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君
(濱州市沾化區宏達財金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濱州 256600)
企業在市場經濟活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一種營利性組織,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積極作用。但是在企業日常經營活動中,需要相應資金的支持,因此需強化企業債券融資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這也有利于改善企業財務狀況,促使其健康發展。本文總結了企業債券融資的相關風險類型及具體原因,并對債券融資風險的防范和控制措施進行了系統的總結,旨在為實際工作奠定理論基礎,促使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融資是企業籌集資金的一種途徑和手段,企業結合自身現金流、經營狀況及未來發展的需要來籌集所需的資金,從而滿足其正常生產經營和未來的發展。企業債券是由企業、融資平臺發行的,如果是產業類企業,便稱之為產業券;如果由融資平臺發行,則稱為城投券。將通過發行債券募集的資金用于提前約定的經營活動,這在投資活動中屬于固定資產分類,進行企業債券活動時,主要審批機構為發改委系統,投資主體為融資企業。在相關法律法規方面,企業債券主要適用《公司法》《證券法》等,其對發行主體標準、債券發行要求等方面均做出了規定。在具體實踐中,企業債券通常具有較長的發行期,最高可以達到十五年。
發行風險主要是因為部分企業銷售債券時,未能取得預期目標,造成融資計劃停滯;同時,企業債券發行初期被搶購一空,而后續發行速度相對較慢,也容易導致比較嚴重的發行風險。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由于規模比較小,自身抗風險能力不足,容易被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各種因素影響,而債券流動性不好也會影響其實際購買情況,導致難以發行的風險。中小型企業通常不具備完善的內部治理體系,如果盲目發行債券,會對相關利益者的利益造成直接影響,也容易導致發行時間延長,甚至出現發行失敗的情況。
在企業債券發行過程中,可以選擇債務的方式進行融資,如果無法在規定期限內將本金和相應利息償還,便會直接引起相關風險問題。一方面,中小型企業面對外部環境的抵抗力不足;另一方面,其內部結構也相對比較脆弱,如果不能保證經營收益的穩定性,償還能力受限,便會引起償債風險,作為債權人,可以提出破產清算?;诋斍捌毡榍闆r,發行企業債券的一般是國企,政府可以為其做擔保,發生償債的風險比較低;一旦出現償債風險,便可能導致企業破產。
通常情況下,企業債券并不會公開發行,而是面向滿足深滬兩大交易要求的人員,包括基金機構、證券機構及信托機構等。如果發行人由于各種原因無法保證持有人可以隨時進行交易,便會引起債券流動風險。目前,企業債券流動性相對比較差,這主要是債券市場整體環境所致,需要進一步完善市場結構,才能夠有效抵御債券流動風險。
市場風險通常是未來市場價格波動所致,包括股票價格、利率、商品價格等因素,上述價格波動容易影響債券收益,尤其是中小型企業,直接可能引起債券發行企業的經營風險,導致一定的經濟損失。
對于發行債券的企業,其經營情況、信用情況、財務管理問題等均可能引起債券融資風險。其中,經營情況主要是指企業無法科學控制經營活動中的資金流動,從而不能確保自身資金的穩定性,導致企業經營問題發生,包括外部和內部資金問題,進而引發比較嚴重的融資風險。在信用情況方面,部分企業由于規模較小,同時信用水平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融資成本增加,且融資渠道相對比較少,無法充分滿足企業未來的發展和融資需求。如果發行企業信息不對稱,也會對其信用記錄造成影響,制約債務融資活動。在財務管理方面,如果企業內部存在財務問題,風險評估和防范能力有所欠缺,便無法正常獲取金融機構的有力支持,對銀行信貸情況造成不利影響,這也會直接阻礙債券的發行。
在實際過程中,部分企業的管理模式滯后,未能及時改變傳統模式,管理水平也各有差異。員工財務知識掌握不足,且未關注市場政策的變化,同時內部控制制度有所缺失,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實際需求。相關財務人員也未能主動參與相關經營活動,缺少和政府部門的溝通,無法及時學習、掌握新政策,也未從企業的角度獲得社會的支持和理解。
在企業債券發行過程中,負債因素也是引起相關風險的關鍵所在,主要對負債期限、負債規模進行分析。通常情況下,企業籌資規模取決于未來發展需求,借入資金和自有資金的組成比例會對債券融資風險造成直接影響。如果借入資金利息高于投資利潤率,便會增加企業負債,且企業整體收益率出現一定降低,容易引起負債風險,造成經濟虧損問題,甚至還會導致破產。此外,企業融資的債務期限包括兩種,即中期、長期,二者的融資成本也有所差異。相比而言,短期債務的利息低于長期債務,由于使用期限較長,長期債務穩定性更差,且具有不可預期性,如果受到市場風險影響,非常容易出現無法如期還款的情況,進一步引起債券融資風險。
在債券融資方式的選擇方面,企業普遍堅持開拓性發展,可能會發生各方協調不到位,甚至是相互推諉的情況,這也導致融資效率明顯下降,制約了金融環境的健康發展,從而容易引起各種債券發行風險。
企業在發行債券時還需考慮現金流等問題,因為現金流直接體現了企業償還債務的能力,如果出現經營決策失誤,造成無法如期償還本金和利息,導致籌資風險,會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企業的健康發展。此外,企業債券融資風險容易受金融市場環境影響,如果選擇短期結構進行融資,且遭遇金融緊縮,出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的情況,便會對企業利息費的使用造成直接影響,減少整體利潤,部分企業甚至無法正常支付利息,導致不得不破產清算。
企業債券融資存在一定風險,深入分析其中的原因,通過完善防范機制等措施,能夠提高風險防范和控制能力。提供健康的經營現金流,也能夠營造優質的財務環境,在一定程度上為債券成功融資奠定基礎,促使債券融資活動合法合規進行,有效規避企業債券融資的相關風險,更好地實現企業發展戰略。
重視風險控制的各個環節,不斷完善風險預防體系,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債券融資風險。在實際過程中,首先,需構建信息披露機制,包括債券發行前后的信息披露,比如發行前綜合評估企業的經營活動、資源結構等情況,發行后分析資金注入方式,結合季度和年度報告,評估其經營現狀,同時主動披露債券發行價格,將發行量、利率情況等進行公開。其次,明確相關制度法規,確保信息披露工作合規,滿足完整、真實、客觀等基本要求。建立系統性信用評價體系,可以借鑒其他成熟經驗,比如國外企業的成功案例,納入現有的金融工具、經濟組織,完善信用評價體系,對企業的實際經濟能力進行考察,評估其可信任程度,這也是維護市場的一種工具。通過科學的監管體系,科學管理相關信息,規范發行企業具體行為,杜絕惡意欺騙、虛假信息公布等情況,規避債券融資風險,同時嚴格管理已獲得債券發行和購買資質的企業,促使其抵御和防范風險能力進一步提高,確保融資活動正常進行,企業投資合法。最后,可以建立外部監管協作機制,管理和監督債券融資活動,充分發揮政府主導職責,并使中介機構、證券公司及證監會等對各自責任加以明確,合理優化分工,提高企業管理效果和質量。同時,嚴格落實債券發行相關法規,盡可能篩查出不合格企業,嚴格把控融資市場的穩定性,降低債券融資風險。
面對債券發行企業,需重視自身發行機制發展,提高債券體系多樣性,嚴格落實發行主體的治理政策,通過相應的責任機制滿足不同投資者的要求。在實際過程中,可以對現有治理結構進行完善,引入先進理念,制定企業內部管理、戰略發展等制度,確保其內部管理與發展理念相適應,這也有利于企業的健康發展。同時,建立科學的監督機制,結合現有的法律條例,如《證券法》等,結合實際情況加以修改、添加、完善,也能夠對企業私募債行為進行有效監督。對于外部監督監管,需嚴格落實各單位和部門的相應職責,增強監管執行力,提高監管效率和質量,從而營造健康的融資環節。在債券發行過程中,各方需積極落實各自的責任和義務,對企業制度、體制進行合理調整,必要時可以結合實際需求,適當放寬審核要求,優化發行期限、規模結構,消除相應的負債風險,推動債券市場化發展,也有利于提供自主選擇權。
通過全面建立保障機制,能夠有效提高風險防范、控制能力,充分調動債券融資活力,這也是債券發行實際價值的體現。一方面,可以完善償債基金制度,細化各項規定內容,最大限度保證投資者利益,這也是增強其信心的重要保證。對于償債基金,可以通過第三方托管機制,把控基金整體安全性,由第三方公司、發債企業共同確定資金存放方式,解決機會成本問題。另一方面,可以完善風險保障機制,從各個環節入手,全面控制相關風險。在具體實踐過程中,需重視企業主體運行風險的評估,包括財務風險等,可以將其納入管理體系,成立專項機構,對相應的經營和財務風險進行深入分析,從而有效強化企業內部管理和控制能力,明確各自的具體職責和權利,靈活應對風險。
為提高企業債券融資風險防范能力,需要對其資本結構進行優化,促使內部控制效益提高。對于債券發行企業,需結合現有規??紤],合理拓展籌集資金的手段,不斷優化內部資金結構。與此同時,基于各種資金籌集途徑,制定相應的資本結構優化策略,選擇最優方案,積極控制融資成本,從而充分展現內部控制價值。為順利實現資本結構優化,還需對財務預算管理工作加以重視,在選擇資金籌集方式時,堅持科學性、合理性的基本原則。比如利率變動引起的債券融資風險,需對市場環境發展進行深入分析,探索客觀發展規律,以便制訂有針對性的籌資安排計劃。如果利率持續增高,企業應注意減少資金籌集,或者選擇籌集短期資金,降低利率變動帶來的風險。
面對外部環境時,可以靈活運用杠桿原理,從而對債券融資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債券發行企業可以充分利用杠桿原理,如通過增加稅前利潤等方式,提高財務杠桿利益,減少相應的風險問題,幫助企業提高盈利。與此同時,應合理使用杠桿,包括經營杠桿、財務杠桿。如果經營杠桿比較高,企業可以選擇比較低的財務杠桿應對;反之,選擇比較高的財務杠桿,以便更好地應對外界環境變化。
在實際運營管理中,企業債券融資能夠獲取自身發展需要的資金,也能夠抵消一定稅額,從而緩解原本的稅負壓力。但是,如果資產負債率過高,便會引起潛在經營風險,不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在選擇融資渠道時,應避免過分依賴某一種方式,只有保證融資方式的多元化,才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如選擇企業、小團體及個人等多個融資對象。同時,企業還需提高自身核心價值,以便獲取資本信任,吸引融資對象,并結合實際情況,選擇相應的融資新對象。此外,也可以選擇股票的方式進行融資,如果自身資金不足,又想避免資產負債率增加,可以選擇發行普通股、優先股等,結合企業評估狀況進行股票購買活動。企業獲取足夠資金后,將其用于實際經營活動中,這也能夠規避債券發行帶來的風險和不利影響,企業可基于實際需求進行選擇。
為緩解融資困難的情況,企業可以通過發行債券的方式吸引更多的資金,從而滿足未來發展需求。但是,發行債券過程中可能會帶來一系列風險問題,同時企業的債券融資防范風險有所差異,部分企業風險防范能力不足,甚至可能會面臨破產清算。為提高債券融資安全性,確保企業健康運營,提高市場經濟發展的穩定性,應結合債券融資現狀,根據風險類型和相關影響因素,展開有針對性的優化策略,實現有效防范和控制債券融資風險。