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地域文化資源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是落實立德樹人任務的重要助力。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在立德樹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既是傳承地域文化的途徑,也是學生建立文化自信的途徑。因此,在立德樹人背景下,教師在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時,應開發地域文化資源,靈活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發揮地域文化資源的作用,實現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育人價值。
關鍵詞: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域文化資源;開發策略;利用策略
中圖分類號:G4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6-0067-03
中華民族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地域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在體驗現實生活的過程中,大部分小學生早已借助多樣的方式接觸了多種多樣的地域文化資源,建構了一定的認知。在此基礎上,小學生要傳承、弘揚包含地域文化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勇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但是,現階段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情況不盡如人意。地域文化資源是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育人的助力[1]。教師應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有效開展。
一、加強教師開發、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意識與能力
(一)加強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意識
教師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意識直接決定了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質量和利用效果。教師增強地域文化資源開發意識的方式有二。第一,學校領導及相關行政部門邀請專家進校園,組織開發地域文化資源講座。教師要踴躍參與講座,在與專家互動的過程中了解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觀念、價值、途徑等,進一步增強自身意識,為開發地域文化資源做好準備。第二,教師需要樹立終身學習意識,緊跟課程改革發展步伐,利用書籍、報刊、網絡等渠道,學習與地域文化資源相關的內容,了解其內涵、價值、開發方式、利用途徑等,
進一步豐富自身認知,提升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意識。
(二)加強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
現階段,部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的地域文化資源利用能力不強,直接影響了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效果。針對此情況,教師要采用適當的方式,增強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例如,學校需要著力建設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隊伍,定期組織關于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培訓活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教師要踴躍參與培訓活動,獲取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原則、方法、路徑等,汲取經驗,積極開展集體備課、賽課、評課等活動。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自身經驗轉化為實際行動,進一步歸納總結切實可行的原則、方法、路徑等,豐富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經驗,提升地域文化資源的利用能力。
二、建立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評價體系
《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指明了教育評價的激勵、促進作用,倡導以評促教、以評促學,打破傳統的教育評價體系,建立有發展性的教育評價體系[2]。在此指導下,教師要建立適當的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評價體系,發揮
其激勵、促進作用,推動地域文化資源的高效開發與利用。
(一)評價主體多元化
《總體方案》提倡教學評價主體應當具有多元性。具體來說,教師、學生、學校既是開發、利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地域資源的參與者,又是受益者。教師、學生、學校應把握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評價權利,依據課程內容、課程目標、課程實施情況等,采用適當的方式評價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是否合理,指出存在的問題,共同探尋解決對策,對癥下藥,提高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質量。需要注意的是,教
師、學生很容易受主觀因素的影響,導致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和效果及評價結果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觀性。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邀請家長、社會人員體驗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評價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盡可能做到客觀、公正。
(二)評價方式多樣化
教師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應當使用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觀察法、問卷調查法、學生成長檔案記錄袋等。在進行終結性評價時,教師可以使用測試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在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情況下,教師、學生、學校乃至家長、社會成員能夠使用多樣的方式了解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情況,明確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情況,由此進行精準評價。這樣一來,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了解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問題,有針對性地探究原因,進一步豐富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經驗,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機會。
(三)評價結果綜合化
受認知差異的影響,不同評價主體的評價出發點、評價視角不同,由此得到的評價結果也不同。在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效果進行評價時,教師不能只進行結果性評價,還要進行過程性評價。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教師要盡可能綜合各方的評價結果,全
面、客觀地了解學生的活動表現,確定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情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繼而踐行良好的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行為,切實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助推學生在體驗各種活動的過程中學習地域文化,傳承地域文化。
(四)評價指標科學化
《總體方案》重視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這意味著,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評價標準要有科學性。一般來說,學生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效果評價占總評價比重的60%~80%;教師和學校對地域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效果評價占總評價比重的20%~40%。
基于此,教師可以針對學生、教師和學校建立相應的評價指標,見表1、表2。
三、開發、建設地域文化資源庫
從本質上說,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種生活教育,要求學生走出教室、校園,走進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由此習得豐富的生活經驗,更好地體驗現實生活[3]。教師要走進現實生活中,挖掘與之相關的地域文化資源,建構地域文化資源庫,繼而依據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需要,靈活選取、利用地域文化資源,
推動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順利開展。
具體而言,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教師開發、建設的地域文化資源寶庫如下(見表3):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開發地域文化資源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導致地域文化資源庫中的內容不夠完整。為此,教師要與學校、學生、家長乃至社會人員通力合作,依據具體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內容,挖掘相關的地域文化資源,將其納入地域文化資源庫中,進一步豐富地域文化資源種類和內容,為有效開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奠定堅實的基礎。
四、豐富利用地域文化資源的方式
(一)應用情境教學法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有目的地利用多樣的手段、方式建構出具有積極情感色彩的場景,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獲得心理機能發展的教學方法。地域文化資源是創設教學情境的助力[4]。在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過程中,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從地域文化資源庫中選取相關地域文化資源,應用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融入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中,并指導他們積極嘗試探索、發現與創造。
例如,在組織“跟著家人去菜市場”活動中,教師要打破教材內容的限制,創設“跟著家人走進美食街”活動。在活動之前,教師可以從地域文化資源庫中提取各種美食,錄制微課。在開展活動時,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播放微課,將學生帶入真實的場景。面對熟悉的場景,學生會遷移生活認知,認識不同的美食?;诖?,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鼓勵他們搜集指定美食的歷史來源、文化意蘊、制作方法等。在搜集信息的過程中,學生會與小組成員一起閱讀、分析、交流,從不同角度認知美食,拓寬文化視野。之后,教師搭建舞臺,鼓勵各組輪流介紹美食。然后,教師選定一種美食,和學生一起制作、品嘗。
(二)應用體驗式教學法實施綜合實踐活動
體驗式教學法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依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規律,聯系具體的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親身體驗活動,建構認知,發展能力的教學方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強調讓學生在親身實踐的過程中建立直接的感悟,靈活運用知識、思想方法等,做到學用結合[5]。
例如,在組織“走進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活動時,
教師可以將學生帶入和橋蘇南太滆抗日根據地紀念館。學生在紀念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走進不同的場館,了解動人的紅色故事,認識英雄人物,感受他們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質。在學生建立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可以與工作人員合作,鼓勵學生化身為講解員,為他人講述紅色故事,成為地域文化的宣傳者。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在增強意識和能力的基礎上,建構地域文化資源開發、利用評價體系,開發、建設地域文化資源庫,應用情境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等方式方法,推動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順利開展。
參考文獻
楊雪琴.基于地域文化的綜合實踐課程探析:以“固始根親文化”主題實踐活動為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2(10):35-37.
車甜甜.地域文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術開發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資源[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2(2):13-15.
張彥隆.挖掘地域文化資源開展綜合實踐活動的思考[J].智力,2021(6):19-20.
黃波雁.基于STSE的地域文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設計研究:以西關大屋為例[D].廣州:廣州大學,2020.
陳瓊瑜.地域文化在綜合實踐活動中落地生根[J].課程教育研究,2020(9):32.
作者簡介:周婕(1981.5-),女,江蘇宜興人,就職于江蘇省宜興市教師發展中心,高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