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阿莉
一、案例背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要求學生具備“文化自信、語言運用、思維能力、審美創造”這四個核心素養,同時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寫作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向學生講明敘事寫作的六大基本元素,并特別強調寫作過程中對“所見、所聽、所想”的詳細描述。本案例以四年級上冊《麻雀》這一習作單元為例,引導學生理解和掌握記敘文的寫作技巧。
二、案例主題
本案例旨在通過《麻雀》這篇具有豐富情感和深刻主題的文章強化學生對記敘文結構的認識,如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這些要素的應用,培養學生在寫作中表達個人感受以及自主總結思考的能力。這一案例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通過具體文本分析和創造性寫作活動全面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
三、教學目標
1.理解感悟文本內容:通過深入理解《麻雀》的主旨,使學生感悟到母愛的偉大和勇氣的重要性。
2.提升閱讀分析能力:引導學生學會分析和解讀文本,理解作者的寫作手法和表達意圖,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也能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和邏輯思維。
3.培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學過程中通過課文內容培養學生的同情心、道德感和對生命的尊重,這不僅加深了學生對自然界和生物多樣性的認識,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審美情感和價值觀。
4.提升習作能力:通過引導學生學習并實踐敘事寫作的六大要素,讓學生在習作中清晰地表達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并能夠融入個人的情感和感想,這樣的寫作練習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能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情感表達。
四、教學過程
(一)依托單元主題,創建習作情境
本單元的主題是“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教師需要構建一個與《麻雀》主題緊密相關的學習環境,使學生能夠沉浸在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中。教師通過多媒體展示有關麻雀的生活環境和習性的圖像、聲音和視頻材料,幫助學生直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教師通過提問和討論,引導學生明確寫作的基本要求及如何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感受觀點,從而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與思維能力。這種教學方式能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使學生在習作中更好地表達個人的情感,進一步提升核心素養。
(二)建立讀寫關聯,設計學習活動
1.分角色朗讀
將學生分成小組,每組負責課文中不同段落的朗讀。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也能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2.關鍵詞提取與討論
學生首先需要從《麻雀》的課文中挑選出關鍵詞匯。例如,一組學生可能選擇如“呆呆地”“無可奈何”“挓挲起全身的羽毛”“絕望地尖叫”等詞語。這些詞語主要描述小麻雀的狀態與老麻雀的反應。接下來,學生圍繞這些詞匯進行小組討論。
生:“呆呆地”和“無可奈何”這兩個詞描繪了小麻雀的無助和脆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是的,而“挓挲起全身的羽毛”和“絕望地尖叫”這些詞則展現了老麻雀的勇敢,盡管它感到恐懼,但仍然勇敢地面對危險。”
通過這樣的討論,學生不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文本中的情境,還能學習如何在自己的寫作中使用這些生動的描述來表達情感、營造氛圍。這樣的活動能幫助學生提高對文本的感知能力與表達技巧。
3.情景模擬寫作
引導學生創作一個與《麻雀》類似主題的短篇故事,以此來實踐課文中的敘事技巧,形成審美創造與思維能力。
4.文本改寫練習
讓學生嘗試對課文中的某一段落或情節進行改寫,從不同角色的視角敘述同一事件,或者改變故事的結局,以培養學生的創造力與寫作能力。如原文的結尾部分是:“我急忙喚回我的獵狗,帶著它走開了。”一位學生決定從老麻雀的視角重新敘述這一情節,并添加新的元素來改變故事的結局。
生:老麻雀緊張地注視著遠去的獵人和獵狗,它的心還在急速跳動。就在這時,小麻雀終于鼓起勇氣,振翅高飛,回到了自己的巢中。老麻雀欣慰地跟隨著,心中充滿對小麻雀的肯定。
(三)梳理寫作序列,架構習作任務
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一系列更具體明確的寫作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從理解文本到創造性寫作,包括分析課文、明確寫作要求、組織思路、撰寫文稿以及修訂分享作品,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1.分析課文寫作手法
這一環節旨在幫助學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寫作技巧,并將這些技巧應用于自己的創作中。通過《麻雀》的開頭,教師可以展示如何使用描述性語言來吸引讀者的興趣,鼓勵學生在寫作時使用有趣的故事、提出問題或提供有趣的事實來開啟文章。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看一下《麻雀》這篇文章的開頭,注意作者是如何使用描述性語言來吸引讀者的。請大家仔細聽,我來讀一下文章的前幾句。
(教師讀出《麻雀》的開頭部分)
師:你們注意到了嗎?作者通過詳細描述環境和情境,立刻吸引了我們的注意。這里有誰能告訴我,作者用了哪些具體的描述來營造氛圍?
生:老師,作者描述了“林蔭路”和“獵狗”,這讓我感覺到自己仿佛也在那個場景中。如果我寫一個故事,開始可以說“在一個風和日麗的周末,我發現了我家花園里的一個秘密”。
師:這是個很好的開始!你用了時間和地點來設定場景,并且提出了“一個秘密”,這肯定會激起讀者的好奇心。記住,好的故事開頭就像是一個鉤子,能夠抓住讀者的注意力。
在教授學生如何詳細描述主體部分時,教師可以通過分析《麻雀》中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場景來展示如何進行生動的事件描述。
師:讓我們來看看《麻雀》中的主體部分。這一部分描述了老麻雀怎樣保護小麻雀,注意作者是如何通過細節來描繪這一情景的。請聽我讀。
(教師讀出老麻雀保護小麻雀的場景)
師:在這段描述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讓這個場景變得生動?同學們,你們能找出一些具體的描述或用詞嗎?
生:老麻雀“絕望地尖叫著”,這讓我感覺到它的恐懼和勇氣。
師:非常好,你捕捉到了情感的細節。當你們寫自己的故事時,記得也要這樣描繪人物的情感。
在討論如何撰寫結尾部分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麻雀》故事結尾的方式,來展示如何有效地總結故事并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一個好的故事結尾非常重要。它不僅總結了故事,還能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讓我們回想一下《麻雀》的結尾,誰能告訴我,故事是如何結束的?
生:故事的結尾是獵狗退卻了,而作者被老麻雀的勇敢和母愛感動了,我覺得這個結尾讓故事更加深刻。它不僅是關于母愛的勇敢,還讓我們思考了人與自然的關系。
師:沒錯,這個結尾給我們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是你們來寫一個故事的結尾,你們會如何寫呢?
在通讀完整篇課文后,教師引導學生回看這個單元的導讀頁“我手寫我心,彩筆繪生活”,并向學生表明這節課的學習目標。
師:我們已經分析了整篇課文。現在,誰能告訴我記敘文應包含哪些要素?
生:記敘文應該明確寫出時間、地點和人物。
師:非常好!這些確實是基礎要素。其他同學有什么補充?
生:還需要清楚地寫出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
師:太棒了,這正聯系到我們第四單元的學習內容。那么,這些要素結合起來稱為什么呢?
生:這些合起來就是記敘文的六要素。
師:對,寫清楚不僅要包括這六要素,還要注意什么呢?
生:我們還要按一定的順序寫,并且把我們所見、所聽、所想表達清楚。
師:非常精彩的總結!你們都很好地理解了如何把故事的六要素寫清楚。這樣的寫作方式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故事。
2.自主確立寫作主題
教師引導學生確立自己的寫作主題,并鼓勵學生基于個人的經驗、興趣或對某個話題的見解來提出自己的主題。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角色是引導者,幫助學生拓展思路并保證主題具有可行性,形成基本思維能力。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麻雀》中的敘事技巧以及記敘文的基本要素,現在我想請你們思考一下,有沒有你們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或主題?它可以是你們日常生活中的經歷,或者是你們對某個話題的看法。
生:老師,我對環保很感興趣,可以選擇環保作為我的寫作主題嗎?
師:當然可以,環保是一個很好的主題。你打算從哪個角度來寫這個主題呢?是環保行動的故事,還是環境問題的討論?
生:我想寫一個關于學校里開展環保活動的故事,展示我們如何減少浪費保護環境。
師:很好的想法。在故事中,你可以嘗試展現具體的環保行動,以及這些行動給學校帶來的積極影響,可以加入一些生動的細節,使你的故事更加吸引人。
3.引導組織寫作思路
通過以上環節,學生對記敘文的要素已經足夠清楚,但是要素過多會讓學生感到無從下筆,教師可以選擇一個簡單且熟悉的故事主題并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理順寫作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學校的旅行”這一主題為例,教師將“學校旅行”寫在中心,解釋這是思維導圖的核心,所有想法都圍繞這一中心展開。從中心主題延伸出幾個主要分支,如“準備過程”“旅行活動”“旅行回憶”。解釋每個分支代表故事的一個關鍵部分,讓學生理解故事結構的基本框架。在每個主要分支下添加更具體的小分支,如在“準備過程”下添加“行李打包”“路線規劃”等小分支。強調這一步驟的重要性,具化故事的每個環節。之后使用箭頭或線條連接相關的分支,展示故事元素之間的關聯。比如,從“路線規劃”可以延伸到“旅行活動”的“參觀景點”,并在每個小分支下添加具體的描述或關鍵詞。例如,在“行李打包”下可以添加“必需品清單”“天氣預報”等細節。在演示的過程中,教師要不斷解釋每一步驟的目的,以便學生更好地組織寫作內容。學生按照教師的示范選擇自己的主題開始創作。教師鼓勵學生構思故事的起承轉合,并嘗試將這些元素融入自己的思維導圖中。
4.循序漸進撰寫文稿
學生根據之前創建的思維導圖確定文章的基本結構,包括開頭、主體和結尾。寫作時使用吸引人的開頭,如一個有趣的故事、一個問題或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事實。根據思維導圖中的主要分支或思維導圖中的關鍵點來展開每一個段落。每個段落應圍繞一個中心思想展開,提供支持細節或例證。在結尾部分總結文章的主要觀點,提供一個令人滿意的結局,可能是對主題的深刻見解或對未來的展望。在初稿完成后進行自我審閱,檢查語法、拼寫、內容的連貫性。根據需要進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質量。
五、教學反思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學活動圍繞文章的開頭、主體、結尾三個主要部分進行設計。通過對《麻雀》的深入分析,學生得以理解如何使用描述性語言,如何詳細描述事件,并學會如何撰寫有力的結尾。盡管教學方法總體有效,但在未來的教學中還可以考慮引入更多樣化的文本寫作風格,以適應不同學生的寫作水平。此外,可以增加更多互動性的活動,如角色扮演或小組討論,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長安區第一小學)
編輯:趙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