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狄衛民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是以項目為引導,以完成項目任務為驅動力的教學方法。該方法有利于學生就具體任務展開討論、協商方案并進行相關的知識拓展,有助于提升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調控能力和成績評價能力,較好地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育理念。為適應新時期教學要求,本文將該方法應用于《倉儲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中,規劃了《倉儲管理》課程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制訂了配套的教學方案和學生成績綜合評定體系,在教學改革實踐中取得良好效果。
倉儲管理是倉儲機構或部門為了獲得理想收益或滿意服務水平,對其庫房和倉儲物所進行的計劃、組織、協調、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活動。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物流行業異軍突起。在此背景下,作為現代物流強大支柱之一的倉儲管理,也越來越受到制造商、分銷商、零售商等各類企業的重視。倉儲管理的研究內容十分廣泛,但主要涉及兩大方面:一是“倉”,即對各種類型的倉庫的管理活動,主要包括倉庫選址、倉庫規模確定、倉庫布置與布局等;二是“儲”,即對儲存物的管理活動,主要包括貨物的入庫作業、出庫作業以及倉儲期間物品的儲存規劃、商品養護等。倉儲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環節。我院自成立物流管理專業以來,一直開設《倉儲管理》課程,經過多年教學實踐,積累了豐富教學經驗,取得了良好成績。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新時期高等教育的需要,原有的教學模式已難以完成目前的培養要求。具體表現在:①原有教學模式重在夯實學生的理論基礎,在理論應用方面缺少相應訓練,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增強學生的知識固化能力。②傳統教學方法習慣于教師填鴨式的“教”和學生自閉式的“學”,缺少針對經管類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的培養,期間雖曾嘗試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但未能達到預期效果。③原有的學生成績評定方式較為單一,不利于考查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倉儲管理》是物流管理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程,為便于學生在物流與供應鏈賽事、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本科畢業論文中應用所學理論分析、解決現實問題,亟須在務實求新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該課程的教學改革活動。
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是以項目為引導,以完成項目任務為驅動力的教學方法。它將教學內容賦存在精心設計的項目(或課題)中,將需要傳授的知識賦存在完成項目所需的理論、技術或方法中;同時,在分析完成項目所需步驟的基礎上,形成隱含有若干知識點且具有實際意義的具體任務。這樣,以具體的項目和任務為知識載體,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聚焦度和認知度,減少純粹理論學習時的抽象性和空洞感,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也便于學生就具體任務展開討論、協商方案并進行相關的知識拓展。采用該方法教學時,可以在一系列項目任務的驅動下,較好地展現以學生為主體和以教師為主導的課堂教育理念。
2.1 在理論教學方面的改革內容。考慮到倉儲管理課程的課時限制、重難點內容和未來工作崗位、專業賽事及畢業論文中的常用知識,主要在貨物入庫作業管理、確定性需求下的庫存控制方法、時變需求下的庫存控制方法、倉庫選址方法四個部分設計了教學導向項目和項目驅動任務。以時變需求下的庫存控制方法為例,其項目和項目任務見表1。在設計項目和驅動任務時,力爭做到以下幾點。①融合性:為達到言之有物、學以致用的認知和學習效果,應理論聯系實際,將教學內容有機融入反映實際生產生活的項目任務中。②可行性:為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于學生自主探索、互動協作和知識延展,應根據教學資源規劃教學內容,確定驅動任務;同時,驅動任務的規模大小和難易程度要與學生的基礎能力相匹配。③創新性:為便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設計任務時應給學生留有自由思考、自主作答的余地,匯報成果時只要基于現實,邏輯合理,方法得當,方案可行,表述清晰即可,不強求所謂的標準答案和標準形式。

表1 以時變需求下的庫存控制方法為內容的項目及項目任務設計
2.2 在實踐教學方面的改革內容。學生既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主要起到引導和解惑作用。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做到由自己教好到學生學好的思想轉變,應主動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知識應用能力和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為此,在實踐教學方面,進行了如下改革:(1)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學生共同學習,相互商討,一起完成項目任務的解決方案;(2)當某個小組在匯報自己的解決方案時,允許其他小組質疑或提出改進建議;(3)為防止小組學習中的搭便車行為,每名學生基于項目任務及其拓展知識書寫一篇課程論文,當然也可以就自己感興趣的其它倉儲管理問題書寫論文。
近年來,圍繞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改革目標,進行了教學改革實踐,在不斷總結教學改革經驗,完善教學改革成果的基礎上,推進了教學改革進程。
3.1 制訂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相適應的教學方案。在閱讀文獻、收集資料的基礎上,總結在倉儲管理教學、物流與供應鏈競賽、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本科畢業論文指導等方面取得的經驗及存在的問題,統籌考慮目前學習和未來應用的需要,以提高倉儲管理理論應用能力為主線,明確了倉儲管理課程的教學改革方向。然后,根據課時要求,考慮課程內容的前后聯系和不同學習方式,重新修訂了各章節的講授內容、自學內容、學習要求、配套項目(或例題選用)、軟件使用等。經過近幾年教學過程的不斷完善,基本形成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相適應的教學方案。現就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教學方案的主要實施步驟加以說明。(1)布置任務和知識點學習。在項目任務開始前,提前1至2周將項目說明和項目任務發給學生,并向學生推薦可供參考的電子和紙質資源及必要計算軟件(如果有)。同時,學生通過教學視頻(如MOOC、精品課程視頻等)、教學案例、教師線上答疑等主動學習完成項目任務所需的知識點。(2)完成項目任務。熟悉項目任務和相關知識后,小組組長組織組員制訂任務完成計劃,查閱資料,分工協作,共同完成并不斷完善項目任務方案,然后選出代表制作匯報用PPT。(3)任務檢查和評價。各小組利用PPT展示并匯報自己的任務完成歷程、方案亮點和存在的問題,其他組可以就該組的任務完成情況提出疑問、建議和評價,教師需對完成項目任務的各種理論方法和技術手段進行點評和總結,對易犯錯誤和關鍵知識點加以強調,對前后知識點間的聯系加以說明。然后,通過小組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方式核算各小組的任務完成成績,各小組根據匯報時的反饋意見進一步完善任務方案。(4)任務拓展。每名同學認真體會以項目為引導的知識學習和應用過程,自覺提升自己的知識獲取能力、數據處理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繼續研究自己感興趣的項目或其它倉儲管理問題,并將研究成果整理成課程論文。
3.2 設計考慮理論成績和實踐成績的學生成績綜合評定體系。綜合考慮理論學習和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的要求,重新設計了學生成績評定體系。在該體系中,學生最終成績由個人項目任務成績、個人課程論文成績和個人期末考試成績三部分構成,分別占個人總成績(滿分100)的20%、30%和50%。其中,個人課程論文和期末考試成績由教師根據論文質量和答卷情況評定,個人項目任務成績由組長牽頭依組員貢獻度和小組任務成績評定。在該評定體系下,由于每名學生完成項目任務時的努力程度直接影響到本組其他同學的成績,有利于增強同學們的自律性、責任心和互幫互助的團隊精神;由于將課程論文成績納入到了最終成績考核中,有利于提高同學們對實踐教學環節的重視程度。
從倉儲管理課程教學改革情況看,學生和教師均是教學改革的受益者。
4.1 學生的倉儲管理理論應用能力有所提升。通過“少而精”地設計引導項目和驅動任務,學生對倉儲管理的重點、難點內容有了更為清晰的理解。通過實踐教學環節對基礎知識的加強鞏固,學生的應用能力不斷提升。這些成效在物流專業賽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本科畢業論文中皆有體現。以2021年為例,物流專業有4個學生團隊參加了全國高校智慧物流虛擬仿真大賽,其中3個團隊獲得二等獎,1個團隊獲得三等獎;在立項的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1項重點項目和1項一般項目直接選題于倉儲管理問題;在本科畢業論文中,9篇論文直接研究了倉儲管理問題。當然,這些教學成果的取得也是眾多課程的思想方法和技術手段共同作用的結果。
4.2 教師的教研水平有所提升。倉儲管理教學改革不僅促進了該課程教學水平的提升,同時也提高了授課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學調控能力、成績評價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在總結教改經驗的基礎上,將研究成果推廣應用到兄弟院校,并根據兄弟院校的反饋意見再次完善研究成果,收到良好成效。研究成果也為進一步申報精品課程和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等奠定了良好基礎。
將項目導向、任務驅動法應用在《倉儲管理》教學改革中,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養成和理論應用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學生成績的多元化考核與評價。學生通過完成項目任務,加深了對倉儲管理理論的理解,固化了倉儲管理知識,培養了合作和創新精神,提高了學術表達能力,這種教學過程對大學生成長成才亦具有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