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曉雯
對于學困生而言,影響其寫作能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歸根結底在于語言文字基礎的薄弱和寫作思維能力的欠缺,其余影響因素還包括寫作素材的匱乏與情感表達的空白。閱讀與寫作是相互關聯、相輔相成的,因此上述學困生的寫作問題皆可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與有針對性的讀寫指導來改善,以讀促寫,從而提高學困生的寫作能力。
一、課外閱讀在寫作中教學的重要性
1.有助于提高學困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寫作實質上就是語言表達的一種形式,課外閱讀有助于提高學困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對于小學生而言,大量的課外閱讀有助于語言文字的積累。通過課外閱讀認識更多文字,掌握更多詞匯及句式,有利于夯實語言知識基礎。此外,通過大量的課外閱讀,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與寫作思維,了解不同文章的體裁、寫作思路與結構,有利于增強學生寫作的邏輯感,讓學生的寫作條理更加清晰,從而提升文筆質量。
2.有助于調動學困生的寫作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學習內驅力,課外閱讀有助于調動學困生的寫作積極性。隨著文化傳播的多元化,當今的閱讀途徑、閱讀方式越來越創新多樣,改善了傳統閱讀的單調與枯燥。多樣化的課外閱讀體驗能夠極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以趣促讀。此外,課外閱讀的多樣化同樣也帶動了寫作方式的創新與多元化,讓學生能夠置身于各種情境之中,通過自身情感與主觀意識的調動,自發產生寫作與表達的興趣,從而以趣促寫。
3.有助于加強學困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語文核心素養是進行高質量寫作的基礎,而課外閱讀則有助于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在課外閱讀中,學生不僅能夠沉浸在廣闊的文字海洋當中,學習語言文字的組織與表達,更能夠建立起自身與不同作者、不同社會、不同世界之間的溝通,從中不斷聯想、思考、共鳴與感悟,從眼睛與文字的互動上升至情感精神的互動,從而使思想情感得到升華,在情感表達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時,思維與綜合文化素養也能得到提升。
二、課外閱讀中寫作教學目標的細化
1.增加學困生語言知識的積累
增加學困生語言文字積累,改善學困生語言知識的匱乏,是利用課外閱讀提高學困生寫作能力的目標之一。該目標又可以細化為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詞匯。根據大的主題篩選相應的課外閱讀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不斷積累與主題相關的詞匯。比如閱讀“春天”主題的讀本,便可積累描寫春天的相關詞匯。
第二階段,語句。摘抄課外讀本中的修辭語句或經典語句,并將其做好分類,如“比喻”“擬人”“排比”“細節描寫”等,然后讓學生進行仿寫練習。
第三階段,知識。通過課外閱讀積累更多的文學與文化知識。如文學知識包括文章體裁、歷史典故等;文化知識包括傳統文化、地域文化等,從而為寫作做好知識儲備。
2.優化學困生寫作思維與結構
優化學困生的寫作思維與結構,增強其寫作的邏輯性,是課外閱讀中提高學困生寫作能力的目標之二。該目標之下,教師同樣可以進一步細化:
第一層,文章整體結構。通過不同主題、不同體裁、不同架構的課外文章閱讀,指導學生提煉文章架構,再根據架構與主題自己擬一篇提綱,讓思維邏輯更加清晰。
第二層,局部描寫順序。通過一些游記文、狀物文、科普文等的閱讀,學習特定事物的描寫順序。比如描寫一處風景的順序,描寫一只貓、一株草的順序,讓文章的條理更加清晰。
3.完善學困生寫作素材的儲備
完善寫作素材儲備,充實文章內容,是課外閱讀中提高學困生寫作能力的目標之三。素材的積累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文學素材積累。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記錄一些古詩詞句、名人名言、思想觀念、故事案例等,以便于平時寫作中隨時引用,以此提高文章層次。
第二部分,立意與靈感積累。在閱讀過程中,捕捉作者不同的思想立場、觀察角度、描寫對象等,以此啟發學生,帶給學生更多寫作靈感,解決寫作時無從下筆、思源枯竭的問題。
4.豐富學困生寫作情感的表達
提高學困生情感表達能力,讓文章更具內涵與吸引力,是課外閱讀中提高學困生寫作能力必不可少的目標之一。該目標同樣可以劃分為如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自我情感的表達。通過課外閱讀,掌握表達自身主觀情感的方式與技巧,如喜、怒、哀、樂等情緒。
第二階段,人際關系中情感的表達。即通過相關主題的課外閱讀,掌握在不同人際關系主題下情感的表達,如親情、友情、師生情、社會溫情等。
第三階段,思想道德情感。通過歷史典籍、紅色經典書目等的閱讀,提高學生的眼界與格局,升華學生的思想情感,讓學生的寫作更能凸顯精神內涵。
三、通過課外閱讀提高學困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1.基于學生自身因素
(1)關注學生心理問題,端正學習態度
心理因素是造成學生學習困境的根源所在。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因素包括自卑心理、恐懼心理、厭學抗拒心理等。對此,教師需要關注學困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與學生建立良好溝通關系,對其進行正向引導,幫助學生形成積極自信的學習態度。
例如,教師可以為學困生篩選關于積極心理引導的課外讀本,如《窗邊的小豆豆》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啟發,從而改善學生在面對學習困難時的心理狀態。在寫作方面,學困生經常會對寫作持有抗拒心理,對此教師可以基于學生追求成就感與獲得感的心理,在寫作當中對學生進行肯定、鼓勵與贊美,以此讓學生重拾寫作信心。教師還可通過近距離交流或書信的方式,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
如此,從根源出發,先解決學生面對學習和寫作的心態,在此基礎上再進行具體的閱讀與寫作教學,內外結合,才能讓針對學困生的讀寫教學發揮最大成效。
(2)關注學生需求喜好,激發寫作興趣
除去心理因素,學生缺乏寫作欲望的原因之一在于寫作形式的單一。對此,教師可以從學困生的興趣點出發,以此引發學生共鳴,激發學生寫作的興趣。
例如,可以選擇學生喜歡或感興趣的書籍,組織喜好相同的學生進行書友交流會,再從中挖掘寫作主題和素材。比如組織喜歡偵探故事的學生圍繞相關題材的讀本展開交流,再要求以“二十年后,我成了一名偵探”為題目完成一篇作文。如此,在學生興趣最為高漲、思維最為發散、想象力最為旺盛的時候進行寫作練習,學生的寫作積極性會大大提升。
興趣是學生接受或參與一些學習活動的必要前提,打破傳統寫作形式的束縛,能夠帶給學生更加鮮活的閱讀與寫作體驗,從而讓學生發現寫作的樂趣。
(3)關注學生個性差異,精準解決寫作問題
在學困生團體中,每個學生存在的學習問題有所差異。教師需要根據他們各自不同的問題,因材施教,采用分層教學的方式,精準解決學困生學習問題。
例如,教師可根據學困生在學習上的不同優勢,在閱讀與寫作教學當中采取針對性策略。如有的學生想象力豐富,但文字表達能力欠佳,那么教師便可推薦一些科普文、科幻文、奇幻故事之類的課外讀本,讓學生學習如何將自己的奇思妙想通過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此外,根據學困生基礎知識水平的差異,在課外閱讀與寫作要求上也可進行分層。比如語言文字基礎薄弱的學生,可以多看一看繪本之類文字比較簡短的書籍,從寫日記起步,提升語言文字表達的準確度等。
采用分層模式進行讀寫教學,能夠有針對性地解決不同學困生的學習問題,在促進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同時,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2.基于閱讀與寫作的教學模式
(1)開展多樣閱讀活動,創新寫作練習形式
教師可以將書面化閱讀轉換成具象化閱讀,再從具象化閱讀中自然而然地引出寫作,讓寫作在學困生的意識里常態化,以此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以《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的課外閱讀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戲劇表演的形式來呈現書中奇幻的故事內容,將書面化閱讀轉換成具象化的表演。為了貼合角色與情節,學生自然會更加仔細地閱讀故事,理解角色。而戲劇表演需要劇本做支撐,如此便又自然而然地引出劇本的編創。在劇本的編創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劇本的寫作格式、人物的描寫方式,以及故事情節的安排等,從而將寫作能力的培養有效穿插到課外閱讀與表演游戲當中。
多樣化閱讀活動與創新寫作形式的開展,帶給學困生一個新奇、輕松的寫作氛圍,從而增強寫作的趣味性。
(2)指導學生細讀品鑒,提高文學藝術素養
文學藝術素養對學生的寫作水平有著關鍵影響,而文學鑒賞是提高學生文學藝術素養的必經之路。在課外閱讀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對書中用字、用詞、用句等進行鑒賞,以此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以《城南舊事》的閱讀為例。文中有這樣一句描寫:“這孩子長得俊倒是俊,就是有點薄。”一般來說,“薄”與“厚”是用來形容物體的材質,而此處作者卻用來形容一個孩子的外形,在學生的認知里,這是一種比較生疏且新奇的描寫方式。對此,教師便可以指導學生對該句中的“薄”字進行品鑒。比如,可以讓學生想象“薄”是一種什么樣的物體狀態,然后探討用“薄”字形容人時,這個人應該是怎樣的一種形象。
經過細讀與品鑒,能讓學生感受到優秀文學作品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精湛,從而不斷向優秀作品靠攏,逐漸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與文學素養。
(3)分散寫作訓練目標,有序提高寫作水平
閱讀與寫作都是長期性的,需要長時間堅持才能看到明顯效果。對此,結合寫作目標的細化,教師可以將寫作練習目標分散,開展碎片化寫作訓練,從而達到量變到質變的效果。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單元主題,制定好每天、每周或每月的閱讀與寫作訓練目標。比如第一周的寫作訓練為“如何刻畫人物形象”,那么本周課外閱讀則可以為學生安排一些小說中人物描寫的節選,再讓學生以身邊人物為對象進行簡短的刻畫,重點要體現對于人物形象刻畫中用詞與寫作手法的掌握。第二周再開啟新的寫作訓練,依次類推。
如此,將寫作訓練目標予以分步推進,讓學生的寫作基礎更加扎實、穩固,同時也減輕了學生的讀寫壓力。
(4)優化讀寫教學評價,提高自我審視能力
學困生有時難以意識到自己在學習上的問題。對此,教師可以優化學困生的閱讀與寫作評價方式,引導學困生學會自我審視。
例如,教師可以組織線上閱讀交流會,拋出一個閱讀課題,由全體學生參與討論。對于學困生而言,這是一個可以向他人學習的好機會。比如可以學習其他同學的閱讀習慣,也能見識到他人對于書中觀點的不同見解,從而完善自身的思維模式,收獲更多的寫作立意與角度。此外,可以與其他同學進行作文交換閱讀與評價,讓其他同學指出自己的問題,這也能幫助學困生對寫作中的問題進行自我審視。
如此,讓學生參與到評價中,可以促使學生主動關注自己的閱讀與寫作問題,從而獲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