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艷 綜述,周 蓮 審校
(1.成都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500;2.陸軍軍醫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心內科,重慶 400038)
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也稱職業性別定型,是指將特定行業與特定性別相關聯的人根據性別對其進行分類的一種定型的觀點[1]。護士職業認同是指護士本人對護理職業所持看法和情感,以及決定自身職業行為傾向的心理狀態[2]。職業中其專業認同是指個體對其專業的態度與情感,護理人員的職業認同可以提高護理人員的工作滿意度,鞏固護理隊伍,而職業認同是護理人員留職意愿和專業價值的主要因素[2]。一般人都會覺得,女性從事服務型行業,男性從事技術類工作。這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一個重要延伸,是人們用固定的、單一的、僵化的或過于簡單的性別要素來劃分行業,使特定的行業僅適用于特定的性別[3]。傳統的性別刻板印象認為護士應該都是女性,因此,國內護理院校的學生大多以女性為主;其次,多數學校和醫院的護士服裝都是以女性為基礎,男性護理人員的形象不夠突出,往往會被患者誤認為是醫生;另外,由于工作繁瑣、辛苦,以及傳統的大眾定型因素,社會大眾普遍對男性從事護理工作較為排斥,造成男性護士職業認同感低下,男性護士不斷流失,嚴重制約了男性護士就業與個人能力發展。本文就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認同感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旨在為解決護理行業中男性護士職業刻板印象與職業認同感問題,穩定男性護士隊伍,構建比較完善的護理教育體系提供參考。
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起源于護理學鼻祖南丁格爾創立的現代護理原則規范,即男性“粗礪的”雙手不適合接觸患者,不適合為病員傷殘的軀體沐浴、更衣。直至1960年,作為護士職業聯盟的英國皇家護理學院才承認男性護士的地位,而美國的一些護理學院直到1982年才迫于最高法院裁決的壓力開始招收男性[4]。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護生有不同程度的性別定型,即對護理行業存在明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并與其專業認同呈現顯著的負相關[5-6]。男性護生有不同的職業性別定型觀念[7],其職業認同感明顯低下,甚至有些男性護士后悔選擇了護理專業[8]。馬勤等[9]利用內隱關聯測驗方法,對多位大學生進行了內隱關聯測驗,以了解其對護理工作的固有成見。不同性別、年級、專業的學生對護理性別存在明顯的刻板印象,普遍認為護士應是女性。此外,還有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對各影響因素的路徑及大小進行分析,探討了男性護理本科生的職業認同影響因子的途徑與規模[10],結果發現,職業支持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均可影響其職業認同,其中專業意愿因子對男性護生職業認同的影響最大。男性護士的專業意愿因素占有很大影響因子的就是職業性別刻板印象,這種偏見不僅來源于社會他人,更是根植于男性護士自身的一個內在觀念。許多學者的調查發現,護理專業男生存在著不同的性別刻板印象,并與專業認同呈現顯著的負向關系,對護理專業不滿意,專業思想不穩定,擔心未來的發展[6,11]。王永瓊等[12]以昆明醫學院護理學系男生為樣本,發現護理專業男生存在顯著的內隱職業性別定型,且內隱職業的性別定型程度愈高,則其專業認同程度愈低。一系列研究證實,受傳統觀念的護理性別職業刻板印象影響,男性護士在臨床工作中面臨各種困境,使得其職業發展并不樂觀。
2.1國內現狀
2.1.1國內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目前,我國有關男性護理人員的專業觀念、精神衛生、工作態度等方面的研究較少。在對王燕妮等[13]研究者進行的從新疆大學生中調查對護士的性別刻板印象研究顯示,維吾爾族學生中僅有11.6%的人認為男生適合護理工作,57.2%的學生認為女性比男性更好地接手護理工作。可以看出不同民族的文化風俗對護士的性別定型觀念有一定的影響。韓大旭等[14]研究證實醫學生存在明顯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同時也發現來自農村、鄉鎮、城市3個地區的大學生,其職業刻板印象沒有明顯的差別。這些研究都表明來自不同生源地的大學生都受到了中國傳統觀念和文化的影響,并且差異都不大。
2.1.2國內男性護士職業認同感 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多男性護士加入到臨床工作中,到2021年末,全國共有470多萬名注冊護士,約12萬名注冊男性護士[15]。雖然注冊護士數量不斷增加,但男性護生的職業流動比例卻一直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男性護生的職業認同程度較低,而學校的職業規劃教育起步較晚也是一個重要因素。有研究通過采用橫向調查的研究方法,探討了大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中的職業認同狀況及其相關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在當前的疫情背景下,大學生的職業認同程度很高,護理教育者應該在此背景下,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提高大學生的職業認同感[16]。王玲等[17]對南充市川北醫科大學和四川省南充醫學院男女生職業認同狀況的調查結果顯示,男性學生總體的職業認同程度很高。多項研究可見,國內男性護士的一個職業認同感水平還是在逐漸上升。這是一種積極的信號,社會及學校應采取激勵措施鼓舞士氣,提高男性護士的職業身份和職業規劃水平,借助抗疫背景下大眾對醫務人員的尊重,提升男性護士的職業認同感。
2.2國外現狀
2.2.1國外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在國外,關于職業性別定型的研究多集中在“現狀描述”方面[12]。大多數的研究都著眼于性別、民族和地域的性別定型化傾向。BLEIDORN等[18]通過性別與社會環境對角色概念的影響,結果顯示,城鄉青年與城鎮青年相比,有較少的職業性別定型。ROCHLEN等[19]對美國174位男性護理人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男性護理人員對工作和生活滿意的預期因素中,有對社會性別刻板印象的認識,以及對重要人士的社會支持。韓國研究者CHANG等[20]探討了韓國男性護士在工作場所遭受性別歧視和性騷擾的經歷,考慮男性作為性別歧視和性騷擾受害者的具體經歷來制定新的標準,繼續開展培訓,以提高社會對社會中少數群體所受傷害的敏感性和興趣。TERESA-MORALES等[21]對護理專業人員與社會定型觀念文獻進行了整合性的回顧,其認為為了減少這些陳規定型觀念和偏見,必須把護理專業作為一門科學學科來介紹,由男性和女性共同發展。可以看到,目前國外有關職業性別定型的研究還是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重視,但是關于具體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與職業認同感的研究均較為薄弱。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醫療行業需求的不斷擴張,對于培養醫學生,尤其注重男性護士的培養是極其有必要的。
2.2.2國外男性護士職業認同感 越來越多的男性護士參與到護理工作中,并在推進護理工作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LI等[22]研究得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疫情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護士的職業認同感,一線護理人員的專業認同感明顯高于非一線護理人員。ZAMANZADEH等[23]研究發現,伊朗男性護士繼續從事護理工作最常見的原因是為上帝的緣故而照顧他人,他們對其職業并不了解,影響他們決定離開的因素主要集中在公眾認為護理工作是一門女性的學科。WHITESIDE等[24]研究發現,雖然在英國和美國男性護理人員的數量都在增長,但在總人數和男性工作人員選擇工作的專業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的不平衡。樊現崗[25]研究也證實了盡管在海外從事護理工作的男性人數有所增長,但是登記護士的比例卻沒有明顯提高。可以看出,國外不少男性護士在工作中也面臨著存在感低,缺乏歸屬感,未得到應有尊重等問題,且離職率一直較高。
2.3現狀啟示 雖然國內外關于男性護士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得到了一定的發展與重視,但總體來說,研究均較為薄弱。目前國內護理學生對傳統的護理知識和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認識尚不夠深入,多數仍處在初步認識階段,在方法的選擇上尚需進一步完善,對于男性護士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的研究更加有待提高。如何加強對醫護人員和普通民眾的認識,開展一系列的相關干預措施還有待探索。通過大量閱讀文獻發現,不僅僅是國內,國外也都具有共性,即均對有關男性職業性別刻板研究缺少深入的探討,對職業刻板印象與職業認同感的相關內在聯系還有待進一步考證。
總體上我國面臨著男性護士數量短缺、男性護理人員不穩定等問題,加之如今的社會現狀十分不容樂觀,因此從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角度方面采取干預措施,為男性護士緊缺和穩定男性護士隊伍等提供解決方案已經迫在眉睫。
3.1改變傳統觀念,減弱職業性別刻板印象 醫學專家普遍認為,男性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具有許多女性護士所沒有的優點[11],如體力強壯、精力充沛。護士的日常工作繁重,特別是對危重患者的照顧,男性護士通常在體力上比女護士有優勢;在突發事件中,男性護士在危急關頭表現出的冷靜和理智的判斷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男性護士還善于把握全局,統籌兼顧。事實證明,男性護士同樣可以在護理事業中有所建樹[26],如在2003年,四川康定人巴桑鄧珠在四川護理領域榮獲“南丁格爾”獎(第39屆)。男性護理人員的加入給人們的健康帶來了更廣闊、更多元的方式,也為我們的護理行業注入了不同的、多元的、正面的因素。摒棄過時的性別定型觀念,營造出與時代相適應的全新護理形象,勢在必得[26]。
在GILL等[27]對大眾傳媒的力量和女權主義的演變研究中指出,社交媒體是一種與公眾溝通的即時方法,可以消除刻板印象并保持參與,增強男性護士的職業認同感,從而也能更好地讓男性護士本身及大眾了解護士的工作。轉變傳統觀念,加強大眾對男性護士的認識和接受,是緩解男性護士性別刻板印象的重要途徑[7]。可以從養成教育、行政層面、社會教育等方面進行引導:首先,要強化對大學生的性別教育,加強對護士專業知識的教育,在此同時為大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進而提升其專業認同;其次,媒體加大加強對醫護人員的積極宣傳,特別是男性護理人員的宣傳,提高對男性護士的社會認知度,轉變社會大眾陳舊觀念,進行有效植入[8,28]。吳仙梅等[29]學者的研究中運用雙向聚類方法,將我國男性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職業倦怠、人際關系、職業認同、職業狀況5個方面進行了聚類,該研究為國內男性護理領域的發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如學校階段開始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不失為一項好的措施。唐龍等[30]研究顯示,從在職男性護生的職業規劃中,探索其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與自我定位的影響,為學校開展職業規劃提供參考。在他們職業規劃指導方案實施過程中,主要是通過開展定期講座、微信在線指導等提升在校本科男性護生職業認同感。學校在對男性護生進行專業教育和培訓時,首先要系統地消除他們本身對護士的成見[6]。再次護士臨床帶教教師及學校教師等教育者應該針對男性護生進行職業規劃訓練,對其專業知識、應激能力、職業道德和操作技巧等進行全面的了解,并制定相應的培養方案。在溝通、操作技能等方面,可以采用小組任務、多媒體、翻轉課堂等多種形式進行教學[31]。大眾的性別定型觀念主要是從學生階段開始,破除男性護士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就要牢牢抓住其學生時代的三觀培養,加強對男性護生的關注,培養他們的職業觀、人生觀,使他們在未來的生活中能更好地應對社會的壓力和成見。
3.2肯定男性護士專業價值,提升職業認同感 醫院也可以從外國男性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經驗來開展專題培訓,增加男性護理人員的職業發展,糾正公眾對“只打針、只發藥”的片面認識,從而提升男性護理人員的專業價值[32]。POWERS等[33]學者的研究結果顯示,促進男性護生留住并取得成功的建議,包括改進媒體對男性護生的描述,提供教師發展以提高對性別偏見的自我意識,以及對男性學生護理教育中的障礙和促進者的理解,實施導師計劃,為男性護生提供男性榜樣。王勵飛等[34]研究表明,工作壓力越大,護士的心理資本越低,職業生涯狀況越差,而護理人員的工作倦怠也會增加。管理者應該注意到男性護士的工作壓力,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如加強重癥醫學科、手術室護理人員配置,合理安排時間、簡化護理文書、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體系等方面下功夫,對急診護理人員進行急救護理技能訓練,并進行自我心理輔導。男性護士作為當事者,也有義務將這個職業作為對男性有利的職業選擇來推廣[35]。
國家應加大政府對媒體輿論走向的管控,多加發揮傳播媒介積極作用,樹立男性護士的正面形象。學校在招募教師團隊中,注重對護理男性教師的選拔,全方位、多角度培養男性教師對學生的引領示范作用。注重培養學生的溝通交際能力,應對未來工作中基本人際關系的維系發展。學校定時開展就業規劃講座培訓活動,多給學生傳播最先進的人才引進政策,鼓勵多方向就業,肯定男性護士的價值。在當前的疫情形勢下,各高校要適時地進行正確的引導,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一事件的正面效應,為學生提供及時、有效、針對性的干預和指導,最大限度地發揮這場疫情的正面作用[36]。在WANG等[37]對中國成都市男性護士的橫斷面研究結果也可以看出,男性護士的職業幸福感處于中等水平,護理管理人員應制定有效策略,當然重點是幫助護士改善他們的職業幸福感,從而有遠景地降低離職率。
總之,大學階段是學生職業認同發展的關鍵階段,具有很好的可塑性。在進行護理教育方面,教師要做好榜樣,邀請專家、學者多參加護理教學,用樂觀的態度鼓勵男性護生,多給予正面的指導,幫助男性護生重拾對工作的自信,進而激勵他們從事護理工作的愿望。通過政府、學校、醫院多方面合作,進一步提升男性護士的專業認同,從而推動護理工作的發展。
QUINN等[38]簡要研究了護理中性別的歷史,認為該行業必須發展一種更具包容性的文化,審查和促進性別多樣性可以為護理帶來的優勢,而且多方考慮了該行業如何演變成一個性別更加多樣化和包容性的勞動力隊伍。男性護士作為護理隊伍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無論是男性護生還是醫院醫務人員、患者,都認為男性在護理行業中有著無可取代的優越性。只有通過研究調查更加深入了解分析影響男性護士對待這份職業的各因素,通過多方干預,包括社會、學校、媒體等,一起通力合作,來為轉變男性護士及大眾對護理的職業性別刻板印象,提升男性護士職業認同感貢獻一份力量,男性護士才能更好地發揮作用,未來男性護士的發展也會更加穩定、和諧。
總而言之,職業性別刻板印象越深刻,其認同程度越低。護理專業男生職業性別刻板印象仍然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領域,并且只有針對性地采取干預措施順應現代醫學模式的發展,組建優質護理團體,創造更加人性化的現代護理模式,才能更好地造福大眾[28]。國外對男性護理人員留職的政策相較于國內更為成熟,要想提高男性護理人員的留職率,使男性護理隊伍更加穩固,需要對國外的男性護理工作進行總結,且要不斷摸索出符合我國實際國情的護理對策。同時,男性護理人員要順應時代潮流,重視專業知識的培養,發揮自己的特長,以保證男性護理隊伍的穩定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