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國文化自信自強意識逐漸覺醒,堅持文化自信自強也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方向,而傳統優秀文化是我國文化自信自強的根本。為了更好地推進我國文化自信自強,本文將全面剖析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深究文化自信自強與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正視當前遇到的困境,然后綜合各類因素提出相應的傳承策略。
【關鍵詞】文化自信自強;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策略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2—070—03
引言
二十大報告強調“推進文化自信自強,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明確了文化領域工作方向。而要實現文化自信自強就要做好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將優秀傳統文化精華作為基石與源泉,不斷深化我國文化自信自強程度,同時,在傳統優秀文化的豐富內涵中做好創新創造轉化,以新時代發展角度來全面激活我國文化傳承的生命力,不斷增強人們對我國傳統優秀文化的認同感,讓我國文化自信自強的力量更強大,實現興國運、強國運的目標。
一、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意義
近些年我國的物質類建設在飛速增長,讓我國在世界舞臺上展露光芒。而一個國家要想更好地實現奮斗目標就要做好物質與精神上的豐富。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延續了上下五千年,是我們每一個人的精神家園,是民族發展的根本,更是國家的風骨。首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在歷史長河中不斷沉淀,經過一代代人的取其精魄取其精華,足以讓我們每一個人自豪,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精神家園。如果國家發展中沒了中華文化的傳承就會導致民族凝聚力下降,讓人們容易迷失自我,不利于民族復興與發展。其次,縱觀世界各國發展情況,每一個國家都有自身文化的特殊與傳承,如果沒有那么這個國家的發展必定具備局限性,無法壯大起來。對此,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國家發展的根本,也是民族復興的關鍵。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歷史長河中創造出無數的瑰寶,擁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做好其傳承對于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中國的四大發明曾耀眼全世界,并為后續國家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對此,中華兒女應當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充滿自信,從傳統中創新創造,形成中國特色,凝聚出中國獨特的風骨,讓中國以獨有的姿態屹立在世界的舞臺上。總之,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更好地推動國家建設與發展,向世界展現出屬于中國特有的氣派。同時,對于中華兒女而言,高度的認可并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夠強化凝聚力,拉動國家內部建設與發展。
二、文化自信自強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關系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無盡滋養文化自信自強
中華大地上從古至今,經歷的各個朝代,共同創造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首先,在思想觀念上有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等,各有風采,相互碰撞出中華文化獨特風采。其次,人文精神上有“和而不同”“民為邦本”“協和萬邦”等等,在不同的時代背景下,有著不一樣的沉淀。然后在道德規范上不同朝代有不同的規范,如公忠、正義、仁愛、中和、孝慈、誠信、寬恕、謙敬等等。最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中也為現代留下了許多偉大的作品、史詩或者是各類工程,不僅僅是關乎人文精神,還關乎民生發展,推動社會各項的持續發展。在此背景下可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能不斷滋養著當今文化自信自強,奠定我國特色建設與發展的基礎。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文化自信自強展現非凡氣度
中華民族的發展歷經了5000多年的風風雨雨,其文化的形成必定是從歷朝歷代文明中結晶,沉積著各朝代人們的精神文明,最終形成我國特有的精神標識。對此,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必定具備豐富的內涵,從“仁政”“求大同”“重民本”等方面的精神特質不難發現中華文化在發展過程中總結出獨特的天下觀、宇宙觀、道德觀以及社會觀。同時,從古至今的文化產物也不難看出優秀傳統文化中在不斷地輸送正能量,滲透給中華兒女特有的文化素養。對此,中華民族應當自信自強,全面做好文化傳承,向世界展現出我國非凡的氣度。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能不斷增強文化自信自強
隨著我國綜合實力的提升,當代年輕人對中國文化認同感持續提升,這無疑賦予了文化自信自強強大的力量,讓中華民族的發展更為團結和睦,讓我國各民族更加緊密,共謀發展。同時,在國際上中華文化的各類元素出現頻率越來越高,如國外街頭的古箏、古琴演奏,古典舞蹈、武術的表演等等。在認同感持續提升的背景下,國家與民眾也更加自信地展現我國特色文化元素,讓世界各國都看到中華文化,進而推動著文化自信自強力量的強化。
(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給了文化自信自強不竭的動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至今并不是一成不變,隨著每個時代的變化,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也在不斷地創造創新,這無疑給了文化自信自強不竭的動力。在我國發展中素有“取其精華”的說法。同時,中華民族的謙卑、自省能力更是讓文化思想一直在發展的路上,當面對不同時代特點時,應當堅持在傳承中轉化,讓優秀傳統文化與時代特點、社會發展相協調,讓中華兒女更勇敢地展現民族文化特色,勇敢創造創新。如當下出現的漢服潮,從古代漢服中延伸出簡約版、輕便款,在當下的街頭上看到身穿漢服的人民都是稀松平常的事情。這一現象不僅體現了當下人民對中華傳統優秀文化高度認可,對其的創新改造也讓文化傳承有了不竭的動力傳承下去,給世界展現出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特色,讓我國文化自信自強的底氣更為充足。
三、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困境
(一)缺乏全面多元的宣傳手段
隨著網絡多媒體技術的發展,當下人民群眾接受信息的平臺與方式越來越多,但在實際傳承當中并沒有做好相應的文化傳承工作,讓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傳播方式較為單一,進而影響整體傳承效果,導致民眾的文化自信自強認知出現偏差。同時,不同的人群有著不同的文化教育北京、文化素養,單一的宣傳方式無法實現良好的傳承效果,無法發揮出文化自身價值,讓一些人無法看到中華優秀文化的魅力,更不說實現文化自信自強了。
(二)文化價值認知模糊,文化自信自強根基不穩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其內涵與本質傳承的根本,也是民族發展的關鍵。但在實際發展當中容易出現對優秀傳統文化本質與內涵的誤解。首先從各個節日來看都應當有著不同的意義。如春節是團圓、辭舊迎新的節日。但當下年味卻越來越少,人情走動、禮尚往來現象越來越表面,很多都是一個紅包就了事了。美其名曰簡約,給錢讓對方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會更好。但其中的情誼就淺了很多,給完紅包就開始各干各的。尤其是當下電子產品的普及,人手一臺的智能手機,很多人就算坐一起都是各玩各的手機。當下發展中的種種現象說明民眾對于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知程度不夠。
四、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對策
(一)基于時代發展,創新宣傳手段,全面滲透優秀傳統文化
時代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元的宣傳方式,為傳承帶來新的契機,也為強化文化自信自強帶來新的手段。對此,首先要全面分析了解先進的科研產品,梳理細化宣傳渠道。然后針對每一個渠道進行深入地了解,清楚各個宣傳工具的特點,并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特點進行宣傳。如在博物館中強化VR產品的利用,將古人、古物從二維世界轉化成三維世界,讓民眾在參觀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實現與古人古物的互動。甚至還能基于某一事件、場景,建立出VR虛擬實景,讓民眾穿越會古人的時代,相互溝通交流,實現精神思想的碰撞,達到更好的傳承效果。其次,充分利用各類傳媒,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更多的宣傳方式。如強化短視頻渠道的應用。當下網絡技術的發展,有著超強的算法,能夠按照不同人群的喜好進行推送。對此,在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當中應當做好人群特點分析,針對不同的特點制定出不同的宣傳短視頻,讓更多的民眾看到自己喜歡的宣傳方式,激發起民眾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進而推動民眾深入了解文化的本質與內涵。同時,在優秀傳統文化宣傳節目當中也應當順應時代發展的特殊進行調整。其中《中國詩詞大會》、《典籍里的中國》、《非遺里的中國》等節目就是較好的創新宣傳模式,值得持續深究,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滲透。
(二)優化學習環境,全面強化認知,提高民眾的認同感
良好的環境能夠實現更好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為我國文化自信自強打下堅實的基礎。對此,要從民眾日常生活、學習、工作的各個環境中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文化傳承在潛移默化中進行,實現文化價值認知的全面強化,提升文化的整體認同感。首先,優化家庭教育環境,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效果。家庭環境是每個人學習的第一環境,需要父母承擔起良好的傳承文化的使命。如尊老愛幼、飯桌禮儀、日常禮儀、人情往來等等。同時,家庭人員的關系、節日中家族的情感交流等等。良好的家庭范圍讓年輕一代能夠置身其中,潛移默化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其次,學校環境。學校是文化傳承的重要陣地,必須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讓年輕一代深度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強化優秀傳統文化價值的認知。如學校開設優秀傳統文化專題課程;在傳統節日當中營造出濃郁的節日氛圍,進一步強化青少年的感受。同時,在學校中營造出積極主動的學習氛圍,讓青少年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主動挖掘優秀傳統文化價值。此外,在學校開設優秀傳統文化互動交流平臺,讓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進行深度碰撞,進而奠定創造創新的基礎。最后,在工作環境中,企業應當重視優秀傳統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結合,不斷提升社會人員精神文明建設。
(三)增強文化自信,強化辯證思想,客觀對待外來文化
時代發展中各國文化交流愈發頻繁,在面對外來文化沖擊時應當具備辯證思想,而是始終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擁有中華民族自我的立場。首先,在面對外來文化沖擊時要堅守本心,始終相信我國優秀傳統文化所擁有的豐富內涵,立足于我國國情來看待外來文化。其次,針對外來文化要保持學習的態度,可借鑒與學習他國文化的精華,結合實際情況進行文化的融合。最后,對我國優秀傳統很好和外來文化要有清晰的認知,始終保持清晰頭腦,堅定不移地提升自身文化自信與質量,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增添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獨特魅力。
(四)持續創新發展,加強傳統轉化,增添文化新的活力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人們結合時代發展、文化發展規律進行科學合理轉化,實現文化創新,推動文化自信自強的提升。首先,基于當下時代發展的情況進行轉化,永葆優秀傳統文化的活力。如結合最新兩會的相關政策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融合,讓民眾在物質、精神層面的需求先量變再質變。在不斷實現民眾精神需求的質變過程實現文化自信自強的建設。其次,基于社會經濟發展來進行優秀傳統文化的轉變。都說社會的發展呈現階段性,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會發現當下經濟發展的某些階段與過去是具備相似的本質的。對此,在當下發展中應當多結合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全方位融合社會經濟發展,并將具體措施落實到社會實踐當中,進而增強文化自信自強的信心,實現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推動會我國文化發展的重要方向,是中華民族走向時間舞臺的重要過程。同時,在文化自信自強中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是新時代建設的重要任務,給世界展現出中華審美風范和創新的中華文化形象,讓中華民族姿態昂揚地屹立在世界當中。對此,應當喚起每一個中華兒女傳承之心,強化人們對中華文化的認可與肯定,增強中國人們的文化自信自強,延續好民族的根。
參考文獻:
[1]艾小娟.文化自信視域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和傳承路徑[J].漢字文化,2022(23).
[2]郭齊家.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新時代文化自信自強的力量[J].教育史研究,2022(4).
[3]趙信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22.
[4]梁志玲.新時代大學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自信培育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2.
[5]張瑜.習近平外交思想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研究[D].北京:中共中央黨校,2021.
[6]秦冰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紀曉平(1974—),女,漢族,山西懷仁市人,大學本科,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