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雨琴 姚書紅 張曼
[摘 要]做好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對新時期培養新型技術型人才具有重要意義。在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對學生實施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讓大學生感受生命的意義和真諦,對大學生形成健康心理具有積極作用。文章主要分析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理論基礎,指出基本設置和具體實施階段,并總結相應的輔導效果。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高職;大學生;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
高職院校承擔著培養高素質技術人才的重要職責。做好高職大學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培養積極心理,強化生命價值意義以及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心理和思想道德素質、綜合技能知識以及身體素質,是當下教育工作人員應當研究的重要課題。
近年來,高職大學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礙等原因傷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時有發生,且呈現出逐年上升的趨勢,給個人及家庭帶來無可挽回的傷害,對學校和社會也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因此,提高高職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關系著高職院校教育工作質量水平的高低,也直接關系著生命教育的成果。我國教育部門認識到這一問題,在日常工作開展過程中,將諸多方面的內容要素展開考慮,并且結合教育工作開展的具體情況,融合國內外最為先進的教育方案以及制度,形成了最具有價值的教育教學文件,如《國家高職教育發展基本方向》等。文件的制定為國內高職教育工作開展,指明了實施的方向,規定了教育工作開展的原則,即以學生技能、素質為主,以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為目的,同時也對高職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了明確的指示。
積極心理團體輔導是高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個新興領域,主要是從感恩、幸福感、樂觀等維度實施團體輔導,探討促進個體和社會良好發展的因素,實現大學生對健康、幸福的感悟。隨著積極心理團體輔導的發展,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關注心理資本和生命意義的研究。心理資本從本質上來說,是讓人類個體形成積極心理并主動開展組織性行為的心理品質,其囊括了心理資源和能力,并影響到人類個體從生活中獲得意義。生命意義是指人類個體在內心世界中發現生活的希望與快樂,并產生意義感和滿足感,可以坦然面對生活中遇到的挫折與困難[1]。
生命意義和心理資本具有正相關的關系,生命意義水平越高,心理資本水平也越高。對于人類個體而言,生命意義感作為一項內在因素,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個體的心理資本。在人類個體面臨困難、挫折等壓力,生命意義感水平越高,就越能夠從困境中發現積極因素,找到新的可能。同時通過一些積極的方式,調動自身的保護因子,實現心理資本的提升,有效應對困境,維持心理和行為的適應。不僅如此,生命意義感還和心理資本及各維度密切相關,比如心理資本中的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和韌性等,都和生命意義感有顯著的正相關聯系。
探索生命的意義,讓團體活動參與者明白自己生命存在的獨特價值的活動體驗,旨在幫助學生與他人及大自然建立和諧關系,樹立積極的個人信念及價值觀,領悟生命的價值與意義。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生命意義感團體心理輔導,不僅是對心理健康問題缺陷的修復和彌補,也是對高職大學生自身所擁有的潛能、生命力量的發掘,更能培養高職大學生知恩感恩、勇于擔當、樂于助人的良好品質[2]。
一、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方案設計的理論基礎
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是在一種探索、交流、安全、舒適的氛圍中,借助團體動力激發成員對團體的向心力與信任感,使成員在團體中獲得情感支持。通過嘗試積極的體驗,發展適應的行為,重建理性的認知,對生命意義主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并借助意義治療理論、自我實現與存在價值理論,提升大學生的生命意義感[3]。
(一)意義治療理論
維克多·弗蘭克爾﹝出生于奧地利維也納,曾任維也納大學醫學院教授,維也納第三心理治療學派—意義治療與存在主義分析(Existential Psychoanalysis)﹞的創辦人認為意義治療的方案價值最為明顯。生命意義主要指的是,每一個人的生命本身具有極大的意義,尋找以及明確意義的所在,應當作為教育教學工作開展的根本目標。但是也需要明白,每一個人的成長以及學習精力明顯不同,所以不同人獲得的生命意義本身具有較大的差距。
專業人士認為生命意義的探尋可以從三個途徑展開研究:首先是在工作中體會生命價值意義;其次是生命生活中的體會以及感受;最后是生命活動中遭遇的一系列困難以及苦難。
該方案研究的基本意義就在于,明確生命意義的價值,以及價值所帶來的受用。意義治療方法能夠幫助患者,從生命價值中體會并且感受生命的意義所在,同時結合自身的特點,將其運用到社會日常生活過程中,獲得完整的生命價值體驗。假如每個個體能夠尋找到生命意義,那么他們將會以更為良好的狀態,認真應對生活中遭遇到的困難,采取有效措施對困難展開解決,完善自身的基本人格。近年來,意義治療法已經廣泛地應用于心理咨詢與輔導。
(二)心理資本理論
心理資本是一種積極的心理狀態,可以幫助人類個體應對各種不同的困境,這也是一種心理資源。一般來說,心理資本主要包含了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及韌性這幾個核心構成要素。自我效能感,是指人類個體對具體目標進行挑戰并擁有取得成功的自信。希望是指對事物保持理想期待的心理預期。樂觀是指對待未來不確定的客觀事物時,心理傾向于好的結果,并以此為動力來驅動行為。韌性則是指從困難、失敗等負面環境中,迅速調整心態、恢復心理的能力。心理資本可以對人類個體的生命意義起到一定的正向預測作用。具備較高水平心理資本的人類個體,能夠在自我發展的過程中,在目標追求和人生理想等方面,更多地展現出自信、樂觀的心理特點,并且可以在自我發展過程中,更多地體驗到自身的生命價值和意義[4]。
二、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基本設置及其階段
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實施,需要做好確定團體目標、成員篩選、場所選擇、評估計劃等一系列準備工作。
(一)團體目標設置
1.總目標
結合團體心理輔導的原理與技術,根據意義療法和心理資本理論,設計提高大學生生命意義感水平的團體輔導方案,提高參與者生命意義感水平。
2.階段目標
通過參與引導、角色扮演、問題解決等,協助成員逐步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澄清價值觀、明晰生命目的、增強生命控制、檢視生活中所面對的重大挫折、珍愛生命、增強自我效能、發掘優勢、肯定自身價值。
3.具體目標
(1)幫助小組成員在溫暖的團體氛圍中自由表達和探索。(2)增強團體成員對自己及他人獨特生命的了解、尊重。(3)通過團體活動,增強成員的心理資本。(4)通過團體活動,增強成員的自信心,理解生命中的責任與意義,探索生命價值,制定人生目標和規劃。
(二)成員篩選
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成員篩選,向全校學生公開,采取自愿報名的方式,由學生自愿報名參加,并對報名的學生進行審核。通過面談,說明團體輔導目的、征詢參加動機,同時使用心理測驗法進行測量,篩選出生命意義感較低的14-28名大學生作為團體成員。
(三)團體輔導場所選擇及帶團資質
團體輔導場所通常選擇校內心理健康咨詢中心團體活動室,50平方米左右,配置移動桌椅、坐墊和多媒體設備。生命意義團隊領導人員本身需要具有較強的知識技能,以及特殊問題的應對能力,能夠對可能發生的問題第一時間予以明確,并且采取措施展開解決。假如自身經驗的確存在不足,此時可以邀請專家人士參與其中,確保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專業性及效果[5]。
(四)團體評估計劃
對學生實施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還需要落實團體評估這方面的工作。通過評估,了解學生在輔導之后所取得的成果,并由此反饋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實施效果,針對不足之處進行調整優化。生命意義感團體評估計劃分為過程評估、結果評估、團體互動狀況評估和個別成員評估,每種評估方式設定了相應的評估工具和評估時間。
1.過程評估。這是針對團體輔導過程的評估,采取的評估工具為團體活動單元反饋表,評估時間是在每次團體輔導結束之后。
2.結果評估。這是針對團體輔導活動結果的評估,采取的評估方法為訪談法,對受輔導學生進行訪談。評估工具是團體活動總體反饋表。至于評估時間,是在最后一次團體輔導活動結束后。
3.團體互動評估。這是針對團體輔導活動中成員之間互動情況的評估,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單次評估,也就是針對每次團體輔導活動進行評估,所采用的評估工具為團體活動觀察記錄表;另一部分為總體評估,在最后一次團體輔導結束后進行的總體評估,所采用的評估工具為團體成員自我評估表。
4.個別成員評估。這是針對部分個體成員做出的評估,評估方法為測驗法,評估工具為積極心理資本問卷、生命意義感量表,評估時間是最后一次團體輔導活動結束之后。
(五)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關鍵詞設定
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關鍵詞設定為認識生命、理解生命和探索生命,每個關鍵詞都設置了相關的引導性練習和探索性練習。
1.認識生命。這一環節包含兩個部分,一是引導性練習—“尋找我的核桃”,二是深入性練習—“我的生命線”。
2.理解生命。這一關鍵詞主體,引導性練習包含了優點轟炸和挫折應對兩個部分,深入性練習則設置為生命蜘蛛網。
3.探索生命。對于這一環節,引導性練習設置活動為“絕處逢生”,深入性練習設置活動為“價值拍賣”。
(六)各階段目標及過程
整個輔導過程一般分為七個方面,分別是“認識你真好”“認識生命”“尊重生命”“感恩生命”“生命的堅強”“生命的抉擇”和“相聚會有時”。接下來對這七個方面的內容,作出簡單的分析說明。第一個階段為“認識你真好”,積極與團體內部人員構建良好交流空間,共同針對團隊內容制定可行規范。第二個階段為“認識生命”,引導成員認識生命的起源與發展,了解自我生命的同一性(過去、現在、未來)。第三階段為“尊重生命”,引導成員探索自我的生命意義,尋找自己生命的獨特性。第四階段為感恩生命,通過分享人生中的感動、認識生命中的感動瞬間,幫助成員意識到生命不易,學會感恩生命、珍愛生命。第五個階段為“生命的堅強”,成員檢視生活中所面對的重大挫折,思考面對挫折的解決方法,了解苦難和死亡的意義。第六個階段為“生命的抉擇”,探索價值觀,回顧經歷過的重大抉擇,對未來進行規劃。第七個階段為“相聚總有時”,成員彼此分享收獲,互贈祝福及告別。
三、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效果的量化研究
按照研究設計,在團體輔導前后,采用著名心理學家張闊等人修訂的《積極心理資本問卷》進行測試,將前后測試數據進行t檢驗,量化分析團體輔導對提高大學生心理資本的效果,具體結果如下:
在進行團體輔導之前,學生的心理資本總分為98.33±12.75,而在輔導后心理資本總分提高到101.26±14.44,提升較為明顯。從具體的維度來看:在自我效能方面,輔導前為25.81±5.95,輔導后達到了27.46±9.37;韌性,輔導前為23.67±3.70,輔導后為24.17±3.43;希望,輔導前為24.52±5.02,輔導后為24.85±4.13;樂觀,輔導前為24.32±4.75,輔導后為26.97±9.41。
通過團體心理輔導的前后測數據統計可以看出,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能夠提高學生的心理資本。心理資本問卷當中,自我效能、韌性、希望、樂觀四個維度的分數以及總分,后測分數均高于前測。尤其是自我效能和樂觀這兩個維度,存在顯著差異,提升明顯。
由此可以看出,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能夠培養高職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尤其是能夠提升高職大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和樂觀心理。這說明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確實對學生心理資本提高起到了積極作用。
結束語
在高職院校的教育中,注重大學生生命意義團體輔導教育工作,對深化大學生心理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質量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對于心理健康教師而言,要切實把握生命意義感團體輔導的實施策略,要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對學生做好這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周塬.生命意義感、心理彈性、壓力知覺與手機依賴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2]沈翔鷹.大學生眼中的生命意義感是什么?:基于高生命意義感大學生團體的研究[J].湖州師范學院學報,2021,43(12):82-87.
[3]盛晨.敘事取向團體輔導對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干預[D].石河子:石河子大學,2021.
[4]徐娜.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現狀及團體干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21.
[5]張佳佳.團體輔導對提高警察院校大學生生命意義感的干預效果[J].職業與健康,2018,34(8):1110-1113.
作者簡介:冉雨琴(1993— ),女,漢族,上海浦東人,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姚書紅(1988— ),女,漢族,上海青浦人,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助教,碩士。
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張曼(1994— ),女,漢族,山東青島人,上海工商外國語職業學院,研究員,本科。
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創業指導。
基金項目:2023年上海民辦高校黨建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一般項目“積極心理學視角下的團體心理輔導在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M2023YB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