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勝男 劉麗明 黃力力
摘要:中俄教育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良好的基礎和優良的環境,俄羅斯對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定位具有獨到之處,黑龍江自貿區建設也勢必需要大量具有互聯網思維、跨文化傳播能力,適應智慧傳媒生態的跨學科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亟須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變化的創新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在黑龍江自貿區建設發展的契機下,全方位的合作發展對人才的需求需要中俄兩國高校的共同參與。
文章基于全媒體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構建行之有效的人才合作培養模式,以期為中俄人才合作培養及其他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特色化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黑龍江自貿區;中俄;全媒體人才;合作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02-0036-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黑龍江省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地方應用型高校傳媒人才創新創業教育體系的構建與實施路徑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JGY20210606;2020年度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黑龍江自貿區建設背景下中俄全媒體人才合作培養模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GY202008;2020年度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應用型高校傳媒人才創新創業的教育與實踐體系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GY202003;2019年度黑河學院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新文科背景下項目引導式傳媒人才培養模式建構”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JGZ201916
技術創新帶來了傳播格局的變化,改變了傳統的媒體格局和媒介環境。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以產業融合為代表的新產業革命需要跨學科人才,以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云計算等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產業需要“專業+信息化”的人才,以高等教育普及化和信息化為代表的新的教育革命需要具有國際視野的特色人才,這些因素決定了培養全媒體人才的必要性。黑龍江自貿區作為我國最北端的自貿試驗區,圍繞戰略定位及發展目標堅持統籌“為國家試制度、為地方謀發展”,著力建設向北開放新高地,打造對俄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依托地緣優勢,推動制度創新,優化營商環境,迅速帶動產業提檔升級[1]。
在黑龍江自貿區建設發展的契機下,中俄兩國在文化、經貿、旅游等多行業多領域的交流更加頻繁,合作逐漸深入。
要推進中俄兩國的持續交流和共同發展,需要中俄兩國高校共同參與,打破傳統的中俄合作辦學模式,達成共識,適時抓住時代發展帶來的新機遇,從頂層設計上明確人才培養的目標,從培養目標和培養方式上設計好操作路線圖,探索構建具有互聯網思維、傳播能力和國際化視野的創新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培養模式。
(一)樹立“人才培養共同體”的教育理念
中俄聯合人才培養要形成長期的良性合作,必須在教育理念上融合統一。“人才培養共同體”的提出也是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相互依存的國際權力觀、共同利益觀、可持續發展觀和全球治理觀的背景和理論內涵。黑龍江作為中俄合作交流的沿邊大省,對俄合作一直以來都是發展的重點,在黑龍江自貿區獲批后,更為黑龍江省帶來更多的對外經貿發展新機遇,相應的伴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不僅需要懂經貿的人才,還需要大量懂新媒體運營的人才。
在當今時代背景下,新媒體技術催生的新傳播語態不斷沖擊新聞傳播話語體系的同時,國際輿論場中話語權“西強東弱”的格局并沒有得到改變。因此,要實現合作培養首先就要在教育思想上實現統一,要樹立“人才培養共同體”的教育理念,借助地域優勢展開新型人才合作培養,既能適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又能明確中俄人才合作培養的方向。
(二)培養“應用技術型”全媒體人才
“全媒體”概念是回應當前媒體融合進程發展和社會傳播格局向智能化趨勢發展的最新表述,“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這“四全”媒體是當前媒體融合工作的發展方向和建設目標[2]。在媒體融合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重視應用,注重實踐,培養“能說、能寫、能做”復合型“全媒體”新聞傳播及具有國際視野的人才成為學科教育的重要培養目標[3]。由此可見,全媒體人才的培養目標應該符合應用型地方高校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的定位,培養的是能在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工作的高級應用技術型人才。
在互聯網深度參與的數字時代,數字化已深入各行各業,黑龍江自貿區的建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也應該是適應數字時代的各行各業人才。因此,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已經不再局限于為傳統媒體的融媒體中心培養全媒體人才,而是積極轉型為適應市場需求的新興行業、懂新媒體運營管理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三)培養“新文科”建設下的“傳媒+”人才
新媒介生態的形成不僅體現為媒體的全方位融合,還體現為各行業間也在不斷交融跨界。為適應現實環境變化和實際人才需求,2020年11月,教育部發布《新文科建設宣言》,在“新文科”建設發起后,新聞傳播人才的培養不斷探索學科交叉融合,培養復合型、創新型人才的指導思想已經逐步清晰,就是在人才培養的設計上要多學科協同,打破傳統人才培養的思維體系。自黑龍江自貿區開展建設以來,在制度創新的引領下開展了各領域的各項改革,同時對俄貿易也亟須各類人才,這就要求在中俄人才合作培養的方案設計上,要充分加強多學科協同,打破傳統人才培養思維體系,重塑“傳媒+俄語”“傳媒+經貿”“傳媒+物流”等各種“傳媒+”人才培養的指導思想。
(一)凝練專業人才培養的地方特色
黑龍江自貿區涵蓋哈爾濱片區、黑河片區、綏芬河片區,三個片區依托自身地域優勢與特色,實現了功能劃分清晰,共同構建黑龍江自貿區的建設體系。由于黑龍江自貿區的地理位置特殊,對俄合作是優勢,因此,人才培養的特色定位首先要明確人才培養的服務領域,即“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也就是為哪些產業、行業培養人,明確所服務的目標產業、行業。
中俄兩國有合作辦學的基礎,在俄羅斯經歷了轉型期后,中俄兩國在語言文學、經貿、工程技術方面的人才合作培養較為頻繁,在新聞傳播方面的人才合作培養交流并不多。從外部條件來看,2006年以來,中俄兩國相繼舉辦了“國家主題年”“語言年”“旅游年”“青年友好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中俄媒體交流年”“中俄科技創新年”等主題交流年,特別是“中俄媒體交流年”使兩國媒體合作增加,聯合制作,互派專業人員交流學習,全方位、多領域的合作為中俄全媒體人才的合作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在黑龍江自貿區建設的背景下,應該圍繞黑龍江自貿區各片區的重點發展目標,總結出具體服務的產業和行業,相對應的人才培養目標和要求的側重點要有所不同,每個專業都要明確自己的服務領域,要具有針對性和指向性。
(二)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復合型人才培養是“新文科”建設的內在要求,新聞傳播人才的合作培養是中俄媒體合作交流的重要支撐,黑龍江自貿區建設的定位為對俄羅斯及東北亞區域合作的中心樞紐,這就意味著不僅需要傳統的媒體人才,還需要新媒體人才,更需要精通兩國語言、文化且掌握先進傳播技能的復合型人才。數字化時代的到來讓貿易的往來從線下轉為線上,無論是何種形式的貿易活動,都需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新媒體運營涉及的短視頻運營、直播運營成為當前貿易往來的主要形式。因此,中俄合作培養的復合型全媒體人才,應該是在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指導思想下培養出來的“傳媒+”人才。
中俄人才合作培養需要雙方提供優勢課程。俄羅斯的新聞傳播教育具有深厚的基礎,歷來重視文學、歷史等通識性的基礎教育,目前,對傳媒人才的培養逐步形成了重視基礎知識和新聞實踐結合的特色教育模式,而我國的新聞傳播教育已經進入全媒體人才培養的轉型期,在專業轉型、課程設置和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方面有著極大的優勢,雙方有合作的基礎和可能。在“傳媒+”人才培養的定位上,立足黑龍江自貿區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圍繞明確的服務行業和產業所需的專業方向,充分發揮中俄教育優勢,利用雙方的優勢課程,構建中俄全方位合作課程體系。
(三)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黑龍江自貿區成立后,在制度創新的驅動下,必將催生出許多新的貿易形式和新興公司,這就需要在人才培養設計上有意識地突出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以真正做到培養人才服務于地方。我國在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方面,一直以來都極為重視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而應用型全媒體人才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做好創新創業實踐能力培養工作也是地方高校在應用型人才培養方面取得效果的表現。中俄人才合作培養要想針對市場的需求,直接為地方輸送人才,必須在人才培養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通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立項和實施,圍繞黑龍江自貿區各片區的定位和涉及的行業及產業,培育孵化實際的創業項目,大學生畢業后直接為地方服務。也就是說,創新創業人才培養不僅要融入相關課程,還要創設創新創業實踐平臺。
(一)創新中俄合作辦學模式
中外人才合作培養模式大體上分為三種,即相互引進資源的融合型、分別學習互開課程的嫁接型、以短期學習為主的松散型。這三種模式在不同層次的中俄合作辦學中均有體現,但要想實現中俄全媒體人才的合作培養,就要在明確的指導思想下,重新構建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人才培養模式。基于產學研的全方面發展思路,一是在合作的專業設置上,將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專業,逐步向應用技術型專業轉型,把握社會發展對全媒體人才需求的變化趨勢,設置符合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媒體專業,不斷適應融媒體時代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設置的專業既要服務于黑龍江自貿區的發展建設,又要培養集采編播及運營管理能力于一體的全媒體人才;二是課程設置,中俄合作辦學的重要一環就是課程的交互性,雙方要利用自身的優勢課程進行優勢互補,才能實現真正的學科交叉、知識融合的復合型人才培養;三是師資培育,雙方不僅要互派專業教師學習,還應積極從產業和行業中吸納具備實踐技能和經驗的行業導師。
(二)以項目為依托,以產出為導向
新聞傳播教育需要不斷促進跨學科、跨院系的橫向交叉融合,加強學生與業界的交流合作,加深對新聞傳播行業中的現實問題與理論演變的理解和認知,并在此基礎上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形式,幫助學生融入技術變革的新趨勢之中,從而掌握行業發展和學術研究的最新動態[4]。如今,通過項目制來進行人才培養,已然成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主要方式,通過在項目中設定目標,并讓學生親自參與設計完成,以達到實踐的目的。但僅僅靠項目制來培養人才的應用技能還不夠,還需要有明確的產出導向目標,而這個產出目標就可以通過黑龍江自貿區的定位發展和行業產業開展創新創業實踐。中俄在探索全媒體人才合作培養的過程中,不僅要突破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固有思維來設置專業方向和課程體系,調整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技能,還要找到自身特色,構建產學研合作協同育人新模式,重視創新人才的培養,以項目為依托,以產出為導向,借助地域優勢,構建特色全媒體人才培養機制。
(三)對接市場需求,創新實踐教學模式
傳媒人才的實踐培養應該融合在教學的每一個階段。所以,應建立中俄人才合作培養的創新實踐體系。
一是構建創新創業課程體系,即“創新創業公共課程+專業基本功訓練課程+專業職業技能課程”體系,可以將課程分層次分布于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中,采取更靈活的考核方式進行最終成績的確定,既鍛煉技能又逐層遞進,使理論和實踐實現內化。
二是創建公共服務平臺,在黑龍江自貿區的政策支持下,以“工作室”為基礎建立統一對外服務窗口?;凇肮ぷ魇摇钡恼n外實踐模式、“以賽促練”的課內實踐模式,使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培育有了實踐平臺。構建專業課程實踐體系的重點,在于重構雙方優勢課程,然后建立課程模塊,如人文教育模塊、產業方向模塊、專業方向模塊、制作技術模塊等。
中俄全媒體人才合作培養也可以嘗試使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利用慕課、微課、翻轉教學等方式,設計和建立強大的網絡教學平臺,直接對接市場需求。
中俄教育合作有著悠久的歷史、良好的基礎和優良的環境,俄羅斯的新聞傳播教育轉型走向市場后,對新媒體人才培養的定位具有獨到之處,而在黑龍江自貿區建設的背景下,也勢必需要大量具有互聯網思維、跨文化傳播能力,適應智慧傳媒生態的跨學科復合型全媒體人才。因此,無論是中國還是俄羅斯都亟須培養出符合時代發展變化的創新復合型全媒體人才。本文基于全媒體人才培養的頂層設計、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等構建行之有效的人才合作培養模式,可以為其他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特色化人才培養提供有益的參考。
參考文獻:
[1] 付宇.黑龍江自貿區攜手俄羅斯云端尋機[N].黑龍江日報,2021-08-09(001).
[2] 侯雋,葉琿.新文科建設背景下全媒體人才培養與課程思政理念融合路徑初探[J].中國新聞傳播研究,2021(3):28-36.
[3] 李麟學,李凌燕.主流融合、特色交叉:全媒體視野的新聞傳播學教育[J].青年記者,2021(5):83-85.
[4] 史安斌,安孟瑤.智媒時代的新聞傳播產學研共同體:理念升維與實踐創新[J].青年記者,2021(25):85-88.
作者簡介 于勝男,講師,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傳播。 劉麗明,教授,研究方向:新聞理論。 黃力力,教授,研究方向:影視文化傳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