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發展的不竭動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同時也是個人在學習和工作中的永久力量源泉。作為新時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大學生,擁有了創新能力就能為自身今后工作做好堅實基礎。縱觀古今,能夠在各領域、各崗位發光發熱的人都擁有共同特性——創新能力。新時代發展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要時刻秉持這樣一種教育理念——以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基準,在教學過程中善于創造,全力培育學生創新能力,提升學生發展內驅力。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能力
人才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經濟社會發展的源泉。人才培養歷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人才都有共同的優秀品質——在社會發展洪流中標新立異,獨樹一幟,摒棄不合時宜的錯誤發展觀念,勇于解決問題。創新型人才學會站在巨人肩膀上思考問題,學習前人思維精華,因時施策,創造出獨特的解決問題辦法。因此,創新型人才培養是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核心資源。相關部門近年來加大對應用型本科高校扶持力度,在多學科融合背景下,引導應用型本科高校優化教學結構,凝練學科發展方向,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能力上來,健全應用型本科高校教育機制,進一步激發學生創新活力和內驅力。教育部門在不斷推動學科建設與優化過程中,促進多學科深入交融,多學科融合已然是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方向及重點。各高校要切實抓住此次發展機遇,深刻把握多學科交融內涵及應用價值,進一步探索多學科融合渠道,加強人才培養建設,為社會發展培育出更多優質創新型人才,為當代大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創新平臺,助力大學生成長為合格的當代青年人才。本文簡要分析當前應用型本科高校人才培養現狀,并探討多學科融合背景下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策略,以供參考。
一、多學科交叉融合是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發展的必然趨勢
(一)多學科交叉融合內涵及發展史
最初的學科交融概念始于17世紀歐洲科學革命。隨著科技進步,為人類帶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推動了人類知識水平達到全新高度。此時,知識也面臨分化境遇。培根是實施知識分化概念的鼻祖,他將知識提出兩分框架,即自然史與自然哲學,在兩大框架下還有不同的知識體系分支。1809年,世界上第一所研究型大學——柏林大學應運而生,隨之而來的是科學研究更加專業化,職業發展更加科學化,二者交相呼應使得學科分類在大學教育中逐漸步入正軌[1]。大學生享受現代化教育紅利,接受不同領域教師的知識傳授,使學生不僅在學習中形成更加完善的人格,提升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全面提升專業技能。19世紀后期,隨著知識量爆炸性增加,知識分工發展走向極端化。就自然科學門類來說,此時已包括4000余種之多,科學活動發展逐步趨于精分化,學科分類更加專業化,早期隸屬于同一領域的學科隨著時間的推移及知識的分類互相之間也沒有更多的溝通互動。學科分類是人類不斷進步衍生的高端知識發展形式,推動人們更專心、深入地探索某一領域的奧秘,引領人類發展新
征程。
(二)多學科交叉融合是社會發展大勢所趨也是解決問題的重要手段
學科交叉融合是時代發展所趨,也是學科自身對于新知識獲取的迫切需求。任何一個知識領域發展到極致都會遇到或多或少的發展瓶頸,學科發展愈成熟,瓶頸也就愈難逾越。以經濟學專業術語來解釋,就是投入有邊際效應遞減的規律。即在同一發展領域中投入越多時間、人力、物力等成本,反而產出越少,難以實現科學的重大突破。此時,就應及時轉變發展理念,將資源投入轉出,轉向其他發展程度相對較低的科研領域,帶來邊際效應遞增的正向效果。此時,這類學科領域得到發展機遇的同時,也會全面提升整體科學發展水平,為人類探索更加尖端及未知領域提供發展依據,使人類知識體系的發展更上一層樓。這樣的科學實例不勝枚舉,最典型的要數自20世紀30年代以來,自然科學研究方法及研究成果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學科領域,使社科領域迎來全新發展機遇,為人類創造更多時代紅利的同時也促進社會發展開啟新篇章。
學科交叉融合是幫助人類解決重大難題的重要手段。近年來,科學技術發展取得長足進步,應用型本科教育也面向社會大眾廣泛擴招,知識的產生相較于過去發生重大變革。現代知識的產生是以問題為導向,并能在應用情景中廣泛使用。時代在不斷進步,人類對未知領域積極探索,創造出更多奇跡。但即便如此,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難免會遇到棘手的問題,這些問題關乎人類健康、發展、進步,具有普適性、復雜性等特征。要想解決這些問題,就需要人類共同攜手創造奇跡,優化解決問題方案,從整體角度出發,立足于全人類,利用先進學科知識,不斷創新出更多造福于全人類的科研成果,此時多學科交融成為必要手段[2]。
二、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下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現狀
(一)沒有制定系統的培養計劃
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背景下,國家及高校越來越重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但就意識形態角度來分析,部分應用型本科高校還沒有形成正確的意識觀念,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力度欠缺,培養效果不佳。還有部分高校對創新培養教育形式認識不足,認為靠舉辦一些創新競賽或是依靠一些實踐活動就能全面提升創新能力,缺乏完善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計劃,沒有將創新教育形式系統化推進,使得創新能力培養成為一紙空談。此外,部分高校也全力實施創新培養計劃,將創新能力培養作為課程側重點,但在具體實施過程中,缺乏系統、規范化的設計,融入過程顯得雜亂無序,課堂效果不佳。部分高校將學校內各類社團或社會實踐機會作為培養學生創新能力重要媒介,但這類作法缺乏科學規范的管理系統,學生創新能力考核難以界定,學校在課程設置上沒有系統規劃創新類課程,致使創新教育流于形式,無法顯著提升學生創新
效果。
(二)實踐訓練缺乏新意
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不是一蹴而就的,多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各大應用型本科高校逐步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旨在加強學生就業能力,滿足社會發展需要。就目前教學效果來看,部分高校雖然已經提升培養意識,但在具體實施階段,采用的教學模式仍是簡單的理論聯系實際,即先由教師講授理論知識,再指導學生進行實踐操
作[3]。此類方法雖然能強化學生動手實操能力,夯實理論知識,但顯然在時代高速發展下,在互聯網全面普及的今天,此種教學方案已然無法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對專業能力提升需求、對綜合素養的培育需求。在知識量爆炸性增長的今天,學生僅靠被動的方式接受知識,無法充分提升自主學習能動性,無法將實踐能力與自身未來發展有機結合,以滿足未來職業需求。此外,部分高校沒有建立專業的師資團隊,教學環境無法滿足學生創新想法的實施,在建立創新項目時,僅依托該校具體教學實際,無法深入將創新項目與企業實際需求結合,不能切實為學生帶來學習效益,使得創新項目失去實際價值。
(三)綜合素質有待提升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渠道全面拓寬,知識的深度和廣度也發生巨大變革,對新鮮事物的獵奇心理在不斷增強。而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重要的大學生培養基地,教學模式及教學理念必須緊跟時代發展步調,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才會滿足時代發展需求。新時代大學生不僅應有專業技能加持,還必須具備扎實的理論功底、嫻熟的計算機技能、縝密的邏輯思維、較強的獨立自主思考能力、扎實的文化功底等。時代發展,對大學生提出更高要求,這些能力的增強也是高校創新能力培養的方向,但目前高校在這些方面的培養還有欠缺,使得學生發展受限,影響創新能力的進一步培養。
三、多學科交叉融合下應用型本科高校提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路徑
(一)提高學生自主能動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能有效提升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磨礪學生意志,培養學生堅韌不拔的優秀品質,是學生形成獨立人格的最佳途徑。但是,對部分大學生而言,自主學習能力有待提升,這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及強化訓練。首先,要加強課堂教學模式的改革。良好的課堂氛圍,有效的師生互動,能全面提升學生課堂參與感,為此,教師要革新課堂教育理念,學習先進教育模式,營造舒適教學環境,為學生提供廣闊的學習、思考空間[4]。例如,在與學生探討當地經濟政策、地方發展制度、企業發展需求等問題時,教師可為學生提供大概思考框架,簡要陳述相關資料,并要求學生進行深入探討,讓學生各抒己見,減少相應提示,直至學生能夠將所思所想完整表述,并有自己獨到的見解。這一過程就是提升學生自主思考能力的有效途徑,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妥善方法。因此,教學模式的改革是提高學生創新力的關鍵,教師要將其潛移默化的運用到每一節課堂中,加強學生創新力的培養。其次,變革考核方式。眾所周知當前教育考核方式,考試題目及答案具有局限性,學習備考過程受限于課本知識,限制學生想象空間的發揮。因此,改革考核方式非常有必要。考核重點可側重于調查性及分析性的題目。例如,針對社會現象,學生通過多種渠道對其進行深入分析,形成文字或是視頻材料,給予學生獨立的解決問題空間,提升不同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分析能力。此外,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學校可將多門密切關聯的學科進行融合性考核,此種融合性考核模式不僅強化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也吻合當代應用型本科高校多學科交叉融合背景的教育理念,要求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注重總結歸納,強化分析能力的提升。最后,增強學生競爭意識。競爭意識可以激勵學生力爭上游,努力奮進,挑戰自我、突破自我,使學生時刻保持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在教學時要因材施教,校方可根據本校具體發展實際設立大學生導師制,制定完善的大學生學習計劃,定期安排各類學科知識創新競賽,健全獎勵機制,鼓勵學生勇于挑戰自我,增強學生競爭意識,提高學生創新能力。
(二)多學科交叉融合方式的深入
首先,要強化選修課作用。選修課制度是完善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理念。選修課可開闊學生視野,拓寬學生知識面,打破專業限制,使不同專業、不同學科之間進一步融合。但當前選修課的開設效果不盡如人意,大部分學生對選修課重視程度不足,任課教師降低對選修課學生的要求,使學生無法真正學會從中受益。為此,院校及教師要攜手合作,制定完善的選修課課程制度,增設選修課考核方法,強化教師及學生對選修課的重視程度,使學生在選修課學到知識,并將知識融會貫通進自身專業中,提高學生分析思考能力。其次,創建創新實踐平臺,開展多學科交叉融合研究[5]。可建立院校級別的競賽機制,強化學生競爭意識,打破專業壁壘,融合不同專業知識,競爭題目促進多學科相互交融,強化不同專業學生的團隊協作意識,發揮各自特長,又可以學習其他專業技能,真正體現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重要意義。此外,可開展學術交流研討會。學術交流會要注重學科交融、文理滲透,除了參與本專業前沿的學術研討會外,還應參加院校其他專業學術講座,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做好鋪墊。院校還可開放科研實驗室,將具有交叉融合的理論知識實驗課設置為綜合實驗室,利于不同專業學生進行學習探討,激發學生創作熱情,提高學生實踐能力。
(三)建立優秀的師資隊伍
優質的師資隊伍是提升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應用型本科院校應拓展教師繼續深造渠道,為教師提供更多學科培訓及學術交流機會,加強不同院校之間的學習借鑒,引進先進教學理念,了解學術前沿,讓更多教師的技能得到升華。此外,在多學科交叉融合背景下,學校要積極鼓勵教師跨學科合作。建立跨學科交流平臺,健全跨學科交流機制,為不同學科之間的優秀教師提供廣闊交流空間,拓展教師教育思維。
結束語
應用型本科高校作為重要人才培養媒介,承載著為社會培養優秀人才的使命,通過多學科交叉融合,進一步完善教育理念,強化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專業技能及動手實踐能力,為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打下堅實基礎,使人才的培養滿足日益增長的經濟發展需求。
參考文獻
[1]佘婕,張新寧.多學科交叉融合下服裝專業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J].化纖與紡織技術,2022(11):209—211.
[2]溫杰.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素養能力培育研究:以計算機專業為例[J].福建電腦,2014(8):60-67.
[3]陸小菊.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實驗教學改革[J].課程教育研究,2017(4):35.
[4]曹伊.應用型本科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研究[J].學理論,2017(11):189-190.
[5]隋濤.基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環境工程專業創新性人才培養[J].西部素質教育,2020(1):165-167.
作者簡介:孫佳鑫(1988— ),女,漢族,黑龍江哈爾濱人,講師,本科。
研究方向:教學管理及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基于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創新能力培養課程體系探索與實踐”(項目編號:SJGY20220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