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實踐中,教師常??嘤谛W生的識字量有限,無法獨立閱讀長篇故事或整本書,語文素養的培養也格外困難。繪本作為一種趣味性的兒童讀物,在展示精彩紛呈的故事之余,又能以得天獨厚的教育優勢對學生進行閱讀啟蒙,幫助他們鞏固思維、發展想象。文章從繪本故事的“閱讀力”出發,從興趣培養、方法滲透、問題植入、經驗遷移四個方面探討了小學低年級繪本教學應如何開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繪本;整本書閱讀;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6-0046-03
繪本是一種起源于西方的兒童文學形式。比起常規讀物,繪本以特殊的藝術建構手法,為讀者留出更多猜讀與想象的空間,使他們不自覺地進入故事情境。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引入繪本,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他們樂讀、會讀、想讀的習慣,還能借機滲透閱讀方法的指導,使學生逐漸向整本書閱讀的方向靠攏,實現自然過渡。發掘繪本故事中的“閱讀力”,于教育者來說非常有必要。
一、興趣培養:通過繪本故事,引發學生聯想,逐步提升閱讀興趣
繪本要“樂讀”,興趣培養是關鍵。要想真正引領學生持之以恒地讀繪本,并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需要從他們的心理特征出發,合理設計導讀方案,將繪本的魅力體現出來,把它變成學生看世界的一扇窗。在統編教材全面推廣的背景下,教師也可以圍繞語文課程中的人文主題展開閱讀活動,尋找繪本與教材的連接點,將其自然引入語文課堂[1]。
以統編語文一年級(下冊)識字板塊的“快樂讀書吧”為例,這一課的主題是“讀讀童謠和兒歌”,體會其中朗朗上口的韻律和充滿童真的想象。教師可以趁此機會,帶領學生閱讀由經典童謠改編的繪本《一園青菜成了精》。在朗讀的過程中,教師不必逐句復述繪本語言,可以邊讀邊演繹,根據畫面信息為各個角色添加適當的對白和背景音,使情節豐富起來,方便學生體會故事的夸張感。以“隔壁蓮藕急了眼,一封戰書打進園”為例,圖畫中的蓮藕正在扭身投擲戰書,
后面的茄子、苦瓜和白蘿卜正在為它吶喊助威。那么,
教師就可以發出“咻~”的聲音,然后補充說:“蓮藕把戰書發出去了,大家都連聲叫好。”還有“豆芽菜跪倒來報信,紅蘿卜掛帥去出征”,我們可以為它添加一段簡練的對話。比如“豆芽菜慌慌張張地進來,跪倒說:‘不好了,不好了,對面來下戰書了!紅蘿卜拍著胸脯說:‘別慌,我來掛帥出征。”在讀到后面的情節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也加入進來,讓學生一起設想兩軍對壘、蔬菜“打架”的場面,感受各種笑點。最后,師生一起大聲朗誦整首童謠,將故事串聯起來。
《一園青菜成了精》以瓜果蔬菜為原型,講述它們在無人問津的情況下紛紛成精,然后發動戰爭的故事。童謠特有的生活氣息,可以激活學生的聯想思維。教師不妨為大家留一個課后作業:到自家的廚房尋找兩種蔬菜或水果,觀察它們各自的特征,假設它們成了精會用怎樣的方式打架。比如,大蔥可以利用細長的優勢,通過“掃堂腿”,把人絆倒。圓滾滾的土豆則如同炮彈,把對方砸個措手不及……學生在腦海中設計并回味這一場景,既能提升形象思維,又能多方面感知閱讀的樂趣,從而喜歡上繪本故事。
二、方法滲透:以體驗為前提,延伸多種讀法,推動語文素養發展
繪本要“會讀”,掌握方法是前提??紤]到繪本獨特的圖文組合形式,教師可以采用互補式、填充式以及回顧式的讀法[2]。
互補式閱讀以文字為主、圖畫為輔,將圖畫信息看作文字部分的補充,同時讓學生主動發現兩者的交融關系。比如,《猜猜我有多愛你》這部繪本開篇說:
“小栗色兔子該上床睡覺了,可是他緊緊地抓住大栗色兔子的長耳朵不放。”此時觀察同頁的畫面,小兔子正趴在大兔子的背上,扒著對方的長耳朵。圖畫對文字起到了一種詮釋性作用,二者反映的是相同的內容。學生在讀完句子后,可以挖掘畫面細節,在腦海中還原故事景象。
在第九幅開頁,文字部分描述的是“小兔子笑著跳上跳下”,畫面中卻有七幅小圖,都是小兔子以各種姿勢跳來跳去的形象。學生就可以結合畫面提示,適當在文字的基礎上延伸——小兔子居然跳了這么多遍,動作還都不一樣,它可真活潑,精力真旺盛。學生基于對圖文關系的不斷協調,反復體會二者的配合與互補,會對故事的理解逐漸深入。
填充式閱讀,是在繪本文字內容相對較少的情況下,以揣摩、想象、推測等方式,用自己的語言對故事框架進行填充。這一方法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與表達能力,使他們將想到的、看到的都說出來,
為口語交際作鋪墊。
以《我媽媽》這部繪本為例,有一頁內容是:“我媽媽是個手藝特好的大廚師。”師生不妨圍繞這句話嘗試發散思維,然后以“我媽媽是個手藝特好的大廚師,她能 ”的形式表述出來。假如參考畫面給出的信息,就可以說“她能做很多種蛋糕,有猴子一樣的蛋糕,有紅色的愛心蛋糕,還有黃色的檸檬蛋糕……”。學生也可以聯系自身的生活經驗,說一說自己的媽媽會做什么。填充式閱讀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讓他們從繪本的寥寥數語中讀出一個“大世界”,還能對他們的語言運用和思維能力起到促進作用,提高其語文素養。
回顧式閱讀,是在讀完繪本之后,學生帶著對故事的理解開啟第二遍閱讀,回味其中精彩的情節和優美的語言,同時對故事中的線索加以確認。以《沒有耳朵的兔子》為例,在故事的最后,沒有耳朵的兔子順利交到了朋友,結尾說:“只是藏貓貓的時候,耳朵就成了大麻煩了!”搭配了兔子和朋友在木頭下玩藏貓貓的畫面。這時,教師可提示學生回憶前文,讓學生思考“這根木頭是否出現過?”。學生循著這條線索,再次回到原文開始回顧式閱讀,果然發現了木頭。那時,
沒有耳朵的兔子十分孤獨,即便每次藏貓貓都得第一,其他兔子也不愿意跟他玩。這樣通過一前一后對比閱讀,學生能感受到友誼的可貴。
三、問題植入:擅長讀中啟發,帶動學生生疑,提升閱讀理解能力
繪本閱讀要考慮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通過適時的問題植入,啟發學生思維,帶動他們生疑。統編教材將語文課程的各種知識要點有序地體現在各個單元、各個課時中,并要求教育者主動運用和落實這些語文要素。作為語文學習的延伸,繪本閱讀教學正好可以用來作為語文要素拓展訓練的素材[3]。以統編語文二年級(上冊)《小蝌蚪找媽媽》為例,這一課的教學重點在于通過“小蝌蚪長成青蛙”的身體變化過程,對學生進行生態科普。教師可以在課堂引入類似題材的繪本《蚯蚓日記》,鞏固學生的認知,同時借助故事情境的創設,為學生呈現一系列指向性問題,具體如下:
(1)蚯蚓媽媽說:“我們鉆地道的時候,也同時幫忙照顧了地球?!毕胍幌腧球救后w是怎樣“照顧”地球的。如果地球有思想,它會歡迎蚯蚓的存在嗎?
(提示:挖穴松土,改善土壤環境;食用腐殖質,排泄物可以當肥料)
(2)結合你的閱讀經驗,說一說這個故事里蚯蚓們都吃了些什么。
(提示:報紙、菜葉、泥土等)
(3)寫日記的蚯蚓同學說它永遠不用看牙醫,原因是什么?
(提示:蚯蚓吃東西靠吞食還是靠牙齒咀嚼?)
科學童話擅長在虛構的故事層面之上,傳遞真實的科學概念與知識[4]。學生在閱讀《蚯蚓日記》時,應留意蚯蚓同學的每一句話,試著將它們和自然界的真實現象聯系起來,體會其中的科學哲理。比如5月15日的日記中,蚯蚓背靠著一株紅色蘑菇,正在回憶與蜘蛛的爭吵。而現實生活中,蘑菇作為菌類,通常生活在陰暗背光和潮濕的地方,這種環境恰好也是蚯蚓喜愛的,因此,畫面的創作便有了一定合理性。在語文課堂之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還可以通過動手培養。比如,《母雞蘿絲去散步》有兩個涉及物理知識的情節:一個是狐貍在捉母雞蘿絲時,腳踩到了地上的鐵耙,于是被鐵耙的棍子打到了頭;另一個則是蘿絲路過磨坊時,牽引面粉的繩子纏到了其腿上,于是一袋面粉從磨坊頂上掉下來,把狐貍淹沒了。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可以從場景還原的角度出發,讓學生用木棍、紙張、細線等物品做一個小實驗,看鐵耙打頭、面粉掉落是如何實現的,體會狐貍“偷雞不成蝕把米”的狼狽,在動手動腦的過程中加深對繪本的理解。
四、經驗遷移:做好學期過渡,積累閱讀經驗,嘗試挑戰整本書籍
繪本是通向整本書閱讀的橋梁,它的編排形式符合“整本”的概念定義[5]。教師可以將學生讀繪本的過程看作提前蓄力,待到學生積累足夠的閱讀經驗,掌握了成熟的閱讀技巧,便向整部長篇的文學作品發起挑戰。在這之前,教師要先做好語文素養的培養工作,
使學生在“短篇—中篇—長篇”的階梯式訓練中,逐漸采用適合自己的閱讀策略。以《蝌蚪寶寶上學了》《青蛙和蟾蜍:快樂年年》《柳林風聲》三部作品為例,《蝌蚪寶寶上學了》是具有啟蒙性質的低年級繪本讀物,
《青蛙和蟾蜍:快樂年年》系列在短篇基礎上適當擴充了文字比例,由一個個獨立的小故事構成。《柳林風聲》則是完全意義上的童話書。三者都以青蛙為主角,
但語言風格、人物塑造以及故事走向截然不同,可以說,各有千秋。教師可以將它們作為學習材料,設計學期閱讀“三步走”計劃,同時將每階段的閱讀目標寫明,便于學生參考(見表1)。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的繪本閱讀教學應當集中體現育人價值。教師可以從興趣培養、方法滲透、問題啟蒙等方面入手,與語文課程對接,助力小學生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全面提升,讓他們在繪本閱讀中找到樂趣、品味書香。
參考文獻
魯婷.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語文低段繪本閱讀指導策略研究:以繪本《紙馬》為例進行探究[J].讀與寫,2020(21):98.
黃慧珍.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路徑[J].新作文·教研版,2021(4):11.
江海.小學語文低段繪本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探
索[J].新課程研究,2021(13):19-22.
劉夢婷.小學語文經典閱讀與繪本的結合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2021(20):289-290.
郭蓓.關于小學語文經典閱讀與繪本的結合教學分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259.
作者簡介:張嬋(1976.12-),女,浙江溫州人,
任教于浙江省溫州市建設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