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小濤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第二學段第九章“武術”單元。
二、指導思想
參照《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教師需關注學生運動技能掌握,帶動學生綜合發展。小學中年級學生的體育認知、運動技能與身心發育水平已達到了一定的程度,開展武術操練學習,可以讓學生對武術的動作技能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帶動學生身體素質同步提升。通過武術練習,學生的柔韌性、耐力、上下肢配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有利于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教學目標
第一,體育認知層面。通過武術教學引導學生有效了解武術文化,了解武術的15個基本動作,并準確說出至少3個武術動作的名稱。
第二,運動技能層面。武術單元教學在運動技能層面要求較高,涵蓋了學生必須掌握的各類基本動作,如步法的馬步、弓步、仆步、獨立步、歇步,手型的拳掌、鉤爪,還有腿型的壓腿、踢腿、高抬腿等,這些都是武術涉及的一些基本技能。
第三,身體健康層面。武術單元教學在身體健康層面著眼于學生靈敏性、協調性、柔韌性的提升,并重點通過武術的連貫招式技法,增強學生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的綜合功能。通過武術練習,學生可以強身健體,并學會有效的身體控制,提高下肢彈跳力,鍛煉上下肢的協調能力,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此外,武術單元教學還要提升學生社會適應能力,鼓勵學生與同伴有效相處,加強團隊協作,增強學生集體榮譽感,促進良好學風、校風的形成,提升學生社會適應力。
四、教材分析
武術是三至四年級學段教學的重點項目,教材內容以操練性實踐為主,是對傳統武術動作的改編,融入了傳統武術動作的手法和步型,還結合了三、四年級學生的特點,簡化了一些動作要求,所以更加適宜學生學習和掌握。
武術部分涵蓋內容面廣,包含了武術基本功、武術基本動作、武術組合動作,對于每一個動作的方法、要點、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教學提示、易犯錯誤與糾正方法都給出了系統提示。總體而言,教材所選擇的這些武術動作總體比較簡單,三、四年級的小學生能夠有效完成。
五、學情分析
學情分析也是教學設計的重要部分,對于三到四年級的小學生而言,他們活潑好動,喜歡快速刺激的田徑類項目。因此,在這一階段引入武術學習,教師需充分把握學情,設計多種特色教學活動。
六、教學流程
結合教學準備工作的安排,這一單元需分三課時來逐步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
武術課教學的第一課時主要集中于對武術知識的講解分析,讓學生對武術建立學習興趣。教學準備活動是韻律操熱身訓練,讓學生身體各個關節得到充分鍛煉,增強學生的節奏意識,為下一步武術的配樂練習奠定基礎。
課程教學的主體集中于對武術知識的講解,教師提前準備好課件,通過網絡搜索相關視頻,通過圖文融合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中華武術源遠流長的歷史,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課堂上教師著重通過多媒體對武術課程中涵蓋的15個動作進行動態展開,并同步進行現場示范,讓學生對照模仿。尤其對弓步摟手、砍掌、弓步穿手推掌、馬步下壓等動作,教師要走進學生中間進行規范性指導,將武術的手型、手法、步型有效結合,讓學生學會在弓步、馬步之間切換,加強上下肢的協調配合。
每一個技術動作的講解都要做到足夠細致。以穿掌為例,教師可以結合圖片(如圖1)為學生進行動作要領分析,并同步進行身形示范,促進學生理解動作方法和運動軌跡。從預備式開始,教師就可指導學生做到頭、肩、腰、雙臂放松,雙腳呈開步站立,然后雙手呈雙開掌。右手成掌自左向右、向上,經過頭部向右畫大弧劈掌,左手變拳,收于左腰間。上體右轉45度,右手收腰間。左手向下、向后、向上,經頭部向右下蓋按。屈腕橫掌于右肩內側,掌心斜向前下;右手自腰間向左手背穿出,掌心朝上,提左膝上體左轉45度,目視右手。
為了方便學生有效記憶動作方法,教師可以將動作要點提煉為一些簡單的口訣,如“一劈、二按、三穿”,讓學生默念口訣,增強身體節奏感,上體隨之轉動。左手內壓,右手上穿,節奏協調,同時做到眼隨手走。
這部分的教學難點在于動作節奏,學生需在充分掌握穿掌動作順序的前提下,明確左右手掌運動的路線。針對很多學生可能出現的動作不協調、撐掌無力度等問題,教師需讓學生反復練習,通過慢動作和分解動作的練習,讓學生學會眼神、動作及力度高效配合,展示武術自由風格。在分解練習中,可讓學生兩兩相對,通過兩拍、三拍完成慢動作,體會左右手之間的協調節奏。通過互幫互練、互相觀察,配合動作糾正,為學生下一步武術組合動作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這一節課不做技術性考核,主要讓學生對武術進行了解,增強學生靈敏協調的素質。整個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反復講解和展示,并同步對學生動作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身體柔韌度,讓學生學會重心的控制與移動,并著重引導學生加強腿部力量訓練,學會上下肢協調。
◎第二課時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
第二課時是武術教學的重點課時,需要分三個階段有效推進。
第一階段就是準備活動,采用傳統的隊列練習方式,讓學生用5分鐘左右的時間完成熱身操,充分調動身心,進一步熟悉隊列。
第二階段為重點部分,主要進行武術基本功練習,實際用時25分鐘左右。教師在大屏幕上投放武術動作連貫訓練的相應視頻,讓學生對照視頻,對武術的正踢腿、側踢腿、里合腿、外擺腿等動作進行針對性練習,并注重氣息的控制和手勢的配合,爭取在練習過程中做到行云流水,充分感受武術的魅力。這節課涉及的動作更加復雜,對學生的要求也很高,在整個武術學習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做到專注而集中。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有效了解學生的個體差異,著重進行隊伍的調整,對學生群體進行表揚激勵。教師通過多種練習方式,讓學生全面了解武術動作,引導學生在武術學習中充分運用感知、模仿、體驗等各類不同形式進行技能練習。對學生頸部動作、肩部動作、腰部動作、手腕動作、膝關節動作、踝關節動作的幅度、方向、角度大小及動作速度的快慢等,教師都要進行針對性指導。為了讓學生理解整套武術動作,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面對面站立,進行相互對照練習,通過示范、引導和糾正,助力學生掌握武術動作技術要領。學生分兩排站立,按照教師的口令,輪換進行技術練習,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口頭表揚,從而讓學生腰腹力量、下肢力量及身體柔韌性得到有效鍛煉。
在課堂上,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融入游戲教學,將學生分成4組。每組派出5個代表到臺前進行武術動作展示,其他小組的同學進行點評,看哪個小組做的動作更規范。男生和女生也可以分開來依次評比,通過教師輪流展示、有效指導,增強學生團結協作意識,進一步提高武術動作訓練的頻率,讓學生對力量控制、動作技巧、動作幅度多個方面加以有效理解。
在最后課程結束部分,還要對本節課所學內容進行綜合練習,進一步指導學生做拉伸放松訓練,最后引導學生收納器材,養成良好的上課習慣。另外,對學生武術練習中可能出現感覺比較酸痛的部分,教師可指導學生通過摩擦、揉搓、放松來有效緩解,防止學生第二天起來肢體過度酸痛,影響握筆和學習。
◎第三課時教學流程設計與分析
武術第三節的教學是在學生掌握武術基本功的前提下,增強學生綜合素質。通過這一節課,要讓學生學會互學互評、團結協作,并同步提高學生武德修養。所以這節課可以通過比賽方式讓學生進行“對對碰”練習,還可以引入隨機選人的方式,讓學生兩兩對抗,進行競技練習,教師開展巡回指導。
首先,在課程初始階段,讓學生進一步對武術操15個動作進行練習,并最少說出3個武術動作的名稱。教師可以引入“三國征兵”的游戲,讓學生進行充分的熱身活動,通過散點站立、自由拉伸、肩部腰部動作訓練,為課程學習做好充分準備。在課程推進中,教師先為學生講解游戲規則,再讓學生兩兩對抗進行基本動作練習,嘗試說出武術動作的名稱。教師進一步帶領學生復習上兩節課的動作,讓學生身體進一步活動開。
其次,通過散點練習,讓學生掌握武術套路,綜合對里合腿、外擺腿、弓步摟手砍掌、弓步穿手推掌、虛步栽拳、馬步推掌、馬步下壓、收勢等一套動作進行練習。讓學生學會維持身體正常姿勢,增強腿部力量、胯部力量、腰腹力量,提高韌帶柔韌性,在分散練習中促進學生有效交流,學會重心控制,提高學生對整套武術動作的連貫性認知。同時,教師可以引入金字塔教學法,讓學生分組競技,激發學生武術學習動力,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程中。尤其是對一些綜合表現不突出的學生,教師要引導他們積極面對其他同學的挑戰,通過反復練習,為學生掌握動作提供多種機會,教師通過動作提示、動作指導、錯誤糾正多種方法,有效規范學生學習過程。以優質課堂管理減少學生分心行為,推進武術教學目標高質量達成。
最后,教師對學生綜合表現提出表揚,肯定學生訓練成果,引導學生進一步強化練習。課堂尾聲階段,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太極放松操進行最后的放松,讓學生進一步體會預備、起勢、野馬分鬃、白鶴亮翅、收勢等動作。教師要引導學生通過輕松的心態參與武術動作練習,對武術行云流水的動作路徑進行揣摩和嘗試,讓學生更好地控制呼吸,進而達到強身健體的目標。
至此,武術教學的三個課時基本結束。但是對武術操教學而言,三個課時才剛剛起步,通過三個課時的反復訓練,學生能夠有效了解武術動作,基本熟悉武術的套路。在后續教學中教師還要引導學生開展持續性練習,鍛煉學生上下肢的力量,讓學生學會在武術中協調發力,鍛煉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使其體驗成功的喜悅,循序提升武術教學綜合效果。
七、教學反思
武術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典范性內容,也是促進五育并進、實現融合育人的絕佳素材。在小學體育武術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跳出單純的技能分析,可以結合音樂、圖片、視頻等鮮活手段,貼合學生的一般性特征,加強針對性引導。通過體育教學的具體實踐,教師還需要重復揣摩學情,循序促進學生運動意識的形成。結合學生在武術訓練中遇到的一些難點動作,要加強慢動作解析,讓學生在體育認知、體能基礎、綜合能力各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這一階段武術訓練的過程中,學生可能會出現酸痛、上下肢用力不協調等問題,教師要循序指導,讓學生掌握武術動作的套路,引導學生學會結合具體情況進行技能動作的組合,真正讓學生有效掌握里合腿、外擺腿、手臂動作,增強學生的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意識。
(作者單位:天水市天水郡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