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主持人:梁雙陸
主持人話語: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指出,要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區域重大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新型城鎮化戰略,優化重大生產力布局,構建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和國土空間體系。邊疆地區在中國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能更好發揮內引外聯的區位、制度、生態、資源、文化五大優勢,在統籌發展和安全中,邁向現代化。進入新時代的中國陸地邊疆,雖然整體上的經濟發展水平還低于東部沿海省份和內地發達地區,整體上邊疆與內地的增長收斂尚未形成,但中國陸地邊疆的增長與發展水平俱樂部收斂已經出現。2012—2021 年,西南邊疆的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人均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分別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1.8 和1.1 個百分點;西北邊疆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東北邊疆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還在擴大。中國陸地邊疆在整個國家發展格局中總體呈現出的處在國家交通運輸末梢、市場體系邊緣、開放格局末端、人才分布洼地等發展特征正在分化,正在改變。在中國式現代化建設過程中,全面動員、精準幫扶、系統治理的中國式脫貧道路,破除了歷朝歷代邊疆存在的貧困惡性循環困境,顯著提高了陸地邊疆的經濟發展水平,整體提升了邊疆地區的勞動力素質、資本積累能力和技術創新環境,邊疆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和自我發展能力終于形成。制度型開放體系為陸地邊疆經濟發展帶來了質的飛躍,正在實現著從邊緣區向邊緣增長中心的演變,“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構建,將陸地邊疆推到更高水平開放、更優生產力布局的前沿,重塑了邊疆經濟地理,邊界中介效應正在替代屏蔽效應,開放體制機制更加健全,資源要素配置更有效率,國土空間開發更加優化。本期的三篇文章聚焦邊疆經濟發展中的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優化理論機制、邊疆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開放發展道路創新、邊疆經濟增長中的資源要素利用效率與貢獻,探索邊疆經濟學理論構建中的動力機制、體制創新、要素效率等基本問題。梁雙陸、張鳳云的《新時代中國邊疆國土空間開發理論模型構建——基于空間經濟學的分析》指出,推進“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我國制度型開放的重要特征,使沿邊開放從周邊國家擴展到歐亞大陸、環印度洋地區,邊疆地區主動融入“一帶一路”六大經濟走廊建設,使邊疆地區的各層級城市、經濟區與產業帶和邊境口岸等各類邊緣增長中心的外部市場規模快速擴大。在國家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中,邊疆省份通過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優化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的生產力布局,統籌協調邊疆經濟要素集聚、糧食生產保障和生態安全屏障,正在強化邊疆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論文在空間經濟學框架內構建了劃分為邊疆、內地、“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三大空間,以及包含農業部門和制造業部門的空間經濟學模型,通過數值模擬揭示新時代邊疆地區國土空間開發優化的理論機制,以勞動要素的跨區域、跨部門流動反映這種經濟關系。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帶來的工業用地指標調整、一般通用技術(信息通信技術和生物技術)滲透帶來的產業升級、生態保護帶來的轉移支付,通過邊疆與內地名義工資差距、勞動力要素、土地要素的投入份額、土地收入作為對當地居民收入的補貼和邊疆地區轉移支付補貼等參數變化,揭示優化邊疆國土開發空間經濟的機制與理論路徑。當邊疆和內地的勞動要素名義收入均等時,勞動力流動達到空間均衡狀態。當邊疆地區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布局,為保護生態環境限制生產要素投入,將抑制勞動收入的提高,通過中央轉移支付方式將內地地區固定要素投入的部分收入轉移給邊疆地區進行補貼,能夠協調邊疆地區和內地地區的收入差異。針對國土空間用途管控帶來的工業用地指標調整的分析顯示,重點開發區域的可開發土地作為生產要素投入可獲得租金溢價收益,而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則需通過生態補償型轉移支付進行平衡。地理資源稟賦特征決定了邊疆地區的限制開發區域和禁止開發區域要遠大于內地地區,從而存在著通過中央轉移支付方式進行內地地區向邊疆地區生態補償的要求。崔慶波在《邊疆地區自由貿易試驗區開放發展的邏輯、成效與趨向》一文中指出,邊疆經濟發展面臨著功能定位、區位條件、發展能力、國際營商環境、歷史方位等多維因素影響,中國在邊疆地區布局自由貿易試驗區進行體制機制創新有利于破解邊疆開放發展的瓶頸。論文通過夜間燈光遙感圖片提取的燈光數據測度自貿試驗區經濟發展水平,通過全國工商企業登記數據測度市場主體培育進展,對邊疆地區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成效進行測算分析,指出邊疆地區自貿試驗區承載著促進區域開放發展和支撐中國向西開放雙重使命,未來邊疆地區自貿試驗區的發展方向及政策重心是持續增強開放發展能力。論文提出,自貿試驗區開放發展可以通過打造優勢產業、提升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投資與貿易互補發展、探索制度型開放體制機制四個路徑來實現。建議繼續加強省級統籌,夯實制度保障,優化自貿試驗區實驗任務,進一步改善邊疆營商環境,發展優勢產業,突出面向周邊市場開放,擴大聯動輻射效應,以自由貿易試驗區高質量開放引領邊疆高質量發展。何旭波的《邊疆地區經濟增長動力探析——基于擴展的增長核算方法》一文指出,邊疆地區內生增長能力是“興邊富民”行動的重要抓手,也是深入貫徹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和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論文嘗試在經濟增長理論和增長核算工具量化分析下,探討邊疆地區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通過引入土地資源要素,擴展了傳統的增長核算方法,從要素積累和利用效率改善兩個維度研判邊疆經濟增長動力源,比較研判邊疆地區和非邊疆地區、邊疆地區內部各省區不同生產要素的增長效應,發現邊疆地區的資本邊際產出彈性更低,邊疆地區和非邊疆地區之間存在盧卡斯悖論;邊疆地區的勞動邊際產出彈性更高,而土地邊際產出彈性不顯著;從邊疆內部異質性看,資本積累的增長效應在東北邊疆最高,而在西北邊疆不顯著,邊疆地區內部同樣存在盧卡斯悖論;土地供給對經濟增長的效應僅在西南地區顯著;邊疆地區資本利用效率正逐漸惡化,但勞動、土地利用效率逐漸改善。論文提出,邊疆應在強優勢中提升內生動力:西南邊疆應進一步改善土地資源利用效率,東北邊疆應進一步改善資本利用效率,西北邊疆應進一步改善勞動利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