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影響機制研究

2023-03-13 18:01:21王洋程琬婷李佳煒梁懷月
林業經濟 2023年6期
關鍵詞:國家公園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煒 梁懷月

摘要:入口社區是國家公園的門戶,社區居民是國家公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有助于國家公園與社區協調發展。文章將感知價值結合計劃行為理論,并在感知價值中引入了社區參與這一維度,構建了“感知價值-態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三個典型入口社區為案例地,運用混合研究法,通過兩輪實地調研分別收集訪談材料和問卷數據,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并結合深度訪談材料,實證分析居民對國家公園的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1)居民對國家公園的整體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較積極,但經濟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仍有較大提升空間。(2)感知價值顯著正向影響態度,其中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對態度影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18、0.33、0.25、0.18。(3)感知價值顯著正向影響支持意愿,其中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對支持意愿影響的路徑系數分別為0.26、0.20、0.16、0.15;態度顯著正向影響支持意愿,路徑系數為0.17。(4)態度在感知價值和支持意愿之間存在中介作用。為提升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啟示:一是重視和提升居民感知價值;二是加強引導社區居民,提高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積極態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擴展了國家公園背景下居民感知價值的維度,分析了感知價值對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為更好地引導社區居民支持國家公園建設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感知價值;支持意愿;計劃行為理論;國家公園;入口社區

中圖分類號:X36; D669.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338X(2023)06-025-20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明清嶺南漢族宗族聚居村落公共空間研究”(編號:19CZS065),海南大學科研啟動項目“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周邊風景游憩區現狀調查與景觀提升研究”(編號:KYQD(ZR)- 21168)。

Study on the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Support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Case Study of Gateway Communities at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WANG YangCHENG WantingLI JiaweiLIANG Huaiyue

(College of Forestry,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Abstract:Gateway communities serve as the primary gateway to national parks. As key stakeholders in national park development, community residents support is crucial for promoting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ational parks and communities. Combining the theories of perceived value and planned behavior, this study incorporated the dimens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to perceived value to establish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perceived value-attitude-willingness to support". Focusing on three typical entry communities at Hainan tropical rainforest national park, a mixed research methodology was employed. Two rounds of field research were conducted to collect interview materials and survey dat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was utilized, along with in-depth interview materials,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sidents perceived value, attitude, and willingness to support national parks. The research found that:(1)Residents generally held positive perceived values, attitudes and willingness to support national parks, whereas theres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erms of economic percep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erception.(2)Perceived valu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attitude, with path coefficients of 0.18, 0.33, 0.25 and 0.18 for economic perception, socio-cultur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erception, respectively.(3)Perceived valu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willingness to support, with path coefficients of 0.26, 0.20, 0.16 and 0.15 for economic perception, socio-cultural perception, environmental perception, and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perception, respectively. Additionally, attitude significantly and positively influenced willingness to support, with a path coefficient of 0.17.(4)Attitude acted as a mediating factor between perceived value and willingness to support. To enhance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support national park construction, the following policy implications were proposed: Firstly, attach importance to and enhance residents perceived value. Secondly, strengthen the guidance of community residents, improve residents attitude to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 This study expanded the dimension of residents perceived value in the context of national parks to a certain extent, analyzed the mechanism of the impact of perceived value on support intention, and provided a useful reference for better guiding community residents to support the construction of national parks.

Key Words:perceived value;support willingness;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national parks;gateway communities

1引言

建立國家公園體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站在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決策,也是新時代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重大創新舉措。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與周邊社區如何協調發展成為研究重點。社區居民作為國家公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是否對國家公園建設保持積極的支持意愿,影響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效。然而,由于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開展時間較短,并且保護范圍和周邊區域人口數量較多(唐芳林等,2019),導致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存在著生態保護和社區經濟不能協調發展的難題(朱冬芳等,2021),影響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這也成為制約國家公園發展的瓶頸。因此,理清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和態度,明確居民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并探討適應其需求的社區發展策略,有助于緩解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的沖突,促進國家公園體制順利推進,實現社區發展與生態保護相統一。

入口社區是位于國家公園入口附近社區的總稱,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公園與區域協同發展中起到關鍵紐帶作用(吳承照等,2022)。伴隨國家公園的發展,入口社區面臨著一定的機遇和挑戰。一方面,國家公園的建設可以給社區帶來經濟效益,例如吸引游客、提供就業機會等,從而改善社區的經濟狀況;另一方面,由于嚴格的生態保護,社區發展空間受到限制。入口社區是游客的主要接待場所,是國家公園與外界的緩沖帶,相較于國家公園其他社區,保護與發展的矛盾更突出,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感受更強烈。社區居民是國家公園建設和管理過程中的重要主體,他們的訴求與國家公園的管理目標是否協調統一,與國家公園的管理成效有直接的關系(李爽等,2021)。當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有支持意愿時,有利于國家公園可持續發展(唐芳林等,2019)。處理好國家公園和社區保護與發展的關系,維護社區居民的利益與需求,是緩解社區矛盾、實現國家公園有序建設的前提和關鍵(李雙等,2019;邵煒等,2021)。因此,了解入口社區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與態度以及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主要驅動力,不僅有助于國家公園管理者做出科學的社區發展決策,也能夠提高管理的有效性。

鑒于此,本文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三個典型的入口社區(水滿鄉、尖峰鎮、本號鎮)為案例地,基于計劃行為理論,在梳理有關國家公園社區居民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相關理論與文獻的基礎上建立理論模型,通過混合研究法,探究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態度、支持意愿之間的關系,并依據實證分析的結果進行討論,提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啟示,有助于國家公園生態保護與社區協調發展,同時,對其他類型的自然保護地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本文的創新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1)研究理論上,以往學者普遍基于計劃行為理論,關注于態度對居民行為意愿的影響,本文將感知價值與計劃行為理論相結合,并擴展了國家公園背景下居民感知價值的維度,在一定程度豐富了研究視角,其中對于感知價值,在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感知的基礎上,引入社區參與這一重要維度,更加符合國家公園發展情境。一方面,國家公園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社會地域綜合體,其建設會影響居民的經濟、環境、社會文化收益水平;另一方面,“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理念之一,“公”表現的是社區居民需要實現“社區公共參與價值”,豐富和拓展了感知價值對于個體在計劃行為理論下的行為意向的研究內容。(2)研究方法上,以往學者多是運用單一定性或定量方法對國家公園居民行為意愿進行研究,本文通過混合研究法,即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相結合的方式,更全面地闡述居民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的耦合作用機制,能夠提供全面、深入和具體的研究結果,從而反映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感知的真實情況。

2文獻回顧與評述

早期對國家公園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發展模式(Barker et al., 2008)、資源評估(Suckall et al., 2009)、公園規劃(Sanders, 1996)等方面。21世紀以后,隨著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推進,國家公園與社區發展之間的問題逐漸凸顯,社區居民行為意愿研究被學者廣泛關注(Bernadetta, 2020),包括環境責任意愿(陳武強,2020)、支持意愿(李鋒等,2023)、參與意愿(田美玲等,2021)等。社區居民作為國家公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是否對國家公園建設保持積極的支持意愿,影響著國家公園建設的成效。在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社區居民意識到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性,紛紛支持、參與到國家公園建設中,但依然存在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價值感知不清、支持意愿不足等問題,限制了國家公園與社區的協同發展。以往研究表明,感知價值是影響居民行為意愿的重要前因變量(Hellier et al., 2003;Jiseon et al., 2020;肖琦,2020);同時,將感知價值界定為個體基于成本和收益的感知,對產品效用進行評估(Zeithaml, 1988)。居民行為意愿是由價值驅動的(宋憶玲,2021),當感知到國家公園建設的價值越高時,就越有可能支持國家公園建設(洪媛琳,2020)。因此,從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的感知價值出發,厘清居民支持意愿形成機理,對于促進社區居民支持國家公園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對于國家公園居民的感知價值影響行為意愿研究,國內外學者已有眾多成果,其中有關居民感知價值的維度劃分是研究的重點內容。學者最初關注的是單一維度感知,包括著重于滿足居民的物質需求的經濟感知(Infield et al., 2001)、著重于生活環境以及對資源利用限制性的環境感知(Choi et al., 2005)以及著重于人口結構組成以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性的社會文化感知等(Robinson et al., 2005)。隨著研究的深入,學者認為單一維度的感知價值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國家公園居民感知價值應是多方面的,逐漸形成了以經濟、社會文化和環境為核心的多維度感知研究(Cottrell et al., 2007;Huong et al., 2017;邵煒等,2021)。例如,Spangenberg(2002)將感知價值分為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制度四個維度;潘淑蘭等(2019)依據國家公園的功能特性將感知價值分為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三個方面。如今,國家公園居民感知價值的經濟價值、社會文化價值和環境價值三個維度被廣泛應用(Gong et al., 2021)。然而,大多數忽視國家公園這一特殊研究對象應具有全民公益性,當居民參與到國家公園建設的力度越大、共建能力越強時,越能體現全民公益性(王倩雯,2022);社區參與感知是居民對國家公園參與程度的綜合評價,也應當作為國家公園社區居民感知價值綜合維度的一部分(洪媛琳,2020)。因此,本文將居民感知價值分為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社區參與四個維度。

在研究理論方面,主要涉及社會交換理論、認知行為理論、計劃行為理論等。社會交換理論強調的是居民會根據國家公園帶來的成本和收益的綜合影響來決定其行為意愿,李鋒等(2023)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案例地,基于社會交換理論,探討了居民感知價值對居民支持意向的作用。認知行為理論認為居民的認知和行為相互作用,居民對國家公園的認知可以影響他們的行為選擇,洪媛琳(2020)基于認知行為理論,探究了國家公園背景下社區居民感知價值對社區參與意愿的影響。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的行為受到知覺行為控制、主觀規范和態度等多個因素的影響,相較于其他理論,計劃行為理論可以更有效地解釋個體行為決策的過程和結果,陳武強(2020)基于計劃行為理論,證實了國家公園社區居民的態度顯著影響其環境責任行為意向。現有研究多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態度來預測居民行為意愿,但難以解釋感知價值對態度的影響。感知價值作為外部因素,可以影響居民的態度,從而影響他們的支持意愿(宋憶玲,2021)。可是,目前少有文獻從多維感知價值角度出發對居民支持意愿進行研究。因此,本文將感知價值結合計劃行為理論,探究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影響機制。

綜上所述,盡管國內外關于國家公園居民行為意愿的研究已經取得了眾多成果,但是仍然存在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對于國家公園居民感知價值維度研究中,以往學者普遍關注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感知,忽略了社區參與感知;第二,現有研究多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通過態度來預測居民行為意愿,缺乏對感知價值的關注;第三,學者往往使用單一定量研究的方式探究居民行為意愿的影響機制,難以解釋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之間關系的內在原因。因此,本文將感知價值結合計劃行為理論,并在感知價值維度中保留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三個感知維度,引入社區參與感知維度,擴充了現有的國家公園社區居民支持意愿的研究視角。運用混合研究法,即定性與定量結合的方法,在深度訪談的基礎上,以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實證研究,分析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居民的感知價值對于其支持意愿影響機制,以期對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的自然資源科學保護和社區協同發展提供理論基礎以及實踐參考。

3理論分析框架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目的在于探索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與態度以及如何提高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以計劃行為理論為基礎,結合國家公園的特性,構建“感知價值-態度-支持意愿”模型,并以此為基礎闡述研究方法。

3.1理論分析框架

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PB)是Ajzen(1991)在Fishbein等(1977)提出的理性行為理論的基礎上拓展形成的,是一種解釋和預測個體行為的心理學理論。計劃行為理論認為,個體行為受到態度、知覺行為控制和主觀規范的影響。態度是指個人對特定客觀對象所持的一種比較穩定的心理傾向,它包括個人的主觀評價及其所導致的行為傾向性。正面的態度更容易促進個體行為意愿的發生,而負面的態度會阻礙行為意愿的發生(張國政等,2020)。計劃行為理論被廣泛應用在個體行為意愿研究當中,在國家公園背景下,該理論主要被學者用來研究居民環境責任意愿(陳武強等,2021)和居民參與意愿(雷碩等,2020)。支持意愿作為居民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產生的一種個體行為意愿,即居民通過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所獲得的體驗和感知而產生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意愿,因此,計劃行為理論也適用于解釋說明居民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但Ajzen(1991)也表明,現實中個體的行為意愿往往被多數客觀條件所制約,對一些具體情境下行為意愿的研究需要進行相應修正或擴展。鮑抄抄等(2018)、宋憶玲(2021)、Jia等(2022)、徐娜等(2023)引入感知價值等變量對計劃行為理論模型拓展后開展了實證研究,印證了感知價值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個人行為意愿。在國家公園建設過程中,社區居民通過對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社區參與等多個方面的感知,會對國家公園建設產生一個綜合的評價,進而影響其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而后推動其對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因此,融入感知價值的計劃行為拓展理論適用于本文。

3.2研究假設與模型構建

基于結合感知價值的計劃行為拓展理論,本文構建以感知價值為自變量、態度為中間變量、支持意愿為因變量的理論模型,分析居民感知價值對其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

3.2.1居民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的關系

任何決策行為都以意識和感知為前提,感知來自于外部的刺激,當消費者通過媒介意識到或實際體驗,感知到了某種商品的價值時,他們會在心理上將感知付出和感知所得相比較,進而對產品的效用有一個整體的感知,也就是感知價值(Zeithaml, 1988)。在總體感知與心理期望一致或者高于心理期望的情況下,個人會得到一個滿足的心態(孫鳳芝等,2020),從而形成一個正面的態度,引發支持行為(王慧敏等,2022)。在國家公園背景下,居民感知價值是指居民基于自身利益對國家公園建設的綜合收益感知(洪媛琳,2020)。國家公園是居民共同生活的社會地域綜合體,其建設會影響居民的經濟、環境、社會文化收益水平,目前學者普遍將居民感知維度分為經濟、環境和社會文化感知(白玲等,2023)。本文認為“全民公益性”是國家公園建設的重要理念之一,國家公園應該體現公眾參與性,“公”表現的是社區居民需要實現“社區公共參與價值”,當居民能夠參與公園建設中時,會增強他們的歸屬感和責任心,更能感受到國家公園建設的價值,社區參與感知也應是居民感知價值的重要維度之一。因此,結合前人研究,本文認為居民的感知價值包括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社區參與四個維度。經濟價值是國家公園建設對居民經濟效益影響的評價;社會文化價值是國家公園建設對居民形象和社會效益影響的綜合評價;環境價值是國家公園建設對居民生活環境以及對資源利用影響的綜合評價;社區參與價值是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參與程度的綜合評價。

居民的感知價值與居民的態度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當社區居民感知到國家公園建設給其帶來的積極影響時,往往會保持積極態度(Infield et al., 2001)。Cottrell等(2006)探討了居民感知價值四維度(經濟、環境、社會與制度)與其態度的關系,發現居民的制度感知和經濟感知顯著影響他們對國家公園的態度;邵煒等(2021)以武夷山國家公園社區為案例地進行實證研究,發現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經濟、環境、文化等方面的正面感知對居民態度具有積極作用。個體的主觀感知價值是其態度的重要前因變量,感知價值的提高有助于提升個體的態度(白長虹等,2001)。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1a、H1b、H1c、H1d。

H1a:經濟感知對態度具有正向影響;

H1b:社會文化感知對態度具有正向影響;

H1c:環境感知對態度具有正向影響;

H1d:社區參與感知對態度具有正向影響。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客觀對象的價值被視為背景因素,也是行為的前因變量(Ajzen,1991)。Berry等(1988)實證研究發現,感知價值可以顯著影響個體的行為意愿,個體對產品或服務感知獲利的提高會增強其感知價值,其行為意愿則會隨感知價值的增強而提升。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是基于感知判斷和利害權衡后形成的主觀意愿(者榮娜等,2019)。當國家公園建設對周邊社區的發展帶來益處時,往往會使得社區居民更加支持國家公園建設(Slattery, 2002)。Sirivongs等(2012)以老撾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案例地,發現感知價值可以直接影響居民行為意愿;張詩汝等(2021)以神農架國家公園為案例地,論證了旅游主導型社區居民的多維度感知價值(社會文化、經濟、制度、環境)顯著影響其支持意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2a、H2b、H2c、H2d。

H2a:經濟感知對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H2b:社會文化感知對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H2c:環境感知對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H2d:社區參與感知對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計劃行為理論把對行為的態度定義為“一個人對行為的喜歡或不喜歡的評估或評估的程度”。態度是一個重要的心理結構,反映個人對執行某一特定行為喜歡與否的評價(Hegner et al., 2017)。本文中的態度指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情感傾向和評價。行為意愿表示個人對某種行為的主觀判斷。本文中的居民支持意愿指社區居民在國家公園建設影響下的特定行為,是居民希望支持國家公園建設工作的可能性。在計劃行為理論中,態度是驅動行為意向的有效預測變量,可以解釋并預測行為意向(Anderson et al., 1994)。支持意愿是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中成本與收益綜合評價后的結果,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具有正向態度是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前提。Nunkoo等(2011)提出態度是引起居民積極支持意愿的重要因素;陳武強等(202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國家公園背景下居民行為態度顯著正向影響其環境責任行為意愿;龔箭等(2021)將感知價值、滿意度及支持意愿之間的相互作用機制進行了深入探討,論證了態度顯著正向影響居民支持意愿。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3。

H3:態度對支持意愿具有正向影響。

3.2.2態度的中介作用

在計劃行為理論中,個體行為需要經歷“感知-態度認知-行為意向”三個階段(韋俊卿,2022),在外界的影響刺激下,個體會將感知所得與感知付出進行比較,從而產生感知價值,當整體感知達到或未滿足心理預期時,就會形成積極或消極的態度,進而影響其行為意愿(Alehre et al., 2006)。在國家公園建設背景下,感知價值本質上反映的是居民自身的需求,而態度是對國家公園整體建設的評價,當居民在國家公園建設影響下,心理預期得到滿足時,將會激發其支持意愿。已有研究指出,態度在居民感知價值與其支持意愿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龔箭等,2021)。此外,張文彬等(2017)、韋俊卿(2022)通過實證研究也證實了態度在感知價值和行為意愿中具有中介作用。基于以上分析,提出假設H4以及H4a、H4b、H4c、H4d。

H4:態度在感知價值與支持意愿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a:態度在經濟感知與支持意愿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b:態度在社會文化感知與支持意愿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c:態度在環境感知與支持意愿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H4d:態度在社區參與感知與支持意愿之間具有中介作用。

3.3研究方法

依據理論分析框架,本文構建以感知價值為自變量、態度為中間變量、支持意愿為因變量的理論模型,分析感知價值對其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通常這類分析可使用定量研究的方法,但單一定量研究無法深入了解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之間關系背后的具體原因(Deery et al., 2012),定性研究可以進一步挖掘內在原因和機制(馬嬌等,2021)。混合研究法(Mixed Methods Research, MMR)是將定量研究與定性研究有機結合的綜合研究方法,通過定量研究可以獲取大量的數據,對于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之間的關系進行統計分析;而定性研究則可以深入理解和解釋這種關系的機制和原因,兩者相互補充,提供了更全面的研究視角(張詩汝等,2021)。因此,本文以混合研究法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按照時間序列進行兩輪數據采集,首先進行定性研究,包括相關文獻查閱和實地深度訪談,梳理社區居民對于國家公園的感知價值、態度以及影響其支持意愿的因素,建立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感知量表;然后以調查問卷數據為主進行定量研究,通過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居民感知價值、態度及支持意愿各變量間的相關關系,并結合定性訪談內容對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闡釋說明。

深度訪談(in-depth interviews)是一種定性研究方法,通過與研究對象互動,獲得對其行為和意義構建的解釋,通常用于了解人們對某個話題的看法、態度、觀點、經驗、行為等方面的深層次信息(陳向明,2000)。所以,可以通過深度訪談法定性分析,深入了解社區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的內在動機和原因,有助于對所得的數據結果進行補充說明。

定量研究需要對國家公園背景下居民感知價值與其支持意愿的關系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從理論分析框架上判斷,理論結構關系模型中包含著多個自變量與因變量。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是一種利用變量協方差矩陣來解釋變量關系的定量分析方法,已成為研究多變量數據的一個重要工具。與傳統的研究方法相比,它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被解釋變量,并能使解釋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存在一定的偏差(吳明隆,2018)。所以,可以利用結構方程模型對影響居民支持意愿的多變量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結構方程模型由測量模型和結構模型構成。

測量模型表達觀測指標與潛變量之間的關系,其方程如式(1)、式(2)所示。

式(1)、式(2)中,X表示外源指標組成的向量;Y表示內生指標組成的向量;Λx表示外源指標與外源潛變量之間的關系;ξ表示外生潛變量,指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社區參與感知;Λy表示內生指標與內生潛變量之間的關系;η表示內生潛變量,指態度、支持意愿;δ、ε分別表示x、y的測量誤差向量。

結構模型表達外生潛變量與內生潛變量之間的關系,其方程式如(3)所示。

式(3)中,η表示內生潛變量,指態度、支持意愿;β表示內生潛在變量間的關系;ξ表示外生潛變量,指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社區參與感知;Г表示外源潛變量對內生潛變量的影響;ζ表示結構方程的隨機誤差項。

4數據來源與描述性統計

基于理論分析與模型構建,以熱帶雨林國家公園3個入口社區為案例點,通過兩輪實地調研,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簡單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4.1研究區域概況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位于海南島中部山區,擁有全國連片面積最大、類型最多樣、保存最完好的熱帶雨林,其周邊社區是黎族、苗族世居地。為了滿足國家公園建設的需要,國家公園周邊社區劃定了9個入口社區。社區居民以黎族和苗族為主,主要以“自給自足”的方式生存,以茶葉生產為主,檳榔生產次之,產業結構單一,人均收入水平不高。基于國家公園建設對社區影響的輻射效應,結合地理區位分布、人口組成結構、社區發展程度等因素,本文選取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行政區劃涉及的三個發展程度不同的入口社區1鄉2鎮(水滿鄉、尖峰鎮、本號鎮)作為社會調查研究區域,如圖1所示。水滿鄉居民主要從事旅游業和農業,是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訪客最多的一個社區,被列為“全國特色景觀旅游名鎮”,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5000元,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社區發展程度較好①;尖峰鎮居民主要從事農業和旅游業,社區內基礎設施較完善,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00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100元,旅游配套設施正在建設之中,社區發展程度一般②;本號鎮居民主要收入來自于第一產業,經濟結構單一,初步完成脫貧攻堅,社區基礎設施不完善,社區發展處于起步階段①。因此,三個不同發展程度的社區基本代表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總體特征,可以較好地反映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整體情況,各社區特征如表1所示。

4.2問卷設計與數據來源

依據相關文獻并結合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實際情況,設計訪談大綱。2021年12月18-25日,對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三個入口社區即水滿鄉、尖峰鎮、本號鎮進行第一輪實地調研。在國家公園管理局工作人員的幫助下,了解了當地居民基本特征,采用分組隨機入戶的方式對37位當地居民進行訪談。樣本性別比例基本相當,男性占51.35%,女性占48.65%;年齡結構以中年為主,26~40歲占32.43%,41~55歲占54.05%,56歲及以上占13.51%。受訪居民包括參與過國家公園社區管理的工作者、旅游經營者和農業勞動者等,樣本性別結構、年齡結構與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人口性別結構、年齡結構基本一致,樣本職業類型也涵蓋入口社區居民的主要職業類型,因此具有代表性。訪談內容主要圍繞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認知程度、影響以及未來發展等方面展開,與每一位受訪者訪談時間不少于40分鐘,部分訪談的主要觀點如表2所示。不同社區居民的感知、態度和支持意愿有明顯的差異,研究入口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有較為重要的實際意義。

根據相關研究并結合第一輪實地調研的結果,設計入口社區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調查問卷。問卷內容包括人口統計學特征、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和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四個部分,其中人口統計學量表由年齡、文化程度、性別、職業等組成。感知價值量表借鑒Ajzen(1991)、Lankford等(1994)、Dholakia等(2004)、楊興柱(2005)、歐陽潤平等(2010)、張婧雅等(2017)、洪媛琳(2020)、田美玲等(2021)的研究,每項感知內容都區分正向影響和負向影響兩個方面。態度(A1~A5)參考程紹文等(2018)的研究成果,而支持意愿(RS1~RS5)借鑒白玲等(2023)的成果。除人口統計學特征外,各項指標通過李克特(Likert)五級量表進行賦值,將答案分為:1非常不同意;2不同意;3一般;4同意;5非常同意。

2022年7月3-10日進行第二輪調研。為了確保數據的有效性,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對社區居民進行了問卷調查。共收回問卷353份,其中有效問卷340份,問卷有效率96.32%;其中,水滿鄉123份,尖峰鎮105份,本號鎮112份。

4.3樣本人口統計特征

有效樣本的人口統計學特征顯示:在性別方面,男性相對較多;男性占57.35%,女性占42.65%。在年齡結構方面,多為中青年人,18~30歲占7.65%,31~40歲占30.59%,41~50歲占30.30%,51~60歲占23.53%,60歲以上占7.94%。從居住時間上看,在當地生活了20年以上的受訪者占78.82%。從文化程度上看,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僅有20.29%的受訪者在大專及以上學歷,高中及中專占30.88%,初中占35.29%,小學及以下占13.53%。從職業類型上看,務農居民占比最多,達到41.18%,旅游業相關占18.53%,個體勞動者及自由職業占22.65%,其他占15.88%。

4.4變量描述性統計

本文需要通過極大似然法對結構方程模型進行多元統計分析。極大似然法要求樣本數據呈正態分布,一般認為樣本需要滿足偏度絕對值小于3且峰度絕對值小于10的要求。將負面影響感知的題項進行反向賦值后,各變量調查題項描述性統計如表3所示,從表3可以看出,偏度絕對值最小題項是“CEP6”,為0.05,最大題項是“SW4”,為1.55;峰度絕對值最小題項是“A5”,為0.08,最大題項是“SP3”,為2.15。樣本數據服從正態分布,可以通過結構方程模型進行進一步分析。

感知價值四個維度中,經濟感知各平均值為3.33,社會文化感知平均值為4.06,環境感知平均值為4.02,社區參與感知平均值為3.05,說明大部分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和社區參與的影響總體來說是積極的,但經濟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具有較大提升空間;社會文化感知均值最大,說明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的社會文化價值認同較高,社區參與感知均值最小,表示社區居民建設和管理方面的參與感受不強。態度平均值均為3.84,處于較高水平,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平均值為4.11,說明國家公園建設取得顯著成效,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基本持積極態度。

5經驗性結果分析

本文通過三步進行模型分析,首先,運用Cronbachsα系數進行信度分析;然后,通過極大似然法進行結構模型分析;最后,檢驗居民態度的中介效應。

5.1信度及效度檢驗

通過SPSS 27.0進行信度分析和問卷可靠性檢驗(侯杰泰等,2004)。結果如表4所示,總量表的Cronbachsα值為0.94,各項潛變量的Cronbachsα值達到0.70以上,說明量表數據可靠,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且各項潛變量的抽樣適合性檢驗(Kaiser-Meyer-Olkin, KMO)值在0.80~0.91之間,量表整體適合性檢驗值為0.94,Bartlett檢驗近似卡方值為6831.41,在0.00的顯著性水平上達到顯著,檢驗模型內在結構的適配性,每項潛變量的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 CR)都在0.70以上,平均提取方差(Average Variance Extracted,AVE)都在0.50以上,說明量表效度較高,各項潛變量的區別效度良好。

5.2模型整體適配度檢驗

將數據導入AMOS 28.0軟件中,應用極大似然法得到的模型擬合指數如表5所示,卡方自由度(χ2/df)= 1.24,擬合優度指數(Goodness of Fit Index, GFI)= 0.91,調整擬合優度指數(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 AGFI)= 0.89,近似誤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Approximation, RMSEA)= 0.03,規范擬合指數(Normed Fit Index, NFI)= 0.91,增值擬合指數(Incremental Fit Index, IFI)= 0.98,塔克-劉易斯指數(Tucker-Lewis Index, TLI)= 0.98,比較擬合指數(Comparative Fit Index, CFI)= 0.98,簡約規范擬合指數(Parsimonious Normed Fit Index, PNFI)= 0.83,簡約比較擬合指數(Parsimonious Comparative Fit Index, PCFI)= 0.90,各指數均達到要求,表明該模型與量表匹配程度良好,模型擬合度較高。

5.3假設路徑檢驗結果分析

根據各變量之間路徑系數分析結果如表6所示,其中標準化系數越高代表對路徑影響效果越大,因此確定本文各潛在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表6可看出,在感知價值對態度的影響路徑中,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社區參與感知顯著正面影響態度(β= 0.18**、β= 0.33***、β= 0.25***、β= 0.18***);假設H1a、H1b、H1c、H1d成立;在感知價值對支持意愿的影響路徑中,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社區參與感知顯著正面影響支持意愿(β= 0.26***、β= 0.20**、β= 0.16**、β= 0.15**),假設H2a、H2b、H2c、H2d成立;態度顯著正面影響支持意愿(β= 0.17**),假設H3成立。說明了感知價值對態度和支持意愿均具有正面影響,態度對支持意愿具有正面影響,證實了將感知價值結合計劃行為理論拓展模型研究居民支持意愿影響機制是可行的。

5.4中介因子分析

中介效應檢驗是一種分析自變量和因變量之間關系是否成立的方式(Baron et al., 1986)。本文利用Bootstrap方法進行態度的中介效應檢驗,其中Bootstrap樣本值為5000,置信區間為95%,如表7所示。當置信區間不包括0的時候代表中間效益顯著(Hayes, 2009)。從表7可知,4條路徑的置信區間均不包含0,表明態度在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與支持意愿之間均存在中介效應,是支持意愿的重要解釋變量,即在四個維度感知下的態度對其支持意愿存在正相關作用,驗證了假設H4。

6研究結論、討論與政策啟示

本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探討居民對國家公園感知價值、態度與支持意愿之間的關系及其內在機理,根據調查數據結果分析,得出4個研究結論并討論,提出政策啟示。

6.1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計劃行為理論,通過混合研究法,分析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支持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各要素之間的相互關系,主要得出4點結論。

(1)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總體較為積極。在感知價值四維度中,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經濟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的評價依次遞減。說明居民的經濟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有待提升。態度的均值接近4,支持意愿的均值大于4,表明國家公園建設獲得居民廣泛認可,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總體上持積極態度。

(2)居民的感知價值顯著正向影響態度。各感知維度的總效應排序為:社會文化感知(路徑系數0.33)>環境感知(路徑系數0.25)>經濟感知(路徑系數0.18)=社區參與感知(路徑系數0.18),說明提高居民感知價值可以有效提升入口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且社會文化感知是影響態度的最主要因素,在國家公園建設的過程中,應當著重宣傳國家公園的理念與意義,增強居民社會責任感,著力提升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

(3)居民的感知價值顯著正向影響支持意愿。各感知維度的總效應排序為:經濟感知(路徑系數0.26)>社會文化感知(路徑系數0.20)>環境感知(路徑系數0.16)>社區參與感知(路徑系數0.15),說明提高居民的感知價值可以有效提升入口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且經濟感知是影響入口社區居民形成國家公園建設支持意愿的最主要因素,應當注重國家公園給社區帶來的經濟效益,增強居民經濟感知,進而強化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態度顯著正向影響居民支持意愿(路徑系數0.17),說明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越積極,支持意愿越高。

(4)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在感知價值與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中發揮著重要的中介作用。態度在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和支持意愿之間均存在中介效應。

6.2討論

本文通過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的實證研究,探究居民對于國家公園建設支持意愿的影響機制,將本文的研究結論與已有研究成果相比較展開討論,并作出進一步研究展望。

(1)入口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整體感知價值處于中等偏上水平,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間,這與毋茜等(2021)對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周邊社區調查的研究結果相似。從具體維度來看,環境感知和社會文化感知的得分相對較高。由深度訪談可知,一方面,國家公園生態保護取得顯著成效,森林覆蓋率顯著提高,居民環保意識不斷增強,對國家公園建設所帶來的環境改變有了更多的認同;另一方面,海南熱帶森林國家公園的形象和魅力得到了廣泛的傳播,使居民對國家公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生態效益和民生改善顯著,促進了社會文化感知。社區參與感知得分最低,是因為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居民大多是被動接受管理局的管理,社區尚未建立起居民知情同意、利益表達和協商、參與決策討論和相關的監督保障機制(廖勱,2022)。因此,國家公園管理部門需要進一步完善公眾參與機制,讓居民參與到國家公園的建設中。

(2)入口社區居民的感知價值對態度和支持意愿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這與羅湘陽等(2021)、張詩汝(2022)的研究結果相似,積極的感知價值往往會促進社區居民的態度與支持意愿,區別在于本文將感知價值細化為四個不同的維度,厘清了不同層面感知價值對態度起到的差異化作用。從具體維度來看,居民對國家公園在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社區參與的考量會影響其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和意愿,這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邵煒等(2021)對國家公園居民感知價值維度探索上的不足,證實了社區參與感知也是影響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社區居民參與感知越高,其態度和支持意愿越積極。由深度訪談可知,一方面,社區居民可以通過參加旅游行業來提高經濟收入,改善自己的生活條件,進而增強態度和支持意愿;另一方面,居民在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過程中,還會提高他們對國家公園生態資源的保護意識,增強對國家公園的親近感和歸屬感,提升支持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與意愿。可見,提升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支持意愿的關鍵在于提升其對國家公園的經濟感知、社會文化感知、環境感知和社區參與感知水平。

(3)態度對支持意愿具有顯著正向影響,這與雷碩等(2020)、Lou等(2022)的研究結果相互印證。態度反映的是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整體評價,居民態度越積極,越愿意支持國家公園建設,但是積極的態度并不能等同于積極的支持意愿(胡立等,2023),實際上態度主要代表國家公園建設是否達到社區居民的心理預期,態度應當作為支持意愿產生的必要不充分條件。且態度在居民感知價值和支持意愿之間存在重要中介作用,這與龔箭等(2021)的研究結果相同,居民行為意愿的產生通常是經歷“感知-態度-行為”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之間存在著一種不斷遞進的因果關系(Jiseon et al., 2020)。態度作為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總體感受與主觀評價,在支持意愿的中通過程中起到前因與后效的作用。因此,居民支持意愿的產生通常是在其自身感知國家公園建設帶來的得失后,對國家公園建設產生一個整體評估,進而形成的一種行為意愿,態度在其運行機制中發揮著紐帶作用。

本文的局限性在于:一是樣本主要來自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的水滿鄉、尖峰鎮和本號鎮,缺少其他入口社區的數據。二是未對不同特征群體之間進行對比研究,后續可進一步分析在不同地理區位、不同發展情況等條件影響下,社區居民的感知價值、態度和支持意愿是否存在差異化。

6.3政策啟示

隨著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推進,國家公園與社區發展問題逐漸突出,作為國家公園的核心利益相關者,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的支持意愿影響著國家公園與社區能否協調發展。根據本文結論與討論的內容,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為例,為提升社區居民支持意愿,提出兩點政策啟示,以期為全國范圍的國家公園建設起到借鑒作用。

一是重視和提升居民感知價值。感知價值不僅能夠反映居民對于國家公園的總體感受,也能體現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成效。居民對國家公園多方面的感知是產生支持意愿的基礎,因此應突出國家公園建設帶給居民的不同價值感知。對于海南,首先,依托本地獨具的黎苗特色和熱帶雨林資源,發展生態旅游,促進社區經濟發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從而提升居民經濟感知;其次,應當擴展社區參與途徑,通過完善相關教育培訓,提高居民的社區參與意識以及能力,雇用原住民擔任志愿者、護林員和生態管護員等,引導社區居民成為國家公園的一份子,提高社區參與力度,進而提高社區參與感知;再次,通過開展公園教育、社區講座、宣傳活動等形式,向社區居民介紹國家公園的自然和文化特色、歷史背景和保護意義,將國家公園理念傳遞給社區居民,強化居民對國家公園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加強居民社會文化感知;最后,加強國家公園的生態保護工作,確保生態系統的健康和穩定,加大對污染物治理和生態修復的投入,增強居民的環境感知。

二是加強引導社區居民提高對國家公園建設的積極態度。態度不僅顯著影響支持意愿,也在感知價值和支持意愿之間具有紐帶作用。對于海南,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態度較積極,應當繼續加強引導居民,通過組織居民參加講座、展覽、宣傳活動等形式,增強居民對國家公園的認知和理解,并與社區居民建立密切的溝通聯系,定期組織交流會議,充分聽取居民的意見和需求,及時解答居民的疑問和關注,將對國家公園的積極態度通過多途徑內化為社區居民的共識,充分發揮居民態度的紐帶作用。

我國自然與人文地理區域差異大,地域風土人情不同,政策必須因地制宜。因此,為提升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愿,政府應當根據具體的地域特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注重經濟、環境、社會文化和社區參與等影響居民實際權益的要素,提高居民對國家公園體制建設的綜合感知價值。要把社區居民視為共建伙伴,注重社區民生建設,關注居民反映的社區問題,解決他們在公園建設過程中遇到的困難,使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保持積極態度,從而激發居民對國家公園的支持意愿。

參考文獻

白長虹,廖偉.基于顧客感知價值的顧客滿意研究[J].南開學報, 2001(06):14-20.

白玲,邵煒,蔣亞芳.社區居民對國家公園的認知及態度分析[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3, 47(02):205-212.

鮑抄抄,王維紅.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汽車共享消費意向影響因素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8, 18(04):285-293.

陳武強.國家公園社區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意向的影響因素及機理研究[D].昆明:西南林業大學, 2020.

陳武強,趙敏燕,唐甜甜,等.國家公園社區居民環境責任行為意向的影響機理[J].林業經濟, 2021, 43(03):5-20.

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0.

程紹文,張曉梅,胡靜.神農架國家公園社區居民旅游感知與旅游參與意愿研究[J].中國園林, 2018, 34(10):103-107.

龔箭,劉暢, David K.神農架國家公園居民可持續旅游感知空間分異及影響機理研究[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2021, 30(12): 2854-2865.

洪媛琳.錢江源國家公園試點區建設及其影響機制研究[D].蘇州:蘇州大學, 2020.

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2004.

胡立,葛健,龔箭.國家公園居民旅游影響感知對旅游發展支持度的影響機制研究——基于居民信任的調節作用[J].林業經濟, 2023, 45(04):48-64.

胡立,葛健,龔箭.國家公園游客重游意愿的影響機制研究——以神農架國家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 2022, 44(12):59-76.

雷碩,甘慧敏,鄭杰,等.農戶對國家公園生態旅游的認知、參與及支持行為分析——以秦嶺地區為例[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 2020, 41(02):16-25.

李鋒,史本林.原住居民對國家公園建設的支持意向——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為例[J].自然資源學報, 2023, 38(06):1602-1617.

李雙,孫孝平,方彥君,等.錢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農戶生計資本評價及其空間特征[J].生物多樣性, 2019, 27(01):64-75.

李爽,李博炎,劉偉瑋,等.國家公園基于社區居民利益訴求的社區發展路徑探討[J].林業經濟問題, 2021, 41(03):320-327.

廖勱.國家公園規劃中的公眾參與機制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學, 2022.

羅湘陽,張詩汝,龔箭.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居民可持續旅游感知與態度研究——基于相對剝奪理論橫向視角[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2021, 55(03):483-493.

馬嬌,唐雪瓊.社區居民對普達措國家公園的認知情況分析[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1, 5(02):23-29.

歐陽潤平,覃雪.目的地居民旅游影響感知量表研究[J].湖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24(03):47-52.

潘淑蘭,王曉倩,毛焱,等.社區居民與游客對國家公園的認知與態度分析——以神農架國家公園為例[J].環境保護, 2019, 47(08):65-69.

邵煒,白玲,邱勝榮,等.公眾對國家公園認知及設立支持態度差異分析——基于武夷山國家公園江西片區調查數據[J].國土綠化, 2021(10):53-56.

宋憶玲.居民參與運動休閑特色小鎮建設意愿影響因素研究[D].成都:西南財經大學, 2021.

孫鳳芝,劉瑞,歐陽辰姍,等.旅游者感知價值與行為意向關系研究——基于民宿旅游者的視角[J].山東社會科學, 2020 (01): 126-133.

唐芳林,閆顏,劉文國.我國國家公園體制建設進展[J].生物多樣性, 2019, 27(02):123-127.

田美玲,郝瑞君,李子欣,等.居民參與國家公園體制建設意愿的影響機制——以神農架國家公園為例[J].林業經濟, 2021, 43(04):30-44.

王慧敏,鄧嘉琪.鄉村振興背景下大學生參與鄉村旅游的意向研究[J].無錫商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22, 22(03):62-68.

王倩雯.國家公園體制下自然保護區社區參與意愿與行為一致性研究[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 2022.

韋俊卿.基于TPB模型理論的祁連山國家公園社區參與影響及規劃策略研究[D].蘭州:蘭州理工大學, 2022.

毋茜,傅國華.生態旅游對當地居民的影響——以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尖峰嶺自然保護地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 2021, 49(16):97-102, 129.

吳承照,汪長林.國家公園入口社區性質、發展特征與政策需求[J].中國園林, 2022, 38(04):14-19.

吳明隆.結構方程模型(第2版)[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 2018.

肖琦.旅游地居民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認同對保護行為的影響研究[D].泉州:華僑大學, 2020.

徐娜,李康樂,鄧恩.區域品牌產品的文化嵌入對消費者行為忠誠的影響機理——以武當山文化區域品牌產品為例[J].宏觀質量研究, 2023, 11(03):82-94.

楊興柱.旅游規劃的公眾參與研究[D].蕪湖:安徽師范大學, 2005.

張國政,陽麗,徐增.顧客感知價值對消費者購買有機農產品意愿的影響研究[J].廣東農業科學, 2020, 47(01):149-157.

張婧雅,張玉鈞.論國家公園建設的公眾參與[J].生物多樣性, 2017, 25(01):80-87.

張詩汝.基于生計方式的國家公園居民旅游支持度的影響機理及差異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2022.

張詩汝,羅湘陽,龔箭.基于生計差異的居民可持續旅游感知與態度的比較研究——以神農架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區為例[J].生態經濟, 2021, 37(08):132-140.

張文彬,李國平.生態補償、心理因素與居民生態保護意愿和行為研究——以秦巴生態功能區為例[J].資源科學, 2017, 39(05):881-892.

者榮娜,劉華.我國國家公園建設中社區權利新探[J].世界林業研究, 2019, 32(05):72-77.

朱冬芳,鐘林生,虞虎.國家公園社區發展研究進展與啟示[J].資源科學, 2021, 43(09):1903-1917.

Ajzen I.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J].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 1991, 50(02):179-211.

Alehre J, Juaneda C. Destination loyalty:Consumers economic behavior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33(03):684-706.

Anderson E W, Fomell C, Lehman D R.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rket share, and profitability:Findings from Sweden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94, 58(03):53-66.

Barker A, Stockdale A. Out of the wilderness? Achiev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in Scottish national parks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8, 88(01):181-193.

Baron R M,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1986, 51(06):1173-1182.

Bernadetta Z.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s a national park under conditions of suburbanisation and tourism pressure:A case study of Ojców National Park(Poland) [J]. European Countryside, 2020, 12(01):119-137.

Berry L L,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The service-quality puzzle [J]. Business Horizons, 1988, 31(05):35-43.

Choi H S C, Sirakaya E. Measuring residents attitude toward sustainable tourism:Development of sustainable tourism attitude scal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2005, 43(04):380-394.

Cottrell S P, Vaske J J. A framework for monitoring and modeling sustainable tourism [J]. Electronic Review of Tourism Research, 2006, 4(04):74-84.

Cottrell S P, Vaske J J, Shen F J, et al. Resident perception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in Chongdugou, China [J]. Social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07, 20(06):511-525.

Davis D F, Golicic S L, Boerstler C N. Benefits and challenges of conducting multiple methods Research in marketing [J]. 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Marketing Science, 2011, 9(03):467-479.

Deery M, Jago L. Fredline L. Rethinking social impacts of tourism research:A new research agenda [J]. Tourism Management, 2012, 33(01):64-73.

Dholakia U M, Bagozzi R P, Pearo L K. A social influence model of consumer participation in network and small group-based virtual communities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2004, 21(03):241-263.

Fishbein M, Ajzen I. Belief, attitude, intention, and behavior: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research [J]. Contemporary Sociology, 1977, 6(02):244-245.

Gong J, Shapovalova A, Lan W, et al. Resident support in China s new national parks:An extension of the prism of sustainability [J]. Current Issues of Tourism Research, 2021, 2:1-17.

Hayes A F. Beyond Baron and Kenny:Statistical mediation analysis in the new millennium [J]. Communication Monographs, 2009, 76(04):408-420.

Hegner S M, Fenko A, Teravest A. Using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to understand brand love [J]. 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 2017, 26(01):26-41.

Hellier P K, Geursen G M, Carr R A, et al. Customer repurchase intention:A general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3, 37 (11/ 12):1762-1800.

Huong P M, Lee J H. Finding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local residents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Ba Be National Park, Vietnam [J]. Fore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7, 13(03):126-132.

Infield M, Namara A. Community attitudes and behavior towards conservation: An assessment of a community conservation programme around Lake Mburo National Park, Uganda [J]. Oryx, 2001, 35(01):48-60.

Jia L, Wei J, Wang Z. The intention of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in the Qilian Mountain National Park policy pilot [J]. Land, 2022, 11, 170.

Jiseon A, Jookyung K. Green hotel brands in Malaysia:perceived value, cost, anticipated emotion, and revisit intention [J]. CurrentIssues in Tourism, 2020, 23(12):1559-1574.

Lankford S V, Howard D R. 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 [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1994, 21(01):121-139.

Lou S, Zhang X X, Zhang D H. What influences urban residents intention to sort waste?:Introducing Taoist cultural values in to TPB[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2, 371:1-14.

Nunkoo R, Ramkissoon H. Developing a community support model for tourism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 2011, 38(03):964-988.

Robinson C J, Smyth D, Whitehead P J. Bush tucker, bush pets, and bush threats:Cooperative management of feral animals in Australias Kakadu National Park [J]. Conservation Biology, 2005, 19(05):1385-1391.

Sanders J M.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Monument Valley Tribal Park and Canyon de Chelly National Monument [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 1996, 36(02):171-182.

Sirivongs K Tsuchiya T. Relationship between local residents perceptions, attitudes and participation towards national protected areas: A case study of Phou Khao Khouay National Protected Area, central Lao PDR [J]. Forest Policy and Economics, 2012, 21:92-100.

Slattery D. Resistance to development at Wilsons Promontory National Park (Victoria, Australia) [J]. Society and Natural Resources, 2002, 15(07):563-580.

Spangenberg J H. Environmental space and the prism of sustainability:Frameworks for indicators measur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J]. Ecological Indicators, 2002, 2(03):295-309.

Suckall N, Fraser E D G, Cooper T, et al. Visitor perceptions of rural landscapes:A case study in the Peak District National Park, England[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2009, 90(02):1195-1203.

Zeithaml VA.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 Journal of Marketing, 1988, 52(01):2-22.

(責任編輯康燕)

①數據來源:五指山市人民政府,http://wzs.hainan.gov.cn/wzs/2020stjs/202011/1e75d55018fa4952bddfe089161a5d46.shtml。

②數據來源:樂東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http://ledong.hainan.gov.cn/ldxjfz/0105/202209/defb07df12ab42a48898276c779a0720. shtml。

①數據來源:陵水黎族自治縣人民政府,http://lingshui.hainan.gov.cn/xxgkzl/benhaozhen/xxxgkml/202306/t20230602_3429029. html。

猜你喜歡
國家公園
美國巨人柱仙人掌國家公園歷史與現狀
廣東園林(2017年3期)2017-08-02 10:57:29
國家公園環境教育功能評價
麗江老君山國家公園生態旅游資源評價指標體系初步研究
跨文化視角下中美國家公園建設模式比較
中國市場(2016年43期)2017-02-16 13:38:40
跨文化視角下中美國家公園建設模式比較
中國市場(2016年43期)2017-02-16 12:37:42
科學與美國國家公園發展
境外國家公園社區管理沖突:表現、溯源及啟示
旅游學刊(2017年1期)2017-02-09 14:27:50
我國風景名勝區與美國國家公園管理比較研究
“國家公園”:誰的光榮與夢想
齊魯周刊(2016年10期)2016-03-22 15:27:19
旅游視角下的國家公園管理創新
當代旅游(2015年8期)2016-03-07 17:59:1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精品久久呦| 色哟哟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找国产毛片看| 国产午夜精品鲁丝片| 人妻丰满熟妇啪啪| 日韩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 2020国产精品视频| www.国产福利| 免费国产福利| 欧美日韩综合网| 欧美区一区二区三| 四虎在线高清无码|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小说 亚洲 无码 精品| 美女无遮挡拍拍拍免费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99热| 日韩A∨精品日韩精品无码| 国国产a国产片免费麻豆| 无码人妻热线精品视频|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软件| 精品91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欧美日韩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亚洲精少妇毛片午夜无码 | 中文字幕无码电影| 在线观看精品自拍视频|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激情综合图区| 狠狠ⅴ日韩v欧美v天堂| 54pao国产成人免费视频|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精品国产网站| 中文字幕色站|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免费看a级毛片| 在线观看免费国产| 国产呦视频免费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波多野结衣二区三区| 色精品视频|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毛片网站观看|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 美女毛片在线| 婷婷色在线视频| 91青青草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三级|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国产成人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刘亦菲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aaaaa一级毛片| aa级毛片毛片免费观看久| 毛片久久网站小视频| 亚洲va在线观看| 久久免费看片| 国产菊爆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成人在线视频| 99精品欧美一区| 美女被狂躁www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视频| 日韩黄色在线|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无码AV| 精品国产99久久| 91综合色区亚洲熟妇p| a级毛片在线免费| 无码高潮喷水专区久久| …亚洲 欧洲 另类 春色| 成人一区在线| 特级毛片免费视频| 成人日韩视频| 欧美福利在线|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五月激激激综合网色播免费| 露脸一二三区国语对白| av一区二区无码在线| 亚洲精品动漫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日韩另类一区二区| 好吊妞欧美视频免费| 国产一在线|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 日韩免费无码人妻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