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會平
(揚州市江都區大橋中心衛生院,揚州 225211)
公立醫院的支出業務全面貫穿到各項經濟業務中,加大支出業務的內部控制力度,能夠有效減少虛假發票、資金私存、虛報支出費用等現象。盡管我國相繼出臺較多內部控制相關的法規,加強公立醫院審計工作,但醫療貪污腐敗等事件頻繁發生。因此,對公立醫院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現狀和完善措施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有利于公立醫院健康持續發展。
公立醫院要想健康長久發展,就需要在各項經濟往來中嚴格遵守規章制度、法律法規,確保支出業務工作開展的合規合法性。而內部控制要求公立醫院在支出業務中,需要確保其在法律法規允許的基礎上有效開展,全面防范徇私舞弊、貪污腐敗等行為,提高支出業務工作開展質量[1]。另外,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開展有利于保障公立醫院的資金安全,為公立醫院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物質保障。在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中,需要保證經費支出各項授權審批工作符合要求,增強相應崗位的獨立性,避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干擾,合理控制超限額、不合理的支出。
部分公立醫院受到以往管理思想和方式的影響,認為過多的控制難以提高工作效率,影響各項工作順利開展,但是新醫改工作不斷深入推進,公立醫院領導者逐漸提高內部控制的重視程度,認識到支出業務的內部控制缺失容易造成支出業務管理不到位,出現較多經費支出問題。因此,公立醫院不斷加強支出業務內部控制,能夠優化經費支出流程,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
公立醫院的支出主要包含以下幾種。一是醫療支出,主要是公立醫院在各項醫療工作的過程中產生的各項費用及在醫療服務輔助活動中產生的費用。二是財政項目支出,公立醫院在日常醫療業務開展中,利用財政項目補助進行的業務支出。三是科研項目支出,主要是指醫院針對相關疾病和技術等多方面開展科研項目,在科研活動中產生的各項經費支出。四是其他支出,主要包含公立醫院在正常運轉過程中食堂、捐贈等各項支出,這些支出無法歸納到以上幾項經費支出范圍內。
結合公立醫院預算管理的實際情況進行分析,要求在年初預算控制中全面匯總醫院日常運行中的所有支出。在公立醫院支出的預算審批過程中,可能出現工作人員未嚴格按照要求進行,出現超預算審批、審批滯后等各項風險,同時預算控制制度不完善,造成工作開展流于形式,難以全面落實事前、事中控制工作,降低醫院支出管理效果,產生較大資金損失。
公立醫院支出主要包含人員、材料、藥劑、資產采購、維護等各項公共經費支出,同時承擔著財政專項、科研項目的經費支出任務。但是,在支出業務管理工作開展中,經常出現未嚴格按照相關要求和活動開展進行經費支出,或者出現私自挪用經費的現象,存在較多的支出管理風險。
公立醫院相關經費支出,需要工作人員嚴格按照授權分級審批制度,保證各項審批流程的合理規范性。但是,部分公立醫院缺乏支出信息化管理建設,依然采用手工審批方式,審核紙質報銷單據,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人員操作失誤、上級領導簽字確認不及時、審核不全面等現象,造成工作時間長、效率低等問題。此外,這種手工審核方式容易出現越級審批、支出業務內部控制不嚴格等風險,難以有效落實支出核算和內部控制工作。
公立醫院經營范圍廣,管理工作具有綜合性特點,在多項業務活動中均涉及經費支出,這就需要管理人員加大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力度,提高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效果。但是,部分公立醫院各項醫療資源使用效率低,支出內部控制意識薄弱,造成大額經費支出缺乏可行性分析、風險評估,增加支出業務風險,可能為醫院帶來較大經濟損失。另外。公立醫院具有公益經營的獨特性,部分管理人員更多重視醫療技術的研發、服務態度和水平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造成支出內部控制和業務經營、拓展、經濟效益等多個方面產生矛盾,對醫療服務、科研教學等工作順利開展帶來較大影響。
公立醫院的財務人員應當熟練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和技能,并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操守和素養,保持認真嚴謹的工作態度,保證各項工作開展的合規合法性,但是當前部分公立醫院的支出業務內部控制人員缺乏專業背景,責任意識薄弱,綜合能力不高,在實際工作中容易出現不同類型的違規違紀行為,增加資金安全隱患。另外,部分公立醫院成立時間較早,支出內部控制人員思想固化,不愿意學習先進的內部控制管理理念和方法,造成該工作流于形式,過于表面,無法充分發揮支出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重要作用[2]。
審計工作對公立醫院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效果具有較大影響,但是部分公立醫院內部審計工作環節較為薄弱,難以發揮其在支出內部控制中的監督管理作用。同時,部分公立醫院在支出審計工作開展中需要向院長報備,造成工作開展缺乏靈活有效性,并且缺乏有效的監督和評估工作,無法及時發現支出業務風險隱患,不利于公立醫院長久發展。
公立醫院支出業務類型多種多樣,內容繁雜,資金流動性較強,涉及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增加支出內部控制工作難度。尤其是藥品支出在整個財務支出中占據重要地位,管理人員高度重視藥品支出業務,經常忽略其他方面的財務支出業務管理,造成支出流程不完善,增加支出業務風險發生概率。另外,部分支出內部控制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未詳細調查分析大額資金支出,其流程不明確、規范化不足,造成大額資金支出未通過慎重討論和決策再審批。
公立醫院高度重視財政補助資金的控制工作,加大預算控制力度,但是對于非財政資金的支出預算審批工作環節十分薄弱,各項控制工作不嚴格。公立醫院缺乏預算審批環節,更多注重工作計劃和執行,未高度重視支出的預算控制工作,經常出現成本費用超出預算的現象,影響醫院正常運行的資金周轉,為醫院帶來較大財務風險。
在醫院退費控制不足的情況下,工作人員容易借助該工作漏洞,產生違規違法行為,增加貪污腐敗事件發生的概率。較多公立醫院在退費環節缺乏專門的工作崗位和專業工作人員,通常將退費和收費業務相混合,由收費人員辦理。但是,公立醫院退費業務量大,并且涉及多個退費部門和方式,體現出退費業務的特殊性。而在醫院退費辦理過程中,大多是患者先填寫申請表,得到負責人員的審批,在收費處進行辦理,在這個過程中由于部分負責人工作繁忙,未全面審核退費原因、核實退費的真實合理性,同時未詳細檢查財務部門和退費票據上的金額是否一致,造成收費人員在辦理退費的過程中經常出現虛假退費的現象。
公立醫院信息化管理平臺的建設與完善,能夠有效提高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水平,進一步增強醫院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保障其可持續發展。但是,部分公立醫院在支出內部控制管理中,信息化建設水平較低,缺乏專業性人才,并未結合醫院實際情況和需求,積極建立相適應的信息化財務管控平臺。此外,部分標準化財務軟件在實際應用中不符合公立醫院的需求,難以發揮信息技術和軟件的重要作用,并且在醫院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系統建設中,未有效融合其他業務管理系統,造成業財數據缺乏必要的聯系,增加支出業務風險。
部分公立醫院對支出業務內部控制評價工作重視程度不足,并且對內部控制評價工作認識存在偏差,認為其只是對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進行單純的打分,缺乏內部控制評價結果的應用,同時造成內部控制評價內容不完善,無法實現“以評促改”的目的。
公立醫院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工作開展中引進大數據技術,不斷更新傳統工作理念,應用新的管理流程,從全局角度分析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活動和內容,積極創新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方式方法。支出業務內部控制人員要嚴格遵守相關規章制度,保證各項體系和制度全面落實。管理者結合工作變革需求,制定相適應的工作管控體系,促進各項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在制度的約束下規范進行,增強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意識[3]。另外,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中,工作人員借助大數據技術能夠提高經營管理活動、信息數據操作和管理水平。因此,應構建完善的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機制,提高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水平。
公立醫院應鼓勵并支持員工進行持續學習和專業培訓。財務領域的知識和技能不斷更新,工作人員需要保持與時俱進。公立醫院可以提供相關的培訓和學習資源,包括內部培訓、外部研討會、在線學習平臺等,幫助工作人員不斷更新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知識和技能。另外,公立醫院應強調支出內部控制人員的溝通和團隊合作能力的培養。可以通過組織團隊活動、培訓溝通技巧等方式來提升支出內部控制人員的溝通能力,提供跨部門合作的機會,讓支出內部控制人員能夠參與和了解其他部門的工作。此外,公立醫院還可以通過工作安排和項目管理,讓支出內部控制人員參與跨部門的團隊合作,更多了解醫院經濟往來業務,提高支出內部控制工作開展的有效性。
公立醫院應當不斷加強支出審計工作,增強支出業務內部審計人員的獨立性,提高其在醫院的地位,保障其權威性,建立專門的內部審計部門,明確其工作權責,全面監督醫院的各項經濟活動,促進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順利進行。另外,內部審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不僅要重視經濟業務的檢查、監督工作,還應當跟蹤考核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執行情況。公立醫院領導者應更多關注內部審計人員的選用、培訓等工作,提高人員的綜合能力,促進支出審計工作高效開展。
公立醫院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中,應完善工作流程,合理引入精細化管理理念和模式,全面整合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流程,詳細分析不同工作的特點和要求,制定支出業務內部控制管理指標和績效考核辦法[4]。同時,管理者在規范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流程的過程中,應結合其執行效果,進行不斷改進和完善。公立醫院在日常經營和管理中,支出內部控制人員應當全面監控高值耗材、藥品采購工作,詳細核對采購賬單,保證賬單金額和經費支出的一致性,并且全面控制經費支出審批程序,完善現金和銀行存款支出的控制流程,提高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效果。
公立醫院需要全面控制各項支出預算,高度重視財政補助資金及非財政資金,合理應用HIS 系統、先進財務辦公技術和軟件,全方位控制支出業務,并進行實時監測,及時發現支出業務風險隱患。另外,在支付預算審批工作開展中,應優化流程,及時向上級部門申報超出預算的支出,對于不同等級的超出預算金額采用不同的審批流程。例如:在支出預算審批過程中,通過主管副院長審核超年度預算5%以內的預算支出,進行簽字確認即可;通過院務會集體分析和討論,集體通過之后,通過院長簽字審批超年度預算5%~15%的預算支出;通過黨政聯席會探討,經過批準之后,通過院長簽字審批超年度預算15%以上的預算支出[5]。
公立醫院應制定完善的退費制度,規范其流程,加大監督力度,建立專門的退費部門,定期審核退費報表,確保退費報表的合理規范性。在退費控制過程中,工作人員全面審核退費票據填寫內容、退費原因、退費金額和財務內部是否一致等,同時定期統計分析各個科室的退費次數。工作人員要及時分析退費中存在的問題,避免出現腐敗行為,提高退費監督控制效果。
公立醫院在支出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中,積極引進先進信息技術,構建完善的支出內部控制信息系統,實現醫院相關業務流程和支出內部控制信息化系統的有效結合,提高支出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水平。同時,支出業務內部控制信息系統需要保障工作人員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熟練掌握相關信息化管理平臺和辦公軟件,明確崗位職責,對于不同崗位人員設置相應的權限,促進支出內部控制信息化管理順利進行。另外,公立醫院建立完善的預算管理IT平臺,完善支出業務預警分析控制制度,強化全面預算管理,優化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分析體系,有效減少甚至杜絕各項支出業務風險。
公立醫院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開展中,應建立評價組織機構,合理開展評估和考核工作,明確評價目標和任務,合理開展內部控制評價工作,并增強對評價結果的應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人員應結合評價結果,針對性調整工作內容和方式方法,解決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達到理想的支出業務內部控制效果。
支出業務是公立醫院經營管理的關鍵環節,涉及資金量大,需要醫院高度重視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優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信息化水平,并重視支出預算審批和退費控制,避免發生腐敗風險。同時,在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中,要合理開展評價工作,基于評價結果,提高支出業務內部控制工作質量和效率,促進公立醫院長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