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晟
摘 要:我國加快推進教育深化改革,重視促進學科教學質量的提高,在教學工作中倡導實施家校協同育人。在初中階段,學生對于歷史學科教學內容的學習,需要識記很多基礎性的歷史知識。同時,教師要求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學會歷史事件的解析,注重促進學生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但同時,初中歷史學科的課時安排較少,相應的歷史知識繁多,導致學生的歷史學習壓力加重。對此,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開展家校協同育人,聯合家長進行歷史學科教學,引導學生高效學習與記憶歷史知識。本文首先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中家校協同育人的重要作用,其次分析了家校協同育人下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問題,最后立足初中歷史教學的現實需求,探討家校協同育人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策略,以期為提高歷史教學質量提供參考建議。
關鍵詞:家校協同育人;初中歷史;創新
【中圖分類號】G6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041-03
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實施,家校協同育人這種新型教學模式被應用在教學工作中,得到了教師和家長的高度認可,能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限制。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合理運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由歷史教師聯合家長共同進行歷史教學指導,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歷史知識的應用等,引導學生在歷史學習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促進學生提高歷史學科素養。
(一)有利于調動學生歷史探究學習興趣
有部分初中生缺乏歷史學科學習興趣,對于歷史知識點的記憶不牢固,相關歷史事件的了解不深入,直接表現為歷史學習效果不佳。這主要是因為初中歷史學科的課時安排比較少,教師只在歷史課堂上很難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難以幫助學生實現系統化、深層化的歷史學科學習。對此,初中歷史教師實施家校協同育人,讓家長在節假日等空閑時間陪同孩子參觀歷史遺址等,鼓勵家長引導孩子了解相關歷史事件,經常和孩子圍繞歷史知識進行溝通交流,能更好地調動學生探究學習歷史的興趣。初中生在參觀歷史博物館時,能不斷拓寬自己的歷史知識面,主動了解對應的歷史事件發展,豐富自身的歷史認知。例如,在人教版《抗日戰爭的勝利》教學時,教師可讓家長提供教學上的幫助,讓家長陪孩子參觀附近的紅色革命紀念館,帶領孩子了解本地在抗日戰爭中作出的努力、發生的抗日戰爭事件等,要求學生認真聽講解員的專業講解,幫助學生有效鞏固歷史課堂上所學的抗日戰爭歷史知識,有效激發學生歷史探究學習的興趣。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習慣
在歷史學科的學習中,初中生需要養成主動預習和復習的習慣,減輕歷史課堂學習中的壓力。初中歷史教師在培養學生主動學習歷史的習慣過程中,需要家長的積極配合,讓家長監督學生進行歷史預習與復習鞏固等。在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中,有部分學生記憶力強,平時在歷史課堂上不配合學習,但在臨近考試之前會突擊背誦歷史知識點,但是后續很容易遺忘。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下,家長及時介入,能改善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監督學生按教師要求完成歷史預習和復習鞏固等任務,配合教師共同培養學生良好的主動學習習慣。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級“經濟體制改革”教學中,有很多概念是比較抽象的,同時需要記憶的知識點較多,導致學生在學習中感到很吃力。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的支持下,初中歷史在“經濟體制改革”教學時,能擺脫課堂時間少的限制,設計對應的預習內容與復習任務等,通過微信等方式聯系家長配合教學,由家長監督學生背誦經濟體制改革的相關知識點,助力學生高效率完成歷史學習任務。
(三)有利于緩解學生的歷史考試壓力
初中生面臨中考升學壓力,在期中考等大型考試之前容易出現過分焦慮等不良情緒,難以發揮出真實的學習水平。初中歷史教師在臨考前,安排大量歷史試卷讓學生經歷題海戰術,對應的歷史作業量也會增加,無法照顧到每位學生的心理壓力與情緒狀態。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師引導家長成為教學助手,讓家長在考試之前關注學生的情緒變化,引導家長學會耐心安撫來改善孩子的狀態,減輕學生在考試之前的心理壓力,使學生全力投入歷史復習中。例如,在中考之前的三輪歷史復習考試中,學生對自己的歷史考試成績及整體排名非常重視,著急糾正在歷史考試中的錯誤,導致他們的情緒非常緊繃。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初中歷史教師在考試之前要和家長進行聯系,向家長告知學生在歷史學習方面的不足,并指導家長緩解學生壓力的方法,讓家長冷靜正確地應對,耐心地對學生進行情緒疏導,幫助學生開展高質量的歷史復習。
(一)對于家校協同育人不夠重視
在初中階段,學校更加關注學生每次考試成績的提高,其目的是促進升學率的提高,認為應用傳統講授式教學方法和題海戰術才能獲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生經過大量的測試練習,歷史學科的考試成績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由于長時間處在高壓學習狀態,會嚴重打擊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有的中學并不重視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的應用,與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很少,此方面的投入力度較小。長此以往,家校育人模式得不到真正落實,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很難取得家長的全力支持,難以實現歷史學科教學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帶動學生歷史思維與歷史學習能力的提升。
(二)家校協同育人中溝通不及時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實現家校協同育人模式,要求歷史教師和家長之間進行溝通交流,保持密切的合作關系。若是在和家長溝通過程中出現障礙,初中歷史教師和家長之間信息傳遞不及時,會嚴重影響著歷史學科教學中家校協同育人的效果,很難發揮雙方合力來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在這種情況下,學生若是出現歷史考試成績下滑,家長沒辦法及時了解具體的原因,還會產生誤會,認為教師沒有認真教學,同時教師也會認為家長太過放任孩子,沒有認真監督孩子完成歷史作業,因雙方溝通不及時容易產生矛盾。在初中歷史教學實踐中開展家校協同育人,教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不暢,會使家長對教師的歷史教學能力失去信任,難以配合教師完成歷史教學工作。
(三)家校協同育人中合作不協調
在調查中發現,當前初中歷史教學中應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缺少具體的實施步驟作為支撐,同時教師和家長的責任并不明確,導致合作過程中出現不協調的問題。在開展家校合作實踐中,初中歷史教師很難和家長保持默契配合,如教師布置的歷史預習任務,家長無法監督學生保質保量完成,更多依賴教師在歷史課堂上的隨機抽查,雙方的合作效果比較差。與此同時,有一些初中并沒有構建完善的家長聯絡機制,初中歷史教師在和家長溝通時沒有具體的實施步驟,比較隨意,導致教師和家長之間的互動缺乏實效性。
(一)重視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的應用,科學布置歷史作業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合理應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主動引導家長配合歷史教學,共同引導學生進行歷史理論知識的學習,為學生詳細解析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及影響等,從而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對此,初中歷史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根據家校協同育人的現實需求,創新調整教學方式,主動尋求和家長之間的默契合作,共同擔負起歷史教學輔導的責任。例如,在人教版“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政權分立與民族交融”這一單元的教學中,對應的歷史知識點比較分散,教師可提前設計預習任務,如要求學生以時間軸為基礎概括單元內的歷史事件,科學布置相應的歷史作業,讓家長配合學生完成本單元思維導圖的制作。有學生在剛學習本單元時,會以每個課時標題作為思維導圖的一級分支,但對于歷史事件的理解比較籠統,很難真正理清和領會本單元的歷史知識內容,容易出現導圖設計不清晰等問題。對此,教師要讓家長發揮輔助引導作用,鼓勵家長和學生配合通讀本單元的歷史內容,帶領學生了解三國鼎立、西晉的統一、北方各族的內遷等歷史事件的起因、經過、影響等,針對每個章節設計對應的思維導圖,指導學生使用多色水彩筆劃分重點內容,確保本單元的思維導圖清晰直觀。初中歷史教師重視家校協同育人模式的合理應用,通過合理布置歷史作業指導家長進行歷史教學輔導,支持學生有步驟地完成歷史思維導圖的制作,讓家長在歷史教學中發揮家庭輔導作用,加強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
(二)構建完善的家校交流平臺,加強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互動
在教育領域,我國重視促進信息技術在教學工作中的應用,立足實際來創造更大的教育價值。對此,在初中歷史教學中,要重視信息技術的合理應用,構建完善的家校交流機制,向歷史教學中家校協同育人活動的開展提供機會。初中歷史教師可通過建立微信群等,和家長保持密切的聯系,將設置的歷史學習任務定期發送給家長,讓家長監督學生進行歷史學習。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家長反饋學生歷史學習表現,指導家長調整監督方法,比如設置獎勵來調動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
例如,在八年級“社會生活的變遷”課時教學中,教師可設計微課視頻和學習任務,讓家長帶領學生觀看相關紀錄片,引導學生從衣、食、通信等多個方面展開分析,幫助學生直觀了解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到現在的日常生活變化,可從日常出行等的發展當作切入點,帶領學生直觀感受新時代下我國基建與交通的快速發展。教師可引導家長創設“假期遠途旅行”的情境,帶領學生了解當下的飛機、高鐵、自駕等多種出行方式,鼓勵學生通過新聞等了解我國在基礎交通建設方面的投入,如全國范圍內密集的交通網絡、北京等大中型城市建設新航線、鄭州等多個城市之間的高鐵建設與通車等。這能讓學生更直觀地認識到我國在交通出行方面的發展,加深學生對社會生活變遷的認知,培養學生強烈的自豪感。教師可讓家長通過家校交流平臺反饋學生的歷史學習情況,及時指出學生在歷史學習中的不足,并調整教學輔導措施進行改正,讓每位家長都能真正參與家庭輔導中,與家長保持密切合作關系,發揮家長在家庭教育的真正作用。
(三)組織開展歷史討論活動,強化家校協同聯動
在初中歷史教學當中,教師要想讓學生鞏固所學的歷史知識,可讓家長配合,組織開展相關歷史實踐活動。初中歷史教師要向家長強調他們在學生歷史學習中的職責,改變家長錯誤的教育觀念,引導家長配合開展相關歷史實踐活動,以此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質量與效率,強化學生的歷史自主學習能力等。
例如,在“盛唐氣象”這一內容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家長了解有關盛唐的歷史資料,引導學生探索盛唐經濟繁榮發展的根本原因,從農業、手工業、商業等行業分析盛唐的發展優勢,使學生對盛唐氣象有更全面的了解。首先,教師讓家長引導學生分析盛唐在農業方面的進步,如持續擴大墾田面積、發明與改進耕作生產工具等,讓學生了解曲轅犁的使用,引導學生認識到使用輕便省力的曲轅犁能提高耕作效率,促使學生耕田面積擴大是盛唐人口增長的重要基礎。其次,教師可讓家長和學生探討盛唐時的商業發展,了解唐朝長安城復原圖中商業的布局,一起分析促進盛唐商業發展的多種因素,如水陸交通暢通發達,商業區域的劃分與管理支持商業規范化發展等。在此基礎上,教師可開展“談一談盛唐繁榮的表現”的討論實踐活動,讓家長和學生分析盛唐繁榮的景象,如長安城內色彩艷麗的唐朝蜀錦及陶瓷等、盛唐時期外國人到長安朝拜、唐朝組織開展女子拔河及射箭等活動,讓學生真正了解盛唐時期在民族交往、社會文化發展等的突出表現。教師可以根據歷史學科的課時內容,開展歷史討論活動,與家長進行有效配合,鍛煉學生的思維,開闊學生在歷史方面的視野,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的歷史知識,豐富學生的歷史體驗感,真正落實家校協同育人。
總之,初中階段的歷史教學有著任務重、課時安排少的特點,僅依靠教師的力量完成高質量的歷史教學任務是遠遠不夠的。對此,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師要重視開展家校協同育人,主動與家長開展合作,指導家長進行學生的歷史學習輔導,有效發揮家校協同教育的功能。在家校協同育人模式下,初中歷史教師要科學布置歷史作業,依托家校交流平臺,切實加強和家長之間的溝通互動,組織開展歷史討論活動等,讓家長真正參與歷史教學輔導中,鼓勵家長及時反饋問題,并采取措施解決,提高歷史教學質量。
[1]吳凌飛.以問題意識的培養為引領的初中歷史教學實施路徑探究[J].天津教育,2023(04):113-114.
[2]安春會.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進行家校協同教育的問題及對策[J].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2(11):156-157.
[3]丁振偉.基于家校共育的初中歷史鄉土文化課程資源開發的思考與實踐[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22(04):39-41.
[4]于偉.基于家國情懷理念的初中歷史教學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1(06):53-54.
[5]尹繼彩.基于家校合作背景的初中歷史教學探討[J].中學政史的(教學指導),2020(10):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