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星耀 賈樂賓
關鍵詞:用戶體驗 情感化設計 海上救援 用戶需求 海上應急救生圈
引言
我國海域面積廣闊,據調查,每年都會發生很多起海上事故,大部分落水者在等待救援過程中因體力不支或心理崩潰而喪失生命。科技快速進步,救生圈作為海上常用救援產品之一,相比于之前的救援產品并未有太大改進,功能較為單一。在面對落水的情況時,落水者除了基本的生存需求,在水中需要維持生命體征來等待救援,還會伴隨恐懼不安的心態。因此,以用戶體驗為載體分析用戶需求進行設計,來滿足用戶在等待救援過程中的生存需求,通過情感化設計給用戶心理上的安慰,緩解恐懼情緒,給后續救援爭取時間。以用戶需求為主體進行設計,增加救援成功率,幫助落水者順利脫險。
一、用戶體驗在海上救援產品設計中的應用
(一)用戶體驗概述
“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簡稱UE/UX)是用戶在使用產品過程中建立起來的一種純主觀感受,最早是上由世紀90年代的設計師唐納德·諾曼提出,用戶體驗可以分為三個層次,本能層次、行為層次和反思層次,簡單來說,用戶體驗指的是用戶在使用產品的感受和情感的表達。在現代設計領域,用戶體驗概念最早興起于人機交互設計這一設計范疇[1]。目前用戶體驗在設計中已經是一個被廣泛應用的設計方法,用戶的體驗并不是虛幻的,它是人對外界的環境的刺激所產生的內在反應。在產品設計的過程中,關注用戶的感受,提升用戶的體驗給用戶帶來良好的感受,是設計的根本目標所在。
用戶體驗研究是進行產品設計的前提和基礎,在整個產品設計過程中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將用戶作為第一研究對象,以用戶研究作為核心的設計準則,才能設計出滿足用戶需求又能促進社會發展的產品[2],讓設計不再只注重于產品功能本身,而是更加注重與用戶的情感交流,有助于增強用戶對產品的認同感。一個產品能否給用戶良好的體驗,也就是用戶體驗設計的關鍵點(如圖1),通過用戶感官、交互行為和情感上的體驗結合本能、行為和反思層面進行設計,最大限度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二)用戶體驗在海上救援產品中的重要性
產品設計真正的價值是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既可以提升用戶的體驗感,又能夠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于產品的需求不再僅僅是滿足功能,更多是滿足情感需求。根據調研,我國海上事故發生頻率越來越高,目前已有的救援救生產品,在功能上升級由最初的救生圈慢慢衍生出救生艇、救援直升機等設備,但是單從功能方面并不能完全保障救援成功率,落水者的心理崩潰也會增加其遇險的可能性。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落水者需要靠救生圈來保證基本安全,因此救生圈是海上救援必不可少的產品。目前的救生圈僅能夠滿足最基本的幫助落水人員漂浮,但是救援環境在海面上,在等待救援過程中產生的各種不定因素會對救援行動產生不利影響,在這種復雜情況下落水人員的心理狀況對于救援成功與否至關重要。因此從用戶體驗方面來對救援產品進行設計,同時增強對落水人員的心理支撐,使其獲得心理安慰,給后續的救援增加黃金救援時間是非常必要的。
二、基于用戶體驗的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流程
(一)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流程
運用用戶體驗指導海上應急救生圈的設計,對海上應急救生圈方案進行設計流程框架的構建(如圖2)。首先對用戶體驗中的關系層次分析確定設計目標;其次對用戶需求進行分析,通過用戶體驗三層次對應的外觀造型設計、功能與易用性設計以及情感化進行設計策略構思,運用線上調研反饋出用戶需求的重要性并進行排序,將需求與設計點對應轉換確定設計定位,最后輸出設計實踐。該過程以用戶體驗為導向,從用戶需求出發,兼顧外觀造型和功能易用性以及情感化設計,在設計時考慮用戶的情感層面的需求,來提升用戶的滿意度,使設計方案更加合理化和人性化。
(二)用戶體驗關系層次分析
根據海上應急救生圈的用戶體驗三層次進行分析,結合救生圈的相關設計要素進行對應關系的梳理,確定在各個層次設計的內容。三個層次相互結合,共同發揮作用才能使海上應急救生圈的設計滿足用戶的生理需求和情感需求,成為一個好的設計。
本能層次的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本能層次是我們看到產品時產生的第一感覺,主要關注產品的造型、色彩、聲音、材質等外在帶來的感官感受。通過海上應急救生圈的外觀造型設計,給予用戶第一眼的安全感,提升產品在用戶心目中的可靠度,滿足用戶的本能層次需求。
行為層次的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行為層次是我們在使用的產品所帶來的感受,如產品的功能、易用性、易理解性、能否給我們帶來良好的使用體驗等。對于海上應急救生圈來說快捷易用是極為重要的,通過功能的優化改進,提升產品的易用性,最大程度地滿足用戶的使用需求,讓用戶獲得更好的使用體驗,滿足用戶行為層次的需求。
反思層次的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反思層次是我們使用了產品后對該品牌或該類型產品產生的慣有印象和情感認知。海上應急救生圈要融入情感化的設計元素,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給予用戶心理安慰和情感滿足,緩解用戶的緊張恐懼情緒;同時設計師要收集救生圈投入使用后的用戶反饋,根據反饋進行設計反思,以便進行應急救生圈產品的設計迭代,滿足用戶反思層面的需求。
三、基于用戶體驗的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策略
隨著物質生活的增長,人們的需求也從最底層的安全需求慢慢提升到自我需求,但是在發生一些災難事故時,人們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反而成為了最主要的需求。海洋是個十分復雜且特殊的環境,從用戶體驗三層次來對用戶使用環境、所遇到的問題對應需求進行深入挖掘分析(如圖3),在對海上應急救生圈進行設計時,需要考慮不同因素影響下的使用情況,盡量做到滿足用戶生理及心理的各種需求。對于落水者來說,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是維持生命生存下來,漂浮在水面上等待后續的營救。其次是安全需求,保證身體不受襲擊等。從用戶體驗三層次對應的海上應急救生圈外觀造型、功能易用和情感化方面進行設計策略的構思,以達到設計和情感相平衡,滿足用戶的各層次需求。
(一)本能層次對應外觀造型設計
外觀造型是用戶對海上應急救生圈的第一次感知,也是滿足用戶本能層次需求的體現。救生圈的外觀造型應給用戶留下安全可靠的第一感受,主要從CMF和造型兩方面來分析。
海上應急救生圈CMF設計應突出耐用、警示、安全等特點。用戶通過觸摸材質進行感知,不同的材質會帶給用戶不同的感覺,海上應急救生圈采用的材質應該給用戶結實、耐用的感受,同時方便救援人員攜帶。色彩可以通過視覺感知給用戶心理暗示,冷色代表冷靜沉著,暖色代表溫暖警示,使用暖色符合海上應急救生圈的溫暖、警示特征,注意搭配一些冷色調幫助用戶保持冷靜。制作工藝要更加細致,救生救援類產品需要注重產品的質量,注重細節,才能帶給用戶更加安全的感受。
在造型設計上,要考慮到使用環境的特殊性以及傳統的救生圈產品造型給用戶帶來的固有印象,避免過于新奇的形狀,以免用戶不了解,無法快速使用產品。盡量采取一些圓潤的,帶有科技感的造型,注意考慮用戶的身心需求特征。可以參考目前一些比較先進的科學技術,與造型進行結合,使技術融入造型來進行設計。
(二)行為層次對應功能與易用性設計
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需滿足用戶需求,功能易用,提升用戶體驗。當海難發生時,用戶無需思考及學習就能夠使用該產品,設計更加人性化。用戶和海上應急救生圈之間的交互更加深入自然,優化用戶在使用時的體驗。
在功能方面,要突破傳統的救生圈的只供支撐漂浮的功能,增加更加人性化的功能,滿足用戶生理方面需求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比如可以利用現代科技發達的新技術,解決需要用戶自己消耗體力來維持救生圈平衡的問題;通過增添一些功能模塊的組合來滿足用戶最基本的生理需求。還可以設計一些定位系統等,讓救援人員更快地定位落水者位置。
在易用性方面,用戶能夠最快最方便地使用該產品。在進行設計時,不僅僅要突破原有的功能,還要考慮新的功能如何使用戶了解并使用。可以設計一些具有語義功能的按鍵、圖標進行指示,使用戶在第一眼看到產品的某個部分時,就可以根據提示設計,明白如何使用該產品和該部分設計的對應功能,使用戶使用起來更加迅速、便捷。
(三)反思層次對應情感化設計
反思層面包括用戶使用產品后的感受、反饋和設計師在進行設計完畢后的反思。發掘用戶的真實需求,在滿足用戶生理需求同時要注重情感化的表達傳遞,建立一些體現關懷的模塊,使用戶感受到安全,幫助用戶情緒平穩,避免負面情緒對救援產生不利影響。
在設計海上應急救生圈時,要體現對用戶的關懷。考慮海水帶來的冰冷感,設計一些保溫的模塊來保證用戶的體溫;用戶能夠了解救援人員與自己的距離和等待救援時間,讓用戶的心理有期盼,增加救援的成功率;海上應急救生圈的設計應該注意用戶的使用場景,在夜間和白天的針對用戶不同需求進行設計等,充分考慮用戶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在情感上給予用戶安慰。設計師在設計出產品以后,要進行設計的反思,了解產品使用情況,對產品功能等進行深入的思考,以便為后續的設計優化迭代奠基。
四、海上應急救生圈情感化設計實踐
通過上文的分析和用戶體驗理論指導,將用戶的需求進行整理并通過線上調研反饋對用戶需求點進行重要度測試(如圖4),在設計實踐中有針對性地滿足用戶重點需求,同時兼顧用戶的次要需求。
從圖4用戶需求重要度測試中可知,在用戶的需求中,保證生命體征和結實耐用、給用戶安全感位于用戶需求重要度排序前兩位,其次是無需學習即可使用,而相比傳統救生圈更加舒適是用戶需求重要度排序的最后一位,屬于次要需求。以用戶體驗為指導,對用戶需求和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點進行對應(如圖5)得到設計定位,對用戶的重點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并且在設計時兼顧其他用戶需求,得出最終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方案(如圖6),除了基本的功能以外,改變了原有的支撐方式,加入了應急物資和可視化界面,使救生圈設計更有溫度。
(一)外觀造型設計
材料方面:海上應急救生圈內部選用聚氨酯泡沫,一體式成型,符合救生圈生產要求,表面無開裂,無凹凸更加結實,規避了因救生圈氣體泄漏可能導致的風險。在使用時更加輕便,表面聚乙烯材料耐低溫性能強,易抓握,保障救生圈的安全性和耐用程度,滿足用戶對救生圈安全性及耐用性的需求。
色彩方面:由于暖色系會在視覺上給用戶溫暖的感覺,可以幫助用戶穩定情緒,且暖色系中橙色與海水的藍色呈對比,鯊魚等兇猛海洋生物對橙色也有天然的畏懼,因此海上應急救生圈的色彩選用橙色,在海面上更加醒目易發覺,增加一些紅色和白色作為輔助色,起到驅逐兇猛海洋生物及幫助救援人員更快定位到落水者的作用。
造型方面:考慮到在用戶抓握時弧度會對抓握流暢度產生影響,救生圈造型設計應避免過多弧度,采用直邊幾何造型,方形的設計,能夠起到穩定支撐的作用,同時方便落水者抓握救生圈。落水者從救生圈內部進行其他操作,符合人機工程學,包裹式設計使用戶更有安全感。整體造型簡潔,色彩醒目,在感官層面給用戶以結實可靠的感覺。
(二)功能性與易用性設計
應急物資功能:救生圈最重要的就是保證落水者的生命體征。由于救援時間不定,防止因缺乏基本物資導致落水者發生意外,海上應急救生圈配有應急物資模塊,落水者按下防水蓋,通過反彈器彈開防水蓋可得到淡水、應急藥品和食物,滿足落水者的基本生理需求。
綁帶支撐功能:傳統的救生圈無法提供主動的支撐,長時間抓握以及海面多變的環境因素容易導致落水者體力不支溺水。海上應急救生圈配置了交叉綁帶,落水者可以坐立于綁帶之上,起到主動支撐身體的作用,幫助落水者保持呼吸順暢,減少體力消耗,也更適用于需要長時間等待救援的情況。
保溫功能:海洋平均水溫為17.4 ℃,遠低于人體體溫,落水者容易失溫喪失,因此在海上應急救生圈的邊角處設計保溫模塊,在救生圈接觸海水時產生化學反應散發熱量,幫助落水者維持體溫。
夜間照明功能:LED燈帶的設計可以在夜間照亮落水者的周圍環境,緩解落水者的恐懼情緒,也便于救援人員在夜間發現其方位。
產品易用性:對于海上救生產品而言易用至關重要。在每個功能模塊設有圖標提示,落水者無需學習,根據救生圈各部分的形態及圖標提示即可快速明確使用方法,交互邏輯清晰,更好地保障落水者的生命安全。
(三)可視化界面設計
海難發生時,救援人員需要確定落水者的具體位置,海上應急救生圈增加了GPS定位系統設計,可以通過定位系統快速定位落水者的具體位置,幫助落水者盡快得到救助。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落水者易產生恐懼、焦慮和不安情緒,產生極大的心理壓力。這些負面情緒容易導致落水者喪失求生的意志。
根據以上用戶情感需求,海上應急救生圈的設計增加可視化界面設計(如圖7),GPS定位系統通過可視化屏幕呈現。屏幕上方顯示目前的經緯度和物資儲備,落水者可以了解自己的位置以及剩余物資儲備量;同時可以清晰看到與救援人員的距離和獲救所需等待時間,讓落水者意識到自己正在被救援的過程中,給予落水者求生的希望,滿足落水者的心理需求,幫助落水者克服負面情緒。
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考慮用戶在海上環境的心理感受,每一步的設計除了對傳統救生圈造型及功能的完善之外,也加入了情感化的考慮,滿足落水者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求。通過一些人性化、情感化的設計幫助落水者獲得安全感,激發落水者的求生意志,為救援行動爭取時間,此次設計體現了對海上事故的關注和對落水者的關懷。
結語
以用戶體驗為中心對海上應急救生圈進行設計,通過對用戶體驗三層分析和海上應急救生圈設計要素結合,體現了海上應急救生圈對用戶生理及心理情感需求的滿足,是對我國現有海上救生圈的完善與改良。通過救生圈功能的創新,增加物資、保溫、定位裝置等,更好地維持落水者的身體機能,緩解落水者緊張情緒,保障落水者的人身安全,為救援行動爭取黃金時間,提高海上救援行動的成功率。此次設計以人為本,為后續完善我國海上救援設備設計提供新思路,為其他災難事故的救援產品設計提供參考案例和設計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