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做一體化突出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護理專業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二者的有機結合,有利于發揮教學做一體化的優勢和實現護理專業的教學目標。明確教學做一體化的基本概念,通過五個方面的實施過程,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完整的指標系統及一系列保障措施,提升教學做一體化在護理專業教學中的實效性。
[關鍵詞]教學做一體化;護理專業;教學
護理專業需要較全面的知識和技能,基礎醫學、人體生理病理、臨床護理、預防保健等均是護理專業學生需要掌握的知識。護理專業畢業生的工作面向各級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養老院等,工作具有很強的實踐操作性。一方面,護理專業學生的工作服務對象是人,包括對病人進行救治、協助病人康復等,具有較高的人文性,凸顯其工作能力的重要性。擁有較全面知識且具有較高實操能力的護士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縮短病程,為病人提供更專業的服務。但知識不足、能力不強的護士可能給病人帶來很多痛苦,甚至導致病人失去生命。另一方面,護理專業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需要學習的內容很多,給護生帶來較大的課業壓力,需要采用創新的教學模式,便于學生接受大量知識。護理專業實踐性強,教師教的所有知識和技能,學生接受的所有知識和技能,最終要通過學生的實操能力體現其價值。
基于此,采用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方法,通過創新、活潑的教學形式,讓學生參與教學過程。那種活躍的課堂氛圍,加上沉浸式教學,易于學生接受知識,訓練技能。
一、教學做一體化的基本概念
教學做一體化是將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賦予一個現實的工作場景。在師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中,教師完成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學生掌握知識并能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因此,教學做一體化需要構建一個工作場景,基于一個工作過程,完成一系列工作任務。比如在一個危重病人的搶救場景中,護生有緊迫態度,設置呼吸裝置和吸氧裝置,為醫生的搶救做好協助工作。教師和學生一起扮演護士的角色,承擔搶救過程中的一系列任務[1]。
教學做一體化突出在動手實踐中理解基本原理、掌握理論知識、提高操作技能。教師一邊演示工作過程,一邊講授知識,知識和技能交互滲透,讓復雜的教學內容直觀明了。學生直觀感受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轉化過程,使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教學做一體化的實施過程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通過創設情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展示作品、完善任務等五個階段實施。
(一)創設情境
創設情境就是為落實教學目標所設定的,能夠幫助學生構建學習背景、場景和學習所需要的環境。創設情境有助于學生感知真實的工作過程,體驗工作氛圍,順利進入工作狀態。創設情境就是創設醫院、護理院、養老院等相關機構的工作環境。當然,具體是什么情境,要結合護理教學內容而定。比如在學習外科護理知識時,可以創設醫院急診室的情境,讓學生感覺自己正處在急診室的某個崗位,要完成崗位要求的護理任務。創設情境要結合教學活動所處場所的現有條件,課堂上、校內實訓室、附屬醫院等不同的教學場所,創設的情境也不同。
1.在課堂上創設情境。課堂教學一般是在教室里開展,創設場境需要通過展示圖片、播放音樂、現場模擬等方式。通過這種方式創設的場景顯然與護理工作實際場景有很大的差異,但學生自己要從情感上認為這就是護理工作場景。比如需要創設急性闌尾炎患者就醫場景,需要將教室課桌模擬為工作臺、醫療設備,一名同學扮演患者,多名同學扮演護士。
2.在校內實訓室創設場景。校內實訓室一般都設有教學體驗區,教學體驗區包括白色的墻壁、護理床位、簡單的醫療器械,護士服、護士帽等基本設施營造和真實醫院環境相似的氛圍。學生進入實訓室,穿戴好護士衣帽,很容易感受到“真槍實彈”的護理工作場景。創設急性闌尾炎患者就醫情景,只需要一名同學扮演患者,穿戴好護士衣帽的學生扮演護士就夠了。
3.在附屬醫院創設場景。有條件的護理院校將課堂搬到附屬醫院的真實場景中,教師(醫生)在治療或者護理患者中,邊工作邊指導學生,學生可以體驗崗位工作的真實性[2]。在附屬醫院創設教學場景,是最好的教學場景,有效打破理論課與實驗實訓課的界限,將課堂移入病房,使理論學習、現場觀摩、技能訓練三者有機結合,邊教邊學邊做,實現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目標。
(二)分析問題
以急性闌尾炎患者就診為例。病患進入醫院后,護理人員的工作任務是協助醫生做好護理和治療工作。學生則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分析問題,需要回答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
1.是什么。結合工作場景,一名腹部疼痛的患者走進急診室,護士首先需要判斷這名患者怎么了,他得了什么病。學生需要掌握哪些知識,才能判斷該患者可能是急性闌尾炎。
2.為什么。急性闌尾炎患者腹痛的原因及變化規律,如何對病人進行護理。
3.怎么辦。在導診、醫生診斷、治療等階段,如何對急性闌尾炎患者進行外科護理。
在學生自主分析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是指導者,隨時糾正學生的錯誤,隨時回答學生的疑問,隨時示范護理技能。教師的教、學生的學、學生的做,有機融為一體。
(三)解決問題
解決問題是指教師提出任務要求,學生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1.教師提出任務要求。教師提出和教學內容相關的工作任務。比如結合急性闌尾炎病人護理的案例,教師提出的任務要求是小組合作制訂護理方案、實施方案、結果評估,要盡可能覆蓋教學內容的理論知識部分和護理技能部分,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既掌握了理論知識,也訓練了操作技能。
2.學生自主解決問題。根據教師提出的制訂護理方案、實施方案、結果評估三個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完成任務,解決工作中的各種問題。一是制訂護理方案。按照工作流程詳細規劃對該名急性闌尾炎患者的護理工作內容,主要包括治療和康復階段的工作任務。二是實施方案,護理方案經小組認定后,進行任務分工,實施任務。學生嘗試模擬操作,自己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遇到難題時,小組討論制訂解決方案。三是結果評估。小組完成任務后,自我評估任務完成情況。重點評估是否符合要求,患者是否滿意等。在學生自主解決問題中,教師認真觀察學生的操作情況,對學生在理論知識、護理技能等方面做客觀評估,及時糾正錯誤。
(四)展示作品
展示作品環節是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在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兩個階段中的工作過程、取得的成績及經驗分享。展示作品可以指定一名小組成員代表小組進行展示,也可以由多名成員分工展示。
1.對工作過程的展示。學生借助圖表、黑板、PPT等展示工作流程圖。如,參與護理一名長期住院的老年患者。先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明確護理重點、護理難點等;再掌握患者的特殊護理需求,把握細節不漏重點;最后按照以往對該名患者的護理傳統,實施護理,護理內容條理清楚,先后順序邏輯清晰。展示工作過程,可以幫助同學們了解護理工作中的基本步驟,按照順序逐步開展,做到護理工作步驟不遺漏,不打亂順序。
2.對取得的成績及經驗分享的展示。以小組為單位展示在工作過程中發現的技巧與方法,有助于提升護理水平和服務質量,并創新做法。展示在小組合作中的密切配合、團隊力量等。這部分內容的展示有助于為其他小組提供創新學習的靈感,提醒學生學習的過程是發現美的過程。
(五)完善任務
各小組展示后,小組之間開展互評,教師權威點評。各小組結合大家提出的意見與建議,進一步修改小組作品。完善任務中,要做到理論知識科學精準、護理方案科學有效、護理技能熟練高效。
三、評價方法及指標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評價方式一般包括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兩種方法。過程性評價側重對教學過程中課堂互動、小組合作、學習積極性等動態變化的評價。終結性評價側重對學習結果的評價。
(一)過程性評價的評價指標
1.對學習積極性的評價。對學習積極性的評價主要評價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參與度。通過對小組內部評價和組別對比評價兩種方式進行。小組內部評價是小組成員相互評價,用投票、口頭等方式,給每個小組成員量化該項指標的得分。累加起來,得到某同學的總得分。將每個同學的總得分進行排名,得到同學的單項成績。組別對比評價一般是任課教師或者班級評價小組,綜合評定各小組的表現,量化排名。
2.對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評價。考查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對護理技能的運用情況。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是可以被觀察得到的。小組討論中遇到難題,哪個學生能很快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在實踐操作訓練中,哪個學生能熟練完成工作任務;在制訂護理方案中,哪個學生有創新的觀點,有巧妙的安排。小組互評方式適合開展學習能力和工作能力的評價。在小組合作中,小組成員之間相互了解、彼此溝通,可以客觀評價每個組員的表現[3]。
3.對綜合素質的評價。綜合素質包括護理專業素質和人文素質。專業素質包括學生在知識掌握、病例分析、臨床實踐中的表現。人文素質包括學生對護理的熱愛、對崗位的責任心,溝通能力、合作能力等。對綜合素質的評價適宜采用“班級評價小組”的方式。“班級評價小組”是以班級為單位成立的專門開展評價任務的小組。小組成員有任課教師、學生干部、課代表等不同身份。“班級評價小組”全面評價班級同學的表現,并給每一個學生進行量化打分。
(二)終結性評價
終結性評價是在課程結束后,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評價結果。期末考試包括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兩部分,兩部分各占50%。理論考試同一考試科目,由教研室或者任課教師統一出題,統一組織監考和批閱試卷,試卷成績為理論考試成績。技能考試采用考教分離的方式,學生以臨床案例情景模擬的方式參加技能考試。任課老師不參加技能考核評分,由來自醫院護理一線護士考核
評分。
終結性評價得分由理論考試和技能考試兩部分加權計算得出。比如兩部分考試各占50%,則終結性評價得分=理論考試×50%+技能考試×50%。
四、教學做一體化的保障措施
教學做一體化的實施需要滿足一定的保障條件。更新教育理念,充分認識教學做一體化重要價值;“雙師型”師資隊伍保障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一體化開展;教學場所有利于創建適宜的教學場景。
(一)教育理念“新”
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有別于傳統教學。從舊教學模式轉化為新教學模式,需要從學校領導到任課教師都轉變思想,充分認識新教學模式的優越性,明確新教學模式理念實質,掌握新教學模式的操作要領。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有機結合是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理念的實質,如何落實這個實質需要學校領導和教師做好各方面的準備
工作。
(二)基本設施“行”
基本設施是滿足“做”的重要條件。護理專業的“做”需要創設護理情境,基本的醫療條件要符合操作的需要。
1.營造情境的基本設施。設有模擬病房、床位、給氧裝置等,給學生進入病房的場景體驗。
2.醫療需要的基本設施。結合教學要求,在基礎護理教學中,需要設輸液泵、嬰兒頭皮穿刺模型、靜脈輸液手臂模型、給藥車等,還需要給氧裝置、負壓吸引裝置等,還需要輸液器、止血帶等器材。在外科護理實訓室需要外科手術器械、心肺復蘇、AED除顫等設備。在內科護理實訓室需要心電監護儀、血糖儀、呼吸機等。在危急重癥護理實訓室需要ICU重癥模擬病房,提供電、氧氣、壓縮空氣和負壓吸引等功能支持,配備床旁監護系統等[4]。
(三)師資隊伍“好”
教學做一體化需要既能開展理論教學,又能指導實踐的“雙師型”教師。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師擅長理論教學,但在實踐教學中表現弱勢。“雙師型”教師在教學中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可以隨意切換,有機融合,高效率實施課堂教學。
“雙師型”教師的培養是一個長期過程,校院融合是培養“雙師”師資的重要途徑。一是通過校院合作培養師資。護理類高校要與當地醫院、養老院等機構開展合作。鼓勵護理專業教師利用寒暑假、休息日深入醫院進行崗位實踐。建立頂崗實踐機制,安排任課教師進入醫院的某一個或者某幾個工作崗位,親身體驗企業工作環境,親自承擔崗位工作任務,不斷提升護理技能。二是建立“雙師型”教學團隊。短時間無法完成理論教師向“雙師型”教師轉變的高校,可以從醫院引進專業護士充實到教學團隊中,建立“理論教師+專業護士+青年教師”的團隊結構,理論教學由理論課教師承擔,技能實踐教學由專業護士承擔,青年教師全程參與教學活動,逐步轉化為“雙師型”教師。
結束語
當前,護理專業教學中仍然存在過度關注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薄弱的情況。學生的認知停留在理論知識上,從理論到實踐的認知過程不清晰、不暢通。一方面學生感覺理論學習枯燥、單一,內容多、學習壓力大,出現厭學心理,對學習專業知識存在抵觸情緒。另一方面,出現理論知識到實踐技能轉化的尷尬,理論知識學得好,但實踐操作技能卻不熟練。這會打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對臨床護理實操產生畏懼心理,嚴重影響學習效率。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發揮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親歷護理工作情景,真實體驗工作過程,將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一起訓練,構建高效運行、和諧互動、理實共贏的護理專業課堂。
參考文獻
[1]王珊.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高職內科護理學教學中的實施價值探討[J].經濟師,2022(7):171-172.
[2]李道,張艷,況蕾.護理專業“教學做合一”式教學模式探討[J].科教導刊,2021(1):37-38.
[3]陳秋榮,盧小春,楊清空,等.教學做一體化教學模式在“2+3”護理專業健康評估教學中的應用[J].衛生職業教育,2021,39(13):55-57.
[4]梁紅梅,吳文理,李曉艷,等.“教學做一體化”模式在外科護理學教學中的應用分析[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1):93-94.
作者簡介:李雪晶(1989— ),女,漢族,貴州觀山湖人,貴州工商職業學院,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