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朋,趙振營,丁金強,劉沛棟,陳建濤
(山東省漁業發展和資源養護總站,山東 煙臺 264003)
海洋牧場與休閑漁業是現代漁業發展的方向和重點,是推進漁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著力點。近年來隨著產業融合的發展趨勢愈加顯著,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開始向第三產業轉型,海洋牧場建設發展過程中,漁業與旅游業逐漸融合發展,形成休閑漁業等漁業旅游形式。許多地區因地制宜,形成了不同的休閑漁業發展模式,休閑漁業旅游發展多元化的趨勢也在逐漸形成。現對海洋牧場建設背景下山東省休閑漁業融合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進行分析,提出發展建議。
近年來,在農業農村部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山東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海洋牧場是發展趨勢,山東可以搞試點”的重要指示要求,把建設現代化海洋牧場作為打造“海上糧倉”、發展海洋經濟、推動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圓滿完成“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的3 年發展任務,并積極總結試點經驗和成效,為全國海洋牧場建設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山東經驗”。目前,山東省累計創建省級以上海洋牧場示范區129 個,其中國家級海洋牧場示范區59 個,總面積約9 萬hm2。海洋牧場創建規模和數量穩居全國首位。
山東省積極推動海洋牧場信息化、裝備化和標準化建設,制定實施《山東省“十四五”海洋牧場建設規劃》等制度和規范20 余項,在全國率先探索建設海洋牧場平臺和海洋牧場觀測網,建成并試運行全國首個省級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管理平臺,基本實現海洋牧場“可視、可測、可預警”。截至目前,山東省已投放大型框架礁、金字塔礁、石塊礁和廢舊漁船改造礁等各類人工魚礁1 940 萬空方;建成海洋牧場觀測站61 個,提高了山東省海洋牧場“可視、可測、可預警”能力;建造“長漁1 號”“陽光1 號”等海洋牧場平臺 63 個、建成“深藍 1 號”“經海1 號”等智能深水網箱 10 個、“藍鉆 1 號”等大型固定管樁圍網5 個和“國信1 號”等新型深遠海養殖工船2 艘,海洋牧場裝備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山東省是漁業大省,海洋漁業資源十分豐富,全省海岸線長約3 345 km,沿岸分布著300 余個島嶼,70 多處優良港灣,為海洋休閑漁業發展提供了優良條件[1]。
近年來,山東沿海地區大力發展以休閑海釣為主的海洋休閑漁業,促進漁業產業的融合發展。自2014 年開始,相繼出臺《關于培育和發展休閑海釣產業的意見》《山東省休閑海釣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在政策引導下,山東省休閑海釣及海洋休閑漁業蓬勃發展。一批海釣基地和海釣釣場發展日臻完善,推出明確的休閑垂釣旅游產品,具備了較完善的服務體系。海釣基地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因地制宜,培育創建了一批各具特色休閑海釣精品項目。榮成東楮島的海草房、榮成泓泰的桑溝灣放魚臺、日照陽光的釣蝦咖吧和日照萬寶的趕海園等特色突出,海釣基地示范引領作用成效顯著。
山東省還重視加強休閑海釣相關設施裝備建設。近年來,持續推動建設海洋牧場岸基四個一(監控室、展示廳、體驗館和研究院)、海洋牧場觀測站、海洋牧場平臺和深水智能網箱等,不斷加強海洋牧場裝備化信息化建設,休閑海釣經營能力和服務水平得以有效提升。
目前,山東已建設省級休閑海釣基地15 個,省級休閑海釣釣場69 家,海釣船總容納量1 460 艘,已造海釣船261 艘。培訓導釣員291 人,執道官100余人,舉辦全國性海釣賽事活動26 場。山東省休閑海釣場經營效益可觀,海釣產業拉動明顯。經測算,海釣基地每條魚拉動經濟比為1∶53,有效帶動餐飲、交通、住宿、造船、漁具等相關產業發展,“一桿釣出大產業”,成為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有利政策引導和扶持建設下,山東省休閑漁業發展迅猛。2019 年之前,山東休閑漁業產值呈上升趨勢,2019 年產值達302 億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2 年山東休閑漁業產值開始下降。
山東省海洋休閑漁業在休閑漁業產值中的占比較大。2021 年,山東省休閑漁業產值180 億,其中海洋休閑漁業產值為142 億元,占全年休閑漁業產值78.9%。海洋休閑漁業屬旅游導向型產業,外地游客數量占比較大,受“新冠肺炎”疫情嚴重影響,近兩年產業出現較大滑坡,2021 年產值比2019 年減少47%。2017—2021年山東省海洋休閑漁業產值見圖1。

圖1 山東省海洋休閑漁業產值
2017—2021 年山東省省級海釣釣場游客接待量和收益分別見圖2 和3。從休閑海釣經營情況看,“十三五”期間,山東省省級休閑海釣場接待游客達620 萬人次,經營收入14.3 億元,帶動旅游消費約145 億元。“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山東省休閑海釣釣場經營數據也呈現出明顯下降走勢。

圖2 山東省級海釣釣場游客接待量

圖3 山東省級海釣釣場經營收益
雖然目前國家下發了鼓勵休閑漁業發展相關的實施意見,但缺乏與之配套的扶持政策項目和行業管理辦法,特別是休閑漁船管理辦法。產業布局結構不盡合理,缺乏相應的規范標準和法律保障,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休閑漁業的健康發展。山東省因機構改革原因,原省海洋與漁業廳印發的《山東省休閑海釣管理辦法》(魯海漁函〔2013〕614 號)《省級休閑海釣釣場評定辦法》(魯海漁函〔2013〕614號)《山東省休閑海釣漁船試點管理暫行辦法》(魯海漁〔2017〕84 號)等休閑海釣相關文件不再適用。2019年以來,海釣船建造處于停滯狀態,各地對海釣船建造、審批和管控等政策不一致,部分地市漁船管控“一刀切”,休閑海釣漁船也不能出海,影響了休閑漁業企業經營活動。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對休閑漁業發展帶來了嚴重影響和挑戰。導致游客數量劇減,經營場所甚至關閉,休閑漁業產值出現斷崖式下滑。疫情期間,根據有關規定,舉辦50 人以上活動需要向相關部門進行報備,休閑海釣賽事等休閑漁業相關活動舉辦也基本停滯。
目前,山東省海洋休閑漁業發展中,休閑漁業產品和漁文化資源的挖掘力度不夠,漁文化創新開發和多元休閑漁業產品建設開發能力低,難以適應新的消費需求。已建的休閑海釣示范基地和海釣場的綜合設施不配套,休閑旅游產品單調,規模較小,缺乏集觀賞、垂釣、捕撈、住宿、餐飲和娛樂于一體的大規模綜合型休閑場所,產業發展配套服務設施匱乏,休閑漁業產品供給與市場需求存在一定矛盾[2]。海洋休閑漁業經營主體以家庭作坊式“漁家樂”為主,海洋休閑漁業業態和休閑旅游產品項目單一,對休閑漁業自身價值挖掘和利用不夠,產品低水平和同質化競爭嚴重,海洋休閑漁業項目與海洋牧場建設項目融合開發建設不夠。
近年來,山東省注重對休閑漁業品牌投入建設,注冊了“漁夫垂釣”品牌,在國內有一定影響力。但整體看來,山東對休閑漁業品牌宣傳投入力度依然不夠,品牌宣傳方式單一。“漁夫垂釣”官方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新媒體宣傳平臺的用戶粉絲量和使用率不高。休閑漁業企業對“漁夫垂釣”標識使用和品牌宣傳推廣活動較少,未意識到休閑漁業品牌引領作用的重要性。此外,海洋休閑漁業相關賽事活動舉辦次數較少。
根據山東海洋休閑漁業資源稟賦和旅游市場需求,深入挖掘區域資源特色和市場發展潛力,科學制定休閑漁業發展規劃。把海洋休閑漁業發展納入漁業發展規劃,引導休閑漁業高標準起步、高層次發展。科學制定休閑漁業相關制度和標準。加快出臺休閑漁業管理辦法,強化休閑漁船管理、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等制度,使海洋休閑漁業發展有法可依,管理有章可循。發布新的《山東省休閑海釣管理辦法》《省級休閑海釣釣場評定辦法》等海釣相關系列文件,健全休閑海釣管理體制機制,規范休閑海釣管理。建議管理部門盡快出臺《休閑漁業船舶船管理辦法》等規范休閑海釣船舶管理的文件,促進海洋休閑漁業持續健康發展。
加大對海洋休閑漁業投資力度,拓寬融資渠道,鼓勵民間資本采取多種形式參與海洋休閑漁業項目開發和經營,引導漁民參與休閑漁業經營和收益分配。政府部門應加大對海洋休閑漁業政策資金扶持力度,加大對游釣型海洋牧場和休閑海釣示范基地政策和資金扶持,鼓勵引導金融資本和社會資金向休閑型海洋牧場示范區和海洋休閑漁業園區投入,形成多元化海洋休閑漁業資金投入機制。
發揮山東海洋牧場和海釣釣場建設的基礎優勢,建設打造海洋牧場休閑漁業景區。利用深水智能網箱、海洋牧場平臺和海洋牧場“四個一”等設施項目,推出海洋牧場觀光、海洋牧場采摘、海上休閑垂釣和海洋牧場科普教育等海洋牧場休閑漁業項目[3]。開發建設休閑體驗型、海上運動型、休閑觀光型、科普教育型和漁事體驗型等多元化休閑漁業項目。例如,可以結合利用當前的海洋牧場生態型人工魚礁建設項目,在海底布局多形態和多種類人工魚礁,結合增殖戀礁性魚類,打造特色海洋牧場海底潛水觀光項目,給游客以全方位的感官體驗。
結合省級海洋牧場建設項目,增加海洋休閑漁業項目,將標準休閑海釣船建造、海釣游客大廳建設、海釣船專用碼頭(坡臺)和安全救助管理系統等納入項目扶持范圍。建議相關部門盡快出臺鼓勵休閑漁業發展的具體政策,增加扶持休閑漁業基地建設項目。開展海洋休閑漁業示范項目建設,通過示范作用,引領產業發展。
打造省域公共品牌。堅持專業運作,加大廣告投入,對標國際知名品牌,努力將“漁夫垂釣”打造成一張更為閃亮的名片。打響區域特色品牌。進一步提升威海“休閑漁業之都”、日照“中國國際休閑垂釣之都”知名度。鼓勵各海釣經營企業,發掘文化內涵、培塑品牌形象,培育特色企業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