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雄人物形象是不可多得的德育資源,有助于在發展學生語文素養的同時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增強學生的社會參與感。在立德樹人背景下,統編初中語文教材設置了不同類型的英雄人物形象,為教師提供了育人助力。教師應當在了解英雄人物形象特點及其育人價值的基礎上,聯系教材內容,應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與英雄人物形象互動,使學生潛移默化地獲得成長。
關鍵詞:初中語文;英雄人物形象;育人價值;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6-0058-03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特點,不僅要求學生正確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而且注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初中生身心發展尚未健全,而語文學科承載著促進初中生健全身心、健康成長的重任。眾所周知,英雄人物形象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詮釋者,崇尚英雄是人類社會普遍遵循的價值理念[1]。在與英雄人物形象互動的過程中,學生會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滋養,從而實現健康成長?;诖?,統編初中語文教材精心安排了智慧型的英雄形象、力量型的英雄形象、領袖型的英雄形象和英雄集體群體。盡管英雄形象類型不同,但他們有共同的特點和育人價值。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使用多樣的策略,引導學生與之互動,
助推學生健康成長。
一、英雄人物形象的特點
不同的英雄身處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人生經歷。盡管他們的身體特征、個性特征不盡相同,但身上有共同的特點,具體如下:
(一)智勇雙全
英雄人物不是與生俱來的。普通人在智慧、勇氣的驅動下可以慢慢地成長為英雄。魯迅憑借滿腔熱血,棄醫從文,以筆為劍,揭開封建主義的“吃人”本質,喚醒國人。楊利偉面對未知的宇宙,勇往直前,憑借專業技能探索宇宙的奧秘。他們憑借自身的勇氣和智慧在各自的領域發光發熱。他們的形象也在歷史的長河中閃爍著耀眼的光輝。
(二)理想堅定
有些人在成長的道路上始終堅守理想,默默付出。他們的無私付出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他人。錢學森堅定保家衛國、服務人民的理想,投身“兩彈一星”
工程,始終堅守在國防科研一線。奧運健兒們堅守為國爭光的理想,在訓練場揮灑汗水,在比賽場上頑強拼搏。堅定的理想讓一個個普通人找到了正確的人生方向,并沿著這一方向奮力前行,逐漸鑄建了牢不可破的精神家園。
(三)勇于擔當
在國破家亡之際,在社會制度僵化之際,在父母白發蒼蒼之際,有一群人勇敢地承擔責任,詮釋責任,
開辟出一條光明的道路。紅軍在國破家亡之際,勇于擔當,為保存革命的火種,毅然決然地踏上長征的征途,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的百姓看到了希望。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無論生在哪個年代,無論長在哪個社會,人們都要勇于擔當,攜手奮進,開辟美好的未來。
總之,英雄人物形象都有智勇雙全、理想堅定、勇于擔當這三大特點[2]。這三大特點正是現代人所需要的。初中生應致敬英雄人物,向英雄人物學習,在提升自身素養的同時,增強社會參與感,主動用實際行動推動社會發展。
二、英雄人物形象的育人價值
從英雄人物形象的特點可以看出,英雄人物形象是重要的德育資源,有獨特的育人價值,具體如下:
(一)有助于發展學生語文素養
英雄人物形象是語文教材內容的重要構成,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思維能力、審美創造能力、文化自信方面有重要的作用。例如,學生通過閱讀英雄人物形象的故事,可以獲取豐富的語言知識,并依據自身的理解,采用多樣的方式向他人“講述”英雄故事,在潛移默化中增強語言運用能力。又如,學生在閱讀英雄人物形象故事時,能夠積極思維,深入探尋其一言一行背后的深刻內涵,感悟英雄人物身上的智慧、勇氣、責任、擔當、理想信念,提高思維水平和審美感知能力。
(二)有助于提升學生道德品質
英雄人物形象的特點決定著其身上具備道德的閃光點[3]。學生在與不同的英雄人物互動的過程中,可以潛移默化地受到良好道德的熏陶,實現自我發展。例如,花木蘭代父從軍的故事流傳千古,是當之無愧的巾幗英雄?!赌咎m詩》按照木蘭從軍前后的行動、表現進行客觀的描寫,栩栩如生地塑造出了一位跨馬從軍、舍生忘死、淡泊名利的女英雄形象。學生通過誦讀《木蘭詩》,可以在了解木蘭從軍的故事的同時,感受她身上美好的品質,提升自身道德品質。
三、借助英雄人物形象開展初中語文教學的策略
要想實現英雄人物形象的育人價值,教師就需要在課堂上應用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與英雄人物互動。實施英雄人物形象教學的策略如下:
(一)整合課內外資源
豐富的課程資源便于教師實施教學,也便于學生獲得深入探究的機會。整合課內外資源是豐富課程資源的重要途徑。整合課內外資源需要教師以課堂教學為主,以課外教學為輔[4]。
例如,《梅嶺三章》是詩人在被敵人圍困時寫下的三首絕命詩。在第一首中,詩人描述了艱難的創業征戰歷程,展現出了至死不渝,與敵人血戰到底的英雄氣概。在第二首中,詩人回顧過往,正視未來,展現出不怕犧牲,將革命進行到底的堅定決心。在第三首中,詩人預言自由之花必將綻放,展現出了積極樂觀、勇于犧牲的革命精神。這三首詩盡管篇幅短小,內容簡單,但充盈著大無畏的英雄精神。然而,三首詩的創作年代與學生生活的時代相距甚遠。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很難“穿越”時空,與詩人對話,不利于感受英雄精神。針對此情況,教師可以聯系課內內容,搜集紅軍長征的圖片、視頻,以及本地革命教育基地的紅軍長征的動人故事,加工為微課,引導學生觀看,使學生經歷艱難的革命征程,品味紅軍身上美好的革命精神,繼而走進《梅嶺三章》中,帶著積極的情感與詩人對話,建立深刻的認知,進一步陶冶情操。
(二)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是學生與文本、主人公、作者互動的助力[5]。豐富的教學方式可以催生多樣的教學活動,驅動學生積極體驗,建構良好認知。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學情境是依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創設的作用于學生的具有一定情感反應的學習環境[6]。在良好的情境中,學生可以產生學習興趣,主動走進課堂,為深入體驗課堂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
例如,在盧溝橋事變爆發后,白求恩醫生率領醫療團隊奔赴中國戰場,冒著槍林彈雨,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搶救傷病員。不幸的是,白求恩醫生在抗日前線淶源摩天嶺搶救傷員時,因手指感染中毒醫治無效去世。毛澤東同志為紀念白求恩書寫《紀念白求恩》這篇悼念文章。文章概述了白求恩醫生及其醫療團隊在中國戰場上救死扶傷的經歷,表達了對白求恩醫生逝世的悼念,高度贊揚了白求恩醫生的國際主義精神和舍己為人的精神。白求恩醫生是當之無愧的英雄,其精神值得學習。為了發揚白求恩醫生的美好精神,上海電影制片廠、八一電影制片廠聯合拍攝《白求恩大夫》這部人物傳記電影,講述了發生在白求恩醫生身上的故事。教師可以選取電影片段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走進艱苦的環境中,了解白求恩醫生的動人事跡,感受白求恩醫生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質,產生進一步了解白求恩醫生的興趣,自覺走進閱讀課堂。
2.群文閱讀,建立認知
群文閱讀是語文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出的一種新型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教師和學生圍繞某一或數個主題,閱讀多篇文本,進行集體建構,發表個人觀點,最終就某一觀點達成共識的教學方式[7]。在進行群文閱讀時,學生可以走進文本深處,透過文字語言感受主人公的美好精神品質、作者的寫作意圖和思想情感,建立深刻的閱讀認知。
例如,在“家國情懷”群文閱讀中,學生要閱讀
《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白楊禮贊》,認識英雄,
感悟英雄身上的美好精神品質。在這些文章中,作者均使用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方法塑造英雄人物,展現其美好精神品質。以《老山界》為例,
“不要掉隊呀!”“不要落后做烏龜呀!”——作者借助語言描寫展現了革命戰士們在艱難的環境中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和昂揚向上的斗志?!熬驮谶@里睡覺……睡一晚準會疼死人。”——作者借助心理描寫刻畫出了艱苦的環境,描繪了革命戰士們不想在路上睡覺但是不得不在路上睡覺的復雜心情,展現出了革命戰士們不畏艱難、奮勇直前的美好品質?;诖耍處熆梢韵纫龑W生誦讀《老山界》,圈點勾畫描寫革命戰士們語言、心理、神態等的語句,讓學生深入分析、感知革命戰士們身上的美好品質。在學生建構一定的認知后,教師可以鼓勵他們自讀《誰是最可愛的人》
《白楊禮贊》,讓學生找尋、分析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等內容,繼續品味革命戰士們的美好品質。在這樣一篇帶多篇的閱讀過程中,學生既可以掌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深入理解文本內容,還可以受到美好精神品質的熏陶,凈化心靈,主動向英雄人物學習[8]。
3.細讀為本,以情感人
細讀文本是一種走進文本深處,深入理解文本的方法。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反復品味細節內容,有利于走進文字語言背后,深刻地體會其內涵及其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自然而然地實現情感交流,建立積極的情感[9]。
例如,在《回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中,作者通過回憶、描述魯迅先生的笑和走路姿勢、與蕭紅夜談、待人吃飯、對待青年人的來信等十四件小事,刻畫了魯迅先生平凡的日常生活,勾勒了一個智慧、勇敢、幽默、爽朗、關愛他人的人物形象,抒發了對魯迅先生的尊敬與懷念之情。通過細讀與魯迅先生有關的一件件小事,學生可以從不同角度認識魯迅先生,感受魯迅身上的美好品質。因此,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
以閱讀文本中的十四件小事為細讀切入點,引導學生反復誦讀,品味魯迅先生的美好品質。在學習這篇文章之前,學生可以通過誦讀《少年閏土》《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認識魯迅先生。但是,通過細讀這篇文章,
學生可能會認識到一個不一樣的魯迅先生。尤其,部分學生可能會遷移已有認知,感悟魯迅先生身上的美好品質,自覺將其作為學習的榜樣,從點點滴滴入手,
不斷約束自我,提升自我發展水平。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英雄人物形象是立德樹人任務落地的助力。初中語文教師應在正確認知英雄人物形象的特點(智勇雙全、堅定理想、勇于擔當)的前提下,深入探尋英雄人物的育人價值(有助于學生發展語文素養,提升道德品質,養成良好習慣),將英雄人物形象作為重要的育人工具。尤其,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教材中的英雄人物形象為依據,挖掘相關的課外資源,并以此為基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進入課堂后,教師可以應用群文閱讀教學法、文本細讀法,引導學生由淺入深地探尋文本內容,從字里行間感受英雄人物身上的美好品質。如此,學生便可以在深刻理解文本內容的同時受到良好的熏陶,提高語文素養發展水平,提升道德品質。在學生獲得良好發展的同時,語文學科的育人效果也會得到提升。
參考文獻
張玉紅.讓英雄情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閃閃發光[J].新智慧,2022(29):92-94.
穆書雯.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革命英雄文本群文閱讀教學策略探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3.
劉瑤瑤.統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英雄形象教學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22.
張野.初中語文的“英雄”主題教學研究[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21.
鐘維.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英雄人物形象選編研
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21.
陳瑩.初中教科書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形象分析[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2.
劉瑤瑤.統編版初中語文教科書中的英雄形象教學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21.
潘婷婷.部編本初中語文教材英雄人物形象教學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0.
向琴.統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的革命文化教育研
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21.
作者簡介:范明華(1973.1-),男,福建惠安人,
任教于福建省惠安東山中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