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京蓉


[摘 要]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有著密切的關系,兩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本文著眼于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及其實踐經驗,深入分析了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從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社會公正和可持續發展以及技術轉移和可持續發展三個方面進行闡述;之后,總結近年來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的協調運轉的實踐經驗,分別從可持續貿易協定、綠色供應鏈管理、環境標準和認證,以及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四個方面描述和分析。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關系分析;實踐經驗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23.23.045
[中圖分類號]F7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23)23-0148-04
0? ? ?引 言
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關系是相互依存的。國際貿易對環境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貿易活動涉及資源的開采、生產過程的能源消耗、廢物的產生和排放等。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是在滿足當前需求的同時保護和提升環境質量,通過制定和執行環境標準、減少排放和污染等方式實現可持續發展。國際貿易可以成為推動環境保護的力量,通過推動低碳經濟、環境友好產品貿易、綠色供應鏈等,實現資源的高效利用和減少環境負擔[1]。關于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及其實踐經驗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它可以提供以下方面的洞察:如政策制定和監管、企業實踐和責任、跨學科研究和合作等方面。總而言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存在密切的關系和相互影響。有關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及其實踐經驗的研究對于促進可持續發展和合理規范國際貿易具有重要意義,為錨定經濟、社會和環境發展的共同目標提供支持和指導。
1? ?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的關系
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存在緊密的關系,涉及到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技術轉移等方面。下面分別介紹這些方面與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的關系。
1.1? ?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追求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協調發展,以滿足當前需求而不損害子孫后代的發展能力。國際貿易在實現經濟增長和資源配置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在過程中也會對環境造成影響。因此,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需要與國際貿易相結合。例如,國際貿易政策和規則的制定可以促進環保措施的采取和執行,例如禁止或限制某些環境破壞性產品的進口[2]。還可以建立可持續貿易認證制度,對符合環境標準的產品進行認證,從而鼓勵可持續生產和消費。
1.2? ?社會公正和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是實現社會公正,包括減少貧困、消除不平等和促進人權等。國際貿易對經濟增長和財富創造起到重要推動作用,但也可能導致資源分配不均,加劇社會不平等。因此,可持續發展需要確保社會公正和包容性發展。公平貿易是一種推動可持續發展和社會公正的機制,它強調對生產者的公正支付和合理待遇。公平貿易組織和認證制度確保農民和工人能夠獲得公平的收入、安全的工作環境和社會福利[3]。
1.3? ?技術轉移和可持續發展
技術轉移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驅動力之一,它促進了可持續能源、清潔技術和可持續農業等領域的發展。國際貿易可以促進技術轉移,通過跨國投資和技術合作,將創新和先進技術引入發展中國家。發達國家可以通過技術支持和知識轉讓幫助發展中國家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同時,國際貿易平臺也提供了學習和交流的機會,促進了技術創新和傳播。數據顯示,近些年來,最不發達國家、小島嶼發展中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免稅進口產品的關稅細目比例保持相對穩定,分別為64.5%、65%和51%左右(見圖1)。相對穩定的免稅進口產品的關稅細目比例拉動著國際貿易的發展和運轉[4]。
圖1 免稅進口產品的關稅比例
綜上所述,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技術轉移是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的重要關系。通過制定環境保護政策、推動社會公正和促進技術轉移,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可以實現協同發展,為經濟增長提供支持,并在環境、社會和經濟方面取得可持續的成果。
2? ? ?可持續發展與國際貿易發展的實踐經驗
在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之間,已經出現了一些實踐經驗和工具,其中包括可持續貿易協定、綠色供應鏈管理、環境標準和認證,以及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下面本篇將對每個方面進行詳細說明。
2.1? ?可持續貿易協定
可持續貿易協定是一種旨在促進可持續發展和保護環境的國際貿易協定。它可以通過確立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和標準,推動貿易的可持續性。例如,歐盟的《森林法案》要求進口木材的合法性和可持續性,并禁止進口非法砍伐的木材。類似的協定還包括針對漁業和農業的可持續貿易標準,旨在促進漁業和農業的可持續管理和生產[5]。同時,各國也在積極參與多邊和地區貿易協定的談判和討論中,努力確保貿易業務的可持續性。例如,多哈回合談判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正在探討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貿易議題,如環境商品和服務貿易、漁業補貼問題等。世界貿易組織數據顯示,技術性貿易措施年通報數量從2002年的1 259項增加到2020年的5 478項(見圖2)。此
外,一些國際組織和非政府組織也致力于推動可持續貿易的發展,包括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平臺、國際貿易中心等。這些組織通過提供政策建議、技術援助和合作平臺,促進了可持續貿易的實踐和合作[6]。
圖2 技術性貿易措施年通報數量
2.2? ?綠色供應鏈管理
綠色供應鏈管理是一種通過整合環境因素和可持續發展原則來管理供應鏈的實踐方法。它涉及從原材料采購、生產、物流到最終產品的消費和廢物處理的全過程。綠色供應鏈管理近年來發展的重要方面表現為:首先在環境法規和規范方面,政府機構和國際組織逐漸引入了更為嚴格的環境法規和規范,對企業和供應鏈的環境影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這推動企業在供應鏈中采取環境友好的做法,減少排放、降低能源消耗、促進可持續物質管理等;其次在資源效率和循環經濟方面,為了減少資源消耗和廢物產生,企業越來越重視資源效率和循環經濟的原則。通過優化供應鏈管理,例如改進物料選擇、推行循環再利用和回收等措施,企業可以減少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并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價值化現有資源;以及在碳排放管理方面,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碳排放已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企業開始關注供應鏈中的碳排放,并采取措施來衡量、監測和減少碳足跡。這包括通過運輸優化、能源效率改進、可再生能源采購和碳抵消等措施來降低供應鏈的碳排放量;最后在供應鏈透明度方面,消費者對產品的可持續性和責任感的關注越來越高。企業需要更加透明地展示供應鏈中的環境和社會影響,包括產品來源、生產條件和社會責任等方面的信息。通過建立透明的供應鏈,企業可以增強消費者信任,提高品牌價值。通過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可以降低對環境的影響,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可持續發展和減少碳排放。一些國際公司已經采取了綠色供應鏈管理措施,并要求供應商滿足環境和社會可持續性標準。
2.3? ?環境標準和認證
環境標準和認證為國際貿易中的產品和服務提供了一個可衡量的可持續性指標。一些國際組織和機構制定了一系列環境標準和認證方案,如ISO 14001環境管理體系認證、FSC森林認證和LEED綠色建筑認證等。這些認證可以幫助企業證明它們在環境管理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合規性,增加消費者和市場的信任度。近年來,環境標準和認證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以下是一些環境標準和認證近年來的重要發展情況。一是ISO 14001,ISO 14001是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發布的環境管理體系標準。該標準于2015年進行了重大修訂,強調組織應積極管理環境風險和機遇,并將環境管理與組織的戰略目標相一致。這一修訂使得ISO 14001更加適應多變的市場要求和全球供應鏈的環境挑戰。二是LEED認證,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由美國綠色建筑協會(USGBC)頒布的一套國際綠色建筑認證體系。LEED認證鼓勵建筑物在能源效率、水資源管理、室內環境質量、可持續材料使用等方面的可持續性。近年來,LEED認證在全球范圍內得到了廣泛應用,并且已經成為全球公認的綠色建筑認證體系之一。三是BREEAM認證,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是英國建筑研究機構(BRE)開發的綠色建筑評估工具。BREEAM認證評估建筑物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績效,包括建筑設計、能源使用、水資源管理、物料選擇等。近年來,BREEAM認證在歐洲和其他地區得到了廣泛認可,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廣應用。四是生態標志認證,生態標志認證是一種針對產品的環境認證,以評估和證明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對環境的影響較小。這些標志認證通常基于產品的資源使用、能源效率、污染排放和循環經濟的原則。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消費者意識到產品的環境影響,并尋求具有生態標志認證的產品。總體而言,環境標準和認證在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從而促進了組織和企業在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和改進。這些標準和認證的應用有助于推動可持續供應鏈和產品的發展,并提高消費者對企業責任和產品可持續性的認可度。
2.4? ?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
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是促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機制。發達國家通過技術支持、培訓和知識轉移等方式,幫助發展中國家提高技術水平,推動可持續發展。例如,一些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合作開展可再生能源項目,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清潔能源技術和基礎設施建設。此外,國際組織和機構也致力于促進技術合作和技術轉移,如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合作平臺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
以上實踐經驗和工具對于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的結合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它們有助于建立可持續發展的機制和規范,推動貿易的可持續性,減少環境負荷,促進社會公正,并加快技術創新和轉移,從而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
3? ? ?結束語
總之,可持續發展和國際貿易是相互關聯的。要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制定和實施合適的貿易政策和措施,確保貿易活動符合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性要求。在國際貿易實踐中,需要強調環境保護、社會公正和技術轉移,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實現。
主要參考文獻
[1]張煒瑋.可持續發展視角下低碳經濟與國際貿易發展的關系審視[J].環境工程,2023,41(2):288-289.
[2]王曉磊.我國林產品國際貿易的可持續發展策略探析:評
《林產品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J].林業經濟,2022,44(9):97.
[3]謝孟祥. 《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綠色發展”條款規范研究[D].武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2.
[4]侯曉波. 《雙贏:國際貿易如何幫助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第十二章)翻譯實踐報告[D].重慶:四川外國語大學,2019.
[5]王華玲.可持續發展背景下的國際貿易與生態環境關系分析[J].科技和產業,2019,19(8):98-102.
[6]李鈴靜.循環經濟與國際貿易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措施[J].中外企業家,2019(7):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