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紅兵 郝思源



羽毛球運動項目作為高校體育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在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改進和提升。傳統的體育教學給學生一味的灌輸,缺乏引導學生和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翻轉課堂教學主要以學生為主體,對于高校羽毛球教學中出現的問題有著很好的化解作用。本文章主要研究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羽毛球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以及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對于高校體育羽毛球教學效果研究。
羽毛球作為一項極具觀賞性的競技性比賽項目,在全國范圍內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自然也成為了高校體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門課程。普通高校羽毛球教學,在可以滿足學生體質鍛煉的前提下,也進一步的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感受到了羽毛球項目自身的魅力。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在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基礎上,開展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體,改變原有的灌溉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前對即將學習的知識通過“雨課堂”APP發送給學生,讓學生進行提前的預習,并通過微信群學生之間積極討論,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通過助教將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匯總。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傳統模式基礎上,幫助學生深入學習,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
1 研究方法
1.1 文獻資料法
通過“中國知網”“萬方”“維普”“學校圖書館”以“翻轉課堂”“高校羽毛球”“高校羽毛球實踐研究”為關鍵次查閱大量參考文獻,其中碩士論文15篇、高質量期刊20篇,為期刊后續的纂寫提供了充足的理論支撐。
1.2 實驗法
通過對選擇的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為期一學期的教學,實驗組和對照組的選取,在身體素質、男女比列、羽毛球基礎以及上課場地等方面基本相同,實驗組進行翻轉課堂教學、對照組使用傳統的授課模式教學。
1.3 歸納法
對收集的數據進行歸納總結與分析,為后續文章的編寫提供數據支撐。
2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體育教學中實施的可行性
2.1 高校學生對羽毛球有一定的基礎
羽毛球運動作為一項極具觀賞性的比賽項目,也是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歡,由于項目自身難度適中的特點,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開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2.2 滿足教學需求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以教師為主,對學生灌輸式教學,導致學生缺乏思考,教學效果較差,那么為了滿足學生的需求,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學會思考,提高教學效果。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主,重在引導學生,發揮學生主體性,滿足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提高羽毛球課程的教學效率。
2.3 滿足學生對教學的需求
學生有自身的個體差異性,傳統的授課模式對于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關注度不夠。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借助線上的一些資源,并在課前讓學生進行預習,針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進行分層教學,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采取不同的授課方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原有的教學模式基礎上,引入了助教模式和建立微信群,為更好的滿足教學,因材施教,提高教學效率,同時滿足學生個體差異的需求。
3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羽毛球教學中的實施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為了進一步提升教學效果和教學模式的轉變,從課前、課中、課后三方面著手,打造系統的實施方案。
3.1 課前實施方案
課前部分主要從三方面進行,第一,課件的制作,教師通過“雨課堂”APP在上面制作課程內容相關的教學PPT,通過在網上搜索優秀教學慕課,將慕課教學鏈接在“雨課堂”APP上進行制作。第二,課件和視頻鏈接的發送,將制作好的課件通過“雨課堂”發送給學生,學生通過發送的鏈接觀看教學內容。第三,學生收到鏈接和課件后,通過觀看教學視頻和課件,在課前進行練習動作技術,并在微信群里討論解決問題,助教負責在群里統計學生課前未解決的問題,然后統一上報給教師。
3.2 課中實施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顧名思義就是將課堂翻轉。以學生為主導,將課前匯總的問題,幫助學生在課堂中解決,讓學生帶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課程內容的學習,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在主動中去學習和領會動作要領。
3.2.1 課中提問
在高校羽毛球的課堂上,由于相關的理論教學已經在課前得到傳遞,大學生對羽毛球教學內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掌握。因此課堂上,教師可以圍繞教學視頻進行羽毛球教學的回顧與提問,幫助大學生喚起記憶,明確課前自主學習的內容。為進一步明確羽毛球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嘗試圍繞教學視頻進行教學實踐,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教學視頻資源,并對視頻中提到的相關理論和實踐內容生動講解與示范,為有效檢驗大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針對視頻提出問題,由大學生進行解答。通過教學回顧并進行問題引領,可以使大學生對基礎理論和實踐內容有充分的了解。
3.2.2 課中教學進行科學引導
翻轉課堂教學是一種混合式的教學模式,在羽毛球教學中可以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讓學生糾正自己的動作技術,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3.2.3 課中教學對學生的評價
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在教學上進行了一定的革新。為了檢驗翻轉課堂的教學效果,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用最終的教學成績作為考核標準。結合過程性評價,形成一套完整的評價體系。
3.3 課后的實施方案
翻轉課堂教學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問題,改變了傳統式的授課模式。在課后,教師通過“雨課堂”APP發布任務,教師通過微信群收集學生作業,作為學生過程性考核。
4 結果與分析
4.1 實驗前的技術測試結果與分析
對于實驗前技術動作測試主要通過球的落點、技術動作標準情況、總得分三項,那么測試技術內容主要包括了“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擊打高遠球”“反手發網前小球”,技術動作標準性主要通過觀看學生握拍是否正確、學生重心是否轉移,球的落點主要在羽毛球場地畫出相應的范圍,學生發球和擊打球落點是否可以落點準確。總得分是球的落點得分加上技術動作得分。
4.1.1 實驗前球的落點得分情況分析
通過表1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術得分均較低,然后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得出P值都比0.05大,那就說明在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落點水平基本是相同一致的。
4.1.2 實驗前技術標準得分情況分析
表2是實驗前技術標準情況得分表,通過表2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前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得分都比較低,然后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通過P值可以看出,P值都大于0.05,說明在實驗前技術動作標準得分情況基本一致。
4.1.3 實驗前總得分情況分析
表3是實驗前總得分情況,通過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前總得分數都比較低,然后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檢測出P值都大于0.05,說明在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在總得分數上基本保持一致水平。
通過表1、表2、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P值都大于0.05,說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落點得分、技術標準情況得分、總得分數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也就表明了在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的羽毛球水平基本是一樣的,也就進一步的排除了因學生基礎不一致造成的誤差。
4.2 實驗后的技術測試結果與分析
實驗后再次對落點得分、技術標準得分、總得分進行測試,具體的測試結果,見如下表4、表5、表6。
4.2.1 實驗后落點得分情況分析
表4是實驗后的落點得分情況,通過表4數據可以看出通過實驗后在落點得分上正手發高遠球,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其他兩個技術落點得分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
4.2.2 實驗后技術標準得分情況分析
表5是實驗后的技術標準得分情況,通過表5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之間的正手擊打高遠球和反手發網前小球之間存在著顯著性差異(P<0.05),而在正手發高遠球上實驗組和對照組之間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6)。
4.2.3 實驗后總得分情況分析
表6是實驗后的總得分情況,通過表6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前和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中的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擊打高遠球、反手發網前小球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通過表4、表5、表6中的數據可以得出,在實驗后落點得分、和技術標準情況得分,其中正手發高遠球在實驗前后不存在顯著性差異,正手擊打高遠球和反手發網前小球存在顯著性差異。在總得分上,正手發高遠球、正手擊打高遠球、反手發網前小球在實驗后都存在這顯著行差異。
4.3 實驗后各項測試的結果與分析
4.3.1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落點得分統計與分析
通過表7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后落點得分都有提高,都達到了及格線的水平,可運用翻轉課堂教學的實驗組得分遠比傳統教學得分要高,這也就說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要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水平。
4.3.2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技術標準得分統計與分析
通過表8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在實驗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在技術得分上都有提高,而運用反轉課堂教學模式得分情況比傳統式教學模式得分要高,這也就從一方面說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好于傳統式教學模式。
4.3.3 實驗后對照組和實驗組總得分統計與分析
通過表9中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實驗后總得分都有了明顯的提高,但通過數據看出運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驗組得分比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得分要高,這也就表明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比傳統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要好。
5 結論
(1)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相比傳統教學模式有了一定的改變,翻轉課堂教學主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思考問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通過對實驗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落點得分、技術標準情況得分、總得分進行獨立樣本T檢驗,實驗組和對照組水平基本一致(P>0.05)。
(3)通過實驗后的數據對比分析,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學生的成績明顯比傳統教學模式要好。
(作者單位:新疆第二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