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桃梅
摘 要:學前教育的質量關乎未來的人才培養和社會可持續發展。為了更好地促進幼兒身心發育、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全面協調發展,幼兒園要對以往家園合作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審視和改進,通過科學有效的家園合作來實現與家長們之間良好的溝通方式,從而為幼兒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家園共育的作用,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家園共育下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優勢,最后探討了家園合作背景下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具體對策,供幼教同行參考。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7-2539(2023)21-0078-03
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和幼兒家庭之間建立起緊密聯系和合作關系,共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提供支持和指導。幼兒心理健康教育作為幼兒園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其健康成長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通過教師與家長積極溝通、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等方式來提高幼兒身心健康水平,從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家園共育,是指在幼兒園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在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合作和參與下,共同完成育兒任務的過程。教育部門也曾明確提出,在開展幼兒教學活動時,需要各方的積極參與,如家長、社會、社區等多個方面相互協調配合,才能取得理想效果,使幼兒得到全面和諧發展。家園共育已經成為新時代非常重要的一種教育形式,它不僅可以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而且還能幫助家長們解決家庭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實現社會資源更合理分配和利用。為此,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想要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幼兒教師立足于家園共育理念,并結合當下兒童身心特點,以滿足幼兒心理需求為主線,將多種方式有機融合起來,構建多元互動模式,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提高幼兒的健康成長水平。
(一)綜合資源的整合
幼兒園和家庭作為幼兒學習生活的兩個主要場所,對于提升幼兒心理教育的有效性有著重要的作用。在家園共育下,幼兒園和家長應該成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合作伙伴,共同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助力。幼兒園是教育專業人士的集結地,而家庭是孩子的日常生活和情感的根基。兩者的合作可以實現資源的整合。幼兒園能夠提供專業的教育知識和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而家庭能夠提供孩子的生活經驗和日常生活情境。通過這種整合,幼兒可以獲得更全面、多元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僅有專業心理引導,還有生活中言傳身教的切身體驗,更容易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二)個性化關懷和支持
幼兒的教育不僅是幼兒教師的責任,還需要家長的參與協助。在幼兒園和家長共同的參與模式下家長能夠更加了解幼兒在幼兒園內的表現,幼兒教師也能夠得到幼兒在家狀態的及時反饋,這樣的教學形式便于幼兒教師對每個幼兒提供及時的個性化的關懷和支持。例如,對于性格內向的孩子,幼兒教師可以和家長采取漸進式的方式幫助他們逐漸適應新的環境;對于焦慮幼兒,幼兒教師可以提供額外的支持和關懷。這種個性化的關懷和支持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
(三)規范教育和價值觀傳遞
幼兒正處于性格和價值觀形成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需要幼兒園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去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在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園和家長都可以共同傳遞規范教育和積極的價值觀。幼兒園可以提供規范的教育,教授心理健康的專業知識和技能,而家庭則傳遞家庭價值觀和情感支持。這種雙管齊下的教育模式能夠幫助幼兒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從而培養健康人格和健全的心理素質。
(一)轉變教育誤區,注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部分幼兒教師和家長主要關注的是幼兒在幼兒園學到了哪些文化知識,掌握了哪些規則?而對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一定的誤解,認為幼兒不存在心理問題。這就導致無論是在日常教學活動還是家庭教育中,一些幼兒教師和家長對于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不夠重視,既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健康成長的意義,也從來沒有主動參與過有關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動。這種忽略幼兒身心健康發展的觀念,已經成為阻礙幼兒健康成長的一大因素,同時還嚴重影響著社會與家庭對幼兒身心素質的培養,造成一些不良后果。所以幼教教師和家長轉變傳統教育誤區,要充分認識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并且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實處。比如,幼兒園可以開展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講座活動,幼兒教師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并在活動開展過程中加入互動和問答環節,以便于讓幼兒家長能夠深刻了解到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幼兒成長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只有幼兒家長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是幫助幼兒獲得良好心理素質、實現自身價值以及進行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徑,其才會積極地配合幼兒教師,共同推動幼兒教育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開展親子活動,認知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親子活動是幼兒和家長共同參與的一種重要形式,在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隨著當前人們生活經濟壓力的增大,以及家庭生活環境差異所造成的各種壓力使得家長與幼兒之間缺少溝通交流機會,從而更容易造成幼兒心理問題的出現。為了有效地改善這一現象,幼兒園可以通過開展親子互動游戲強化家長和幼兒之間的溝通交流,給幼兒創建一個溫馨、安全的成長空間,更好地培養其良好的性格品質。親子活動可以幫助家長更好地了解幼兒的心理健康需求,通過參與親子活動,家長可以親身體驗幼兒在不同情景下的情感和心理反映,從而幫助他們更深刻地理解幼兒的內心世界,在之后的相處過程中能夠采取更合理的方式滿足幼兒的心理需求。而且通過游戲互動,家長和幼兒之間可以輕松地建立情感鏈接,這對于緩解幼兒的學習生活壓力,幫助幼兒建立自信,都有著重要的作用。再比如,在家園共育過程教師發現幼兒家長與幼兒之間缺少溝通交流,使得雙方難以產生信任機制,進而造成了雙方之間的矛盾。為了改善這種狀況,幼兒教師可以設計“互換人生”的游戲活動,在這個過程中,幼兒可以站在父母的立場去模仿家長平時教育自己的場景,模仿當時家長的態度、語氣以及對話,從而讓家長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自己受到指責時內心的真實想法。通過這樣的親子活動,可以讓家長意識到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對自己在教育小孩時的言行舉止進行反思,試著站在幼兒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問題。這種方式可以增強家長與幼兒之間的信任感,促進家長與幼兒之間關系的融洽發展,還能使幼兒感受到被關注、尊重等良好情緒,更利于幼兒的健康成長。
所以說幼兒教師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通過在幼兒園內開展親子活動等方式,讓家長切身參與到幼兒的每日生活中,從而推動家園共育有效實施,共同為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條件和環境,和促進幼兒健康快樂地成長。
(三)創設咨詢平臺,普及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在實際生活中,許多家長對于心理健康教育并沒有準確的認知與了解,因此也不知道如何對幼兒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考慮到這種實際情況,為提升幼兒心理教育的有效性,就需要幼兒園站在宏觀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幫助家長了解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關知識以及相關方法。隨著當前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應用,各種信息資源也隨之豐富起來,這為幼兒園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以及家長及時獲取心理健康知識帶來了便利的條件。在這一背景下,幼兒園可以借助當前互聯網優勢,利用網站或者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成立院校的心理健康咨詢平臺,平臺內容可以包括幼兒的心理健康檔案,有關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等多方面的資料。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家長利用空閑時間去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研究。比如,一些家長由于工作繁忙,在日常生活中容易忽視幼兒的情感需求,導致部分幼兒對父母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面對家長的這些煩惱,教師可以指導家長登錄幼兒園健康咨詢平臺,去與專業的幼兒心理咨詢師進行咨詢,接受專業的心理指導,然后運用學到的指導方式去與幼兒正確相處,彌補之前對于幼兒情感的缺失,讓幼兒能夠更加信任父母,從而在父母的陪伴下快樂地成長。只有當家長掌握了更科學全面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和技能,才能更好地與幼兒園一起開展對幼兒的心理健康教育。
(四)總結合作效果,持續幼兒心理健康教育
幼兒園和家長由于其所處的立場和環境不同,在共同教育幼兒的過程中難免存在一些矛盾,甚至產生一定程度上的沖突。當雙方溝通不順暢時,幼兒教師和家長都要思考溝通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通過分析原因找到合理的解決方案。雙方要清醒地意識到只有優化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關系,及時總結合作效果,明確雙方角色定位,達成共識,才能不斷提高幼兒身心健康水平,更好地實現教育目標。
比如,幼兒教師可以加強對幼兒學習成長每個階段的教育成果進行全面了解,并結合幼兒的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和總結,同時將信息反饋給家長,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雙方共同反思,尋找更合理的教育方法。從而在接下來的教學活動中能夠做到有的放矢,確保整個活動順利進行。同時也應該注重交流互動的內容,不僅包括語言、行為等方面的指導,更重要的是還應該體現出對于幼兒心理健康狀況的重視和關心,這樣才能達到促進幼兒身心協調發展的目的。
再比如,幼兒教師想要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交流,可以總結在一個學期或某一階段內,幼兒的具體表現以及改進方案,并且將這些結果反饋給家長,以保證他們能積極配合幼教工作。幼兒園還可以邀請有關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專家來對本幼兒園內的幼兒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研究,以便于更好地做好相應的干預措施,以保障幼兒健康成長。同時幼兒教師還要積極給予家長建議,強化家長的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意識,使家長能夠在家庭教育中做到不苛責、不溺愛幼兒,對待幼兒以鼓勵為主、寬容為輔,盡可能避免傷害到幼兒自尊心,時刻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為幼兒樹立良好的榜樣。
只有幼兒教師和家長及時對于合作效果進行反思和總結,才能夠有效提升整體成效,而不是一味地重復同一個模式或者是簡單照搬某個方法,最終造成低效甚至無效的合作局面,這些都是幼兒教師需要關注的重要問題。只有在雙方的團結協作下,才能夠為幼兒心理健康創建一個良好的環境,才能保障幼兒的健康成長
家園共育下,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任務。需要幼兒園和家庭密切合作,制定明確的教育目標和策略,以確保每個幼兒都能獲得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在這一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改進策略,以不斷提高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為幼兒更好地成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通過家、園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為幼兒的健康成長提供支持,將幼兒培養成具有健康心態和積極情感的個體,為社會的未來做出貢獻。
[1]俞靜.家園共育助力幼兒心理健康成長的路徑探索[J].智力,2023(27):163-166.
[2]郭飛燕.論家園共育背景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路徑[J].基礎教育論壇,2023(17):95-96.
[3]吳萌.多維視角下幼兒心理健康教育問題思考[J].智力,2023(19):147-150.
[4]孟曉.家園共育背景下提升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有效性的策略[J].教師,2023(02):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