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冰
【摘? ?要】隨著市場對人才需求的增加,高校加強鋼琴教學改革,不僅能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而且能增強學生綜合素質,推動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發展?;诖?,本文闡述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特點,分析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價值意蘊,具體分析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的現實困境,并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模式、教學方式、學習環境、考評制度等方面出發,探究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關鍵詞】職業需求? 高校? 鋼琴教學
中圖分類號:J624.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3)23-0159-06
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使得人們在滿足基本物質需求之余,開始追求精神層面的滿足,音樂藝術在這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鋼琴作為一種高雅的藝術形式,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和歡迎。伴隨著鋼琴藝術市場的不斷擴大,該行業領域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職業要求也隨之提高,但目前高校鋼琴教學還不夠全面,無法滿足職業需要,致使鋼琴教學與職業需求之間存在矛盾。對于這種情況,高校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這不僅可以提高鋼琴教學方法的科學性,而且能針對性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助力學生未來職業更好地發展。因此,本文將從職業需求導向的角度出發,探討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困境和具體路徑。
一、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特點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各行業領域不斷創新升級,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對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鋼琴藝術職業領域也不例外,既要求學生掌握鋼琴知識和彈奏技能,又要擁有良好的綜合表現力和舞臺控制能力,這就要求高校要創新鋼琴教學改革工作,使之呈現出新的特點。一是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注重培養學生實踐技能,包括對彈奏技巧的運用、舞臺控制能力等;二是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注重個性化教學,即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針對性的訓練和指導,使每個學生能夠發揮出自己的特長;三是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注重團隊合作,通過合奏、協奏等多種形式的團隊合作教學,培養學生團隊協作精神。
二、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價值意蘊
(一)有益于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
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要加強鋼琴教學改革,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首先,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內容不僅注重鋼琴技巧的訓練,而且增加了與職業相關的實踐環節,這有助學生掌握更多實踐操作技能和專業知識,提升學生就業競爭力;其次,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引入個性化、新穎的教學方法,通過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學生能夠獲得更多實踐機會,積累更多實踐經驗,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最后,通過促進高校與業界的合作和交流,學生可以獲得更多實習機會和就業資源,了解專業市場需求,以便更好地進行職業規劃,提升學生就業優勢。
(二)有益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在新的經濟環境下,藝術市場要求學生既要擁有專業知識,掌握彈奏技能,又要擁有綜合表現能力,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種情況下,高校需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推動鋼琴教學改革,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一方面,通過融入音樂理論、音樂史、音樂鑒賞等方面的內容,不僅可以深化鋼琴教學內涵,而且能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另一方面,通過實施實踐教學,學生在實踐中不僅能夠鞏固所學的理論知識,而且能進一步驗證所學知識,并學會將知識運用于實際演奏中,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
(三)有益于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發展
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加強鋼琴教學改革有益于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和創新發展。一方面,職業需求導向下的鋼琴教學內容不僅包括傳統鋼琴技巧和經典曲目,而且引入了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音樂作品,以及世界各地的民族音樂,豐富教學內容,進一步拓寬學生音樂視野,培養學生對不同音樂文化的理解和欣賞能力,促進音樂文化的交流和多樣發展。另一方面,通過開展音樂劇、交響樂、室內樂等多種形式的音樂活動,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不同音樂元素的融合與碰撞,進而激發其創作靈感,培養學生創新思維,使學生學會欣賞音樂,這對音樂創作與音樂文化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的現實困境
(一)缺乏與職業需求匹配的教學內容
目前,藝術市場不斷發展,且要求要培養復合型人才,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審美素養,這就需要高校在推進鋼琴教學改革過程中要在已有的教學內容基礎上,增加新內容,使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相匹配。但是,根據相關調查數據顯示,超過60%的學生表示平時上課仍以專業知識和彈奏技巧等教學為主,其他方面的內容相對較少,還有部分學生希望可以多一些音樂劇、交響樂等形式的課堂教學活動,少部分學生對鋼琴教學興趣程度不高。綜合數據可知,目前高校鋼琴教學內容還不夠全面、完善。
隨著教育改革不斷深入,高校也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并與鋼琴教學相結合,推動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教學效果顯著提升,但是從整體來看,還存在現有的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不匹配的問題,具體表現為:高校鋼琴教學側重于傳統曲目的演奏技巧訓練,忽視了現代職業市場對于多元化音樂技能的需求。鋼琴教學課程設置相對單一,缺乏與現代音樂產業相關的課程內容,如:流行音樂、電子音樂等,使得教學內容與職業需求匹配不足。究其原因:一是高校與業界合作不足,缺乏對職業市場的深入了解和參與,導致鋼琴教學內容與市場需求存在偏差;二是鋼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重技能且輕素質培育。
(二)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不及時
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不及時,是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面臨的困境之一。其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深,教學思維轉變不及時,難以及時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技術的發展,導致教學模式創新不足,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其二,部分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中相關技術支持還不夠,新興的教育技術和在線學習平臺未能充分、深入地應用,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教學模式的創新,以及個性化教學的實施。其三,鋼琴有關的實踐項目引入不足,鋼琴實踐教學資源存在欠缺。而且,要想全方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還需要有相應的教學資源支持。部分學校的專業場地、專業設備等資源有所欠缺,且與藝術機構、專業團體等合作不夠深入,合作辦學模式實施不足,影響鋼琴教學效果。
(三)教學方式個性化、靈活性仍有欠缺
隨著藝術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日益提高,高校要想加快推動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關鍵還是要不斷優化教學方式,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然而,從目前情況來看,高校鋼琴教學效果并不理想,教學方式個性化、靈活性仍有欠缺,這容易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一方面,隨著國家日益重視教育信息化發展,部分高校鋼琴課教師積極適應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如實施混合式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從整體來看,現有的教學方法還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教師通常只是對學生進行系統性教學,未能根據學生特點和需求進行針對性、個性化教學和指導,導致“部分學生學習效率高,部分學生學習進度緩慢”的情況發生,這與鋼琴教學改革目標不符。另一方面,部分高校的鋼琴課程通常是大班授課,而教師個人精力有限,無法充分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展和個性化需求,導致教師和學生之間缺乏進一步的互動與交流。
(四)基于職業需求的鋼琴學習環境建設缺失
現代藝術市場快速發展的情況下,要想加快推動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為相關市場發展培養更多音樂人才,除了優化教學模式,還需要從職業需求層面出發,加強鋼琴學習環境建設,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潛移默化地調動學生對鋼琴課程學習的興趣,化被動為主動,逐步提高鋼琴教學效果。但是,根據目前高校鋼琴教學情況來看,基于職業需求的鋼琴學習環境建設還不夠,主要表現為:其一,部分高校在鋼琴學習資源建設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如:鋼琴數量不足、琴房設施更新不及時等,學生鋼琴學習基礎條件保障欠缺,給鋼琴教學改革創新帶來不利影響。其二,新媒體與鋼琴教學融合不足,慕課、雨課堂等在線教育平臺和抖音、微信等媒體應用欠缺,基于鋼琴的網絡學習環境建設缺失,鋼琴教學不夠與時俱進,最終影響鋼琴教學效果。其三,鋼琴學習氛圍不足,學生缺乏有效地學習指導和互動交流,難以調動學生學習興趣。
(五)已有的考評制度與職業需求不匹配
考核與評價是高校鋼琴教學中的重要環節,考評有助于教師及時掌握學生學習情況,從中發現不足,及時調整和改進,不斷推動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但是,目前高校已有的考評制度還不夠完善,且與職業需求不匹配,具體表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側重考核學生的鋼琴技巧,以及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等關注度不高,這些考核內容與職業需求存在偏差,容易導致學生掌握了知識和技巧但實際應用能力水平不足的情況發生,影響其未來注意力發展。二是考評方式不夠多元化,缺少自我評價、小組評價、業界評價等,無法客觀、全面地反映學生實際能力和職業競爭力,導致評價結果不夠準確。
四、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一)確定教學目標,優化鋼琴教學內容
目前,高校鋼琴教學過程中缺乏與職業需求匹配的教學內容,該問題產生的原因之一便是鋼琴教學目標不夠明確。因此,為了加快推進鋼琴教學改革與創新發展,高校需要在現有的情況下,結合歷史經驗,圍繞職業需求,確定與職業需求相匹配的教學目標,發揮其指導作用,促使鋼琴教學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其一,在確定鋼琴教學目標之前,高校要先對當前行業的需求進行深入研究和調研,通過對相關行業的專業人士、雇主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了解不同職業領域對鋼琴教育的需求,包括專業演奏、教學、音樂治療等方面的需求,最后結合調查結果,把握總體教學方向。其二,高校根據對行業需求的了解,在教學目標中明確具體的技能要求。比如,關于鋼琴教師,教學目標中要包含教學方法應用、課程設計、學生管理等方面的技能培養;關于鋼琴演奏家,教學目標中除了包括彈奏技巧、專業理論知識教學,還要包含演奏技巧、藝術表達能力、舞臺表演等方面的能力培養。通過明確技能要求,可以更好地指導教學內容和評估標準。其三,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不斷變化,要求學生要具備一定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高校在確定鋼琴教學目標過程中,要制定“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鑒賞能力”的教學目標,致力于培養綜合型人才,為行業的可持續創新發展貢獻力量。此外,教學目標的執行是一個動態過程,高校要不斷評估和調整,定期與行業專家和雇主進行交流,了解行業的變化和新需求,及時調整教學目標,確保教學目標與職業需求相匹配。
課程設置關系到鋼琴教學效果,高校要設計靈活多樣的課程,優化課程結構,增加實踐教學內容,讓學生有更多實踐機會,提高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和綜合表現能力。其一,高校應該深化創新發展理念,根據市場需求和職業發展趨勢,靈活調整和更新課程內容,開設專題性的鋼琴課程,針對不同的音樂風格、演奏技巧或音樂文化進行深入探討和研究。以巴赫的《平均律鍵盤曲集》為例,教師在進行課程設置時,除了要讓學生加強鋼琴彈奏方面的練習,還應該注重引導學生感受巴赫音樂中的和聲、對位等音樂元素,培養其對音樂的感知和理解能力,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與實際音樂中的元素聯系起來,理解《平均律鍵盤曲集》中蘊藏的藝術韻味,提高學生音樂鑒賞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采用模塊化的課程結構,結合明確的教學目標,將教材中的內容分成多個模塊,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規劃選擇相應的模塊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其二,實踐教學是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的重要環節,有助于提高學生的舞臺表演能力、合作能力和創新能力。比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參與鋼琴音樂會,讓學生親身感受音樂的藝術魅力,期間要融入專業理論知識、彈奏技巧,以及其他方面的內容,引導學生將知識與實際聯系起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在實踐體驗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同時,設立聲樂、器樂伴奏、多重奏等實踐課程,增加音樂鑒賞與分析、音樂表演等實踐性課程,提高學生的職業競爭力。
(二)推廣合作辦學和產學研結合模式,加強項目實踐
有關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不及時問題,高校應當與其他藝術機構、專業團體加強合作,加快推廣合作辦學和產學研結合模式,同時引入相關實踐項目,引導學生參與項目實踐,并在實踐中學習知識,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其一,高??梢院推渌魳穼W院、文化藝術機構、鋼琴制造商等建立更深層次的合作關系,綜合各方資源優勢,協同參與鋼琴藝術人才培養,形成育人合力。關于教學計劃的制定,高校與其他音樂學院、文化藝術機構、鋼琴制造商等合作方積極分享各個領域的信息,最后圍繞職業需求,共同制定符合學生個性化需求和職業需求的鋼琴教學計劃。通過合作辦學,學生可以深入了解業界的運作模式和職業要求,提高自己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就業競爭力。其二,產學研結合模式是高校與企業、研究機構等進行合作,共同開展科研項目和實踐活動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有助于高校與業界開展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高??梢匝垬I界專家參與科研項目,共同研究市場需求和行業發展趨勢,同時舉行座談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交流,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指導。同時,高校與企業、研究機構等共同建立產學研合作平臺,展現資源共享、信息交流和合作項目發布等功能,這樣一來,可以促進高校、企業和科研機構之間的合作溝通,推動項目實踐和創新研究的開展。除此之外,在實施合作辦學和產學研結合模式的過程中,高校還要建立有效的反饋機制,及時收取學生和合作伙伴的意見和建議,再根據反饋結果,對教學和合作項目進行調整和改進,不斷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和效果。
(三)基于學生特點和需求,更新鋼琴教學方式
對于教學方式個性化、靈活性仍有欠缺問題,高校教師要從學生角度出發,通過采取調查的方式了解學生學習特點、興趣愛好、個性化需求等基本信息,再以此為基礎,更新鋼琴教學方式,如層次性教學和指導,使每個學生都能適應鋼琴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其一,通過鋼琴入學考試、面試等方式,教師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的藝術修養水平、音樂理論知識掌握情況、音樂風格偏好,以及個人創作經驗、學生對鋼琴學習的期望、職業發展目標等信息,了解學生的特點,把握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在這種基礎上,教師結合音樂教育理論和實踐經驗,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對于初次學習鋼琴的學生,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特點和需求,采用個別輔導的方式,幫助學生制定基礎等級的學習計劃和目標,包括學習和掌握相關理論知識,掌握鋼琴彈奏技巧等,引導學生學習;對于正處于進階階段的學生,教師可以采用現場演奏指導+互動的方式,先構建問題情境,如在演奏某一特定風格的音樂時,你需要掌握哪些特殊的技巧和表現手法?如何將這些技巧應用于自己的演奏中?逐步引導學生學習和實踐,幫助學生突破難關,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和實際應用能力。其二,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即興演奏、音樂解析和表演技巧訓練,培養他們的藝術表達能力。同時,開展小組表演比賽活動,各組成員按照教師提出的比賽要求進行演奏,其他小組則通過在線學習平臺進行打分,教師從彈奏技巧的應用、舞臺表現力、對音樂演奏風格的把控是否到位、音樂主題情感表達是否到位等方面進行評估,并給出自己的指導意見,引導學生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提高學生藝術表現能力。
(四)借助新媒體,創建全新的鋼琴學習環境
針對基于職業需求的鋼琴學習環境建設缺失問題,高校應該充分引進并應用新媒體技術,創建全新的鋼琴學習環境,營造良好的鋼琴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好的環境氛圍里學習鋼琴彈奏技巧和理論知識,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其一,高校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如:微信公眾號、在線學習平臺、抖音、微博等,定期發布鋼琴教學視頻、演奏技巧解析、音樂理論知識等學習資源,分享名師講課視頻和鋼琴藝術表演視頻,使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通過這些平臺搜索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打破傳統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限制,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使學生盡快掌握鋼琴演奏技巧、藝術表現手法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
其二,高校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先進技術,模擬真實的鋼琴藝術表演場景,將虛擬和現實相結合,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鋼琴學習體驗。學生不僅可以在虛擬的音樂場景里演奏,感受真實的演出氛圍,而且能通過手機觀看鋼琴樂譜和演奏示范,更加直觀地了解各個演奏技巧的運用方式,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還能幫助學生更快地掌握鋼琴彈奏技巧,學會控制鋼琴演奏風格,準確表達音樂主題,提高學生藝術表達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利用媒體平臺的互動優勢,以面對面直播教學和演奏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之間可以自由交流,也可以直接向教師尋求幫助。比如,教師進行直播教學,學生則充當“觀眾”,將自己的想法、問題等以彈幕的形式發送出去,增進師生交流,構建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學習互動環節之后,教師讓每個學生或每個小組依次進行演奏并評估,得分最低者要接受相應的懲罰,如:唱歌、跳舞等,營造和諧的鋼琴學習氛圍,創建良好的鋼琴學習環境。
(五)強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考評,完善鋼琴教學評價
關于已有的考評制度與職業需求不匹配問題,高校有必要在現有的情況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強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考評,進一步完善鋼琴教學考評制度。其一,相關行業要求學生要具備專業知識技能和實際應用能力,對綜合型人才的需求不斷增加。因此,高校教師在進行鋼琴教學評價時,要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不斷優化考評指標體系,除了掌握理論知識和彈奏技巧外,還要強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考評,包括實際演奏能力、合作能力、創新能力、藝術表達能力等,從多方面評估學生鋼琴學習情況,確保評價結果準確,全方面反映學生鋼琴演奏水平。其二,高校教師還應該豐富考評方式,增加學生自評、小組互評、業界專家評價等,從多個角度出發,全面反映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效果,使學生有效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不足之處,引導學生不斷改進且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斷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要加強評價結果運用和完善后續追蹤機制,督促學生不斷改進學習方法,調整和優化教學模式,同時定期關注學生后續鋼琴學習情況,確保各項改進策略落實到位,使學生能夠盡快跟上教學進度,加深對鋼琴教學知識的理解,以及彈奏技能的掌握,增強學生自主學習和反思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競爭力。
五、結語
綜上所述,職業需求導向下,高校加強鋼琴教學改革對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音樂文化發展有積極作用。但是,目前還存在缺乏與職業需求匹配的教學內容、現有的教學模式創新不及時、教學方式個性化、靈活性仍有欠缺、基于職業需求的鋼琴學習環境建設缺失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高校要采取針對性的解決措施,主要包含以下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優化鋼琴教學內容;推廣合作辦學和產學研結合模式,加強項目實踐;基于學生特點和需求,更新鋼琴教學方式;借助新媒體,營造全新的鋼琴學習環境;強調學生實際應用能力考評,完善鋼琴教學評價。
通過研究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對高校鋼琴教學創新發展有積極借鑒意義,未來還應不斷關注相關行業的最新發展動態,把握鋼琴教學有關的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探索職業需求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實踐策略。
參考文獻:
[1]張馨之.高校鋼琴教學中演奏呼吸的規律[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23(S2):252-254.
[2]周勤.淺談如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培養學生視奏能力[J].當代音樂,2023(09):73-75.
[3]魏莉麗,蘇改蕓.體驗式教學法在高校鋼琴教學中的實踐策略探究[J].戲劇之家,2023(24):118-120.
[4]曹暉.高校鋼琴教學中視奏能力培養的途徑[J].戲劇之家,2023(12):100-102.
[5]梁青.高校鋼琴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力[J].戲劇之家,2023(03):105-107.
[6]楊忠國.以素質培養為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創新分析[J].藝術評鑒,2022(23):104-108.
[7]劉俐伶.以社會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校鋼琴教學改革發展[J].北方音樂,2019(23):18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