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梅
摘要:目的 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例。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觀察組予以預見性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D、HAMA和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生活功能和一般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結論 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骨科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疼痛感及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關鍵詞:骨科護理;預見性護理;并發癥;心理狀態
骨科患者常需要長時間臥床休息,因此可能出現多種并發癥,嚴重時會對患者的預后產生不利影響,影響其生活質量,還會導致患者出現一系列不良心理反應[1~2]。科學的護理干預可有效預防并發癥,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3]。本研究旨在探究預見性護理干預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2022年1月~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58例骨科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參照組和觀察組,每組29例。參照組男15例,女14例;年齡22~81歲,平均年齡(46.93±6.40)歲;上肢骨折6例,下肢骨折11例,脊柱骨折4例,腰椎間盤突出8例。觀察組男16例,女13例;年齡21~81歲,平均年齡(46.71±6.33)歲;上肢骨折7例,下肢骨折9例,脊柱骨折3例,腰椎間盤突出1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參照組予以常規護理
確?;颊叩拇蹭佌麧崱⒏稍?,并提供柔軟舒適的床墊。為患者提供必要的疼痛緩解措施。遵醫囑協助患者進行主動或被動的活動和體操,避免其肌肉萎縮和關節僵硬。教育患者正確使用助行器,保證安全。確保飲食營養均衡,提供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促進骨骼愈合和健康。咨詢營養師定制個性化的飲食計劃。定期檢查和清潔患者創口,避免發生感染。遵醫囑更換敷料,并保持患者創口周圍的皮膚干燥和整潔。鼓勵患者積極參與康復活動,提供心理支持和安慰。定期翻身和更換體位,避免發生壓瘡。指導患者正確進行呼吸和咳嗽,預防發生呼吸道感染。
1.2.2 觀察組予以預見性護理
(1)加強運動康復: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運動計劃,逐步增加其運動的強度、時間,促使患者逐漸恢復肌肉力量和關節靈活性。同時,向患者提供相應的運動輔助器材,如平衡板、彈力帶等,幫助患者進行恢復性運動。在進行活動和運動時,正確的姿勢和動作對于患者康復至關重要。護理人員應親自示范,并指導患者正確運動,避免不正確的姿勢導致患者機體進一步發生損傷。鼓勵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活動量,如步行代替乘坐電梯、定期進行伸展運動等。定期評估患者運動效果,并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運動量。
(2)個性化營養計劃: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年齡、體重、身高、性別和疾病狀態等因素,確定其每日所需能量和營養素攝入量,確?;颊攉@得足夠的能量和營養素來支持骨骼修復和康復過程。例如,骨折患者應保證攝入足夠的礦物質如鈣、磷和鎂,從而促進其骨骼健康。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口味偏好、食物過敏和食物限制等因素,制定適合其口味和飲食需求的個性化飲食計劃,以提高患者對飲食計劃的接受度和依從性,從而提高營養攝入和康復效果。骨科患者通常需要攝入較多蛋白質,以支持傷口修復和肌肉建設,如魚類、禽肉、豆類和堅果等。定期評估患者的飲食攝入和營養狀況,根據其康復進展和營養需求的變化,及時調整個性化營養計劃,以確保患者在康復過程中獲得最佳的營養支持。
(3)定期復查和評估:定期復查和評估可以及時發現患者的病情變化和治療效果,以便作出相應的調整和干預。在定期復查中,醫護人員應對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包括檢查受傷部位的病情進展、疼痛程度、活動能力、關節功能等,了解患者康復情況、骨折或手術后的恢復進程。
(4)心理支持和教育:護理人員應積極與患者進行溝通,傾聽其感受和需求,鼓勵患者表達恐懼、焦慮、不安以及對手術或治療的擔憂。同時,向患者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和安慰,讓其感受到關懷和理解,從而減輕心理負擔。
(5)積極預防并發癥:術前,詳細地評估和檢查患者的身體狀況和風險因素,為其制定個性化護理計劃,并采取相應的預防措施。術后,對患者進行疼痛管理,幫助其減輕不適,提高康復效果,并減少并發癥的風險。定期隨訪和評估,與患者保持密切溝通,了解其病情變化和康復進展,以使及時發現并處理潛在并發癥。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2)比較兩組心理狀態和疼痛程度:分別運用HAMD、HAMA、VAS量表評定,分數越高,患者抑郁、焦慮程度越重,疼痛越劇烈。(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使用SF-36量表評定,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佳。(4)比較兩組護理效果:包括顯效(病癥顯著改善,未發生異常情況)、有效(病癥明顯改善,存在輕微不良反應)、無效(未達上述成功或好轉標準)。總有效=顯效+有效。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45%,顯著低于參照組的20.69%(P<0.05)。見表1。
2.2 兩組心理狀態、疼痛程度比較
護理后,觀察組HAMD、HAMA和VAS疼痛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見表2。
2.3 生活質量對比
護理后,觀察組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生活功能和一般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兩組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3。
2.4 兩組護理效果比較
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為95.55%,顯著高于參照組的75.86%,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骨科患者多為骨折或其他骨性病癥者,患者行動不便,若不予以有效的護理措施,易造成深靜脈血栓、感染、壓瘡等并發癥。同時,骨科護理工作強度較大,護理風險發生概率較高[4]。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HAMD、HAMA和VAS評分均顯著低于參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生活功能和一般健康評分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觀察組護理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參照組(P<0.05)。說明預見性護理指引有利于降低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改善疼痛程度、心理狀態,提高其生活質量。預見性護理可以幫助骨科醫生、護理人員更早地發現患者存在的問題,并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通過及時識別和解決潛在的并發癥,可以減少患者的痛苦,降低并發癥發生率[5]。同時,預見性護理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護理人員通過向患者提供詳細的指導和教育,使其更好地理解并遵循醫護人員的建議,這種積極的自我管理行為可以促進骨科手術患者的康復進程[6]。預見性護理可以為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計劃,滿足其護理需求。每位患者的病情和治療過程均不同,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可為其提供最佳的護理和支持。預見性護理指引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特點和需求調整護理措施,改善其心理狀態,保障患者的康復與預后[7]。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骨科患者中的護理效果顯著,可有效降低并發癥發生率,緩解患者疼痛感和負性情緒,提高其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曾慶娒,符秀玲,黃娟,等.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社區醫師,2023,39(15):148-150.
[2]郭瑞芳.預見性護理指引在膝關節骨折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內蒙古醫學雜志,2022,54(7):878-879,882.
[3]胡夏青,劉瑞芳,王萌,等.預見性護理在骨科下肢骨折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
(5):260-261.
[4]溫麗珍.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15):2506-2508.
[5]張靜.預見性護理指引用于骨科護理的效果評價[J].中國社區醫師,2021,37(12):140-141.
[6]黃志霞.預見性護理指引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外醫療,2021,40(4):134-136.
[7]曹洪玲.預見性護理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繼續醫學教育,2020,34(10):11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