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杰
初中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分為“教讀課文”和“自讀課文”兩種類別。其中,每篇“教讀課文”的前面都有相應的“預習”提示。這些“預習”提示要么介紹了與文體相關的知識,要么介紹了文章的寫作背景,要么點明了文章的主旨,要么介紹了學習的方法。同學們想要提高預習的效率,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巧妙結合“預習”提示,自主地完成預習任務,提前熟悉課文。下面,筆者就結合具體的例子來談一談。
一、結合“預習”提示掌握文體知識
一般來說,同學們在預習之前要先掌握與課文相關的文體知識,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對其獲得一個初步的印象。結合“預習”提示中給出的要點,我們可以通過默讀課文來了解其大致內容,對其文體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以朱自清的《春》為例。“預習”提示中的第二點如下:
這是一篇散文,又像一首詩。朗讀課文……
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可以回憶一下與散文相關的文體常識,思考這篇課文屬于哪一類散文(是抒情散文、敘事散文還是寫景散文),散文有什么特點(形散神不散、語言優美等),在此基礎上,同學們可以閱讀課文,快速熟悉其內容。
再以《寓言四則》為例。“預習”提示中有這樣一個要點:寓言一般比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
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就可以結合“寓言”的特點,找到“故事”和“哲理”這兩個切入點,閱讀課文,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其中的哲理。
二、結合“預習”提示了解寫作背景
寫作背景一般指的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時所處的年代、環境。同學們在預習的時候可以結合預習提示,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以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以《紀念白求恩》為例。“預習”提示中有這樣一個要點:
這是一篇在中國產生過極大影響的文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家喻戶曉。問問你的祖輩、父輩,了解這篇文章對他們的影響。
一些同學對白求恩十分陌生,也不太了解這篇課文所提到的歷史。在預習時,大家就可以閱讀“預習”提示,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主動詢問父輩或者長輩對這篇文章的印象。經過和長輩交流,我們能夠了解到這一段珍貴的歷史,初步感受白求恩醫生的無私與偉大。當然,同學們也可以在預習時查閱相關的資料,利用網絡資源去了解白求恩醫生的人生經歷。
三、結合“預習”提示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預習時,同學們除了可以結合“預習”提示了解課文的文體特征、熟悉課文的創作背景,還可以結合“預習”提示把握課文的主旨。
以《植樹的牧羊人》為例。“預習”提示中有這樣的要求:
……邊讀課文邊思考:是什么精神在支撐著他?
理解這篇課文的內涵對同學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其實,“預習”提示中已經給出了破解文本密碼的“金鑰匙”——要仔細地閱讀課文,思考牧羊人具有什么樣的精神品質。這位牧羊人幾十年如一日地待在這荒無人煙的地方。他每種下一棵樹就感到在人世間又多了一位親人。他的事業是“堪與上帝比美的事業”。他想要改造現實世界,使人類與自然相互依存。他深深地意識到人生的價值在于為他人、為后人造福。有了這樣的認識,同學們就不難把握文章的主旨了。
四、結合“預習”提示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
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值得大家用心品讀,值得大家細心推敲。在預習的過程中,同學們還可以結合“預習”提示選用合適的學習方法,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
以《貓》為例。“預習”提示中有這樣一個要點:
一個愛貓的家庭最終“永不養貓”,其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課文,注意梳理文章的思路,特別是“我”思想、情感的前后變化。
“帶著這個問題去讀課文”就是“預習”提示告訴我們的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可以以這個問題為線索,仔細閱讀課文,理解文章的內容,并從中尋找問題的答案。
再以《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為例。“預習”提示中有這樣一個要點:
默讀可以提升閱讀的速度,有利于較快地把握文章的大意。試著采用默讀的方式,不分心,不停頓,一氣讀完全文,了解課文的大意……
同學們在預習的過程中就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閱讀課文,“不分心,不停頓,一氣讀完全文”。通過默讀,大家會發現這是一篇回憶性的散文。魯迅先生在文章中記錄了童年時代發生的趣事。大家還會發現文章中提及了許多的動物,如斑蝥、張飛鳥、油蛉、叫天子等。在預習的時候,同學們可以結合相關的圖片進行想象,以更好地走進文本。
總之,同學們要重視每篇課文前的“預習”提示,結合“預習”提示去預習課文,提高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