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詩書氣自華,最是書香能致遠?!睆慕?4年來,目睹學生與閱讀漸行漸遠,放下的是書籍,拿起的是手機,深感作為教師必須呼吁學生回歸閱讀,與書為伴,讓閱讀成為一種習慣。
◇把握閱讀要求,培養手不釋書、日有所讀的興趣。
興趣是閱讀的原動力,把握好新課標中的閱讀要求,推薦適合學生年齡和認知水平的書籍,可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如第一學段,即小學1~2年級,我們可以從“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的要求入手,引導學生“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帶領學生“誦讀兒歌、兒童詩和淺近的古詩”,鼓勵他們“嘗試閱讀整本書”。再如第三學段,即小學5~6年級,新課標提出“默讀有一定的速度,默讀一般讀物每分鐘不少于300字”“在閱讀中了解文章表達順序”等閱讀要求,教師可引導學生閱讀“敘事性作品”“說明性文本”“整本書”。
愛上閱讀其實并不是難事,教師懂得愛護學生的閱讀熱情,學生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捧起一本書,輕松愉快地閱讀,不附加太多功利性目標,學生愛上閱讀指日可待。
◇豐富閱讀方式,提高手不釋書、日有所讀的效果。
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多種閱讀方式并用。課堂師生共讀:教師以身示范,以自己對閱讀的熱愛、豐厚文化底蘊的展現,感染學生,構建師生閱讀的“共同語言”。校園合作閱讀:年級之間、班級之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建立合作閱讀。利用“圖書角”“讀書留言”“采蜜集”等閱讀共享的方式,共享好書,分享體驗,形成合力,提高閱讀效果。家庭親子閱讀:家庭成員共同閱讀,分享閱讀收獲,交流閱讀體會,培養閱讀習慣,交流傳遞愛意。讀者自主閱讀:荀子《勸學》中指出:“育數以貫之,思索以通之?!狈攀肿寣W生自主閱讀,指導學生在讀中感悟,在感悟中思考,讓閱讀與思維訓練融為一體。
◇留足閱讀時間,養成手不釋書、日有所讀的習慣。
在學校,教師要留給學生盡可能多的閱讀時間:課堂少講多讀,給學生更多的時間閱讀文本;每周一節的閱讀課,宜指導學生靜心閱讀長中篇;每天的晨讀、午讀,要變換多種方式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在家庭,家長要科學規劃閱讀時間,促進學生閱讀習慣的養成。家長可以陪同學生進行晨讀、午讀、晚讀等,每日堅持不懈,督促學生養成閱讀習慣,受益終身。
讓閱讀成為學生內心的精神需求,讓閱讀成為學生的生活習慣,讓學生、讓我們、讓所有人都捧起書來閱讀,手不釋書、日有所讀的習慣一定會養成!
作者簡介:徐亞蘭,高級教師。先后被評為東臺市首批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鹽城市教學能手、鹽城市學科帶頭人等。多次參加東臺市優質課競賽、基本功大賽,一師一優課獲一等獎、二等獎,多篇教育教學論文在各級教育報刊上發表,20多篇論文獲省市級一、二等獎,主持多項市級個人課題、規劃課題結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