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凝聚著豐富的民族精神,是引領社會發展的共識價值和思想導向,對人們的精神世界起到了積極的影響作用。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實現民族偉大復興、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內在與必然要求。而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既要有中央的頂層設計,也要有基層的扎實推進,二者缺一不可。文化館是開展基層文化宣傳的關鍵服務窗口,通過崗位工作的開展能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工作,對地方的優秀文化進行有效的弘揚,在把握發展定位基礎上推動文化保護工作優化發展,作為直接面向群眾的基層,是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陣地、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以及城鄉居民終身美育機構,也是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主要載體和中堅力量,對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弘揚有無法替代的作用。
【關鍵詞】優秀傳統文化;閩南曲藝匯;文化館;群眾
【中圖分類號】G1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3)23—066—03
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精神和生命?!拔幕d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1]。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2]。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將其作為治國理政、應對國內外重大挑戰的重要思想文化資源。2017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文化單位機構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做出了具體要求[3]。在此背景下,自2017年起,思明區文化館以中華優秀傳統重要組成部分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講古、南音、答嘴鼓等非遺項目為載體,連續6年舉辦了“百姓大舞臺——閩南曲藝匯”(以下簡稱曲藝匯)、“廈門市青少年講古電視大賽”“思明區南音大會唱”等品牌活動,大力探索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方式與途徑。筆者作為曲藝匯的項目負責人,對項目進行梳理,以曲藝匯項目為案例,重點闡釋文化館如何以文化活動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經驗做法,以期為其他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提供參考借鑒。
一、曲藝匯項目概況
2017年4月,思明區文化館取得思明區鷺江街道辦事處場所支持與配合,在富有地方文化韻味的老劇場文化公園,建造非遺展演舞臺,開設講古場,深入挖掘閩南地方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踐行“固本鑄魂”的理念,推出曲藝匯項目。每周六下午以專場形式為群眾獻上南音、高甲戲、歌仔說唱等非遺展演;每周日下午則是固定的國家級非遺講古的活動;傳統節日結合本地特色,開展“我們的節日”活動,豐富節日的文化內涵;暑假期間針對孩子開展閩南文化夏令營等活動。
曲藝匯致力于傳承弘揚閩南優秀傳統文化,推動中華民族精神更廣泛深入地為人們所熟知、所熱愛、所奉行。該項目從2017年4月至2022年12月共開展了400多場非遺展演活動,18場“我們的節日”民俗活動,6期閩南文化夏令營。所有活動均向群眾免費開放,線下+線上受眾達到250多萬人次,建立起了社會參與的良好機制。系列活動得到了各部門的關注和肯定,2021年廈門市文旅局在曲藝匯基礎上授予“百姓大舞臺”的牌子,2022年獲得廈門文藝發展專項資金資助。先后接待了中國曲協采風團、國家財政部評審中心、福建省文化廳等多個考察團,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發現之旅頻道《紀錄東方》欄目把曲藝匯作為《海納百川·閩南韻》系列節目拍攝素材。媒體相繼采訪報道,認為曲藝匯是展示、傳播、傳承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示范點。
二、探索與經驗
(一)以涵養核心價值觀為引領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涵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今天,我們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必須立足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4]。”曲藝匯依托豐富多彩的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資源,設計能體現中華傳統美德和當代中國價值、富于教育意義的項目進行公益展示、展演、閱讀、體驗,讓人民群眾在輕松愉快實踐中接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潛移默化影響著大家的思維和行為方式[5]。如講古專場重點講廈門紅色文化故事、閩南歷史風云人物故事,以及當下發生的好人好事等。通過鮮活的歷史人物和栩栩如生的作品形象生動具體闡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告訴人們什么是該肯定和贊揚的,什么是該否定和譴責的?!拔覀兊墓澣铡背浞滞诰蛎總€節日的時代價值,引導群眾深入參與其中,潛移默化地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群眾心中[6]。比如端午節通過民俗專家解讀與端午起源傳說中相關歷史人物屈原、伍子胥、曹娥等人的故事,引導民眾厚植愛國情懷,重視人倫道德,培養社會良好風善。重陽節組織愛心醫療機構、理發店等單位在活動現場免費為老人們服務,發動周邊名小吃商家教群眾做地道的小吃,擺起百叟宴,讓老人們邊品嘗廈門特色小吃邊觀看傳統民俗表演,還組織愛心企業、愛心人士為社區高齡獨居老人、殘疾人士、低保家庭送去重陽禮物,讓他們感受到節日氛圍和社會溫情。大力營造尊老愛老、扶貧濟困、鄰里守望,互幫互助的氛圍,使人們在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中感受傳統、傳承美德、提升素養,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給觀眾[7]。
(二)以培養傳承人才為抓手
當下中國人民最偉大的夢想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一個民族的偉大復興,首先是民族文化的偉大復興。青少年既是未來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擔當者,也是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繼任者。但是青少年未形成良好的文化分辨能力,面對網絡上的多元文化沖擊,青少年價值觀和意識形態極易改變。因此須在青少年人格養成關鍵階段,接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從小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8]。曲藝匯從培養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人入手,每周六下午的專場演出以閩南文化培訓成果展演為主。近年來各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紛紛走進校園,利用中小學課后延時時間,開展“閩南文化進校園”實踐活動,推動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中小學素質教育。曲藝匯為這些師生建立一個教育成果向社會展示的舞臺,邀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帶來學員同臺獻藝,提高青少年參與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極性[9]。閩南文化夏令營則以廈門本土非遺為切入點,以青少年的興趣為導向,利用暑假兩個月時間,開設講古、答嘴鼓等興趣班,邀請名師傳承閩南優秀傳統文化。思明區文化館還為成績突出的學員牽線搭橋,舉行隆重拜師儀式,促進講古、答嘴鼓等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與優秀學員結為師徒關系,把培養傳承人才的工作落到實處。幾年來曲藝匯共吸引了1000多人次青少年參與演出、興趣班等傳承活動,潛移默化地將優秀傳統文化精華深深植在青少年的心中,為培育傳承人才提供了一個切實可行的路徑。
(三)以資源整合與機制創新為保障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個長期且龐大的系統工程,需要聚合多方力量共同努力[10]。除了部門和相關從業者承擔應付的責任外,社會力量的參與是建設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11]。曲藝匯每年有近百場的演出活動,還有工作日免費開放的社團活動、圖書角等,如此密集的活動,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作支撐,憑文化館一已之力很難實現,更需要依仗社會力量的共同參與。當前購買服務是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事務最普遍的途徑,然而因資金短缺,購買服務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服務資源匱乏,供給無力的困境。場所、物料、安全保衛等問題仍然存在。思明區文化館創新機制,注重社會資源利用,依托社區、非遺保護單位、非遺傳習中心、個體協會等多方力量,通過制定公益演出補助標準、資源置換補償回報機制等舉措統籌盤活各種社會資源推進曲藝匯的長效性建設[12]。如對參與演出非遺項目保護單位按場次給予補助,緩解這些單位長期經費不足的問題;代表性傳承人參與傳承活動除了經費補助外,還作為年度評先評優重要依據;對于免費提供活動物料的商家在網絡直播及媒體報道中給予宣傳和推介,以及文化館內小劇場的免費借用。另外協同大同社區建立各種形式的優秀傳統文化社團和組織,如答嘴鼓傳習中心、戲曲社等,引導他們深入參與到閩南曲藝匯的公益展演與傳承。
(四)以群眾廣泛參與為目標
群眾參與性強、受眾面廣的文化活動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載體[13]。曲藝匯策劃充分從人民群眾便于且樂于參與的角度出發,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走進千家萬戶。第一時間安排合理化,非遺展演和“我們的節日”活動安排在周未,針對青少年舉辦的夏令營安排在暑假,以退休群體為主的社團活動安排在工作日,既讓群眾有自由的時間參與,又提高場地設施的利用率。第二活動形式多樣化,活動內容以傳承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主線,突破以往固有的模式,除了每周末展演、夏令營、“我們的節日”活動外,在非遺展演臺設置LED宣傳屏,每日分時段播放閩南文化各類節目和活動資訊;還在社區書院設置優秀傳統文化圖書角,800多冊優秀傳統文化類圖書供居民免費借閱。推動成立的各社團分區域、分時段開展沙龍、排練、交流等活動,形成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第三活動內容趣味性,精心設計每一場活動,寓教于樂、形式多樣,使參與者能從中得到有價值的知識和體驗,從而吸引群眾廣泛參與[14]。如我們的節日按照老廈門人過節的習俗,創新開展沉浸式文化活動,挖掘每個傳統節日內涵融入到傳統手工藝技能比拼、趣味游戲等沉浸式體驗之中,讓參與者深入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魅力,激發群眾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15]。第四傳播路徑多樣化。曲藝匯動除了運用報紙、電視等傳統媒體宣傳推廣外,還充分利用新媒體進行傳播和宣傳,通過智慧思明和文化思明微信公眾號發布活動預告、活動動態等。“我們的節日”民俗活動采用線下活動+線上直播結合的方式,在看廈門APP、央視頻移動網、B站、抖音等網絡平臺直播,大大拓寬了群眾參與度與受眾面。
三、結語
曲藝匯在總結、反思前期實踐探索的基礎上,對于今后如何更好把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人民群眾的日常工作、學習、生活中提出以下幾點努力的方向:
一要建立反饋機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面對的是人民群眾,所以在傳承的內容、方式、時間等要注重群眾的訴求,廣泛征求群眾意見,不斷地改進活動和服務,為群眾提供真正有吸引力的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只有這樣,優秀傳統文化才能在群眾中生根發芽,得到真正的活力和生命力。
二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創新才能把握時代、引領時代。在社會高速發展的推動下,曲藝匯在群眾中傳承弘揚優秀傳統文化也要不斷地創新和完善,將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與現代主流文化深度融合,促進閩南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化轉型,順應下一代人的價值觀喜好,在堅守傳統精髓的同時,通過創新去適應年輕一代的實際需求。
三要文旅融合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了旅游的文化內涵,曲藝匯要順應融合的發展趨勢,借助地區自身優勢,尋找最佳切入點,在保護的基礎上,探索以研學、演藝等方式把閩南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旅游發展,吸引更多的游客和觀眾前來參與和學習,多維度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
參考文獻:
[1]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會同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國外文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2]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室,中央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摘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3.
[3]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實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EB/OL].[2017—01—25].https://www.gov.cn/gongbao/ 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 htm.
[4]黎昕.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N].光明日報,2018—07—12.
[5]李發花.發揮基層文化館優勢 助推群眾文化新發展[J].文化產業,2023(23).
[6]袁振吉.文旅融合視角下群眾文化發展與文化館服務創新——以鄒城市文化館為例[J].參花(上),2023(8).
[7]曾慶軍,王文利.基于公共文化服務現代化背景下文化館高質量發展的路徑——以廣東地區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3(21).
[8]曹晶.淺談文化館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作用[J].大眾文藝,2017(23).
[9]高恩浩.文化館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中的作用[J].參花(下),2017(12).
[10]張長江.文化館在群眾文化輔導中的作用分析[J].參花(上),2023(9).
[11]沈與.新媒體時代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傳播方式創新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23(15).
[12]鹿海波.新時期文化館建設與群眾文化活動開展路徑[J].文化月刊,2023(6).
[13]蘇怡,孔祥波.中國式現代化背景下文化館和旅游融合發展的思考[J].文化月刊,2023(6).
[14]盛超.論文化館在重大主題性群眾文化活動中的積極作用[J].文化月刊,2023(3).
[15]黃麗.淺談如何高效發揮文化館在群眾文化工作中的作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3(11).
作者簡介:吳淑梅,學士,高級工程師,廈門市思明區文化館館員,研究方向為閩南文化傳承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