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整本書閱讀納入課程內容,并作為拓展型學習任務群貫穿整個小學語文學習階段。教師需要分析課程標準、明確閱讀要求,營造閱讀氛圍、推進閱讀活動,通過任務驅動、掌握閱讀策略,統籌評價內容、設計評價工具,從而構建素養導向的“教—學—評”互動一體的整本書閱讀生態。
關鍵詞: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新課標;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27?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7-1737(2023)36-0055-03
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與實施是語文課程改革的一個趨勢,有效的整本書閱讀能夠很好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在“教學提示”部分明確指出:教師要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并給學生提供自主閱讀的空間,使他們積累豐富的整本書閱讀經驗。筆者結合對《課程標準》的解讀,并立足自身的教學實踐,談一談對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一、分析課程標準,明確閱讀要求
《課程標準》提到教師應統籌安排課內與課外、個人與集體的閱讀活動,宜集中使用每學期整本書閱讀課時,兼顧教師指導和學生自主閱讀,保證學生在課堂上有時間閱讀整本書[1]。在確定共讀書籍時,教師要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選擇的書目不應太簡單、太難或太抽象。小學低年級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教師可以選擇有童趣的圖畫書引導學生閱讀;中年級學生處于思維發展的“轉折階段”,教師可以選擇圖畫和文字內容相結合的書籍;而高年級學生的思維發展水平有了明顯提高,教師可選擇以文字為主且內容有深度的經典書籍,這樣更能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必須提出的是,《課程標準》把整本書閱讀作為專門的學習任務群安排,并對教學方式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要求教師注重課內的引導,教給學生自主閱讀的方法,給學生設計難度適當的閱讀任務,讓他們在任務的驅動下對整本書進行自主探究,提高閱讀活動的科學性。
以下通過列表呈現整本書閱讀的學段內容(見
表1):
二、營造閱讀氛圍,推進閱讀活動
為了營造有書香氣息的校園環境,學校可以利用教室外墻、走廊、樓梯等空間,張掛“您閱讀了嗎?”
“讀書使人收獲,閱讀使人進步”“讀書是最美麗的姿態”等標語,用良好的環境影響人、陶冶人。班級也可以布置精美的班級閱讀角。為了讓閱讀更深入、更有效,教師要堅持做到管理有序、活動有序。
1.管理有序
為保證班級漂流讀書活動有序、有效地進行,每個學期,教師都要選擇符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點的書。
(1)選書有序。例如,教師為一年級上學期的學生選了四本書作為全班共讀書目:《饞小豬的靈敏鼻子》《摩托車手藍狼》《愛心魔法師》《披著被單的國王》,幫助學生做好各種學習、人際交往、情緒管理方面的準備。到一年級下學期,隨著學生識字量的增加,
教師選擇了不同作者、不同國家的四本書:《漢字的故事》《月亮先生的蝴蝶飛船》《兔子國》《大林和小林》。
(2)借閱有序。為保證各本漂流的圖書(即學生自己看過閑置在家放在班上漂流的書)能每周定期漂流,堅持每周交換一次書,選出負責任的管理員,每組一位。他們的任務是:登書造冊,蓋漂流章,填好漂流卡,管理書籍,每周分配、協調書籍,監督書籍閱讀量等。為了鼓勵管理員,教師可以在每個月舉辦評選活動,由師生共同評選出認真、負責的管理員,賦予他“最認真的管理者”稱號。
2.活動有序
圖書漂流活動提倡讀書形式多樣化,個讀和共讀相結合。共讀有多種形式,如生生共讀一本書、師生共讀、親子共讀等,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個讀可以采用推薦一本好書、講故事、課前交流讀書筆記等形式,反饋讀書成果,逐漸形成良好的書香班級
氛圍。
(1)學生做好“三個一”,即每天讀書一小時以上,每周登記一份讀書筆記,每周背一些好詞佳句。
(2)教師做好“三個一”,具體如下:
一是上好一節讀書課。為了調動學生閱讀興趣,各班級于特定時間扎扎實實上好一節整本書閱讀課。教師需要設計完整的讀書課預案,使學生形成探究的良好品質。
二是搭好一個展示平臺。教師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一個展示的平臺,如讀書筆記交流會、精彩片段分享、故事會、美文誦讀比賽。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組建班級讀書微信群,讓學生及時交流讀書體會,上傳一些讀書照片,共享讀書之樂。
三是用好一張張小獎狀。為了提高學生對整本書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通過頒發小獎狀的方式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閱讀行為進行積極評價。每當學生完成一個階段的閱讀任務之后,教師就可以在班級中評選出3~5名優秀的“朗讀之星”“閱讀之星”“讀書小狀元”“故事大王”等,并為他們頒發獎狀,把學生獲得獎狀的照片張貼在班級閱讀角,這樣可以起到激發學生閱讀熱情的作用。
三、通過任務驅動,掌握閱讀策略
整本書閱讀所需要的時間較長,對學生持續閱讀的要求較高。教師通過任務驅動,以學習單等方式設置任務,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實現有目的的閱讀。另外,教師要引導學生掌握相關的閱讀策略,尤其是學生在教材中學過的閱讀策略,讓學生能持續閱讀,在閱讀后充分理解,準確表達[2]。
例如,在引導六年級學生對《城南舊事》這本書進行閱讀時,教師針對學情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了難度適當的閱讀任務,具體如下:
任務1:對《城南舊事》這本書中的人物形象進行分析和探究。
任務2:對《城南舊事》這本書中關于北京民俗風情的內容進行分析和歸納。
任務3:對《城南舊事》這本書和《呼蘭河傳》展開對比閱讀,分析其中的異同。
在任務的驅動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使他們以小組為單位,共同探究,完成任務。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講解閱讀整本書的策略,具體策略如下:
策略1:預測策略
(1)從《城南舊事》這本書籍的名稱中,你可以發現什么信息?你能根據書籍名稱預測一下這本書是關于什么的嗎?(2)當你讀到“父親打我”這里時,你覺得接下來還會發生些什么故事?請你結合剛才讀的內容預測。
策略2:提問策略
(1)《城南舊事》這本書主要的故事情節內容是什么?(2)書中的父親是一個怎樣的形象?(3)當時老北京的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
這樣一來,學生便可以運用以上策略對《城南舊事》這本書展開有效閱讀,通過整本書閱讀提高閱讀
能力。
四、統籌評價內容,設計評價工具
(一)統籌安排評價內容
整本書閱讀評價內容的統籌涉及兩個方面,一個是讀的全過程;另一個是各個學段的水準進階。全過程包含四個環節,如表2所示[3]:
表2中是可觀察、可測量的外顯行為,隱含學生的閱讀態度與習慣。教師借助顯性因素可以推斷出學習習慣、學習態度等隱性因素的情況。
(二)精心設計評價工具
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評價過程,精心設計評價工具。學習任務單是常用的評價工具。為了使學生達到學習目標,教師一般需設計好幾個學習任務,用任務驅動目標的實現。以《湯姆·索亞歷險記》為例,
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設計如表3。
表3中的學習目標、學習任務的設定是《課程標準》第三學段學習目標的具體體現,能夠體現學生達成學習目標的過程,符合閱讀的基本規律。
學習單的制訂在學習初期可以由教師提供。隨著整本書閱讀的推進,學生的閱讀能力逐漸提升。這時,
學習單可以由教師和學生一起制訂,以激勵學生認識和掌握學習目標與學習任務之間的關系,了解整本書閱讀的一般程序,養成整本書閱讀的好習慣。
《課程標準》在“過程性評價原則”中指出:過程性評價應發揮多元評價主體的積極作用……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教師可結合具體書本內容和主題特點、閱讀目標等,引導學生設計和運用閱讀反思單[4]。以二年級(上冊)《一只想飛的貓》為例,
教師可以設計如下閱讀反思單(見表4):
教師可以根據具體閱讀目標、學生年齡特點精心設計反思單,還可師生共同設計,突出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促使學生在評價中不斷發展、成長[5]。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要想讓整本書閱讀走向深處,教師就應科學指導學生掌握整本書閱讀的方法,引導學生對書籍展開閱讀,在教學中通過設問、提示等多種方式引發學生對書籍的思考,鼓勵他們表達自己對整本書內容的看法,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構建素養為導向的“教—學—評”一體的整本書閱讀體系。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王小毅.整本書分類閱讀教學研究[M].重慶:重慶出版社.2018.
吳欣歆.系統思考,整體設計“整本書閱讀”過程性評價建議[J].福建教育,2023(3):27.
黃國才.“評價建議”解讀:伴隨教學過程開展評
價[J].小學教學.2023(2):9-10.
柯月紅.小學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探微[J].學周刊,
2023(34):130-132.
作者簡介:邱愛琴(1978.10-),女,福建南平人,
任教于南平市建陽區實驗小學,一級教師,本科學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