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鵬
(湘中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學院,湖南 邵陽 422099)
武生通常指戲曲中擅長武藝的角色,分為兩大類,一種叫長靠武生,一種叫短打武生。長靠武生都穿靠戴盔,著厚底靴子,一般都用長柄武器。對這類武生的一般要求是身正條順,擁有大將氣度,工架要優美、穩重、端莊。短打武生著短裝,穿薄底靴,短兵器和長兵器都有,短打武生要身手矯健敏捷,內行的說法是要漂、率、脆,看起來干凈利索,打起來漂亮,不拖泥帶水,表演上重矯捷、靈活。武生角色對演員的表演能力和表演技巧有一定要求。《戰馬超》中馬超和張飛的打斗分別使用了長靠武生和短打武生兩種人物形象。在白天使用的是長靠服飾,而夜里則使用的是短裝,通過不同的服飾著裝顯示日夜的交替。這對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了正面且積極的作用,充分展現了武生的精神風貌,提升了戲曲中武生的藝術價值。
我國傳統京劇武生角色分為長靠、短打兩類。《戰馬超》屬于長靠和短打相結合的一場戲。《戰馬超》取自《三國演義》中馬超來到葭萌關以激將法喊張飛上前對戰。馬超攻打曹操失敗,投靠張魯。張魯讓馬超進攻葭萌關以牽制劉備,將劉璋救出。而諸葛亮利用激將法,讓張飛迎戰馬超。二人在葭萌關前力戰,大戰一日一夜,不分勝負。劉備愛惜人才,認為此二人再戰必有一傷,親自下關,力勸張飛與馬超,終使二人停下對戰。在《戰馬超》中,馬超無疑是一個重要角色,他驍勇善戰、不懼一切,是劉備眼中的勇者,所以,他的性格特點與角色塑造方法非常值得研究。這場戲主要突出了馬超與張飛的對打,通過表現二人的精彩打斗,表現武生的精神面貌。
《戰馬超》當中的馬超是京劇中的“武生”,而張飛是“凈角”。馬超是一個驍勇善戰的角色,但他身上也帶有一定的悲劇色彩。他曾是三國時期的一員大將,出身于將相之門,是漢代伏波將軍馬援的后代,家世顯赫。曹操以其弟弟和父親謀反為由,殺了他們家族三百多口人,馬超為殺曹操,聯合韓遂起兵,但最終不敵,敗下陣來。而后因葭萌關之戰,馬超投入劉備旗下,但終究不得劉備信任,郁郁而終。在京劇中,長靠武生通常要有大將風范,而馬超恰恰符合長靠武生的扮相。馬超面對張飛毫不畏懼,二者各為其主,激烈對戰。馬超擁有不俗的槍法,在葭萌關殺得張飛“丟盔卸甲”,可見其武藝高強。因其身上背負的血海深仇,使其命運蒙上了一層悲劇色彩。
在京劇中,馬超是長靠武生。在裝扮上有大將風范,裝扮能夠激發人物的內心情感,引發觀眾的思考,塑造人物形象。京劇《戰馬超》中,馬超的黑色吊粗眉向上,眼神凌厲,臉上并沒有過多色彩,眉中印紅。身著藍色裝扮,戴靠領,飾以繡滿甲片的圖案紋樣,以魚鱗形為主,甲的中部飾以團壽字,在甲紋四周飾以雙層裝飾花紋,“小邊”“大邊”分別為草龍、江牙連續圖案,而其靠肚紋樣則是雙龍戲珠。身后為4 個靠旗,靠旗呈龍和祥云花紋,顯示其已經處于全副武裝狀態,已處于臨戰階段。扎白靠是京劇當中的次要大將角色,由此可見,馬超在京劇中屬于次要武將。而其使用的武器則是白色刺槍,在馬超大戰張飛之前亮花槍時,他的眼神堅定又剛毅,絲毫不畏懼張飛。由此可見,這是一個堅毅勇敢、桀驁不馴的角色。“打”是《戰馬超》的主線,馬超與張飛的對“打”塑造了馬超的人物形象,同時,在馬超與張飛打斗的過程中,其性格特點得到凸顯,這也是這一劇目的經典之處。京劇《戰馬超》中的葭萌關打斗是其高潮之處,這一幕是馬超與張飛來到葭萌關下,張飛出門迎戰馬超的過程。在這一幕中,兩個大將展開大戰,展示自己的英勇神武。馬超先行登場,提槍而入,身披白袍,唱出“催馬來在城下邊,三軍與爺齊吶喊,單叫張飛來下關。”馬超眼睛怒瞪,隨后挑起花槍,刺入張飛所在的位置,“兒貪生”一出,激怒了張飛,張飛遂下城樓。在這里,馬超通過激將法讓張飛下城樓與之對戰。二人手拿花槍,相互挑刺,馬超雙手拿槍,與張飛回旋對峙,隨后快速刺入。二人身形快速飛過,雙槍相互刺入對方,腳步復雜而又不顯凌亂,雙槍交擂,全然不知誰占上風。通過這樣的打斗設置,讓馬超的大將風范盡顯,說明其與張飛實力不分伯仲。在張飛全力進攻時,馬超并未躲避,而是提槍向前,而后一個回旋身躲開了張飛的攻擊。與張飛對峙時,馬超以槍力壓張飛,使其無法動彈。二人通過眼睛與耳朵判斷對方的位置,馬超瞪大雙眼,聚精會神,判斷張飛的位置與出手招式,雙手雙腳不停變化,對張飛的招式有所預防,在二人對話時,也謹防張飛的突襲。在這場打斗中,二人一來一往,皆無法壓制對方,難分勝負,于是,又增加了夜戰場景。通過夜戰顯示馬超的勇猛善戰,突出其英勇無比,身懷絕學的大將風范,間接地塑造了馬超的人物形象。在夜戰張飛這場戲中,城樓增加了四盞燈籠,雙方軍營的短打武生提刀上陣,展開搏斗,將場面塑造得壯觀且宏大。而后,馬超與張飛分別換上短打武生的裝扮,高束發辮,咬緊長辮,繼續纏斗。馬超以幾個大跳躲避張飛攻擊,隨后張飛挑槍,將馬超的武器挑至地下,但馬超絲毫不懼,以靈巧的身體躲避張飛的多次刺槍,呈現出有效防衛的姿態。而后,馬超抓住張飛的刺槍,一腳將其踢飛,隨后二人赤拳搏斗。休整過后,二人再次咬緊長辮,纏斗在一起。馬超一個大跳從張飛身上沖過,再以滾動的姿態落地,盡顯其高超武藝。隨著鼓點結束,二人仍舊難分勝負。這一場夜戰從側面展現了馬超的武藝,二者在搏斗期間難分勝負,但馬超卻未放棄,一定要將張飛打敗,表現了不輕言放棄的性格,通過打斗,也顯示出馬超智勇雙全,而非只會武斗的庸才。
在京劇中,人物念白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因素。觀眾可以通過念白明白故事發生的原因和結果,同時,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念白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戰馬超》的念白主要出現在馬超與張飛打斗的前后。馬超一上場便唱出:“葭萌關前把兵提,大將臨陣血染衣,將身且坐寶帳里,且聽探馬報端的”,這奠定了馬超人物性格的底色——他不是貪生怕死之人。而后,楊伯騎馬私自出營想要打敗魏延,馬超聽后往桌子上一拍,“行軍自有一定理,無令竟敢去對敵,號令一聲首級取”,這樣的話一說出,觀眾便知道,在馬超心中軍令如山,是萬萬不能違抗的。而后,經過其弟勸阻,他將楊伯放回。馬岱告訴馬超,張飛叫其前去迎戰,馬超聽后:“久聞此人名冠三軍,今日定要會他一會”,這句念白透露出,馬超知道張飛的身份,也明白張飛是個驍勇善戰之人,但他并沒有畏懼,而是迎頭上前,“定要會他一會。”這樣的念白將馬超為何要與張飛在葭萌關對戰的原因闡述清楚,使觀眾明白前因后果。
來到葭萌關后,馬超道:“眾將官,爾等高聲吶喊,單叫張飛出馬”。這一句念白一出,馬超的形象立刻高大起來,他單槍匹馬深入敵營樓下,高聲喧喊,讓張飛出門迎戰。通過此處念白可以看出,馬超對其自身的武功頗有自信,能夠輕松迎戰張飛。而后,張飛與劉備上場,馬超的唱詞為:“催馬來在城下邊,三軍與爺齊吶喊,單叫張飛來下關”,馬超提槍向關上張飛刺去,進而挑釁,馬超唱道:“張飛小兒聽我言,若是英雄來交戰,兒貪生怕死,你就莫要出關。”馬超本意是想與張飛單挑,從他的唱詞可以聽出,他對張飛足夠了解,他明白張飛是一個容易被激怒的人,所以采取了激將法,將張飛從城樓中引了下來。從這點可以看出,馬超是個足智多謀的人,而非一個只會打打殺殺的莽夫。而后,經歷了一番打斗,馬超與張飛難分勝負,這時,劉備秉著愛惜人才之心,下城樓對二人進行勸和。劉備對馬超說:“馬將軍,你二人戰了一日一夜,身體有些勞乏,快回去歇息吧。”馬超這時將頭一扭,手一挎,“哼”的一聲將劉備晾在一旁,這時,馬超對這場大戰感到意猶未盡,他今日前來,勢必要與張飛分出勝負,這體現了他的決心和毅力。而劉備前來勸和,必然與他的目的相違背。接著,劉備說道:“備這廂賠禮了,真乃虎將也。”馬超聽后,表情稍有遲疑,但未有松懈,仍然以后背對著劉備,直至劉備退下。從馬超的唱詞及其與張飛的對白可以看出,馬超并不是一個莽夫,而是有勇有謀之人,他能做到知己知彼,又能使用激將法逼迫張飛下關,并且,劉備對馬超的評價也從側面印證了馬超的驍勇善戰,他與張飛大戰一日一夜,卻絲毫沒有松懈。
在京劇當中,情境的布置和人物形象的設計都對人物塑造起著積極作用。在表演過程中,情境氛圍要恰到好處,不能喧賓奪主。在《戰馬超》中,馬超上場后其身前有一方形小桌,身后樹立軍旗,馬超人在正中,顯示出其威武氣勢。隨后,其身后的小兵列隊上前,身居馬超左右兩側,馬超伸手甩袖,唱出自己的唱詞,盡顯霸道大氣之態。在得知楊伯私自出營后,馬超伸手拍桌,大聲呵斥,展現其對楊伯違反軍紀的憤怒,而這時,馬超頭頂上的燈光要強于其他人物的燈光,這樣的燈光設計再次突出了馬超的主角地位,同時,也將其怒火中燒的狀態表達了出來。幕布一拉,葭萌關出現在舞臺之上,張飛站立高處,馬超在下狂喊,引得張飛下關迎戰。馬超與張飛的這場打戲是《戰馬超》中最經典的一幕,二人來回切磋,招式翩翩。音樂也隨著二人的打斗越來越激烈,營造出強烈的氛圍感。馬超的動作又快又利落,這樣的動作將人物性格塑造得無比鮮明,讓觀眾一眼就能看出馬超是一位大將,他身手矯健、躲避迅速。這樣的音樂和人物動作將舞臺情境推向了高潮,同時,燈光也在其身上不停變換,忽暗忽明,將二人激烈的打斗場景和氛圍展現得淋漓盡致。京劇當中的舞臺布置和環境布置是通過燈光、舞美、演員等展現的。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舞臺上的燈光、背景技術也在不斷發展。通過技術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成為近幾年常用的手段。在《戰馬超》中,燈光的不停變化把情境氛圍營造得恰到好處。馬超與張飛對戰到夜晚之時,舞臺上有士兵提著燈籠,燈光也變得有些黯淡,這樣能夠營造夜晚的氛圍感,凸顯夜晚的環境,又不會因為夜晚的到來而使緊張的氣氛有所松懈,同時,也能讓演員時刻保持緊張的狀態,更好地融入角色當中。讓表演者從動作、形象、心理等多個方面進入表演狀態。這樣的情境設定也能讓觀眾在特定的場景中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理解當下的情節與演員的表演,深化對京劇作品的理解。所以,情境氛圍能夠從身體和心理兩個方面對作品進行完善,也能讓人物更加深刻地融入到角色當中,從而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
綜上所述,《戰馬超》中的馬超角色深入人心,他以驍勇善戰、有勇有謀為性格特點,被觀眾熟知,通過對馬超人物形象的分析可以看出,“武生”角色大多屬于正面形象,并多以大將為主要人物進行刻畫,他們英勇無比,擁有精湛的武術技巧。“武生”大多注重人物的武打和架勢,表演過程能夠展現人物大氣和莊重的特點,所以,京劇在表現馬超的人物形象時選用了這一角色。京劇《戰馬超》是表現馬超大戰張飛的戲,在這出戲中,武生角色“馬超”十分引人注目。馬超這個角色表現的是具有大將風范的人物形象,他機智勇敢,面對劉備的夸獎,他也未有驕傲姿態。演員通過服飾裝扮、造型特點和表演方式等為我們展現了一個大將軍的形象,馬超人物性格鮮明,具有鮮明的藝術特點,同時,武生身上所具有的特性與馬超人物身上的性格相結合,造就了一個活靈活現的馬超,其人物形象刻畫技巧值得我們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