能促進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教育鏈有機融合,然而在現實中不難發現職業院校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存在以下難題。
當前,不同學校對創新創業教育的理解各有不同。如有的職業院校把創新創業教育理解為“素質教育”,有的將創新創業等同為“就業教育”,有的將其視作為“學生活動”。從區域層面看,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發展不均衡。有的職業院校走在前列,能發揮引領作用,但沒有平臺;有的職業院校后來居上,富有特色,但輻射不夠。不論是認識上的差異還是行為上的差距,都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各行其是現象。缺乏區域統籌的頂層設計,難以適應新形勢下區域一體化發展為主的新要求。
實踐中,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缺乏。起步較早的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必修課或選修課納入教務管理并計入學分,且以專創融合課程為主要內容,行動較晚的高職院校還停留在單一選修課或者創業培訓課的形式。中職學校方面,大多數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主要以第二課堂、學生社團活動等方式展開,尚未把創新創業課程納入教學常規管理。此外,不少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缺乏充足的資源,創新創業教育對學生的吸引力明顯不足。
當前,對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評價大多重項目數量、重獲獎份量、重學生創業產值等結果性指標,簡單強調“創業率”。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與要將學生培養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技術技能人才”的育人目標相距甚遠,與創新創業教育應具有的“教育屬性”不相適配。就其實質而言,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關鍵在于育人的過程,而不應簡單以結果作為評價的唯一標準。
無論是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不均衡,還是課程資源的缺乏,或是不科學的評價導向,破解以上難題的關鍵是將學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上移至區域層面。換句話說,要將創新創業教育從學校的“點”上行動拓展到區域的“面”上布局,繼而形成一個立體的結構,這就需要從整體上進行考量。
為打破創新創業教育實施過程中職業院校各行其是、缺乏頂層設計的局面,成都市在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背景下,提出對接產業、市域統籌、中高職一體化聯動發展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在創新創業教育領域強化區域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特色和產業技術特性。2009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發《成都市市屬高校及全市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創新實訓實施方案》,對創業課程設置、創業活動設計、創業實訓安排、創業教育師資培訓等方法和途徑提出具體要求。2014 年,成都市教育局、成都市人社局、共青團成都市委員會同意成立成都創業學院,堅持中職是基礎、高職是骨干的定位。2014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發《統籌城鄉教育“3+N”集團化辦學實施方案》,充分發揮集團化辦學優勢,以“3+N”集團化辦學統籌開展“學生創業就業行動計劃”。
有了頂層設計后,創新創業教育的具體內容及實施是關鍵。2015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市屬高校和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意見》,細化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大力推進高職院校和中職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如成都職業技術學院與成都市10 所中職學校簽署“成都創業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合作框架協議”,建立了創新創業教育協同育人機制。2017 年,成都市教育局成立成都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都農業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明確聯盟的職責與任務,并于同年舉辦了首屆成都市中職學生“創業計劃書”設計大賽。2018 年,成都市教育局印發《成都市中等職業學校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如此,市域層面對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與教學進行了統籌實施。
職業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需要評價來檢驗實施效果。2020 年,成都市開展職業院校創新創業督導評估工作,通過實地了解全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推進情況,再結合評估結果,評出了成都市創新創業教育示范學校。同年,成都市還舉辦了首屆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指導課程教學大賽。至此,以學校為整體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和以教師為主體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雙重評價體系得以建立,形成了“個體與整體”嵌套的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機制。
回顧10 余年的探索,成都市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歷經了中職學校創業實踐探索—高職院校創新創業課程系統化—高職院校引領帶動中職學校發展—中職高職院校競相特色發展的實踐過程。在此基礎上,成都市構建了區域創新創業教育“機制+目標+課程+資源+評價”的五位一體模式,形成了區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體系。
加強市級部門聯動機制建設。一方面,加強政策保障。成都市發布有關創新創業教育的文件20 項(如表1 所示),從宏觀層面統領區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強化經費保障。投入1000 多萬元支持建立起市、省、國家級平臺,市政府設立大學生創業天使投資基金和大學生創業風險援助資金支持大學生開展創業活動,體現了突出產業特征的區域創新創業教育。

表1 10 余年來成都市創新創業教育的相關文件
健全區域創新創業教育服務機制。搭建市級服務平臺,成立“成都創業學院”“成都市青年創新創業公共實訓基地”,集創新創業教育、實訓、孵化于一體,以平臺為載體整合政行企校資源,面向社會開展創業培訓,扶持孵化創業項目,對接創業園區,服務青年創業。共享成都創業學院管理、課程、師資、考評等標準,引領區域內中高職院校與產業鏈、創新鏈緊密結合,協助各中高職院校進行創新創業教育,探索“成都創業學院試點—中高職創業苗圃建立—產業特色高職創業孵化園區打造”的有效路徑。
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發展聯盟機制。依托“3+N”集團化辦學、成都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都農業創新創業教育聯盟、成都創業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通過優質學校聯盟、校企融合、中高職一體聯動發展等方式,加大優質高職院校對其他高職院校、中職學校的引領力度,推動區域創新創業教育整體高質量發展。
研制人才標準,確定區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將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職業院校全面改革創新的教育理念與模式,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培養創新創業人才作為核心目標,將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作為核心任務,切實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精神、創新創業意識、創新創業能力。
細化指標體系,引導學校制定創新創業教育工作目標。確立職業院校在建設眾創空間、創新創業示范學校中的行動目標,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增強學生的創業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具體而言,通過建立創新創業教育載體、深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加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推進專創教育有機融合、改革教學方法和考核評價方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強化創新創業實踐等行為,健全學生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培育創新創業校園文化,促進學生創業項目孵化和創業企業發展。
明確課程目標,發布中高職創新創業教育課程實施指導意見,指導創新創業教育教學的實施。中職學校將“實踐創新”核心素養作為創新創業教育的課程目標,培養中職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與創新創業能力,培育中職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協作、勇于挑戰、敢于擔當的品質。高職院校的課程目標重在創新創業意識和能力培養,重點突出高職教育的職業性和專業性,側重培養“多樣化”創新型人才,將主動創業作為學生未來職業生涯的一種選擇。
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是提升創新創業教育質量的關鍵,也是職業院校實施和推廣創新創業教育的基礎[2]。為解決創新創業教育理論與實踐脫節導致的課程零散問題,成都市構建了“基礎模塊+專業模塊+拓展模塊” 三階課程和 “通識課程+專創融合課程+實踐拓展課程” 一體化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中職學校在原有教學基礎上,結合本校專業特色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活動,形成“一校一品”課程實施方案。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和實踐課程納入必修課,形成大一培養創新思維和創業技法、大二提升創新能力和創業實踐、大三以創業項目實戰為主的課程實施方案。
豐富創新創業活動形式,為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落地實施提供支持。從課程政策、課程組織機構、教學時間、課程內容、管理辦法等要素出發,充分考慮要素內部及要素之間的關系制定系統訓練計劃,實行校內指導教師與企業指導教師協同指導,全方位指導學生參與訓練[3]。組織開展“蓉城創響”創新創業大講堂、市級創新創業教育專題教研活動、市級師生創新創業技能比賽等活動,通過培訓引領、交流共進、以賽提升等多種路徑指導全市職業院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
設立創業師資基地。構建“校內雙創導師—創新項目團隊—校企共建項目團隊—校外企業專家導師團隊”等多主體參與的雙創教師團隊,加強“創新創業教育教研組”建設,打通雙創師資專業技術職務評審渠道。市級創新創業平臺面向全市職業院校師生開展創新方法專題培訓、專創融合師資培訓、學生創業訓練營、中職校長培訓班、中職雙創師資培訓等活動。
開發優質課程資源。市級層面,開發面向全市職業院校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融合的示范課程,如新工科、文創、通識、中職創新創業指導等線上課程;院校層面,高職院校開發專創融合創新創業課程,中職學校開發與專業結合的雙創課程,如“中職生創意實踐藝術課程”“JA 青年理財”等。
打造“創業街”“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等實踐活動平臺。如“幸福校園創業一條街”“南城·啟蒙創業街”“北城·初語創業街”;“小商品展銷會”“電子商務商貿節”等專創融合實踐活動;培育創新創業社團或團隊,如“皮鞋美容社”“明天創業團隊”“彭州竹雕”“擷色染藝”等藝術特色社團。
建立并實施市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估體系。在充分調研論證的基礎上確定具有代表性、方便量化且可重復驗證的指標,從體制機制、課程與教學、創新創業實踐、創新創業教育成效、特色創新五個維度,設計了包含師資培養、專業建設、設施建設、資源聚集與利用、課程管理、平臺建設、教研成果、創業率等“定量+定性”相結合的評價指標體系(如圖1)。

圖1 成都市屬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完善市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督導評估系統。規范評價工作模式,每三年實施一輪專項評估,定期發布《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教學質量報告》,將評估結果與專項創業項目扶持資金相掛鉤,持續推進各校創新創業教育工作良性運轉。
歷經十余年的實踐行動,區域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實現了四個轉變:從中職學校之間、高職學校之間、中高職學校之間創新創業教育的相互割裂、做法各異的發展路徑,向全市中職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一體化、院校內部實踐機制體系化、院校間交流互助常態化的機制轉變;從職業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理念模糊、課程設置隨意化,向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目標清晰、學校工作有規范、課程教學有標準、課程進階有體系的培養方式轉變;教師從教學缺方法、缺資源,向強素養、增技能、建資源、講教法的教學能手轉變;參與創新創業教育的學生從人數少、學得少、實效低,向廣覆蓋、專創融合、成果展示平臺多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學習生態轉變,營造出區域職業院校重視創新創業教育、師生樂于參與創新創業活動的良好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