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穎
[摘 要]國有企業是我國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組成部分。新時期背景下,國家與社會對國有企業發展建設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為保證國有企業發展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需要重點做好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對其中各項不確定因素進行把控。同時,國有企業在開展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時,要有效規范企業經營活動,減少負面因素帶來的不良影響,切實提高國有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經濟效益,這對企業發展有重要意義。文章從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間的關系入手,分析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現狀,提出新時期國有企業加強內控管理與風險防范的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財務風險防范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3.24.016
[中圖分類號]F27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4-0049-03
0? ? ?引 言
目前,隨著我國國有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國有企業市場地位優勢也在不斷增強。但同時,新時期國有企業的發展也面臨著很多新的挑戰和更嚴峻的市場競爭,這就給國有企業帶來了諸多風險。因此,為能夠保證國有企業經營發展的安全性與穩定性,須重點做好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這一過程中,國有企業要把握好自身實際情況與當前大環境趨勢,針對性制訂管理方案,實現預期高質量發展目標。
1? ? ?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間的關系
新時期背景下,加強國有企業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是實現企業高效發展的重要前提,其中,內部控制是財務風險管理的本質要求,通過有效的內部控制,記錄、反映、監督經營過程和經營業績,借以考核經營者的受托責任,防范和控制各種風險尤其是財務風險,促進企業健康持續發展;而加強財務風險的有效防范,為國有企業的各項經濟活動提供科學的指導和依據,能夠推進高效的資金資產管理,提升企業內控管理水平。由此可見,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是相輔相成的[1]。只有同步加強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才能促進國有企業長足發展。
2? ? ?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現狀
2.1? ?新時期國有企業內控管理現狀
新時期,部分國有企業仍然缺乏對內控管理的足夠重視,導致內控管理中依然存在較多問題,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有企業各個部門溝通協調不到位。內控管理是國有企業發展經營管理中的基礎性工作,須形成企業內部合力。但目前來看,國有企業開展內控管理工作中未能夠做好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緊密結合。例如,企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未做好有效溝通,在開展業務活動時,各個部門僅從自身角度思考問題,影響業務進程和效果,導致關鍵數據信息無法在國有企業內部進行交流、互動與共享,嚴重影響了工作開展。同時,部門之間的溝通協調不到位,也會給內控管理帶來阻力,產生部門間矛盾,不利于構建企業內部合力。
第二,人員隊伍建設不完善。人員是開展內控管理工作的重要主體力量。但目前來看,國有企業內控管理工作中尚未建立起健全的用人機制。尤其是面對當前時代發展,人員知識儲備存在明顯滯后問題,且不能夠形成對內控管理的正確認知。例如,人員在工作執行中仍然受到傳統經營管理模式的影響,未能夠掌握先進的管理方法。或者企業管理人員未形成對企業整體組織架構的全面認知,導致內控管理工作開展遇到阻力,人員建設與改革偏離企業實際情況與需求。
第三,工作流程不規范。一些國有企業經營管理過程中僅注重經濟利益,而忽略了內控管理工作流程的規范化,致使內控管理制度流于形式,無法實現內控的全流程覆蓋。具體表現為事后監督過重,輕視事前審核與事中復核,導致內部控制存在局限性。此外,企業雖設立了審計部門與審計崗位,但也僅是內部的內審機構,并未形成相互制約的工作流程,難以保證公正性與客觀性。如此,便難以真正確定內控管理的目標、需求和發展導向[2]。
第四,投資、融資不合理。投資、融資是國有企業開展生產經營過程中提高自身經濟效益的必要手段。部分國有企業仍然存在投資、融資不合理的問題,盲目開展投融資活動,導致企業發展中存在潛在風險。在不合理投資、融資的情況下,國有企業消耗了大量資金,加劇了內控管理的混亂,同時也加劇了企業的負債比重。如不能夠對此前投入的資金進行及時收回,就會限制國有企業的資金周轉。
第五,風險防范意識不足。目前,部分國有企業經營發展中未能夠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方向,未能夠把握好其中存在的各項風險因素,缺乏健全完善的風險防控機制和策略。尤其是在當前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企業發展往往面臨著更多不確定因素,卻沒有針對相關風險進行深入的調研和分析,也沒有制定并實施行之有效的應對措施,造成企業經濟損失,降低企業市場競爭力。
2.2? ?新時期國有企業財務風險防范現狀
財務風險是國有企業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需要關注的重要內容,并體現在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具體分析,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第一,國有企業資金結構不夠合理,負債資金比例較高。國有企業資金結構指的是國有企業全部資金來源中,負債資金與權益資金之間的比例關系。如今部分國有企業在籌資決策中出現了失誤等問題,引發資金結構風險,導致負債資金的占比持續走高。
第二,國有企業賒銷比重較大,對應收賬款有效控制力減弱。我國現代市場發展中,基本處于一種買方市場狀態。因此,國有企業產品普遍處于一種滯銷的狀態。如此一來,部分國有企業為能夠提高自身產品的銷售量,提高自身在市場中的占有率,便會采取賒銷的方式,從而導致企業應收賬款數量不斷增加。同時,國有企業在開展賒銷工作時也未能夠準確詳細地了解客戶的實際情況,對客戶信息收集整理不到位,導致在盲目賒銷中使應收賬款處于失控狀態,嚴重影響了國有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并引發資金安全問題[3]。
第三,國有企業在進行固定資產投資時未能夠對其進行科學決策。具體來看,部分國有企業固定資產的投資存在決策盲目問題,未在投資前對其可行性進行分析與研究,也未能夠制訂出詳細的計劃。同時,在投資中對必要信息的收集也不夠到位,導致出現投資失控問題,無法對預期收益進行獲取,給企業帶來了嚴重的財務風險。
第四,對外投資中出現決策失誤,導致國有企業出現嚴重投資損失問題。對外投資是國有企業投資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包括聯營投資、證券投資等多個方面。在證券投資中往往包含著諸多風險,常見于系統性風險和非系統性風險。部分投資者缺乏風險認識,這就在盲目投資中給企業帶來了經濟損失,引發了財務風險。
第五,國有企業存貨庫存結構不合理,影響存貨周轉率。從當前很多國有企業流動資產組成來看,存貨往往占據較大比重。如此一來,企業受到存貨流動性差的影響,一方面是存貨占用了國有企業的大量資金;另一方面,國有企業在對存貨進行管理時也需要支出額外的管理費用,從而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削弱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此外,在長期存貨中,也很容易出現存貨丟失、損壞或者是跌價等風險問題。
3? ? ?新時期國有企業加強內控管理與風險防范的措施
3.1? ?加強國有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調
新時期,國有企業在開展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時,須做好與各部門的溝通協調,促進各部門的信息互通。對此,國有企業須建立健全、完善的溝通機制。首先,流程節點要詳細,明確職責與目標,并制定獎懲機制,在此基礎上建立每個節點的有效溝通機制,避免責任不清、目標不明確、標準不統一的現象;其次,重點關注企業內部財務部門、業務部門、內控管理部門間的聯系,搭建一個可以讓員工參與的溝通平臺,融入信息技術,并保證這個溝通平臺和方式能夠進行簡單、透明的雙向交互,確保財務部門能夠充分了解企業實際經營發展情況;最后,依托財務數據信息,制定更全面且具有針對性的風險防范措施,保證企業各部門充分了解財務風險防范的具體情況,確保企業發展處于安全、穩定的狀態。
3.2? ?強化人才管理隊伍建設
專業的人才是國有企業開展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主體力量。因此,國有企業須加強人才隊伍的建設,保證人員專業性。財務管理人員須具備豐富的專業知識,并結合新時期大環境對國有企業所處行業發展趨勢、市場狀態和自身情況與戰略目標進行分析整合,確保各項工作落實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具體來看,可從以下3個方面切入。
第一,國有企業應當做好自身實際情況的考量,收集整理各項關鍵數據信息,在明確自身發展目標的基礎上,針對性制訂人才培養方案,重點要提高人才的管理實踐能力。
第二,積極組織人員參與培訓學習工作。在人員系統化培訓中,可導入有關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的案例,通過學習案例,幫助人員積累有效經驗,并明確內控管理工作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的標準、流程和規范,提供行為指南。
第三,做好優質人才引進。國有企業可選擇引進具有高素質、豐富經驗的內控管理人才和財務風險防范人才,在人才隊伍的支持下,提升各項工作落實
成效[4]。
3.3? ?規范國有企業管理工作流程
首先,優化國有企業崗位設計,重點做好內部審計工作,并結合國有企業發展情況和戰略目標,針對性做好管控優化。在開展財務管理工作時,為達到更理想的財務風險防范效果,國有企業一方面須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另一方面須在財務管理期間建立起清晰、明確的流程制度。同時,在內部審計的基礎上,促使財務管理與內部控制更具科學性,確保各人員的工作開展均在明確規章制度的指導下完成。
其次,國有企業內控管理部門須進一步做好內控工作優化,重點針對傳統內控管理模式進行反思,在新時期背景下,結合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和市場變動情況,重新制訂管理方案,并在內控管理中發動全員參與,最大限度實現對風險的控制。
最后,國有企業在開展內控管理與財務風險防范工作期間,須做好業務部門與其他各部門間的交流與協調,尤其是在財務部門與業務部門之間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渠道,促進業財融合發展。之后,國有企業通過財務數據信息指導,輔助于企業重大業務事項的決策,對其中各項風險點進行控制,確保決策的科學性與合理性。
3.4? ?保證企業投資、融資的合理性
國有企業經營發展中,往往會涉及大量投資和融資活動,在投融資期間,如果沒有針對性制訂科學合理的規劃方案,就很容易給國有企業帶來經濟損失。為避免這一問題發生,國有企業須重點做好投資與融資活動中的方案設計,并在方案指導下有序開展各項工作。
具體來看,首先,國有企業在方案設計前須做好專業人員隊伍的組建,基于人員專業知識,保證方案設計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其次,在完成方案設計后,須針對方案進行審核、評估,重點把握投資項目和融資項目的實際情況,對其中風險點進行提取,針對性制訂風險處理方案;最后,還須結合企業自身實際發展情況,同步做好投資項目、融資項目的稽查、審計工作,開展動態化建設,并形成健全的指導制度。
3.5? ?健全國有企業考核機制,構建風險防控體系
國有企業經營發展中,為保證內控管理工作和財務風險防范工作質量,須組建專門的考核部門,設置專職的考核監督崗位,提高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技術水平。國有企業一方面須做好專業考核人員的配置,明確不同崗位的職責要求,規范各項操作行為,防止職務重疊,實現勞動用工的科學配置;另一方面,組織和開展專項考核活動,可選擇與第三方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確保考核結果真實、準確。通過考核結果導向,幫助國有企業更加及時、精準地發現存在于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中的問題與不足,然后針對性制定整改優化措施,確保工作落實的實效性。此外,國有企業需要制定全面風險管理考核相關指標,以體系、機制建設、運行情況、風險管理為指標,確定當年風險管理的計劃導向,通過“以考促管”推進企業監管常態化,激發員工的能動作用,提升全面風險管理的規范化和精細化水平,從而建立全面的風險防控體系,促使各風險防范措施落實落地[5]。
4? ? ?結束語
面對日益嚴峻的市場競爭和新的經濟環境,國有企業須重點做好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對其中各項負面因素進行提煉,然后結合國有企業自身實際情況和發展戰略目標,針對性做好工作計劃與方案的編制,促進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程成.新收入準則變化對國有企業財務管理的影響研究:以X企業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5):42-43.
[2]曲輝.國有企業加強內控管理和財務風險防范的措施探
討:以海南農墾商貿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例[J].企業改革與管理,2023(3):133-135.
[3]江秀云,梁靖,鄒峰毅,等.集團型國有企業風險指標預警體系構建初探:以A集團為例[J].國際商務財會,2022(16):63-65,75.
[4]丁治雄,余萬纖子.風險管理視域下國有企業內部控制模式構建[J].中國集體經濟,2022(35):43-45.
[5]成鵬.基于國有資本財務監管框架視角的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研究[J].中國總會計師,2022(12):129-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