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益盈 白 帆
《會計學原理》是應用型本科會計學專業基礎主干課程,是會計學基本理論和方法的系統展現。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是對實際會計工作的仿真展現。該課程主要介紹會計學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在力求突出理論廣度的同時更要注意與工作實踐的對接。該課程在筆者所在的四川旅游學院目前已經進行過五輪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現從三個方面總結回顧一下我校“會計學原理”純線上教學設計與實踐的思路:
1.課程QQ群的建立。考慮到新生不適應網課的特性,同時為了盡快熟悉彼此,教師在開課之前為會計專業的新生寫了一封“關于如何心態調適及怎樣開展線上學習”的公開信。QQ群的文件上傳功能是作為學習通資料的備份,學習通里上傳的各種資料,QQ群里會再次上傳一份。這樣可以很好地補充學習通資料在高峰期無法下載等問題。此外QQ群的即時消息可以很方便的@到所有學生,把聽課中出現的問題迅速用這個窗口傳遞到個人,學生也方便私聊教師。
2.前期課程的設計與準備階段。(1)慕課資源的選擇。線上課通常的授課方式一般為校外MOOC+教師自制的SPOC+重難點直播+線上翻轉課堂。因會計學原理是很成熟的課程,所以學堂在線、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學習通等有一定影響力的在線教育平臺上都有很多現成的慕課資源可以利用,最終選定學習通的會計學原理慕課有兩個思考,一是很多學校都是學習通的會員,教師可以通過后臺很完整的監控學生的所有學習記錄;二是校級精品課等檢查資料都是以學習通為平臺開設的,在這個平臺建設自己的教學資源,并以此為基礎來申報金課等課改項目。選定線上教學平臺后,主講教師未選擇更強調理論講授的名校版本,而選擇了實操性較強的慕課版本,理由如下:作為初接觸網課的學生來說,語言生動易懂是首要的;其次,他大學的慕課僅僅只是作為本校SPOC課程的補充。(2)自制微課(SPOC)及上傳平臺。針對教師自制微課,目前的制作軟件很多,比較容易上手的是PPT自帶功能,PPT錄制旁白或者使用PPT的一個小插件MIX,區別是前者教師不出鏡,后者出鏡。小細節是需要把PPT先存為PPTX(PPT演示文稿)的格式才能開始。EV錄屏,也是一個非常好用的軟件,錄制課件時,聲音的清晰很關鍵,因此教師使用單獨話筒,收音效果非常理想。還有蘆筍、剪映等軟件錄課也非常方便。通常微課時間不要超過12分鐘,比如:靜態會計要素中那一節,正常授課是45分鐘,就建議拆分成2~3次微課,必要時還需要配合整堂直播課。因為微課是知識點的高度濃縮,如果沒有直播課進一步的強化,學生會很難消化這些知識點。
針對非常時期網絡資源上傳的擁堵,可以選擇晚上12點后上傳。此外,錄制好的微課還可以上傳到一些流量大的平臺,如嗶哩嗶哩、小紅書、知乎等,實現教學資料的互聯互通,共享給社會大眾學員。
3.正式開設線上課程前的互動環節。學習通里的“活動”,可以用到簽到、投票、選人、搶答等等。這些操作在直播課和線上、線下課中都會用到。此外學習通的討論版,類似于論壇一樣。教師通常提前一周就要在討論版寫出問題,多數學生會在這個版塊與教師進行互動,這樣頻繁讓學生使用學習通其實只有一個目的,就是用戶黏性。這本來也是互聯網的特質。從后臺數據可以看到很多學生會沒事就刷刷學習通。還有就是可以發布課程公告等重要的內容。
學習通直播、騰訊極速課堂、騰訊會議、zoom等直播授課平臺教師都可以嘗試。很多教師初次面對一個冷冰冰的屏幕,會感覺有些詞窮,也有些局促。但是新生事物都需要有一個熟悉的過程,后期就會適應很多。比較推薦的還是使用騰訊極速課堂,當大范圍使用線上課時,同一時段的高峰期,騰訊極速課堂全程無壓力。而且聲音流暢清晰。
1.直播課。(1)直播課的反思。會計類課程通常的安排:第一節課觀看教師提前錄制好的微課視頻2~3段,不能安排總時長45分鐘的微課,至少需要預留15分鐘消化的時間,微課是知識點的高度濃縮,第二節通常是騰訊課堂的直播課,但是注意一定要提前進入試音,每講完一個知識點,需要一次小的互動,這時可以看到學生們紛紛獻花,也有各種留言。其實那個時候,教師感覺也很好,還真有點在教室上課的恍惚感。騰訊課堂直播中,有一個畫中畫功能,點開就是教師出鏡,關閉就是不出鏡,后來很多學生反饋,教師最好全程出鏡,理由是能看到老師表情,不容易走神。而且也有在課堂上的感覺。建議教師一節課里至少2/3出鏡。騰訊課堂還有一個手寫筆,你可以一邊上課一邊在PPT上圈圈畫畫,這是對主要內容很好的一種梳理方式。課程后有全程上課視頻和考勤記錄,學生可以重新進入直播課堂回放課堂內容,對于中途掉線和沒有聽懂的同學,這就是最大的福利了。學生的全程聽課考勤記錄都可以導出。(2)直播課的簽到功能。為何會把要把這個模塊專門提出來,原因是必須要讓學生有上課的感覺。所以建議主講教師或者學生助教在直播課的課前十分鐘就在QQ群里@大家簽到。在學習通里給學生助教設置權限,協助教師完成監督學生聽課任務或者一些資料收集分發。即使是線上上課,也一定要有儀式感。請課程助教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十分鐘在群里打鈴,然后提醒大家簽到。如果是高峰期無法簽到,可以把時間錯峰到快下課時,同時把簽到的時間延長到20分鐘。
學習通里簽到的方式很多,二維碼簽到、手勢簽到、位置簽到等。其中拍照簽到,比較新奇,類似于網紅打卡,簽到時間通常為正式開課前的十分鐘。教師可以還用手機端替忘記簽到或者網絡不好的學生補簽。不論用哪種簽到方式,這個環節是必須的,這樣在當時可以營造出一種真實上課的感覺。
2.錄播課。教師需要通過教務處的后臺把所有學生的學號和姓名都導入,以方便教師第一時間跟蹤到學生的學習的情況。通過學習通后臺監督功能,學生是否收看了課程,觀看時間等都一目了然。教師對于漏看、完全沒有收看或者用倍速播放的學生,即時網上批評教育。這樣要學生知道老師能對他們的一舉一動有監控,對心性未穩的學生來說,是一種強大震懾力。此外,不論是錄播的微課還是其他高校的慕課,都不要一下開放太多任務點,第二天上課會用幾個任務點就開幾個。
1.線上如何互動。直播課過程中不能混用平臺。第一次使用騰訊課堂直播的過程中,為了想更好的課程互動就用了學習通的搶答,投票等功能。但是適得其反。因為有七成學生就是使用手機聽課,去學習通里搶答后再返回騰訊課堂:這一來一回中教師的聲音就聽不到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相當于退出了那個課堂,然后再重新登陸,而且這樣很容易漏聽關鍵的內容。所以這種兩種軟件的相互應用不適用于同一堂課的教學過程中。騰訊課堂中的舉手功能就可以代替搶答功能。此外因為會計類課程需要學生語音參與的地方不多,所以騰訊課堂中的討論區用文字形式的互動已經夠用了。如果學生語音參與多的環節如實訓,推薦用騰訊會議。
2.實訓、作業及考試。(1)線上課實踐環節的操作方式。會計學原理總教學時數為48學時,其中實訓占16學時,基于OBE理念,遵循“反向設計”的原則,根據《會計學原理》課程的教學模塊從課程內容,教學形式,考核方式等都進行了全新的教學模式的改革,在課程內容設計方面充分體現了應用性和開放性的要求,建立以“會計工作過程”為主線,以“實訓項目”為任務載體的“模塊化”課程結構。課程實訓內容由單項訓練向綜合化轉變。純線上的實訓如何進行?線上的實訓與線下課一致,設計成兩次實訓:這里以實訓一會計憑證的填制與審核安排(4學時),為例,展示線上實訓的全過程。其中錄播課把2學時分成4節微課:第一講是對會計憑證的介紹(2節微課),第二講老師把各種原始憑證填制的要點(2節微課),粘貼憑證等都提前做成微課視頻。按進度聽完錄播課后,老師就需要安排實訓作業了。實訓作業已經提前分發。學生完成實訓作業后發照片給課代表,然后匯總給老師。這樣下次開課后,同學們是帶著實訓作業中的種種問題來聽課的,這時就可以設計直播課了,采用騰訊會議的形式做直播,這種方式很好地避了線上實訓的難批改,不好反饋的操作。(2)純線上課作業的安排及批改方式。考慮到學習通經常高峰期無法登陸等問題,必須把相關的資料留存一份在QQ群文件中,此外針對之前大多數同學反饋沒有紙質書的困難,可提前問出版社索要電子版教材,做出共享。對于作業的收集形式是兩種,有條件的交電子版本,無條件的就是紙上做后,發作業照片。考試做好的預案是用隨機試題庫。會計學原理課后一般都需要安排作業,教師提前把作業上傳學習通后臺或者QQ群里,學生自行下載后練習,這里建議一定要采用學習通平臺來上傳作業,客觀題通常學生完成就即可自行核對答案,對于主觀題,需要提前按照網頁要求,教師先把題目和答案上傳,學生做完后可以自行核對答案,相比線下課,線上課程的作業批改還更簡單一些。(3)純線上課考試的流程和結果。線上課考試更加簡單便利,教師也很好批改試卷。前提是需要教師先按照后臺要求把試卷的內容分項上傳,試題庫、作業庫作為一個長期建設的資源庫,這些比線下課更加便捷的資源是混合式課程的必要之舉。學期末,學生平時成績可以參考簽到、搶答、討論版互動,平時作業、實訓成績等設定比例自動生成最終的平時成績。
3.線上翻轉課堂。線下翻轉課堂的應用在會計學原理的授課實踐中已經較為成熟,現主要說明線上翻轉課堂的實操方法,本課程實訓16學時。而線上翻轉課堂主要針對學生作業和實訓練習。預案為課前、課中、課后。每一個階段教師與學生都利用網絡進行互動交流。遵循翻轉課堂的原則:學生能夠專注于主動學習。課前教師通過討論版,QQ群先將課程討論內容、重點內容、作業內容提前發布出來。要求學生提前帶著任務看SPOC課程,同時完成課程中的測試題,接下來線上課即為課中階段,連續兩講共計90分鐘先交回學生。學生通過騰訊會議,以小組的形式展示作業或者實訓,教師點評。這就要求小組成員提前把實訓練習答案發給組長,由組長安排組員講解。教師在聽完小組展示后,及時點評更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學生建構完整的知識體系。最后20分鐘,教師根據學生展示情況,再次梳理問題較多的地方,并對知識的應用與拓展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完成知識的內化和建構。在課中和課后環節教師與學生都有總結與反思,并反饋到下一輪的教學中進行迭代,實現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
4.新技能的獲取對教師來講也是一筆財富。對老師來說,特殊時段催生的線上教學不得不說是一種全新技能。從目前的教學反饋來看,純線上教學模式已基本達到預期。即按教學計劃的兩聯節設定為第一節:觀看教師已經提前錄好的錄播課,先行自學,第二講,是對于第一節課程中關鍵知識點的回顧,查缺補漏,同時開始以學生為主翻轉課堂進行直播課。這種教學方式還是取得了較高質量的教學效果:下附幾段學生的課后評價:
A反饋:我覺得這種直播+錄播的上課方式很好,錄播課讓我們大致了解所學內容,然后直播課老師進行講解,讓知識化繁為簡,得以鞏固,直播時進行互動還可以得到及時的反饋。建議:直播課時老師可以多出鏡,讓我們更好集中注意力。
B:網上學習還是有很多弊端,我不是很適應。比如不知道做什么筆記,也不知道該記什么東西。我希望老師可以適當地提醒一下。畢竟網上學習跟線下面對面交流是不一樣的。對于這種課程形式,我覺得可以,效果挺好的。
C:直播的時候清楚流暢,感覺其實和在教室上課是差不多的,建議老師一直出鏡比較好,這樣我們不容易走神,而且看著老師的神情動作,不會感到枯燥。
不論是線上課還是線下課,課程本身的設計是關鍵,線上網課和線下課程最大的區別就是學習場景發生變化,從而導致教學互動、督學管理、教學服務方式發生了變化,但它最本質的知識內容是沒有變化的。如何在線上教學中有效地處理、組織和設計“課程、教學、知識、評價”這四者之間的關系,會計學科教學模式的更新有哪些新的機遇和挑戰,如何應對一種“常態化”的線上課都是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