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龍
(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 四川 成都 611731)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加強青少年體育工作,切實貫徹關于新時代體育是“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向往,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深刻把握新時代體育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運動處方的概念傳入我國已有近40余年,最早應用于醫學康復,是體育與醫學結合的產物。運動處方正確地制定與應用不僅能有效地治愈慢性疾病,還能提高身體素質與慢性疾病有效預防。運動處方具有很強的計劃性、目的性、科學性,通過運動處方在高校大學生中的推廣與應用,提升大學生對運動處方知識相關內容框架的把握,實現大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大學生終生體育鍛煉的科學性打下基礎。
運動處方是運動處方師、康復醫師、教練員、體育教師等,根據患者或者體育參與者的性別、年齡、一般醫學檢查、運動實驗、身體運動素質等綜合情況,按照其性別、年齡、健康情況、身體素質、心血管系統、運動參與相關的運動器官,結合個體的主觀客觀情況,用處方的形式制定對患者或者體育參與者選擇適合的運動項目內容、運動的時間、運動的頻率、運動的強度,并指出其運動中需要注意的事項,以達到有計劃、有目的、科學可控地進行康復治療或者強身健體的目的。
大學生人群,在運動知識的傳播中可以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無論是以后對自己的后代,還是現在對待家中的長輩,都可以去傳授和指導。大學生在校期間不僅需要學習相關專業知識,還需要對運動健康、鍛煉方式進行進一步的理解與升華。通過運動處方在高校的傳播與推廣,使同學們逐漸掌握運動鍛煉的精髓,從而提高大學生體質,增進健康,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通過有計劃、科學、有目的、針對性的運動鍛煉,以較少的時間、相對較輕的身體負荷,發揮更好的運動效果。努力達到“每天鍛煉1h,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
大學生運動的目的是根據具體每個大學生個體的需要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學生參與體育主要目的可以概括為,促進生長發育,保持健康,緩解壓力,豐富文化生活,增強專項體能,鍛煉身體骨骼與肌肉,塑造身體的形態美。運動處方的內容體系的構建需要根據每個大學生不同的運動目的來完成。但內容的結構具有基本的組成要素。第一,大學生對自身身體健康素質有一個基本的判斷。包括通過進行一般的體檢、生理機能的體質測試、生活方式,了解自身運動能力,測試出自身力量素質、速度素質、耐力素質、柔韌素質、靈敏素質、協調素質等素質的能力承受范圍;第二,通過運動過程中監控自我身體與心理的生理狀態。包括心率自我監測、主觀強度感覺、自我感覺與基礎指標檢查;第三,通過上述的步驟,學生對自身的健康狀態、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都有相對全面的認識,根據內容依次決定運動目的、運動類型、運動時間、運動頻率并關注相關注意事項;第四,運動處方的實施,即按照運動處方的相關內容進行運動鍛煉,它更強調結合自己鍛煉的實際情況,不斷進行正面與負面的反饋,對處方的應用不斷修正,最終促使學生掌握運動鍛煉的相關知識,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制定運動處方,樹立科學鍛煉、終生鍛煉的意識。
大學生對于運動的參與往往是根據個人的喜好、性格、習慣,產生不同運動方式、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的參與更多是隨機、無計劃、無規律的運動。這種運動方式,在大學,空余時間相對較多的時期,同學們因為周圍環境氛圍影響,有意或者無意的運動參與,可以讓大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個相對的保持。但隨著大學生逐步接觸社會,空余時間的減少,由于沒有形成定期運動時間、運動方式、運動頻率、運動強度的規律,并隨著工作壓力的增多,很難保持良好的身體素質用于更好的生活與工作。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高校對大學生的體育運動處方相關知識的傳播較少,運動處方有意識地制定未能引起廣大同學們的重視與興趣。
意識是人的頭腦對于客觀物質的反應。高校大學生由于不同原因,在大學的學習與生活中,一部分大學生很少參與到體育活動中去。高校大學生來自五湖四海,一些同學在中小學期間,學校體育設施不健全,體育課程不重視,阻礙了其對體育項目的參與,限制了體育健身意識的培養。一些同學對于體育運動美學的認識存在誤區,未形成運動美、健康美的觀念,更多地用外在的裝飾美來愉悅自身;一些同學則是為了適應未來未知的工作與生活,在大學期間,積極地準備考取相應專業的資格證書、從業證書、學歷提升或者參與社會實踐,兼職、實現、找工作,花費了大量的課余時間,無暇參與到體育體育活動中。大學生健身鍛煉意識的缺乏,容易導致運動參與積極性下降,對于高校體育來講,是未能實現其體育課程目標,對于個人來講,是個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缺失。
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固有的內在規律,不隨人們的意志所轉移。理論是人們由實踐概括出來的關于自然界和社會的知識有系統的結論。缺乏理論的指導,猶如我們進入一片深林,沒有地圖與相關的位置標志物,容易使我們在前行的道路迷失方向或者花費更多的時間去探索和試錯。同學們在運動參與過程中,一部分同學忽視運動處方理論的重要性,對自己身體狀況、運動能力、運動強度、運動時間等要素的控制意識不強,存在無所謂的心態,被動應付理論的學習,缺乏自覺性和積極性;一部分同學對運動處方理論學習內容理解空洞,缺乏針對性,學習內容形式單一,單向的書本學習或者課堂內容的學習,沒有形成生生之間、師生之間多項主動的交流;還有一部分同學,滿足于把學習的運動處方理論寫在紙上,沒有把所學理論去指導實踐工作,導致學而不用,學與用的脫節。沒有運動處方的理論的支撐與指導,容易讓同學們對于自己的運動參與沒有一個相對客觀的、科學的認識,容易降低自身對運動過程與運動恢復的整體把控,不能使我們的運動更加科學、高效。
好的運動體驗與運動參與,需要與具體運動項目相融合。具體運動項目的參與可以提高大學生運動參與的趣味性,保持良好的社會溝通與交流,以保障大學生長久保持運動鍛煉的習慣。但大學生在鍛煉中,由于運動技能練習與體育知識相對不足,同時運動項目的選擇范圍相對較廣,面對不同項目的參與,不同項目運動的特點、規律。同學們很難總結出不同運動項目的屬性、特點與規律,大大降低了具體運動項目的深度體驗與獲得感。同時每個具體運動項目中還有其本身許多不易控制的因素較多:比如,網球項目一次很好的運動體驗,受個體自身運動水平的影響、對手運動水平的影響、天氣影響、場地影響等都會影響到具體運動的參與,這導致了大學生在運動鍛煉的過程中,良好運動鍛煉的體驗感出現的偶然性,打擊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大學生運動參與的過程中,如果沒有具體項目實踐的指導經驗,并控制該具體項目的影響因素,將影響我們運動的持續參與。將很難實現通過運動處方的運用達到長久運動參與,最終實現終生體育的目的。
氛圍是周圍的氣氛和情調,是指周圍或者歸屬于一特定根源的有特色的高度個體化的氣氛。良好科學的運動環境氛圍將有助于同學們科學運動并不斷思考、討論、探索與實踐。良好的體育運動氛圍需要軟硬件的配合。大學生在實際的體育運動參與中,硬件設備的配置基本能滿足其運動發展的基本需要,但在課后不同類型體育活動、體育鍛煉、體育訓練與體育競賽的活動的開展相對不足,更多是一年一度的校運會,雖然會給大家帶來良好的體育環境與氛圍,并讓大家參與到其中,范圍較廣,但其持續的時間較短,一年也僅有一次,未能形成各自項目的運動傳統與風氣。硬性的運動場地與設施是運動參與的基礎,但是沒有良好的運動氛圍,也容易導致良好基礎環境的荒廢。高校朝氣蓬勃的生機需要同學之間不斷地相互帶動與影響。這種無形的氛圍影響是大學生空余時間能否主動參與或者由被動轉為主動,不斷影響身邊同學的關鍵,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目前體育活動氛圍的缺失,會使持續運動鍛煉之風,隨風消散。
高校運動處方,對于高校大學生運動持續科學的參與意義重大,但運動觀念、運動習慣、主導運動背后,運動參與邏輯的培養,不僅需要不斷潛移默化的影響,還需要通過各種渠道進行鞏固強化。第一,我們需要將大學生運動處方制定、應用與推廣的計劃安排到大學學校體育工作內容,并進行相應內容需達成的目標進行考核,重視學生運動處方知識框架的搭建;第二,教師在體育課程中對高校運動處方教學計劃內容的安排進行實踐。老師定期對運動處方的內容,構成要素,制定處方的價值與意義進行宣講、分享與答疑。針對不同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講解并形成反饋,答疑解惑;第三,學生作為實踐的主體,應該按照老師的要求和個人的具體情況,以不同的形式記錄匯報運動處方應用的效果,并進行公眾號、高校媒體等展開宣傳,通過不斷增加運動處方在高校的曝光率,與良好效果的展示,激勵大學生科學終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培養,潤物細無聲地影響高校大學生運動處方的制定與實踐。
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健康的定義:健康乃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美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所以我們的健康也包括了身體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會適應良好、道德健康。身體的健康是健康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它健康內在表達的基石。大學生應該了解自身的生理與心理狀況,樹立自己是個人健康第一責任人的觀念,形成健康鍛煉的意識,將體育鍛煉安排到自身的發展計劃中,定期參與;其次,合理規劃,科學地安排內容、頻率、強度以及注意事項。在參與中,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循序漸進,注重適宜負荷與適時恢復的原則,保持導向激勵;最后,主動參與到學校的體育氛圍中去,積極參加到班級、學校、城市等組織安排的體育活動與比賽中去,體驗不同體育運動項目的樂趣,培養自身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和對各種體育競賽美的欣賞,以增強體育文化的形成,保持運動參與的長久性。
良好的運動效果,需要我們將運動處方與運動實踐相結合。理論是從實踐中提煉出來的,同時也在客觀的實踐中不斷得到驗證。科學運動處方理論對于我們具體的運動鍛煉實踐具有指導作用,能讓我們抓住其運動鍛煉的本質,提高對運動認識能力,綜合考慮各種運動因素,縱覽全局,精準控制,預見可能出現的問題,在運動過程中更好把握鍛煉的內容、方向與趨勢。運動處方的制定是為了更加全面地把我們的運動相關內容和注意事項融合到我們的運動鍛煉中,以此來促進同學們運動鍛煉。理論來源于實踐,行之有效的運動處方要與不同個體具體的運動感受相結合。主動積極地將所學的理論與我們具體實踐過程的內容相融合,使運動處方的制定能更好的對每個個體相適應,這需要我們加強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向聯系、溝通與交流,最后再根據自己的實踐去不斷調整自己的運動處方,掌握運動處方理論與實踐的精華,從而為我們運動強身健體的目的提供更好的指導。
不同運動項目受主觀因素與客觀因素影響的內容不一,我們應該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具體運動項目的規律與特點,更好地指導我們運動參與的實踐。首先為了能夠持續的參與到具體的運動項目中去,大學生應該根據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身特點的運動項目,比如,分析自身的身高、體重、參與的目的、體能狀況、身體素質等特點;其次分析不同項目所需要的身體素質,讓我們大學生在該項目的參與中更快取得獲得感;最后是大學生具體項目實踐中,不斷增加該運動項目實踐的深度。比如,應該注意協會與組織的尋找,志同道合隊友的甄別,自身運動技能的不斷提升,相互經驗的溝通與交流。組織的加入,有利于讓同學們在相關項目信息的獲取,獲取更多的咨訊,感受到團隊與運動項目的氛圍。通過隊友的甄別讓我們在運動項目的參與道路上可以攜手一路前行,通過自身技能的不斷進步,在感受到運動快樂的同時,提升我們的綜合素質,通過相互的溝通與交流進一步加深同學們具體項目經驗的積累、總結與探索。
高校運動處方的制定,不僅是理論知識內容的構建,還包括具體的運動處方實踐的調整。運動處方的制定是針對個人的身體情況而制定的一種科學的、定量化的、周期性的鍛煉計劃與方案。校園活動定期開展,可以吸引更多的同學們,了解與認識運動處方。明白運動處方的內容、框架、注意事項,運動處方的目的和如何制定運動處方并實施。比如,高校每年的運動會期間,各種運動項目將進行相關比賽的同時,我們將在各個項目舉辦運動處方的分享與運用活動比賽,并在每個項目評選出優秀的運動處方和該項目優秀實踐的心得體會,并給予優秀體育文化傳播獎,并樹立優秀的榜樣,讓校運會和各種體育活動與競賽開展的同時,提升運動處方氛圍的維度,讓運動處方知識不斷得到推廣并與同學們運動地參與的實踐同步進行、相互促進,提升高校大學生的身體素質。
新時代高校運動處方對于大學生無論是運動相關知識的豐富、身體素質、技能的提高,還是運動習慣的培養與體育精神的傳播都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因此,我們應該加強對高校大學生運動處方的推廣與應用,重視多渠道宣傳、實踐與分享。讓運動處方的制定與學生具體運動項目相結合,提升其身體綜合素質,不斷從其運動方式方法控制中受益。期望能為大學們在運動處方中的迷茫指明方向,同時舉一反三,讓大學生掌握運動處方的知識在家庭、社區、社會中不斷地傳播與輻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