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洋
(運城學院 體育系,山西 運城 044000)
2002 年教育部下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第一條、第二條關于課程性質的規定,大學體育課程是:大學生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通過合理的體育教育和科學的體育鍛煉,達到增強體質、增進健康和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的公共必須課程;是學校課程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等學校體育活動的中心環節[1]。大學體育課程是針對高校非體育專業學生開設的必修課程,課程指導思想是“健康第一”[2],因此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成為大學體育教學主要目的。
大學體育課程不斷改革發展,課程項目不斷增多,可多達15 個項目以上,例如: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網球、毽球、柔力球、武術、健美操、體育舞蹈、排舞、花樣跳繩、定向越野、體育保健、散打等,不同省市還有地方項目,如:攀巖、滑冰、游泳,極大豐富大學體育課程項目,滿足學生對大學體育課程項目多樣化需求[3]。學生所選項目不同造成體質健康存在差異化,如何在滿足學生體育項目需求的同時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成為當前共同關注的問題[4]。文章以運城學院大學體育課程項目為例,結合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50m、800/1000m 成績為標準(50m、800/1000m能很好反應學生耐力、速度、力量等身體素質項目),探討大學體育課程項目與學生體質健康差異化程度,從而促進課程項目改革,充分發揮課程項目對學生體質健康的促進作用。
通過對運城學院2021 級、2022 級學生不同體育課程項目中(2022-2023 學年第二學期),50m、800/1000m 成績數據進行比較,分析項目對學生體質健康差異化影響程度。
1.2.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查閱有關大學體育課程相關期刊、著作,收集運城學院2018 級、2019 級體質健康測試相關數據。
1.2.2 數理統計法
將學生50m、800/1000m 成績數據在Excel 中進行輸入、整理,同時采用SPSS17.0 版本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
1.2.3 對比分析法
根據不同年級、不同大學體育課程項目、不同性別對50m、800/1000m 成績進行比較分析,得出數據生成的原因。
1.2.4 訪談法
對相關大學體育課程項目教師及部分學生進行訪談,咨詢有關體育課程項目改革及如何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等問題。
學生體質健康高低決定了大學體育課程項目的內容深度、技戰術水平、專業認知等方面的多樣性。通過對樣本量統計得出不同年級、不同項目、不同性別在50m、800/1000m 成績所反應出的體質健康狀況,更好地調整大學體育課程項目教學內容、側重點及具體練習方式。
表1 研究對象統計表
文章統計了2022-2023 學年第二學期大學體育Ⅱ、Ⅳ課程,大一、大二年級學生。未參加測試人員及無效成績已剔除,有效成績學生人員2021 級4498 人(男生1668 人,女生2830 人),2022 級4416 人(男生1635 人,女生2781 人),共計8914人,女生比例占62.9%。
由表2 可知,2021 級、2022 級學生50m 不及格率達到30%以上,通過調查了解得知,部分學生在初高中沒有相關方面的訓練,教師在專項課堂上沒有針對短跑技術技巧的講解、訓練,大學體育教師對學生身體素質無法得到充分認識;在50m 測試中發現,學生對50m 的測試態度、準備活動及測試全程(起跑、起跑后的疾跑、途中跑、終點跑)沒有充分認識是造成不及格率高的主要原因。800/1000m 及格率較高,其中2022 級800/1000m 成績在累計及格率、優秀率、良好率上比2021 級相對較好,大一新生從入學開始有較好的自覺性,班集體組織出早操,生活節奏多延續高中時期規律,對待大學體育課態度積極、熱情高,加之運動會大一新生訓練態度端正;而大二學生對學習、生活、朋友交往上有自我的認知,將更多精力放到自己的興趣愛好上。
表2 不同年級學習50m、800/1000m 成績對比
由表3 可知,2021 級與2022 級在大學體育課程項目部分有所不同,2021 級多了毽球、街舞;2022級多了花樣跳繩、藝術體操、柔力球。從項目人數來看2021 級學生選擇項目較多的是:健美操、散打、毽球、武術、乒乓球、籃球;2022 級:健美操、籃球、花樣跳繩、藝術體操、武術、散打。
表3 不同年級的大學體育課程項目學生人數比較分析
從項目男女比例來看,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花樣跳繩以女生居多;籃球、乒乓球以男生居多。根據數據分析操化類課程受到女生喜歡,例如:健美操、體育舞蹈、武術、藝術體操,相比球類課程操化類課程開展空間較大,對場地要求不高、組織教學監管范圍小、沒有身體對抗等;部分新開器械類課程例如:毽球、花樣跳繩、柔力球運動對抗性小、對器材場地要求適中、有較好的社會群眾基礎、課余健身實用性高。散打項目男女生比例能達到1:2,隨著社會發展女生越來越重視自身的安全防護意識。定向越野、足球、網球、排球男女比例在不同年級有所波動,說明不同年級學生在項目選擇上有自己的認識需求。
隨著時代發展大學體育課程項目不斷增多,以滿足學生日益增長健身學習需求,對大學體育課提出更高要求,短時間、高標準掌握一項運動技能難度大。根據調查了解,當前大學體育課學生可在每學期進行選課,造成部分學生學了忘、忘了換等,導致大學體育課程項目連續性學生不足,影響學習興趣;對教師授課進度、教學積極性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因此鼓勵大學生在體育選修課上進行專一項目選修,即每學期選同一項目,以保證體育項目學習的連續性,對項目的理論與實踐有更為充分的理解,更好將該體育項目作為有效的健身方式,指導運用到今后學習、工作、生活中。
由表4 可知,2021 級大學體育課程不同項目學生50m 成績及格平均率為69.6%,以籃球、排球、定向越野、網球、乒乓球、足球相對較好,操課類課程相對較低;800/1000m 成績及格平均率為95.0%,以體育舞蹈、健美操、籃球、定向越野、排球、武術相對較好。
表4 2021 級大學體育課程不同項目學生50m、800/1000m 成績對比
由表5 可知,2022 級大學體育課程不同項目學生50m 成績及格平均率為64.8%,以足球、籃球、定向越野、乒乓球相對較好,操化類課程相對較低;800/1000m 成績及格平均率為97.4%,以健美操、武術、藝術體操、體育舞蹈、花樣跳繩、定向越野相對較好;網球項目學生50m、800/1000m 成績相對較差。
表5 2022 級大學體育課程不同項目學生50m、800/1000m 成績對比
對比表4 和表5 發現,共同之處球類課程學生50m 及格率較好,操化類課程學生800/1000m 及格率較好;不同之處是2021 級50m 及格率高于2019級,2022 級800/1000m 成績高于2021 級。
定向越野是通過各種途中的障礙跑,以快速到達各目標點,最終到達終點的運動,兼顧短跑與中長跑練習。球類課程在運動中需要參與者變速奔跑、突然啟動加速、連續起跳、敏捷反應與相持間力量對抗,因此能對50m 成績提高有幫助;操課類課程多在音樂伴奏下進行,音樂節奏可根據操課動作調整,一套操時長均在兩分鐘以上,能有效鍛煉學生有氧耐力水平,因此對800/1000m 成績提高有幫助。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是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發展、激勵學生積極進行身體鍛煉的教育手段。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抽測復查結果顯示,2018 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為91.91%,優良率為30.57%。2016 年至2018 年,全國學生體質健康狀況總體呈現“逐步提升”趨勢,不及格率由12.0%下降至11.3%;良好率由21.9%上升至24.1%;優秀率由4.6%上升至6.2%。50m、800/1000m是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重要的一項指標[5]。從單項測試結果來看,運城學院2021 級、2022 級學生50m成績遠低于2018 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優良率。造成50m 及格率過低原因:大學體育教學針對短跑技術動作講解、訓練較少;學生對體質健康測試重視度不高,50m 跑積極性不高。800/1000m成績高于2018 年全國學生體質達標測試合格率,優良率僅達到14.3%、22.2%,低于2018 年抽查標準。
大學體育課程項目對學生體質健康成績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如何讓學生在掌握一項運動技能的同時提高體質測試成績;在不斷增加課程項目同時,如何通過課程改革提高學生體質健康狀況;針對體育保健課學生也應制定相應健康標準。操化類課程注重速度爆發力、靈敏素質訓練;球類課程注重有氧耐力訓練[6]。鼓勵學生參與對體質健康測試成績提高較快的課程項目,例如:定向越野、籃球、足球等;有針對性根據項目特點開展素質練習[7]。課堂教學中及時向學生講解《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2014 年修訂)》,學生測試成績評定達到良好及以上者,方可參加評優與評獎。
3.1.1 從項目人數來看2021 級學生選擇項目較多的是:健美操、散打、毽球、武術、乒乓球;2022級:健美操、籃球、花樣跳繩、藝術體操、武術、散打。
3.1.2 從項目男女比例來看,健美操、體育舞蹈、藝術體操、花樣跳繩以女生居多;籃球、乒乓球以男生居多。
3.1.3 從單項成績來看,2021 級、2022 級學生50m及格率達到69.6%、64.8%,遠低于2018 年國家抽復查結果;800/1000m 及格率達到94.9%、97.3%,高于2018 年國家抽復查結果。50m 成績以球類課程相對較好(籃球、足球、乒乓球等),800/1000m成績以操化類課程相對較好(體育舞蹈、健美操、藝術體操、武術等),籃球、定向越野兩項成績相對均衡。
3.2.1 大學體育課程項目應根據學生需求、場地器材、師資情況合理配置,將每學期教學內容細致化、科學化,以專修模式打造精品大學體育精品項目;深化課程改革,加大對課程項目科研、教學模式組建力度。
3.2.2 合理調整課程項目男女比例,完善理論課程,讓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熱愛的課程項目。
3.2.3 針對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中的具體項目,大學體育課程在保證教學內容的同時,根據項目特點、學生體測成績等情況,對教學大綱進行修訂,以提升及格率、優良率。鼓勵學生有針對性地選擇一項課程項目,在經歷兩年的學習后,能夠掌握基本技術動作要領、技戰術體系、理論知識及能從專業角度觀賞高水平賽事,以更好地培養學生體育素養,為今后體育鍛煉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