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方琪 柏玲
【摘? 要】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幼兒園應該把游戲作為兒童的基本活動。游戲不僅能給兒童帶來愉悅的情感體驗,還能讓他們在游戲中得到全面發展。但是,幼兒園在實施美術課程的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如忽視了游戲化的教學理念、任由幼兒進行模仿、游戲的內容具有單一性等。因此,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需要繼續開展,踐行游戲化的教育理念。讓幼兒在輕松活潑的游戲氛圍中,積極主動地參與美術活動。在提高幼兒對課程的興趣的同時也豐富了美術課程的開展形式。
【關鍵詞】 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
一、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的基本內涵及重要價值
美術課程是幼兒園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積極貫徹落實素質教育的內在要求。游戲作為幼兒的基本活動,教師可以從游戲出發,將游戲滲透到美術課程中,貫徹“寓教于樂”的教育理念,將游戲理念和游戲精神滲透進幼兒園課程實施中,讓幼兒在游戲中學,在學中感受樂趣,進而實現美術素養的提升。
(一)游戲化教學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幼兒尤其是小班幼兒,生理機能和心理機能都尚未發育成熟。在美術課程中,由于幼兒小肌肉發育得不夠成熟,缺乏相應的生活經驗,所以并不能快速地動手操作和掌握復雜的美術知識。另外,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以及在學習上所呈現出的好奇、愛模仿、好動等特點,決定了抽象的言語講授、認真上課聽講、集體統一的規范教學必然不適合照搬到幼兒身上。在“做”中學,在活動中學,在游戲中學才是幼兒園教育教學的基本路徑。
游戲與美術課程相結合,彌補了常規美術教學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優越性。游戲中的語言表達、動作練習、角色扮演、手工制作和直觀的游戲環境以及玩具和材料的使用,使游戲成為幼兒獲取藝術知識、積累經驗、掌握實用技能和學習方法的基本途徑,從而對幼兒的全面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二)游戲化教學能夠激發幼兒對美術的興趣
幼兒在進行美術活動時,其首要目的是活潑、有趣、好玩。所以,教師可以把游戲與美術活動有機地融合起來,把教學融入游戲之中,讓幼兒在玩中學、樂中學。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繪畫、制作和游戲,整個學習過程在游戲中展開。同時,游戲也是一種情緒的表現,是一種自我價值的體驗,它能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樂趣。因此,基于不同的美術活動中融入相關的游戲,可以讓幼兒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情緒中進行學習。例如,在美術活動“有趣的表情”中,教師設計了“美食小吃街”的品嘗游戲,讓幼兒通過“逛商店”,品嘗酸甜辣不同味道,對著鏡子看著自己在品嘗時的表情,并邀請另外一位幼兒做繪畫者,畫出自己的面部表情,這樣,自己也成了他人的小小畫師,為他人作畫。一場美術活動,在輕松的氣氛中結束。由于幼兒興趣濃厚,他們發揮主觀能動性,畫出了不同的表情,有意識地掌握了繪畫技巧。此外,他們在活動中沒有感到任何壓力和負擔,這很好地激發了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他們對美術課程的興趣。
二、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面臨的問題
(一)教師組織游戲的能力不足
1. 游戲設計不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忽略了幼兒能力的提高
在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的過程中,游戲化活動設計是否合理也是確保游戲化美術課程實施的關鍵因素,而游戲設計主要依賴于教師。部分教師針對美術課程設計游戲時會忽略幼兒的年齡特點,無法正確把握幼兒的最近發展區。要么把游戲生硬地融入活動之中,給課程貼上了“游戲”的標簽,整個教學都圍繞著“游戲”展開。這種方式太過單一,無法滿足幼兒真正的發展水平,也無法讓幼兒對這一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這是由于部分教師急于提升幼兒的美術技巧,而忽略了幼兒的發展層次。當教師設計的游戲超越該階段幼兒的實際水平時,幼兒思維跟不上教師的節奏,只能在教師的帶領下進行模仿,跟隨教師腳步。幼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得不到調動,同時也無法將游戲與課程、自身經驗結合起來,因此幼兒的能力得不到真正提高。
2. 課程中過分強調“游戲化”
課程游戲化并不意味著將幼兒園所有活動都變成游戲,也不是用游戲代替所有教學形式。而是將游戲作為幼兒園的基本活動,這符合幼兒發展的基本規律,同時能夠將游戲精神滲透到課程中。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提出后,部分教師沒有正確把握美術課程和游戲結合的尺度,過分注重游戲的開展,反而忽視了幼兒對課程內容的掌握,致使活動過程中一直充斥著游戲。教師讓幼兒游戲,但幼兒在游戲中卻并不能學習到相應的美術知識、美術技能和美術經驗。幼兒將注意力放在游戲上,課程的內容無法開展,這樣美術課程游戲化也失去了意義。
(二)教師詳細示范,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難以發揮
在開展美術課程時,教師為了讓幼兒掌握繪畫的能力,了解繪畫對象的特點,常常會帶領他們一步一步地進行講解,讓幼兒看著教師的示范進行模仿。這是一些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依然會存在的問題,給予幼兒過多干預,忽略了幼兒的主觀能動性。身為教師應該思考:“什么樣的作品才是真正的好作品?是富有個性和創造性地表達,還是對教師范例的復制?”藝術領域是一個注重個性化表達的領域,《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將藝術領域表述為:“初步感受并喜歡環境、生活和藝術中的美;喜歡參加藝術活動,并能大膽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進行藝術表現。”因此,教師要善于鼓勵幼兒大膽運用各種藝術形式來表現自己的感情,要尊重每一個幼兒的思想和創造力,激發他們對繪畫的激情。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幼兒畫得與實物多么相似,要激勵幼兒勇于進行創造性表達,富有自己的個性。
三、幼兒園美術課程游戲化的提升策略
(一)游戲設計要尊重幼兒的年齡特點
教師在設計美術課程的游戲時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從幼兒自身發展水平出發選擇和實施游戲。以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為例,中班幼兒的繪畫能力發展處于象征階段,幼兒開始有目的、有意識地創造視覺形象,并建立起自己的表現方式。在色彩上,幼兒已經可以辨認紅、黃、藍、綠等主要色相;在構圖上,幼兒將一個個獨立的形象羅列在畫面上,各個形象的大小、位置、間隔各不相同,但又有一定的主題。
所以在這一階段,教師應鼓勵幼兒大膽作畫,并通過繪畫大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與愿望。同時,教師要拓寬選擇繪畫材料的范圍,除了選擇常見的日常用品外,還應選擇幼兒已經注意和欣賞過的東西,讓幼兒去大膽地表現,使中班幼兒繪畫的內容豐富多彩。
此外,學齡前幼兒正處于形象思維的階段,他們喜歡直觀形象的視覺沖擊,對一些生活場景、圖片、動畫片感興趣。所以教師在開展美術活動時可以將課程與游戲情景結合起來,通過情境的創設,讓游戲內容充滿趣味性。
例如,在開展“秋天的樹葉”的撕紙活動時,為了讓幼兒對秋天的樹葉有更深刻的認識,激發幼兒對活動的興趣,教師營造了一個秋日里大樹落葉的場景。
在活動的導入部分,教師采用了音樂游戲“樹葉像蝴蝶一樣飛”。在唱兒歌的同時,教師用扇子吹起一陣風,幼兒拿著自己的“樹葉”拋向空中,想象它們是秋天樹上飛舞的紅葉和黃葉,像蝴蝶一樣在空中飛舞。玩了一會扔“樹葉”的游戲后,教師講出故事情景:“有一棵大樹很孤單,因為他的樹葉都掉光了,正在哭泣呢(教師把提前準備的枯樹圖片拿出來),小朋友們能幫忙做一些樹葉粘在樹上送給大樹嗎?”這個游戲和故事的導入很快就吸引了幼兒的注意力,激發了他們對活動的熱情,讓他們愛上了這個活動。有的幼兒說:“我要做好多樹葉貼在樹上送給大樹!”大家也紛紛表示自己一定要做成很多樹葉來給大樹送去,撕紙活動順利地開展起來。
(二)貫徹“以學生為中心”理念,把握示范的尺度和時機,給予幼兒更多創作和想象空間
教師要積極踐行“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從幼兒活動的主導者變為活動的引導者,并把充足的活動時間交給幼兒,把握示范的尺度和時機,使其能夠獲得更多參與活動的機會。
第一,把握示范的尺度。在傳統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一筆一畫”的示范,經常會讓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難以發揮,但若沒有教師的干預,幼兒又缺乏創作思路。因此,教師可以通過給幼兒展示大量的作品,供幼兒參考,從而打開幼兒的創造思路,激發幼兒的想象和創造。例如,在美術繪畫活動“我的媽媽”中,教師可以按照班級幼兒媽媽們的普遍形象,根據媽媽平時在生活中活動的場景,設計一本圖冊,讓幼兒通過觀看圖冊,回憶平時媽媽的形象,既為幼兒的創造提供了借鑒,又避免了幼兒單純地模仿。
第二,把握示范的時機。示范呈現的時間段也會對幼兒的創作產生影響。示范的時機過早,幼兒繪畫的思維就容易受到教師示范的局限,難有所創新;示范的時機過晚,幼兒隨著活動的開展興趣漸淡,可能對教師的示范不以為意,難以達成本次的活動目標,因此時機要恰到好處。例如,在大班美術教學活動“奇特的房子”中,教育目標是幼兒大膽想象各種造型和有特殊功能的房子,然后嘗試用繪畫的形式進行表達。在第一階段,教師直接向幼兒展示了世界各地奇形怪狀的建筑,引導幼兒討論“這些房子的外形奇特之處在哪里”。通過觀賞和討論,幼兒受到啟發,開始想象并表達自己理想中的房屋設計,為第二階段的創作做好準備。這種方法注重了幼兒的前期經驗,讓他們按照特定要求進行想象表達的繪畫活動,示范宜早不宜晚。
(三)技能提升和游戲體驗相匹配
在幼兒園美術課程中,將游戲化的元素融入設計過程是至關重要的。除了考慮幼兒參與游戲的積極性和可理解性外,還需要確保游戲與課程內容的針對性,以提升幼兒的美術素養。
第一,游戲設計應注重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觀察活動在美術素養的培養中非常重要,也應貫穿整個游戲和教學過程中。在構建和進行游戲時,教師應引導幼兒觀察所提供材料的大小、形狀和顏色,并引導他們繪制心目中理想的作品。例如,在游戲“畫立體”中,教師可以提供各種顏色的紙板,讓幼兒用這些紙板組合成立體圖形。通過讓幼兒觀察紙板的顏色和特征,并觀察立體圖形的構建過程,幫助幼兒更好地完成繪畫。
第二,游戲設計應重視激發幼兒的想象力。想象力是幼兒創造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美術的表現力有著關鍵作用。可以通過為幼兒提供一物多用的廢舊材料開發幼兒的想象力。3~6歲是幼兒想象力和創造力發展的重要時期。在這個階段,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了極大的發揮,他們有著強烈地創作欲望。所以教師可以利用廢舊物品進行美術創作,鍛煉幼兒的發散性思維,激發幼兒的創新意識。在美術教育中充分利用廢舊物品,不僅能讓幼兒體驗到動手操作的樂趣,變廢為寶,還能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幼兒根據提供的廢舊材料可以進行各種創意美術活動,大膽想象創作。
四、結語
由于幼兒的年齡相對較小,所以在教學時,教師應從幼兒的心理需要出發,結合幼兒的實際來選擇游戲類型,從而更好地滿足幼兒的興趣,同時也能極大地提高幼兒的好奇心與探究欲。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很好地把美術教育和游戲進行有機地融合,幼兒在玩的過程中增強自己對美術的興趣,提升自己的美術技能,還能在進行的美術活動中體會到游戲所帶給他們的快樂,從而促進自身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