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興 (甘肅:寧縣寧江小學)
在新課標改革持續深入進行的大背景下,各個教育階段、各個不同學科的教師均需在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方面做出響應,以便滿足新課標對教育教學提出的諸多新要求,為學生實現可持續的成長及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在此過程中,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引入與應用逐漸引起眾多教師的廣泛關注與重視,其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也可以為學生提供生動的課堂學習體驗。對于小學數學學科的圖形與幾何部分課堂教學實踐而言,同樣如此,該部分知識內容相對抽象,在傳統的板書講授模式下難以有效地幫助小學生認識和理解。因而,教師應在教學中積極引入信息技術,為小學生生動形象地提供這一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助力其通過有效、高效的學習獲取相應的數學學科能力。
對于小學數學學科而言,圖形與幾何部分的課堂教學具有顯著的教學難度,需要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方面有良好的專業業務素質,能幫助小學生順利完成該部分知識內容的學習,確保課堂教學目標的實現。目前,引入信息技術輔助該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實踐,已經成為很多數學教師的共識,原因在于信息技術可以在該部分知識內容的教學中發揮顯著的促進作用。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時,需遵循兩個基本的應用原則。一方面,教師需遵循維持知識深度的原則,考慮到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小學生顯著降低圖形與幾何知識的學習難度,教師需相應地增加這部分知識內容的縱深度,引導學生更加深入地進行學習。另一方面,教師要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尊重并確保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地位,圍繞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需求引入和應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
在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的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時,學校及教師需為信息技術的應用提供一定的前提和支撐,才能確保其可以收獲符合預期的應用效率及效果。具體而言,學校及教師需確保相關教學設施設備的配備狀況良好,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應符合新課標要求,學生及教師均應具備一定的信息技術素養。
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小學數學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時,最基礎的也是最關鍵的前提在于相關教學設施設備的配備狀況如何。在良好的相關教學設施設備配備的有力支撐下,教師可以有效地營造具體且生動的教學情境,通過采用契合小學生認知習慣及認知方式的形式,直觀地呈現該部分知識內容,幫助小學生切實掌握該部分知識內容及基礎能力。學校應當確保包含計算機、投影儀及電子白板在內的設備數量及其質量相對理想,以便為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展開教學并提升教學效率、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提供保證。
引入并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數學教學屬于一種創新性調整及優化措施,這對教師的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圖形與幾何教學之前,應先審視自身在課堂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方面的實際情況,以便為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奠定基礎。具體而言,教師要對新課標改革對小學數學學科課堂教學實踐提出的諸多要求有準確把握,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效的調整及優化,確保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可以為信息技術的具體應用創造相對有利的基礎性條件,而且,應將幫助學生維護自身課堂主體性地位視為調整重點。
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表現將會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產生重要影響。一方面,教師需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以便在備課階段及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切實有效地應用各種信息技術。另一方面,應用信息技術的根本目的在于幫助小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和接受圖形與幾何知識內容,而小學生自身在信息素養方面的表現同樣會影響信息技術的應用效果。學校及教師對此需引起足夠的關注與重視,助力教師及小學生在信息素養培育方面取得進展,為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創造有利的基礎性條件。
在明確了應用信息技術輔助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實踐的具體原則及必要前提之后,教師需再針對自身既有教學理念及教學方式進行深入分析,立足于分析結論和小學生實際的數學學科知識儲備及學習能力表現,采取有效的應用策略,確保信息技術可以有效地輔助圖形與幾何課堂教學實踐過程。具體而言,教師需在知識內容導入環節優化、圖形變換過程演示、當堂教學重點難點內容突破以及幫助學生保持足夠的學習興趣等方面切實地應用信息技術。
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課堂導入環節設計得科學及合理與否十分重要,其會直接影響到小學生對當堂知識內容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積極性。在課堂導入環節設計較為科學的情況下,學生可以有效地保持較為充足的學習興趣和注意力。信息技術能夠以有利于小學生接觸和感受的形式進行知識內容呈現,教師應當在課程知識內容導入環節設計中積極有效地應用信息技術,引導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課堂導入環節支持下迅速進入學習狀態。教師可以展示事先通過互聯網搜尋到的圖片素材,引導學生針對圖片進行思考,進而與當堂圖形與幾何知識內容相聯系,為學生深入學習和把握當堂知識內容鋪平道路。
就圖形與幾何內容的課堂教學而言,教師需要面對的一大教學難點在于如何幫助小學生加深對圖形變換的認識與理解。教師可以引入并應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堂教學方式,以生動形象的方式為小學生展示圖形變換過程,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原本較為難學的該部分知識內容。比如,在對有關平行四邊形的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向全班學生進行圖形變換過程的有效演示,幫助學生在直觀的演示下,把握和理解平行四邊形的圖形變換相關知識內容。
在小學數學的諸多知識內容中,圖形與幾何部分原本就屬于重點難點,需要教師采取有效措施確保教學效率及效果,以便幫助小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該部分知識內容。小學生大多偏向感性思維,難以理解比較抽象的該部分知識內容,教師需在備課階段通過互聯網搜集相關的圖片及視頻等教學素材,進而通過課件為小學生直觀地呈現原本較為復雜的知識內容。比如,在對平移這部分知識內容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該部分的重點難點,在初步幫助小學生感受平移過程之后,再針對該部分知識內容深入地進行較為詳盡的講解。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小學生對課堂教學環境的感受及對當堂知識內容學習的興趣的高低,對其學習效果的作用不容忽視,需要教師切實加強引導和幫助,對于在圖形與幾何部分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而言也是如此。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應將幫助小學生保持足夠的課堂學習興趣視為重要的因素之一,應圍繞小學生注意力的保持有效應用信息技術。比如,在對復雜幾何圖形面積周長計算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幫助小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以便為小學生高效地掌握面積周長計算方式助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具有很大的發展前景,尤其是在圖形與幾何內容的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可以確保課堂教學效率及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數學教師對此需始終保持關注與重視,積極探索在圖形與幾何內容課堂教學實踐中應用信息技術的具體方式,幫助小學生在保持足夠學習興趣的前提下學習和掌握圖形與幾何內容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