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艷飛
(中共沁陽市委黨校,焦作 454550)
地方黨史是黨史學習教育的關鍵內容之一,在黨校黨史學習教育中融入地方黨史知識內容,可以推動黨校培訓教育效果的提升,拓展黨史學習教育的途徑,堅定學員的理想信念,促進新時代理論政策的貫徹執行。在具體的教育教學中,需要完善課程體系,選擇合適的紅色教育基地,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實現教學方法的創新,推動教育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在黨校黨史學習教育教學中融入地方黨史,可以對黨史學習教育的培訓方式進行創新性拓展,可以有效提升黨史學習教育的培訓效果。同時,地方黨史文化知識的融入提升了黨校黨史學習教育內容的豐富性和延伸性,可以讓培訓學員對地方黨史知識更加了解,增進認知,培養其良好的文化知識素養,調動學員對黨史學習教育的主動性與積極性[1]。同時,需要對當地的革命遺址、紀念館等進行良好的梳理,并將其作為現場教學基地,以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鼓勵學員開展體驗式學習活動。同時,還可以對地方黨史資源進行激活,讓學員通過更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展開學習,促進黨史學習教育效率的提升。此外,還可以通過地方黨史知識的融入堅定學員的理想信念,使其牢記初心使命。因此,需要對地方黨史資源進行良好的開發和利用,確保地方干部發揚革命奮斗精神,對紅色基因進行良好的傳承,激發干事創業的斗志,同時通過學習身邊的黨史故事,對黨的發展歷程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和領悟,激發其奮斗的使命感和自覺性;地方黨史的融入還可以引導基層干部對新時代的理論、方針和策略進行深刻的理解,確保其得到貫徹執行。通過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開展,可以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經驗教訓等進行全方位的理解,并對當前的國家方針政策進行貫徹執行,同時還可以與時俱進,對黨史中的經驗和教訓進行總結,從而對現實工作進行科學指導。
當前,黨校黨史學習教育課程安排不夠合理,培訓時長不足,周期比較短,而且在黨校教育教學中,主要是以馬列理論教育、黨性教育、思政內容、專業技能知識等內容為主,對黨史學習教育課時一味壓縮,黨史學習教育持續性不足,嚴重影響了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實效性[2]。
當前,黨校黨史學習教育中,教育培訓方式較為落后,而且教育方法較為單一,缺乏創新,仍然使用傳統的教學模式,一味地向學生灌輸知識,或者讓學員做筆記、分組討論等,在教師與學員之間缺乏雙向交流,難以利用成人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教育培訓,這種現象致使地方黨史學習教育培訓效果不理想。
黨校的師資力量嚴重不足,而且高級職稱、高學歷的教師也比較少,現有的黨史專職教師嚴重匱乏,而且部分黨校教師的專業知識儲備不足,知識結構不能及時更新,難以滿足干部培訓工作的要求,而且部分講師身兼數職,需要負責多項工作任務,難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學任務中,難以對地方黨史進行深入的研究,嚴重影響了地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3]。
在黨校黨史學習教育中,缺乏地方特色,難以與地方黨史進行緊密結合。此外,在地方紅色文化資源挖掘工作中的投入不足,缺乏宣傳理念,難以實現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高效開展[4]。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中,只有堅持學習黨史和新中國史,才能持續推進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的發展。因此,需要把黨史與國史當作必修課進行學習。在基層的黨校黨史學習教育中融入地方黨史,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黨史課程結構,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把地方黨史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強調黨史課程的重要性。同時,結合地方黨史的基本情況,展開多樣化的專題教學,尤其可以在經濟學課程教學中融入地方在發展經濟中的經驗教訓,也可以在哲學課程中融入地方哲學理論發展歷程等內容[5]。此外,還需要對地方黨史資源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尤其需要對地方紅色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和利用,并以此為依據,組織開展地方黨史專題課,從而形成系統化的精品課程,為基層黨員學習和了解地方黨史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可以結合各個部門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對地方黨史學習教育課程進行有針對性的優化與完善,形成有針對性的課程體系,向基層黨組織展開個性化的黨史學習教育工作,并為其提供有針對性的宣講輔導服務,促進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效果,有效培養地方基層黨員的思想素養。
在黨校黨史課程設計中,需要對地方黨史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和開發,對當地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的歷史足跡進行尋找和探訪,并對各類紅色遺址進行科學保護,作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需要與相關部門進行合作,如史志辦、宣傳部等,對地方黨史資料進行全面征集[6]、采編,組織專業人員進行編寫,形成紀實性回憶錄,并對其進行出版和收藏,也可以將其作為黨校黨史學習教育的教材,讓基層黨員對地方黨史具有基本的認識,從而使其在展開基層工作中更加投入,激發其內在的自豪感和榮譽感。
中國共產黨具有百余年的奮斗史,并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歷史性的成就。地方黨史對中國各個地區共產黨員的奮斗進行了完整、真實的記錄,是地方歷史發展中的重要文化底蘊,是地方人民民族氣節的重要表現。在現代化黨校黨史學習教育中,需要利用先進的技術設備手段對地方黨史進行良好的呈現,實現教育教學方式的創新與優化,對紅色文化資源、黨史學習教育方式途徑進行創新性拓展,如引進先進的VR、3D、全息影像等技術,可以讓學員在學習地方黨史知識的同時,為其創建真實的情境,對革命先烈的奮斗場景進行真實再現,增加參與感,使其能夠增加互動感。通過體驗式互動學習模式,不僅讓學員看、聽,還需要引導其進行自主思考和領悟,并實現知識閉環,實現思想覺悟的升華,并對其自身行為進行良好的引導[7]。同時,需要拓展學員的歷史視野,使其能夠從地方黨史的學習中放眼全國和全世界,實現政治、文化、教育的有機融合,讓學員能夠從歷史角度對現實和未來進行辯證認識,對地方文明史、革命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等進行全面了解,使其能夠在歷史學習中真正汲取精神動力。為了把地方黨史資源更好地融入黨校黨史課程教學中,需要在黨校內部展開多樣化的黨史學習教育。例如:組織開展歷史話劇大賽,對紅色基因進行良好的傳承,為學員提供更多的奮進力量;組織開展“長征組歌”比賽,通過對紅歌的演唱,激發學員的內在力量;組織愛國紅色歷史演講比賽,讓學員在講故事的過程中感知革命先烈的奮斗史,提高其思想覺悟。此外,還可以對地方黨史資料進行深度挖掘和整合,制作成專門的地方紅色電影、烈士專題紀錄片等,并將其作為基層干部培訓教學素材的重要內容,通過對紀錄片的觀看,可以讓學員加深理解和認知,同時鼓勵學員寫作觀影心得,真正把地方紅色文化知識進行內化,實現其內在思想素養的提升。
教師是黨校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執行者,為了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更好地融合地方黨史知識,需要提高教師團隊的綜合水平,構建高素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培養一批專門的地方黨史培訓教師,一方面,對地方黨史展開有針對性的培訓教學;另一方面,從地方機關、企事業單位的職員中選擇領導干部、專家學者、先進模范人物等,確保其對地方黨史較為了解且具有一定的研究,成為黨校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兼職教師[8]。此外,還需要對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行提高,定期開展聽課評審活動,利用多樣化的考核形式對教師的業務能力進行評估,并建立地方黨史學習教育師資庫,通過考核的教師就可以進入該師資庫。同時,需要對師資庫進行動態管理,結合實際情況對內部人員進行調整和充實。此外,還要形成完善的地方黨史師資培養體系,全面提高地方黨史教師隊伍的業務能力。定期組織開展業務能力專題培訓,邀請相關專家進行培訓,也可以組織教師開展業務學習活動,通過自主學習模式,強化教師與教師之間的討論,使其能夠對地方黨史知識進行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時還可以增加教師的黨史知識儲備,使其在培訓中能夠厚積薄發,促進培訓效果的提升。同時,還需要結合教學需求,組織教師展開集中備課活動,使其能夠對紅色家書、初心故事等進行靈活運用,或者形成小專題課,鼓勵教師深入機關、校園等,展開下基層宣講,從而訓練其基本的業務能力,構建高素質的地方黨史師資隊伍。
為了提高地方黨史學習教育效果,需要做好課程開發工作,并對現場課程進行科學挖掘,選擇合適的教育基地,明確教學主題。尤其是在選擇現場教學地點的時候,需要結合當地特色的紅色資源,對黨史教學資源進行深度挖掘與整合,形成系統化的現場教學課程體系,從而提升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性。同時,還需要對地方黨史學習教育背景進行充分了解與調查,選對區域內的紅色文化資源進行深度分析和了解,做好全方位的梳理工作,并對教學地點進行合理選擇,將當地具有代表性的紅色遺址、紀念場館等作為教學地點,同時選擇教學紅色路線,從而協助地方黨史學習教育的有效開展[9]。同時,還可以組織學員進行紅色文化調查工作,并撰寫調研報告,這樣可以增加學員的參與感,使其對地方革命遺址、烈士故居等進行全面了解與掌握,為這些紅色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提供依據;鼓勵學員對當地的黨史事件、黨史人物的活動軌跡進行調查,以編年的形式進行梳理和加工;同時需要做好現場教學評審工作,結合現場教學課程的具體情況,選擇適宜性的現場教學點,使其成為紅色文化現場教學基地,并進行掛牌。通過這種方式,可以讓學員走出課堂,對地方黨史文化知識進行良好的學習和掌握,并通過黨史改編的視頻、圖片等,進行體驗式學習,提高地方黨史教學效果。
在對地方黨史知識進行現場教學時,應聘請專業的現場教學教師、管理人員、學員組織者等,加強各個方面的合作力度,提高現場教學效果,保持良好的現場教學秩序,確保專業教師能夠高效開展各項教學活動,如課程導入和講解、課堂互動和總結、討論和點評等[10]。要求現場講解員能夠對場館的展示內容進行詳細的講解;確保對現場學員進行有序化組織和管理,保障每個學員都能夠參與到現場教學中;要結合現場基本情況,對教學課程進行良好的開發,使其能夠對紅色文化的背景知識進行良好的了解和認知。同時,還需要鼓勵學員展開調研,做好活動規劃,促進現場教學效果的有效提升。
綜上所述,將地方黨史知識融入黨校黨史學習教育,有助于豐富黨史學習教育方法和途徑,堅定基層領導干部的信念,確保新時代黨的方針政策得到有效貫徹執行。同時,這也有助于拓寬基層黨員的文化視野,提升其業務能力。因此,需要采用多種方式,充分挖掘和保護地方紅色文化資源,優化地方黨史課程體系,整合地方黨史資源,提高黨校教師的業務能力。此外,還應展開現場教學,加強現場管理,增加現場交流互動,使學員能夠充分參與進去。通過這些措施,可以創新和優化教學方法,推動地方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效果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