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秀玲,謝明琦
(揚州市職業大學醫學院,江蘇揚州 225009)
實現思政教育與醫學專業教育的有機統一是培養服務健康中國的醫學家和科學家的基本途徑[1-2]。本文對高職護理專業正常人體結構課程中“氣管、支氣管和肺”的內容進行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并加以實施,探索在教學中結合愛國奉獻、愛崗敬業、健康生活方式等思政教育內容幫助學生形成正確價值觀的方法。
知識目標:學生要掌握氣管和支氣管的位置及形態;肺的位置、形態和分葉;肺泡的結構特點;氣-血屏障的組成與功能。
技能目標:學生要掌握氣管切開的定位和異物窒息的急救方法。
思政目標: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師要著力培養學生樹立“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護精神,教育引導學生始終要把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首位;學生要樹立良好的職業道德,具有獻身醫學事業的強烈醫學使命感,具備科學嚴謹、實事求是的作風,具備仁愛之心以及高尚醫德。
教學重點:氣管的位置,左、右主支氣管的形態區別;肺的位置、形態和分葉;肺泡的結構特點;氣-血屏障的組成與功能。
教學難點:肺泡的結構、氣-血屏障。
正常人體結構課程的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一年級的學生,他們接觸醫學知識的時間不久,對關于人體結構和器官的知識有較強的求知欲。在前面的課程學習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基本組織、運動系統、呼吸系統等知識,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但大部分學生都存在空間想象力不好、抽象思維能力較弱等問題。
“氣管、支氣管和肺”這一章節的課程思政設計要篩選出典型事件運用到授課內容中。教師要提煉課程思政元素,結合案例本身具有的知識性、思想性和實效性,加上學生親身經歷的代入感,以此次疫情的總體情況進一步挖掘相關人物、行為和事件所展示出來的深層思想動機,幫助學生體會課程思政想要傳達的情感、思想和價值觀念,以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課程導入:教師在課堂上要播放“學姐李娟娟抗疫事跡”、鐘南山、李蘭娟、張伯禮等為抗疫作出杰出貢獻的人物的視頻,視頻播放時間在兩分鐘內。教師要通過視頻導入呼吸系統的知識,從專業知識到思政元素,向學生提問:從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什么?學生親眼見證了中國在抗擊疫情中的“中國奇跡”,這能增強學生生在中國的幸福感,使學生主動弘揚愛國精神。
教師可以在講解“氣管結構”時播放“海默立克法”視頻,講解掌握一項醫學技術能在黃金急救時間挽救患者的生命,增強學生的職業榮譽感。教師在總結氣管切開術所經過的層次結構時,可以結合醫護工作者冒著感染風險為危重患者行氣管切開術的案例,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大愛無疆和救死扶傷的醫學情懷,感受到愛崗敬業和恪盡職守的職業態度。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志愿者工作,培養學生成為有責任、有擔當、有能力的新時代醫學工作者。
教師在講解“肺部結構”的內容時,要以巨噬細胞和結核桿菌的“戰斗”引入肺病專家吳紹青教授的案例,與此同時,教師還要講解鐘南山院士對科學的追求和對醫學的奉獻精神,讓學生體會到他們科學嚴謹的精神給病人減輕了巨大的痛苦,為國家的抗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貢獻。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學習新知識,不斷創新、攻克醫學難題,提高對肺炎患者的護理效果。教師要強調吸煙和肺癌的相關性,鼓勵學生成為健康知識的傳播者和健康行為的倡導者。
生態環境的破壞已經威脅到人類的健康和生存,霧霾會導致人類患氣管炎和支氣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熬G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習近平同志提出的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理念。教師要結合揚州公園體系建設給群眾健康帶來的影響,呼吁學生尊重自然、善待野生動物,增強學生保護環境的責任感,使學生成為保護環境的實踐者和倡導者[3]。
本文根據正常人體結構課程思政的教學標準,進行了“氣管、支氣管和肺”這一章節的思政素材設計。教師要明確課程的思政元素及融入點,開展多樣的課堂組織形式和教學方法設計,實施“以問題為導向”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同時從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兩方面進行學習,具體見表1。

表1 思政融入點設計

表1(續)

表2 教學過程

表2(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線上線下的教學形式,借助一些教學平臺和技術手段將思政內容與專業知識進行融合,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具體教學過程見表2。
本文以“氣管、支氣管和肺”這一章節的內容為例,通過以問題為導向的案例分析、小組合作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選取“愛國、職業道德、科學嚴謹”等思政元素融入教學中,能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和人文修養,能滿足現代醫療對醫護人才的需求。在本課的學習完成后,筆者對學生進行教學效果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普遍認為他們不僅學習了專業知識,還提高了邏輯思維能力,愛國情懷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激發,學生對醫學人文和生命價值也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以疫情案例為基礎的教學設計可以提升教學內容的新穎性和吸引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在探索中收獲專業知識,形成科學思維。同時,以疫情案例為基礎的教學設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思考護理人員的社會意義,體會我國醫護工作者的責任擔當,使學生在內心深處對先進人物事跡和思想產生共鳴與認同,并最終內化為自己的價值觀。
“氣管、支氣管和肺”這一章節的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在內容編排上追求以小見大,以問題為導向,通過聯系學生身邊的事物,融入學生熟悉的情境,提高了學生的代入感。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從校之驕傲過渡到國之脊梁,一步步的思想升華喚起了學生強烈的家國情懷和責任感。但在具體的思政教學中,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作用不太明顯,因此,將思政教育融入“正常人體結構”課堂的教學模式仍須不斷完善。
綜上所述,正常人體結構是護理專業學生的第一門專業基礎課,蘊含了大量的思政元素。本教研室充分挖掘了呼吸系統的思政內容并將其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深度,圓滿地完成了教學目標。我們將繼續總結經驗,在其他系統中挖掘更多的思政元素,將“立德樹人”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