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劍,鄭 楓,陳 茜
(臺州市中醫院兒科,浙江 臺州 318000)
流行性感冒(簡稱流感)是一種由流感病毒(甲、乙、丙3型)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其中甲型流感病毒的表面抗原經常發生變異,可有效逃避機體的免疫系統識別和攻擊,是造成人群中流感大流行的常見病原體之一[1]。國內對甲型流感的防治最主要的干預措施為抗病毒及疫苗接種,但甲型流感病毒的不斷變異,疫苗接種也難以發揮理想效果[2]。現代醫學采取抗病毒治療兒童流感的療效尚可,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應,而且長期使用存在抗病毒藥物濫用現象,增加了耐藥性[3]。兒童流感是中醫臨床的優勢病種之一,中藥及其復方制劑對流感病毒的抗抑效果已獲得廣泛認可[4]。小柴胡湯為和解劑,具有和解少陽之功效,臨床主治傷寒少陽病證。本研究對兒童流感在西醫常規用藥即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治療基礎上加以小柴胡湯加味內服干預,取得較好療效。
1.1資料
1.1.1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130例流感兒童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65例。對照組中男40例,女25例;年齡7~14歲,平均(11.40±1.65)歲;體重指數(20.04±2.85)kg/m2;發熱時間(2.03±0.25)d;體溫(39.03±0.81)℃。治療組中男37例,女28例;年齡6~14歲,平均(11.27±1.62)歲;體重指數(20.09±2.88)kg/m2;發熱時間(2.07±0.26)d;體溫(39.08±0.85)℃。2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1.2病例選擇 診斷標準:兒童流感診斷根據《兒童流感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2015年版)》[5]標準,發熱(腋溫≥38 ℃),伴咳嗽或咽痛,但確診為某種疾病依據的缺乏,且檢查為感染甲型H1N1病毒。納入標準:符合兒童流感診斷標準;年齡3~14歲;無先天性疾病;無藥物過敏史;體溫升高持續時間≤72 h;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存在肝、腎等臟器嚴重功能障礙;入組前2個月內接種過流感病毒疫苗;伴其他病原體感染者;伴哮喘等呼吸系統疾病。
1.2方法
1.2.1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僅給予磷酸奧司他韋顆粒(宜昌東陽光長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80763,規格:15 mg×10袋),具體用藥如下:體重低于15 kg患兒每次15 mg,15~25 kg患兒每次30 mg,>25~40 kg患兒每次45 mg,超過40 kg 患兒每次60 mg,每天2次,口服。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小柴胡湯加味治療,處方為柴胡9 g、黃芩9 g、黨參6 g、姜半夏9 g、生姜6 g、大棗6 g、葛根6 g、青蒿6 g、神曲9 g、雞內金9 g、炙甘草6 g,每天1劑,均在本院煎藥室統一煎制,武火煮沸后再用文火煎煮20 min,每劑取汁150 mL,分3 次溫服。2組連續治療1周。
1.2.2觀察指標 (1)癥狀體征消失時間:記錄患兒的癥狀體征(發熱、咳嗽、咽痛、疲勞)消失時間。(2)血常規指標:采集患兒靜脈血,檢查白細胞、淋巴細胞數。(3)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集患兒外周血,3 000 r/min離心10 min,分離血清并冷藏,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4)不良反應:觀察患兒治療后的惡心、嘔吐、皮疹、腹瀉發生情況。
1.2.3療效判定標準 參見《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擬定。臨床治愈:體溫3 d內恢復正常,癥狀體征全部消失;顯效:體溫3 d內恢復正常,癥狀體征大部分消失;好轉:體溫3 d內較前降低,主要癥狀部分消失;無效:體溫3 d內未降或升高,主要癥狀體征無改善。總有效率=(臨床治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12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治療組患兒發熱、咳嗽、咽痛、疲勞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1。

表1 2組患兒癥狀體征消失時間比較
2.22組患兒血常規指標比較 治療后,2組患兒白細胞、淋巴細胞數明顯減少,且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2。

表2 2組患兒血常規指標比較
2.32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6.92%,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4.6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臨床療效比較[n(%)]
2.42組患兒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較 治療后,2組患兒血清IL-6和TNF-α水平顯著下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4。

表4 2組患兒血清IL-6和TNF-α水平比較
2.5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54%)明顯低于對照組(12.3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2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n(%)]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 病毒侵襲呼吸道所致,該病毒表面為Ⅰ型血凝素及神經氨酸酶構成,神經氨酸酶可積聚游離的病毒,侵蝕呼吸道上皮細胞[7]。磷酸奧司他韋是奧司他韋活性代謝物的藥物前體,奧司他韋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抗病毒治療藥物之一,于肝臟酯酶的催化作用下產生奧司他韋羧酸鹽,通過結合流感病毒神經氨酸酶活性位點,抑制感染細胞釋放病毒,抑制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擴散[8]。然而,長期使用奧司他韋治療甲型H1N1流感也會引起耐藥性[9]。
甲型H1N1流感屬中醫“疫病”“溫病”等范疇,認為其病因多與感受觸冒六淫外邪,如風、寒、暑、濕、燥等有關,兒童形氣未充、臟腑嬌嫩,易感受上述之邪,外邪由皮毛或口鼻而入,小兒為“稚陽”之體易化火生風,小兒“脾常不足”也易生痰生濕。故在流感的臨床證素研究中以“熱、毒、痰、濕、虛”為核心證素,這與少陽證的關鍵證素相吻合[10]。小柴胡湯方中以柴胡入肝膽經,透泄少陽之邪,并能疏泄氣機之郁滯,使少陽半表之邪得以疏散;黃芩苦寒,清泄少陽半里之熱;姜半夏、生姜燥濕化痰散飲。邪從太陽傳入少陽,緣于正氣本虛,故又佐以黨參、大棗益氣健脾,一是取其扶正以祛邪;二則使益氣防御邪內傳。因表證尚存,故以葛根解肌發表、生津舒筋;以青蒿專解濕熱,也解少陽三焦濕遏熱郁;炙甘草助黨參、大棗扶正,且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以和解少陽為主,兼和胃氣,使邪氣得解,樞機得利,胃氣調和,則諸癥自除。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發熱、咳嗽、咽痛、疲勞消失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白細胞、淋巴細胞數明顯減少,且治療組明顯少于對照組;治療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基礎上聯合小柴胡湯加味治療兒童流感效果更佳,有助于患兒癥狀體征的改善。
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所引起,病毒感染后通過募集多種免疫細胞,激活單核巨噬細胞、T淋巴細胞,產生促炎性細胞因子IL-6、TNF-α等[11-12]。IL-6 可使局部炎癥加劇;TNF-α可導致局部組織炎性浸潤,逐步入侵肺部引起免疫炎癥損傷,會引起彌漫性、廣泛性肺間質性炎癥及毛玻璃樣滲出影[13]。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2組血清IL-6和TNF-α水平顯著下降,且治療組明顯低于對照組。王麗敏等[14]研究顯示,小柴胡湯可有效下調炎性細胞因子TNF-α、IL-6的表達,抑制炎癥反應。表明在磷酸奧司他韋顆粒的基礎上對兒童流感給予小柴胡湯加味治療,可進一步下調炎性細胞因子表達,抑制炎癥反應。
綜上所述,小柴胡湯加味聯合磷酸奧司他韋顆粒治療兒童流感的療效明顯,能促進患兒癥狀體征的改善,抑制炎癥反應,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