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懿 覃龍輝 鄭潔
摘 要:嶺南音樂元素是嶺南地區孕育的、具有濃郁的嶺南風味、體現嶺南地區特色的音樂文化。圍繞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融入嶺南音樂元素這一問題,從問題、重要性、課程設置、教學能力以及實踐活動方面進行深入探索研究。將嶺南音樂元素融入高校鋼琴教學具有重大意義,既能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又能彰顯學校美育功能,豐富音樂教學內涵。
關鍵詞:嶺南音樂元素;高校;鋼琴教學
注:本文系2023年梧州學院大學生創新訓練項目國家級課題“嶺南音樂元素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探索研究”(202311354025)研究成果。
嶺南,指的是中國南方五嶺以南的地區,包括廣西、海南、廣東、香港、澳門等地。嶺南地區位于熱帶、亞熱帶氣候區,擁有錯綜復雜的河流體系和野蠻生長的原始叢林,極易產生病毒的生存環境加上落后的醫療水平,使本就生產力不足的古代人民的生活更為艱苦坎坷,也讓外來遷徙人口難以常駐久居。嶺南人民為了生存繁衍,不得不與艱苦惡劣的環境進行頑強的斗爭,從而逐步孕育出了嶺南特有的人文精神:勤懇、無畏、勇于探索、敢于創新。有著頑強生命力的嶺南文化深深植根于本土,逐漸形成嶺南獨特的音樂文化,孕育著嶺南地域深厚的人文精神。
嶺南音樂是中華民族傳統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體現嶺南地區的特色人文精神,因此,弘揚嶺南人文精神,彰顯嶺南音樂文化,是傳承中國傳統本土音樂文化的重要保障。將嶺南音樂元素更好地融入高校鋼琴教學,對弘揚嶺南民族音樂文化、實現中國鋼琴音樂本土化、彰顯學校美育功能以及豐富音樂教學內涵有著極大的意義。
一、嶺南音樂元素鋼琴作品介紹
嶺南音樂文化歷史悠久,自先秦時期就已經有所記載。在老一輩藝術家的不斷努力下,嶺南音樂迸發著勃勃生機,而蘊含著嶺南元素的中國鋼琴作品在眾多經典鋼琴藝術作品中一枝獨秀。如陳培勛的五首具有嶺南音樂元素的鋼琴作品:《賣雜貨》《旱天雷》《思春》《雙飛蝴蝶主題變奏曲》《平湖秋月》。除了以上作品,還有《彩云追月》《步步高》《大八板》等。這些具有嶺南音樂元素的鋼琴作品,有著樸實無華的語言以及清新高雅的韻味,在眾多中國鋼琴音樂作品中獨樹一幟,具有接近鄉土的生活氣息和溫情脈脈,散發著中華民族本土音樂獨有的魅力。
廣東鋼琴作品《旱天雷》是陳培勛根據嚴老烈的揚琴曲《旱天雷》改編而來的。這首作品以西方的作曲技法來演繹我國民族音樂元素,體現了我國本土民族音樂元素與西方現代音樂的完美融合,豐富了鋼琴作品中的嶺南音樂元素。
陳培勛改編的《旱天雷》為62小節的“A+B+B1”的三部式曲式結構。七和弦、九和弦、重疊不協和和弦及變和弦,都是本曲的特色。本曲在調性運用上主要使用了羽調式。從整體上看,本曲三個樂段的力度變化是強—弱—強,突出了各個部分的強弱音色對比,多處運用到漸強、漸弱,都是起到了推波助瀾、將旋律發展至高潮的作用。這樣的應用增強了樂曲旋律的感染力和表現力。
《紅色娘子軍》是我國第一部將民族舞與西洋芭蕾舞相結合的舞劇,故事背景發生在海南。鋼琴改編曲《紅色娘子軍》系列是杜鳴心根據我國同名芭蕾舞劇中的選段音樂改編而來,組曲改編了七首,分別是《快樂女戰士》《奮勇前進》《赤衛隊五寸鋼刀舞》《常青就義》《娘子軍操練》《軍民一家親》《瓊花參軍》。這是一組具有濃郁海南風味的鋼琴改編曲,其中《快樂女戰士》是民族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第四場第五段群舞中的音樂,主要以我國民族五聲調式為基礎進行的,通過使用這樣的旋律,使音樂具有傳統民族音樂風格。
廣西地區具有嶺南音樂元素的鋼琴作品有《東蘭銅鼓舞》《八音戲鼓》《劉三姐主題幻想曲》等。“劉三姐”是廣西流傳的民間壯族人物,作曲家蔡世賢以劉三姐故事中《山歌好比春江水》的旋律為主題創作了具有嶺南音樂元素的作品《劉三姐主題幻想曲》。
二、嶺南音樂元素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嶺南音樂作為本土文化,目前少有青少年了解,其本該是流行于群眾中的藝術形式,但目前的受眾大部分是中老年人。作為為社會培養人才的高校,特別是音樂類高校,應該為傳承與發展嶺南音樂提供有力保證,成為守護傳統音樂文化的堅實陣地。
(一)教學體系不完善
鋼琴作為西方樂器,自明朝萬歷年間傳入我國時就已經擁有了一套完整的教學體系,在此基礎上,我國高校鋼琴教學大部分也是學習西方的教學體系,嶺南音樂元素占比非常小。通過對基礎高校鋼琴教材《鋼琴基礎教材》《車爾尼練習曲》的查閱,目前有關嶺南音樂的作品,僅有《鋼琴基礎教材4》中的《彩云追月》,嶺南音樂元素題材的鋼琴作品十分匱乏。因此,嶺南音樂元素需要與高校鋼琴教學進一步融合,建立相對應的教學體系。作為嶺南地區的高校,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的同時要重視與嶺南音樂元素的結合,做到嶺南音樂文化的傳承與創新。
(二)學生對嶺南音樂元素認知的缺失
作為中國傳統音樂與鋼琴的結合,嶺南風格鋼琴作品的受眾主要為嶺南地區的中老年人群,缺乏年輕群體的關注。由于教師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忽視,學生對中國本土音樂鋼琴作品的接觸較少。在課堂上,教師很少會對嶺南音樂元素進行介紹,或者組織與嶺南音樂元素相關的音樂實踐。此外,在信息化時代,年輕人熱衷于追求新鮮事物,從而更容易忽視中國本土的優秀傳統音樂。
三、嶺南音樂元素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性
(一)弘揚本土音樂文化
嶺南音樂元素作為當地特色音樂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今天,一些大學生對嶺南音樂等傳統音樂缺乏了解。將嶺南音樂元素融入高校鋼琴教學能夠激發學生對嶺南音樂的興趣,使其在學習中自覺承擔起弘揚民族文化的責任。我國大部分音樂專業學生畢業后的從業方向是教書育人、舞臺展演等,將嶺南音樂元素融入高校鋼琴教學,有助于他們將來在工作崗位上更好地傳播嶺南音樂文化。
(二)彰顯高校美育功能
美育既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又能提升學生的智力發展水平以及創新能力,具有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完善品德的教育功能,可以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于2018年9月10日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堅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當前,我國各大高校以及中小學十分重視將美育融入教學,美育不僅可以反映當今時代的審美需求,還可以循序漸進地提高我國新一代青少年的眼界與審美品位。高校可以通過開展青少年美育活動弘揚傳統音樂文化,正確引導青年學生更加深刻地領悟中華民族的本土文化、審美價值、精神稟賦、理想信念,在提高個人審美水平的基礎之上,增強民族認同感,堅定文化自信。
(三)豐富音樂教學內涵
教學的目的在于教書育人,在于教師有目標地引導學生,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法國著名教育家羅曼·羅蘭說:“一個人只能為別人引路,不能代替他們走路。”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授學生關于嶺南音樂元素的知識,不僅要讓學生學到中國本土民族音樂的內涵,還要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喜歡上嶺南音樂文化,讓學生從多方面接觸嶺南文化,從而自發地探索嶺南音樂元素蘊含的魅力,促進嶺南音樂元素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嶺南音樂元素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
(一)開展課程多元化的教學工作
針對區域民族民間音樂如何融入音樂學專業課程,教育部在2006年頒發的《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中提出以下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既要重視在全國有影響的代表性民族音樂體裁、形式、樂種、樂曲,又要重視對本民族、本地區鄉土音樂的介紹學習和傳播。”這一綱要的發布說明了我國對音樂本土化的重視,將嶺南音樂元素與西方鋼琴有機結合,有助于實現中國鋼琴音樂本土化,促進嶺南音樂元素的傳播,讓高校鋼琴課程內容不再是單一的西方音樂作品。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中國本土音樂元素,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發地了解嶺南音樂元素的內涵,了解相關鋼琴作品的音樂特征與演奏技巧,深挖我國本土民族音樂的魅力。教師可以在每次考試中設置不同的考試要求,例如期中考試演奏的鋼琴作品必須帶有廣西元素,期末考試演奏的鋼琴曲目必須帶有廣東元素等。這樣不僅能豐富課程內容,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
(二)培養教師多元化的教學能力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體,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能讓嶺南音樂元素更快融入高校鋼琴教學的“加速器”。為了使嶺南音樂元素更好地運用在教學中,高校應當培養一支專業的嶺南音樂文化教師團隊,鼓勵教師學習傳統音樂文化、嶺南音樂文化;組織教師到嶺南各地采風學習;定期開展與各大高校的嶺南音樂文化學術交流會。教師應當積極主動地學習嶺南文化,熱愛嶺南音樂。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具有導向作用,教師對嶺南音樂的態度,將會影響學生對嶺南音樂的態度。首先,教師要在課堂上向學生介紹嶺南音樂元素,使學生初步了解嶺南音樂元素;其次,為了能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嶺南音樂元素,可以邀請一些從事研究嶺南音樂元素的文藝工作者進入課堂,與師生進行交流[10];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共同到有嶺南音樂元素的地方采風學習,通過對當地本土音樂文化等相關方面的收集研究,切身領略嶺南音樂元素的魅力所在,也能進一步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
(三)開展多元化的實踐活動
要想讓嶺南音樂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與創新,讓嶺南文化融入高校鋼琴教學,學生在主觀意識上熱愛學習嶺南音樂文化是不夠的,還需要讓學生豐富自身專業知識,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幫助學生參與保護與傳播嶺南音樂文化工作。為了提升學生的表演實踐能力,學校應當給予學生實踐活動平臺,如定期舉辦專業技能展示音樂會、安排學生每天輪流在學校公共區域進行鋼琴演奏、舉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青年教師公開課、鼓勵學生參加廣西高校鋼琴大賽以及各地國家級的鋼琴比賽。此外,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嶺南音樂知識后,根據嶺南音樂元素的音樂特征,改編或創編具有嶺南元素的鋼琴曲。
五、結語
嶺南音樂是反映嶺南人民生活勞作的民族音樂。近年來,我國大力支持發展中國民族音樂,2021年12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家協會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中指出:“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范,把藝術創造力和中華文化價值融合起來,把中華美學精神和當代審美追求結合起來,激活中華文化生命力。”因此,要深挖我國優秀民族音樂文化,創新我國本土音樂,將我國音樂文化傳播到世界音樂之林。高校音樂教學應當順應時代潮流,將嶺南音樂元素與鋼琴教學有機結合,大力弘揚民族音樂文化,彰顯學校美育功能,豐富音樂教學內涵。
參考文獻:
[1]朱冉.弘揚嶺南音樂文化創新民族特色音樂教學[J].北方音樂,2020(23):109-111.
[2]吳衛潔.弘揚嶺南音樂文化 創新民族特色音樂[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30):31-34.
[3]鐘秋月.淺析鋼琴改編曲《快樂的女戰士》[J].音樂時空,2015(24):70-71.
[4]謝曉英.粵調粵韻:陳培勛鋼琴改編曲《旱天雷》音樂分析及演奏處理[J].黃河之聲,2021(24):63-65.
[5]李海燕.區域民間音樂融入地方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黃河之聲,2018(18):74-75.
[6]張三未.杜鳴心鋼琴組曲《紅色娘子軍》藝術特征及演奏分析[J].藝術研究,2023(4):129-131.
[7]杜苗.淺析陳培勛早期鋼琴作品風格:以《旱天雷》為例[J].戲劇之家,2015(5X):63-64.
[8]習近平出席全國教育大會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18-09-10)[2023-08-30].https://www.gov.cn/xinwen/2018-09/10/content_5320835.htm.
[9]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教師教育)本科專業必修課程教學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06-11-29)[2023-08-30].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794/moe_624/200611/t20061129_80346.html.
[10]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EB/OL].(2021-12-15)[2023-08-30].http://www.ncha.gov.cn/art/2021/12/15/art_722_172320.html.
作者簡介:
黃懿,梧州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鋼琴教學及民族民間音樂。
覃龍輝,梧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為鋼琴。
鄭潔,梧州學院學生,研究方向為鋼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