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超楠 陳靜
思政課程作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在大學生成長成才和成功的過程中應當扮演重要的角色。但是某些學生會忽視思政課程的重要意義,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思政學科理論知識較多,學生通常利用死記硬背的方式進行學習,以達到應付教師和考試的要求;另一方面,是教師的教學手段過于單一,某些教師會將教材中的內容“搬運”到PPT中,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只是盲目的讀PPT,忽視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造成學生學習興趣較低。為此,教師應該構建積極、自由、高效的育人環(huán)境,重視學生的上課感受,明確思政學科的重要意義。
教材是學生學習的重要資源,貫穿了預習、學習、復習各個環(huán)節(jié),但是,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中,教材的弊端也逐漸顯露出來,由于教材內容是靜止的、枯燥的,有些學生在閱讀教材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無法挖掘教材中的深層含義。[1]除此之外,由于家庭教育以及個人理解程度不同,學生對同一版本的教材會出現(xiàn)不同的認知,具體而言,同樣的教材不能適用于不同的學生。為此,思政教師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要長出一雙智慧的眼睛,發(fā)現(xiàn)學生之間不同的性格特點與學習能力差異,捕捉最新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學素材,彌補教材滯后性的特點,結合新媒體與信息化設備,拓展教材知識,給學生帶來更豐富的學習體驗。可以采用案例教學法、情景交融法以及組織課堂辯論等教學方式,提高思政課堂的趣味性和高效性。
作為高校輔導員,面對紛繁復雜的輿情信息時,我們該如何促使學生守住理想信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和迫切性,顯得尤為重要。是從黨的路線、理論、方針及政策入手進行主題宣講,抑或是運用實踐教學,從實際理論入手,以數(shù)據作為支撐,講好中國故事;兩種教學模式,其最本質的意義都非常重要,事關重大。一名優(yōu)秀的思政課教師,在他們的課堂上都體現(xiàn)著創(chuàng)新與傳統(tǒng)的完美結合。思政教學課堂,應當重視密切師生關系、促進學生交流合作,打造師生和諧、氣氛活躍的思政課堂,思政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首先要重視“以生為本”,構建適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堂,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教學手段;其次,教師應該認清自己的角色,扮演好引導者的角色,讓學生充當自己學習路上的主人公,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利用思政課堂,為學生打造一個勇敢表現(xiàn)自己、樂意抒發(fā)觀點的平臺。
思政課程作為一項與國家發(fā)展緊密相連的課程,需要教師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堅持學習知識,為學生提供最新的知識內容,強化自身的學習能力以及思想素質,思政課是向學生傳授思維和方法的課程,要想讓學生掌握教學重點,養(yǎng)成關注時事的學習習慣,關鍵在于教師。輔導員要系統(tǒng)地學習中央精神,并將其融入日常教學中,使中央精神可以很好地落地生根。不斷提升自身理論修養(yǎng),將各種理論融會貫通,在授課中把握好理論講授的高度、深度和尺度。要勇于實踐,提高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將枯燥的理論講活、講的新鮮,提高理論的應用性。要努力成為大學生的良師益友,關注學生的心理變化和興趣點,因材施教因勢利導,提高思政課教學的針對性。[2]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新階段優(yōu)化教學方式的重要手段,解學生之難,扮演好學生成長路上引路人的角色,學生也要樹立尊重教師、理解教師的理念,能夠主動與教師分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明白教師的用心良苦與辛苦付出;教師要樹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作為思修教師,更應該帶領學生提高法治意識,幫助學生保護好自己的合法權益;學校應該重視師風師德建設,定時開展教師培訓,強化教師的理論基礎,重視教師的品行。具體而言,在建立新型師生關系時,教師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尊重學生的觀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在課堂交流時,有些學生會提出一些非常規(guī)的想法,這種情況下,教師不要急于否定學生,而是要傾聽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表達自己的機會,尊重學生的觀點,結合學生的不同情況,給予適當?shù)慕ㄗh。
第二,精心備課,優(yōu)化課堂設計。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只有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好,才能夠贏得學生的尊重,體現(xiàn)職業(yè)的價值。
第三,注意自身的品行,發(fā)揮帶頭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在校期間接觸最多的人之一,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品行端正的教師,會如春雨一般,潛移默化地滋潤學生的心田,培育學生更好地進步。作為教師,要保持自律,遵守學校制度,不遲到、不早退,積極向上,待人真誠,為學生做好榜樣作用。只有教師的所作所為得到學生的認可,才有助于構建密切的師生關系。
課堂教學是學生學習思政知識最有效的途徑,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學習情境,借力信息技術,通過圖片、視頻等方式,展示學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其他感興趣的方面,提高課堂的效能。
在教學過程中,輔導員應該在講課的同時,增加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鼓勵學生,增強學生學習的自信;對于表現(xiàn)較差的學生,教師也不要立即否定學生的想法,而是應該善于傾聽,鼓勵學生自主思考,積極探索,激活學生的思維。
教材是學生預習的重要工具,但是,目前很多輔導員在思修課上未能靈活使用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將教材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或社會現(xiàn)狀結合起來,造成學生學習片面化。為此,輔導員應該深入挖掘教材內容,選擇合適的契機,延伸教學內容,充分利用教材的教學價值,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
目前,有些教師濫用教學方式,為達到教育要求,而重視形式主義,造成課堂主題模糊,學生學習效果不佳。為此,教師應該在教學中構建形式與效能兼具的課堂,優(yōu)化教學方式,不盲目使用信息技術,不隨意要求學生合作討論,而是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給學生提供合適的、科學的指導,將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日常生活結合起來,將課堂學習與學生的認知水平結合起來,要求學生獨立思考,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在課堂學習中能夠主動思考、積極探索,發(fā)現(xiàn)并認清自己的錯誤,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
目前輔導員群體趨向年齡年輕化、專業(yè)豐富化,這種教學現(xiàn)狀有助于思政課程進行改革,青年教師獨特的教學理念,為思政課程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也有助于思政教師改善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不足,積極接受最新的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模式,在思政課堂教學過程中,輔導員應該積極實踐,與時俱進,從以下幾點做出努力。
1.積極學習理論知識,保證自己的基礎能力過關,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2.遵從師風師德要求,嚴格要求自己,熱愛教育行業(yè),遵守制度規(guī)范;
3.堅持以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觀點,關心學生的學習,致力于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密切師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
4.完善評價標準,以全面的、具體的眼光看待學生、評價學生,不再把考試成績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在與學生日常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認真發(fā)現(xiàn)并鼓勵每一個學生的潛在優(yōu)點,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與成長;
5.利用學科特點,進行思想教育。思修課程憑借自身的優(yōu)勢,對提高學生認知水平、進行思想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科優(yōu)勢,提高學生的政治素養(yǎng)。
在現(xiàn)階段的教育背景中,社會不僅需要高技能、高學歷的人才,更需要高素質、品德佳的人才。為此,學校應該努力提高教學質量,落實“立德樹人”的教育要求,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學生的品德教育,引導學生知榮辱,懂退進,團結同學,完善自身,將道德教育滲透到實際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和綜合進步,為社會發(fā)展提供德才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3]
“十年育樹,百年育人”,既然選擇了輔導員這一職業(yè),就應該堅持并熱愛這份職業(yè),承擔起立德樹人、培育人才的任務,爭取完善自己的教學理念,提高自己的職業(yè)素養(yǎng),為國家發(fā)展輸送更多品行兼?zhèn)涞膬?yōu)秀人才,為培養(yǎng)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而努力奮斗。
思政教學工作是高校的重要教學內容,亦是輔導員職責所在,為了提高思政課程教學質量,輔導員不僅僅需要不斷提升自身思政素養(yǎng),更需要不斷創(chuàng)新,通過不同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思想道德修養(yǎng),將當代大學生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時代新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