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男 ,黃凱 *,羅雨蕭 ,殷麗坤 ,宿志健
(1.廣西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4;2.廣西壯族自治區水產科學研究院,廣西 南寧 530021)
隨著工業現代化的發展,大量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不斷排入水體中,造成水環境污染,給養殖業帶來了嚴重危害[1]。重金屬以其高毒性、難降解、持久殘留且能沿食物鏈傳遞等特點,導致的污染已成為水生態系統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2]。常見的重金屬污染物有鋅(Zn)、鎘(Cd)、銅(Cu)、汞(Hg)和鉛(Pd)等[3]。劉瑜等[4]研究了 Cu2+對黃鱔幼魚的急性毒性,得出安全濃度為0.109 2 mg/L,為高毒性;羅士炎等[5]研究了多種重金屬離子對澳洲龍紋斑幼魚的急性毒性,得出 Cu2+、Zn2+、Cd2+、Pb2+的安全濃度分別為 0.122,0.571,0.020 和 0.461 mg/L;潘天揚等[6]研究得出,長江上游6 種魚對Pb2+的耐受能力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鯽、南方鲇、草魚、團頭魴、中華倒刺鲃和胭脂魚。目前國內外關于重金屬對水生動物的毒性方面的研究報道較多,而對中華圓田螺(Cipangopaludina cathayensis)的重金屬急性毒性方面的研究尚未見報道。
中華圓田螺具有肉質鮮嫩、營養豐富,生長速度快、疾病少、繁殖能力強、出肉率高等特點,深受養殖戶和消費者喜愛[7-9]。目前養殖方式以稻魚螺共養為主,重金屬富集風險較高。現開展3 種常見重金屬離子(Cd2+、Zn2+和 Pb2+)對中華圓田螺的急性毒性的試驗,比較其對中華圓田螺的毒性影響,為中華圓田螺的健康養殖提供參考。
試驗所用中華圓田螺購自廣西玉林市陸川縣養殖基地。刷去表面附著物后,置于廣西大學水產養殖基地暫養池內(4 m×2 m×1.2 m)馴化7 d。選取規格相近、外殼完好、無機械損傷、平均體質量(41.94±0.23)g 的田螺,于直徑為40 cm、盛水5 L 的塑料盆中開展試驗。試驗用水為雙蒸水,水溫(27±1)℃,pH值為(6.9±0.1),溶解氧質量濃度為(8.0±0.2)mg/L。
試驗所用硫酸鋅(ZnSO4·7H2O,鄭州市安豐化學制品公司)、氯化鎘(CdCl2,鄭州市安豐化學制品公司)和硝酸鉛[Pb(NO3)2,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均為分析純。用蒸餾水配制成合適濃度的母液,試驗時按所需濃度稀釋,現配現用。
采用靜態急性毒性試驗法。設置3 個試驗組,1 個對照組,每組設3 個平行,每個平行投放40 只田螺。預試驗設定的藥濃度梯度見表1。試驗期間,每天更換1 次金屬離子培養液,不投喂。間隔1,2,4,8,12,24,48,72 和 96 h,觀察中華圓田螺生理變化以及死亡情況,清除死亡個體,計算死亡率。死亡判定標準:中華圓田螺出現厴抽搐式回縮反應,厴緊閉并分泌大量白色黏液。

表1 Cd2+、Zn2+和 Pb2+的濃度梯度
采用SPSS 22.0 軟件處理數據,用改進寇氏法計算半致死濃度(LC50)。根據LC50值,計算各重金屬離子的安全濃度(SC),SC=96 h LC50值×應用系數(AF)。本試驗采用的重金屬穩定、蓄積性強且難分解,故 AF 值取 0.01。
在不同濃度重金屬離子脅迫下,中華圓田螺呈現出不同程度的中毒反應,其通過閉厴的方式躲避重金屬毒性。在低濃度處理組中[ρ(Zn2+)≤10 mg/L;ρ(Cd2+)≤16 mg/L;ρ(Pb2+)≤240 mg/L],中華圓田螺狀態與對照組基本相同,頭部伸出,復足吸附在容器表面,緩慢移動。當水體中ρ(Zn2+)≥60 mg/L 時,中華圓田螺頭部伸出,觸角不斷在螺口處探尋,腹足吸附在容器表面;2 h 后,出現厴抽搐式回縮;約4 h 后,其釋放大量白色黏液,緊閉厴,極力向內縮;9 h 后開始出現死亡個體,死亡后厴張開。當 ρ(Cd2+)≥21 mg/L 時,在 24 h 內有中華圓田螺的厴出現抽搐式回縮反應,緊閉厴,分泌大量白色黏液,死亡之后厴處于張開狀態。當水體ρ(Pb2+)≥370 mg/L 時,在 24 h 內中華圓田螺厴出現抽搐式回縮反應,厴緊閉,分泌大量白色黏液后,出現死亡個體。3 種重金屬均對中華圓田螺表現出不同程度的毒性效應,中毒反應基本相同,均具明顯的時間和劑量效應關系。
暴露于不同ρ(Zn2+)中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見圖 1(a)(b)(c)(d)。由圖 1 可見,在一定時間內,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隨著ρ(Zn2+)的增加而升高。當 ρ(Zn2+)為 20 mg/L 時,直至 48 h 后才出現死亡個體,96 h后死亡率接近40 %。暴露于ρ(Zn2+)100 mg/L 脅迫組中,中華圓田螺24 h 內死亡個體數量較多,72 h 后全部死亡。24,48,72 和 96 h 的LC50分別為 88.01,66.79,37.13 和 34.04 mg/L。

圖1 暴露于不同ρ(Zn2+)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
暴露于不同ρ(Cd2+)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見圖2。由圖2 可見,隨著ρ(Cd2+)的升高和脅迫時間的延長,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逐漸增高,死亡率與溶液中 ρ(Cd2+)呈正相關關系。ρ(Cd2+)為 49 mg/L時,24 h 內出現死亡個體,且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死亡率逐漸升高,72 h 死亡率 100 %。ρ(Cd2+)≥87 mg/L 時,中華圓田螺中毒反應迅速,24 h 內全部死亡。24,48,72 和 96 h LC50分別為 34.65,29.56,24.97 和 19.31 mg/L。

圖2 暴露于不同ρ(Cd2+)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
暴露于不同ρ(Pb2+)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見圖 3(a)(b)(c)(d)。由圖 3 可見,低 ρ(Pb2+)對中華圓田螺無明顯的毒性效應。24 h 內,ρ(Pb2+)達到320 mg/L 時才出現死亡個體;ρ(Pb2+)≥560 mg/L時,中華圓田螺全部死亡;ρ(Pb2+)為 280~490 mg/L時,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死亡率逐漸升高。24,48,72 和96 h LC50分別為 423.97,358.04,308.64和291.86 mg/L。

圖3 暴露于不同ρ(Pb2+)后中華圓田螺的死亡率
Zn2+、Cd2+和Pb2+對中華圓田螺的急性毒性分析結果見表 2。由表 2 可見,Zn2+、Cd2+和 Pb2+的 LC50值均隨脅迫時間延長而下降。Pb2+對田螺的毒性遠小于 Zn2+和 Cd2+。

表2 Zn2+、Cd2+和Pb2+對中華圓田螺的急性毒性分析
Zn 是生物體的必需微量元素,不僅參與細胞和酶的結構組成,在蛋白質和糖類代謝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但過量的鋅會影響生物的正常生理代謝,抑制生物的生長發育,也會導致免疫與生殖系統受損[10]。自然環境中Zn 污染主要源自人類活動,如鋼鐵生產、焚燒廢物、金屬開采和肥料浸出[11]。在0.5 mg/L Zn2+脅迫下,幼斑馬魚骨骼畸形,生長減緩,死亡率增加[12]。Zn2+對成體方形環棱螺的96 h LC50值為 1.330 mg/L,SC 為 0.1330 mg/L[7];Zn2+對文蛤的 96 h LC50值為 5.425 mg/L,SC 為 0.054 mg/L[13];Zn2+對偏頂蛤的 96 h LC50值為 62.230 mg/L,SC 為0.622 mg/L[14]。本研究中,Zn2+對中華圓田螺的96 h LC50值為34.04 mg/L。根據《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Zn2+對中華圓田螺的毒性為低毒。參照《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水產養殖水體中ρ(Zn2+)不得超過0.01 mg/L,本研究測得Zn2+對中華圓田螺的SC 為0.340 4 mg/L,說明田螺對Zn2+的耐受性較高。
Cd 作為一種較為常見的重金屬污染物,毒性和蓄積性強,且不易被降解[15],可與水生動物鰓的分泌物結合而影響其呼吸[16],或蓄積在肝臟和腎臟中,抑制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17]。Cd2+與含巰基、氨基、羧基的蛋白分子結合形成Cd2+結合蛋白,抑制了許多酶的活性,也導致了生物體內Cd2+大量蓄積[18]。王曉宇等[19]研究表明,Cd2+對四角蛤蜊的96 h LC50值為 2.383 mg/L,SC 為 0.024 mg/L;有關研究表明,Cd2+對釘螺 96 h LC50值為 2.96 mg/L,SC 為 0.029 6 mg/L[20];Cd2+對凸加夫蛤的 96 h LC50值為 13.367 mg/L,SC 為 0.134 mg/L[21];Cd2+對偏頂蛤 96 h LC50值為24.949 mg/L,SC 為 0.250 mg/L[14];Cd2+對文蛤的 96 h LC50值為 13.18 mg/L,SC 為 0.13 mg/L[22]。本研究結果顯示,Cd2+對中華圓田螺的96 h LC50值為19.31 mg/L。根據《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第12 部分:魚類急性毒性試驗》(GB/T 31270.12—2014),96 h LC50值>10 mg/L 為低毒,1.0 mg/L<LC50值≤10 mg/L 為中毒,0.1 mg/L<LC50值≤1.0 mg/L為高毒,LC50值≤0.1 mg/L 為劇毒,Cd2+對中華圓田螺的毒性為低毒。參照《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水產養殖水體中 ρ(Cd2+)不得超過 0.005 mg/L。本研究中Cd2+對中華圓田螺的SC 值為0.193 1 mg/L,表明田螺對Cd2+有較強的耐受性。
Pb 為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重金屬元素,具有蓄積性、沿食物鏈轉移自集、被污染后不易被發現以及難以恢復等特點,是目前水環境中主要的污染物之一[23-24]。Pb 可與生物體內一系列蛋白質、酶和氨基酸內的巰基相結合,干擾多種機體過程,可損害多個器官,改變一些重要基因的表達水平,如抗氧化酶[25]。哺乳動物急性暴露于高濃度的Pb2+中,可損傷大腦和腎臟[26],尤其是對造血和神經系統損害最為嚴重[27]。陳細香等[13]研究表明,Pb2+對文蛤的96 h LC50值為 1.557 mg/L,SC 為 0.016 mg/L;有關研究表明,Pb2+對波紋巴非蛤96 h LC50值為4.119 mg/L,SC 為 0.041 mg/L[28];Pb2+對釘螺的 96 h LC50值為 12.22 mg/L,SC 為 0.122 2 mg/L[20];Pb2+對近江牡蠣 96 h LC50值為 40 mg/L,SC 為 0.4 mg/L[29];Pb2+對偏頂蛤的 96 h LC50值為 129.12 mg/L,SC 為1.291 mg/L[14]。本研究結果顯示,Pb2+對中華圓田螺的96 h LC50值為 291.86 mg/L,SC 值為 2.918 6 mg/L。根據《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水產養殖水體中ρ(Pb2+)不得超過0.05 mg/L,本研究結果表明,Pb2+對田螺的SC 高于該標準,可見中華圓田螺對Pb2+的耐受性較高。根據《化學農藥環境安全評價試驗準則 第12 部分:魚類急性毒性試驗》(GB/T 31270.12—2014),Pb2+對中華圓田螺的毒性為低毒。說明中華圓田螺對Pb 具有極強的富集積蓄特性,養殖水體易受到Pb 的嚴重污染,應加強水質監測管理。
孫振興等[30]研究認為,重金屬離子對刺參幼參的毒性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Cu2+、Cd2+、Zn2+和Cr6+;有關研究表明,重金屬離子對泥東風螺幼螺的急性毒性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Cu2+、Zn2+、Cd2+和Pb2+[14];重金屬離子對太平洋牡蠣的急性毒性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Cd2+、Cu2+和Pb2+[31]。本試驗中,Cd2+、Zn2+、Pb2+3種重金屬離子對中華圓田螺的96 h LC50分別為 19.31,34.04 和 291.86 mg/L,SC 分別為0.193 1,0.340 4 和 2.918 6 mg/L,毒性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Cd2+、Zn2+和 Pb2+。
以上研究結果與本試驗結果稍有不同,可能是由于不同水生動物對重金屬毒性的耐受能力具有一定差異性,同時重金屬毒性效應受水生物個體大小、種類、繁殖狀態及水體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根據《漁業水質標準》(GB 11607—89),本試驗檢測的Cd2+、Zn2+和 Pb2+的 SC 分別為標準值的 38.62,34.04和58.37 倍,說明中華圓田螺對這3 種重金屬耐受性較高,但考慮到重金屬的蓄積風險,養殖水環境應嚴格按照國家標準進行監測。
Zn2+、Cd2+和Pb23 種重金屬離子在高濃度下對中華圓田螺均具有顯著毒性效應,且隨著脅迫濃度的增加和脅迫時間的延長,中華圓田螺死亡率也逐漸升高,呈明顯的劑量效應關系。Zn2+、Cd2+和Pb2+對中華圓田螺的急性毒性均為低毒,毒性按從大到小排序依次為:Cd2+、Zn2+和 Pb2+。Cd2+、Zn2+和Pb2+3 種重金屬離子對中華圓田螺的96 h 的LC50值分別為19.31,34.04 和 291.86 mg/L,SC 值分別為0.193 1,0.340 4 和 2.918 6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