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超群 陳秋伶

摘 要:基層醫療機構屬于事業單位性質,隨著醫療衛生體制改革與深化,基層醫療機構的定位已從基本醫療服務轉向公共衛生與基本醫療并重服務轉變,更突出基層醫療機構的公益性,因此內部財務管理、會計核算內容及重點都發生相應改變。加強內部控制建設對基層醫療機構有著重要價值意義。一方面可解決內部管理問題、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使得公共服務職能發揮作用。另一方面可通過完善內部控制來保障制度實施全面性、執行高效,使得經濟活動能及時管控風險,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穩健發展。本文主要介紹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控制度內容及新形勢下發生的變化,并分析財務內部控制建設在基層醫療機構中的必要性,結合目前存在的財務內控現狀問題,提出一些有效應對對策,希望能給基層醫療機構管理者帶來一些啟發。
關鍵詞: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策略
新形勢下醫療體制改革與深化使得基層醫療機構面臨諸多機遇與挑戰,基層醫療機構應當革新過往陳舊理念思想,重視內部控制實施成效,從內部著手增強風險意識,并結合基層醫療機構特質及內外部環境構建適宜自身發展的內控機制,構建良好的內控環境、強化內審監管職能,使得管理漏洞問題能不斷整改、增強內控執行管理成效,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經濟效益水平,促進公共服務職責良好履行,基層醫療機構能走向安全、穩健、長遠發展道路。
一、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制度的介紹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控制度可歸納為兩點,第一內部稽核。內部稽核是基層醫療機構圍繞會計核算工作開展自我檢查、審核管理,使得徇私舞弊現象能大大減少,人為疏忽概率有效降低,使得工作中存在的失誤、疏忽問題能及時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糾正,促進基層醫療機構提升會計核算質量。第二內部審計。基層醫療機構應設置獨立、權威的內審機構,內審機構人員應專項專位實施內審工作、嚴格執行內審制度、強化內部會計監督職能,使得基層醫療機構利益能得到有效維護,避免諸多違規違法現象發生。且內審工作的高效執行可保障財務信息真實完整,利于基層醫療機構提升經營運轉效率,增強各部門之間緊密協作,使得經營決策制定精準、資金合理分配、資金實現最大化利用效率,基層醫療機構能提升社會影響力,維持持續發展。
二、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提升整體管理水平。內部控制的高效實施可將基層醫療機構資源實現合理調度、資金提高運作效率,基層醫療機構領導能全面掌握經營實情,基層職工自覺依章行事,促進各部門工作的緊密聯系,使得基層醫療機構能提升整體管理水準、增強綜合實力。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于促進經營穩健運作。內部控制的高效實施可優化資金合理調度,使得資金流向清晰、用途明確,利于各科室經營活動的良好運作,推動戰略規劃目標能盡快實現。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于增強綜合效益。內部控制的高效實施結合內審強有力監管可使得基層醫療機構獲得經營、社會雙重效益,提升公眾影響力,合理引進各類設備、確保資產安全完整,進而提升核心競爭優勢,增強抵御風險系數,促進基層醫療機構能隨著醫療改革的深化發展而更加健康穩定。
三、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現狀分析
(一)內控制度不夠健全
制度不夠健全是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現狀問題之一。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內控意識淡薄。基層醫療機構多以技術業務為主導的事業單位,長期以來經由財政撥款,有的管理者會欠缺財務內控意識,認為基層醫療機構不以盈利為主,財務內控與國家財政機構、衛生行政機構、財務集中核算中心相關,與自身醫療機構并無關聯。且多數領導者都是熟悉醫療業務的技術骨干,仍以輕管理重技術思想為核心,對財務內控層面的政策、理論、實踐等缺乏深層次的系統培訓與學習,甚至很多管理者一手把控基層醫療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資金支取存在較大隨意性,還有個別管理者將財務管理工作定位財務出納的角色,欠缺財務管理人員參與業務、決策活動的意識。另一方面在于內控制度無法有效實施。多數基層醫療機構仍沿用傳統管理方法應對新形勢下的諸多問題,由于內控制度較為陳舊,即使做了較多工作,也難以針對性提升工作效率與質量。陳舊的內控機制并不能完全適宜現今醫療機構的發展實際,因此在實施制度過程中會遇見矛盾、沖突情況,導致內控制度實施遇到瓶頸難以突破。
(二)內控環境不夠完善
環境不夠完善是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現狀問題之一。良好的內控環境是內控實施發展的基石,是內控體系賴以生存的土壤。因此可以組織結構、人員考核、崗位設置為切入點構建和諧氛圍的內控環境。但實際上,基層醫療機構組織架構較為模糊,多數高管存在工作交叉、重疊情況,導致出現問題時權責不明,不能迅速落實責任人及時采取后續措施,易出現推諉扯皮的管理混亂現象。且人員崗位也存在老齡化局態。財務人員多由后勤人員、即將退休醫生、兼職醫護人員擔任,不具備專業理論知識、不熟悉財政法律規章,甚至不具備會計資格專業證書。這就導致出現財務問題時專業度不夠、職業敏感度不足、缺乏行為判斷力、易出現違規違法行為。比如職務不分離原則是為了避免出現管理漏洞,一旦相互制約的職務由同一人擔任,內控很難真正發揮職能作用。且人員考核層面也存在不合理問題,難以激發職工工作積極性與競爭意識。可見內控環境不完善會直接影響到內控管理的成效。
(三)內部審計監管不足
審計監管不足是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現狀問題之一。由于基層醫療機構行業性質影響,國家對其財務約束力較低,若是當地政府對基層醫療機構監管力度不足,會導致醫療機構內控失效的問題,易產生負面影響。比如藥品、醫療器械采購層面、往來賬控制、固定資產控制管理、崗位輪崗等問題都是財務管理的工作范疇。若是內部監管力度不足、關鍵環節控制出現紕漏,會制約到基層醫療機構的良好發展。若是基層醫療機構仍沒有重視內部審計的監管職能作用,在人員配備、機構設置上都不夠完善,自然會使得內審工作無法有效執行,易導致內部出現工作玩忽職守、管理濫用職權的現象。欠缺強力監管就無法及時整改,也無法推動內控體系充分發揮效能作用。
四、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應對對策
(一)健全內控制度
針對內控制度不夠健全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健全內控制度。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提升內控意識。圍繞內控意識淡薄的問題現狀需要提升上下職工思想認知。管理者需提升內控機制、會計核算、監督職能的價值認知,加強對別企機構成功內控經驗的深度實踐探索,進而重視醫療機構財務管理工作、注重財務管理角色定位,并在制定決策時參考財務管理專業意見,重視內控實施與貫徹成效。基層醫療機構應定期組織內控培訓教育活動。一方面以內控知識理論為基礎,結合內外部環境加大內控理念宣傳,使得基層醫療機構上下職工明晰自身崗位在內控體系角色作用,進而增強深度認知,加強工作精細化管理。另一方面可以醫療機構自身存在的內控環節問題為主題,促進各部門圍繞問題開展深度探討、有效交流,使得各部門能加強緊密聯系,集思廣益處理新時期下存在的內控問題,促進內控機制在醫療機構充分發揮出職能作用。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革新內控機制。基層醫療機構要突破管理局限性,結合內外部變化因素探討適宜自身機構發展的內控體制,在原內控水平基礎上加強思想的革新與轉變,保持勇于開拓創新的精神、以長遠戰略發展為導向去完善內控機制。基層醫療機構可結合濃厚文化建設氛圍來提倡人人內控、人人管理的意識,將內控步調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統一,才能促進醫療機構內控構建完善,能契合醫療機構特點而推動良好發展。
內控體系涉及范圍較廣,在預算控制方面,基層醫療機構要保障預算編制的科學性,要與戰略發展規劃導向保持一致,注重編制的全面性、合理性,促進各部門的積極參與性,定期開展預算分析,及時找出成因并解決,使得基層醫療機構能增強經濟效益;在收入控制上,基層醫療機構要加強關鍵環節要點控制,可結合信息技術手段保障數據的精準傳輸、綜合分析、實時共享,減少徇私舞弊現象概率;在支出控制上要摒棄事后審核模式,要加強經濟事項事前的審核、審查、審批,嚴格執行三級審批制可加大憑證審核力度、提升審查重點、確保審批高效。
(二)改善內控環境
針對內控制度不夠健全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改善內控環境。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構建規范組織框架。規范組織結構可明晰劃分各組織角色的工作權責,使得內控責任能有效落實到各部門、各崗位,利于決策順利上情下達,利于內控問題能有效反饋、迅速上報,促進內控活動能迅速落實,增強內控的執行力度。且基層醫療機構要注意職務不相容要分離的原則,執行與監管崗位要分離、采購與付款要分離、記賬與支取要分離,削減徇私舞弊的概率,使得基層醫療機構組織框架規范、工作公開公正、崗位明確分工、管理精細、明確,利于內控實施的有效開展。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提升人員素質水平,正所謂術業有專攻,醫療機構應引進綜合型財務管理人才。醫療機構以醫療技術優勢較為突出,基層管理階層多由醫療人員兼任,管理技能專業度有所欠缺。可結合良好薪酬機制與合理激勵機制吸引高素質、高實踐水平的綜合管理人才,增強財務團隊新鮮血液,為內控建設增加勃勃生機。醫療機構還應當加大現有人員素質培訓。以現今財務管理思想、政策、技術要點、問題處理等內容為主題加強對理論及相應案例的高效分析與探討,使得財務管理人員能具備職業敏銳度,增強應對問題。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設置合理考核機制。基層醫療機構應結合自身發展特點設置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一方面將內控責任明晰劃分到各崗位績效指標,利于后續評估考核完成情況、挖掘工作缺失問題,另一方面可結合有效獎懲機制來約束職工違法亂紀行為,構建醫療機構良好競爭氛圍,使得職工能自覺遵循內控機制行事,加強工作規范性、標準性,也利于基層醫療機構從績效評估中挖掘管理漏洞問題,促進內控機制的進一步完善。
(三)構建監督機制
針對內部審計監管不足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構建監督機制。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重視內審職能作用。內審是對醫療機構財務運行的強有力監督,是對內控執行成效的檢驗過程,助于醫療機構內控體系充分發揮職能,利于醫療機構會計制度趨于精細化、提高醫療機構的良好運作效率,減少信息失誤、運作不靈的困境,也促進醫療機構能及時認知管理漏洞,不斷積極調整,更好地適應醫療大環境政策,實現良好生存發展。
基層醫療機構應當加大內審工作力度。基層醫療機構應重視內審工作的高效實施。第一要引進專業內審人才,專職專位提升內審工作成效。高素質專業人員可運用自身知識儲備及經驗來促進內審職能充分發揮,使得內審工作能有效實施、凸顯內審工作價值。第二完善審計機制。內審機制要明確、精細,并結合自身醫療機構特點去擴大內審工作覆蓋面。不僅僅要注重基層醫療內部的賬務問題、資產安全,還應當注意風險規避、績效考核等層面,使得內審工作實現最大化價值,促進基層醫療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結束語
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的必要性在于提升整體管理水平、促進經營穩健運作、增強綜合效益。針對內控制度不夠健全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健全內控制度。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提升內控意識,管理者要增強內控機制的深度認知、重視財務管理角色定位,進而革新內控機制,突破管理局限,促進內控機制不斷完善;針對內控制度不健全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改善內控環境。構建規范組織結構可明確權責、明晰分工,利于推進內控工作高效開展,還應當提升人員素質水平,引進綜合管理人員、加強現有人員素質培訓利于內控機制具備勃勃生機。還應當設置合理的考核機制,注重考核科學合理性、獎懲激勵約束性;針對內部審計監管不足的現狀問題,基層醫療機構應當構建監督機制。重視內審職能作用、加大內審工作力度,使得內審能強化監管職能,不斷推動內控體系實施完善、執行高效。
參考文獻:
[1]張飛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內部控制加強財務管理研究[J].財會學習,2022(20):164-166.
[2]張楠.基層醫療機構財務內部控制相關問題研究[J].商訊,2021(22):68-70.
[3]王芳.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財務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大眾投資指南,2021(13):
79-80.
(作者劉超群單位系會理市益門鎮中心衛生院;作者陳秋伶單位系吉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